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30周年|扛起創新的大旗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30 點擊:次
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在紐約發布了“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17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報告也顯示,2017年中國已成為《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的第二大來源國,僅排在美國之后。
在中國成功躋身全球創新第一陣營的進程中,國家高新區擔當了中流砥柱。有數字為證:2017年,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園區生產總值(GDP)比例為7.09%,是全國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12%)的3.3倍,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的47.1%。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占全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的18.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29.4%;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70件,是全國平均水平(9.8件)的27倍以上。
從誕生的那天起,國家高新區就深深根植了創新的基因:體制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30年間,國家高新區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科技投入最大、科技成果和專利產出最高、新技術新產品產生最多、高新技術企業比重最大的區域。
國家高新區是自主創新的“主陣地”。這里集聚了科研院所2900多家、各類高校800多所,企業技術中心11000多家、新型產業技術研發機構110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50多個,建立了2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600多家產品檢測檢驗機構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催生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超級計算機、中文搜索引擎、集成電路器件工藝、高鐵運行控制、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變革性重大科技成果。
國家高新區是培育創新創業的“策源地”。經過30年持續不斷地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和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國家高新區培育了大批創新創業主體,這里先后培育了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聯想、小米、中聯重科、烽火科技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新技術大公司,聚集了4.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39.4%),2576家瞪羚企業,125家獨角獸企業(占全國76.2%)。
國家高新區是我國新興產業的“增長極”。30年來,國家高新區集中攻關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持續推進產業組織創新,新興產業生成能力不斷增強,中關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杭州的網絡信息產業、武漢東湖的光電子信息、上海張江的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若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區塊鏈、虛擬現實、網絡安全、增材制造等新業態飛躍式發展。在關鍵前沿技術開發、重大產品與裝備制造、國際技術標準創制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高端技術和產品,帶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國家高新區30年取得的成功實踐證明,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創新是第一動力”,是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的理論大膽創新、實踐持續深化的過程,是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黨的執政治國理念日益科學先進的歷史必然,是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鮮活詮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生動實踐。
在盤點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盡管30年來成績斐然,但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還不足,并行、領跑的前沿技術還不夠。如我國高端芯片受制于人,中興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我們更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國之重器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隱患,而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作為中國創新主陣地和策源地的國家高新區必須要有擔當。
30年前,國家高新區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靠自主創新“殺出一條血路”。30年后的今天,國家高新區應該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