淮南高新區把握新機遇 鑄就新輝煌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1-14 點擊:次
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淮南市南部新區,面積約63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東起淮蚌高速公路,西至綠化走廊中部,南到合淮阜高速,北依舜耕山脊為界。商合杭高鐵淮南南站坐落于此,淮蚌、合淮阜、濟祁高速線縱橫交匯,京福高鐵近在咫尺。汽車僅需40分鐘可到達新橋國際機場,一小時內通達合肥,兩小時內直達南京,三小時內暢達杭州、武漢,高鐵四小時內駛抵北京、上海。
近年來,高新區積極搶抓機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四中心一基地”“主攻山南”等系列部署要求,圍繞一個目標(圍繞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立足“兩個層面”(堅持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標準,提升創新能力;立足區域發展層面,成為淮南創新發展的示范區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堅持三大戰略(深入實施主導產業立區戰略,深入實施優化環境興區戰略,深入實施現代商貿活區戰略),實現四個突破(在打造“實力高新”上實現新突破,在打造“創新高新”上實現新突破,在打造“人才高新”上實現新突破,在打造“魅力高新”上實現新突破),努力在“五個方面”取得新進展(在創新驅動方面著力打造一流園區,在城鄉統籌方面著力建設美麗新區,在民生方面著力增進群眾福祉,在生態方面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在開放方面著力增強發展動力),確保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進展。
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圍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以開展項目攻堅年和招商引資突破年為抓手,細化工作舉措,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市領先。至今年10月份,實現財政總收入6.35億元,增長48.8%,為年任務的1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96億元,增長31.5%,為年任務的83.8%。
城市建設持續加快。按照“先進、長遠、超前、留白”的要求,編制實施建筑風貌、城市設計、城市色彩、海綿城市、交通設計六大導則,全力加快核心區建設。目前,已建成連接老城區的洞山隧道和“五橫十縱”的主干路網體系,形成了外部便利、內部迅捷的“二十三縱十四橫”的交通網絡布局,通車里程達110公里。安徽理工大學、實驗中學新校區全面建成投用,市婦幼保健院主體工程完工,市交通職業技術學校、市工人文化宮等正加緊建設,山南十四小、十五小、十六小等中小學已破土動工,山南綜合醫院即將開工,這些項目穩步實施,將進一步方便居民就醫就學,對集聚新區人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基礎設施完善,山南新區自來水廠廠區主體完工,山南新區污水處理廠調試運行,燃氣、污水管網、通訊等配套設施同步建成。加快鄉村道路改造,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開展農村水體和垃圾整治,美好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主導產業不斷集聚。按照市委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四中心一基地”要求,堅持產城一體,爭創一流園區,爭建美麗新城。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項目一期、江淮云產業平臺、智慧谷科技研發孵化平臺、大數據展示中心已建成投用,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以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為龍頭,吸引聚變能相關企業入駐,新能源產業正在培育。蓋天力醫藥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現代醫藥產業初見雛形。萬泰電氣已正式生產,電科八所光電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初現成效,先后榮獲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服務外包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創新創業不斷形成。加強與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淮南大氣科學研究院建設。引進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等5個國家級研發及產業促進服務機構,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強化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校地合作,推進安徽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新區雙創綜合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江淮云、智慧谷、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市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彩誠淮南互聯網經濟產業園為中小微企業創新和大中專學生創業搭建了完善的發展平臺。目前,高新區企業已獲得各類專利40個,軟件制作權57個,“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正在形成。
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員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修養不斷增強。新區黨員干部的“四個意識”進一步增強。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2016年-2017年,共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3個,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11個,每村黨組織運轉經費標準均高于市級標準。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從嚴正風肅紀,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