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22 點擊: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國家高新區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載體,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必須加速構建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與發展模式,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高新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是新時代國家高新區的重大使命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涉及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諸多方面的系統性重大變革。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體現的是發展規律,為高新區經濟標明了發展航向;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體現的是發展追求,為高新區發展明確了價值導向;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體現的是發展水平,為高新區轉型升級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國家高新區來說,不僅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更要在這場變革中走在全國前列。

  (一)國家高新區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國家高新區從1988年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起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歷史使命。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尤其在經濟發展方面,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1.經濟增長有數量更有質量,有力支撐我國經濟穩中向好。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堅持轉變發展方式,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據統計,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GDP總和為9.45萬億元,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5%;全年稅收收入為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占全國稅收8.2%;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為73597.0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33.3%。在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的同時,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2.高新技術企業健康成長,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

  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擁有4.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39.4%,同比增長18.6%。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占全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的18.2%,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70件,是全國平均水平(9.8件)的27倍以上。互聯網百強企中有96家、生物醫藥百強企業中有53家都在國家高新區。國家高新區培育了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聯想、小米等一批引領時代的科技企業,形成了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湖光電子、深圳通信、杭州互聯網及智能安防等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2017年,國家高新區高技術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比重超過35%。

  3.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

  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一半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以及4971家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3127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創新創業已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生產方式。2017年,國家高新區新注冊企業38.6萬家,同比增長36.9%,平均每天新注冊企業1058家。2017年國家高新區擁有2576家“瞪羚企業”,同比增長23.5%,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涌現。

  (二)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在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但創新不足仍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短板,尤其在前瞻性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明顯薄弱,自主創新能力與全球創新型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研發投入的比重仍然較低;二是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不高;三是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較低。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既面臨著嚴峻挑戰又蘊含著難得機遇。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各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過度依靠刺激政策積累了許多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蘊含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從國際大背景看,高質量發展應是國家高新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使命,這是因為高質量發展要求與高新區 “高”和“新”的定位發展是一脈相承、有機統一、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高”與“新”定位是實現路徑,高質量發展是根本目的。為此,國家高新區必須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眼界把準新方位,以新擔當謀求新作為,突出高端引領,培強主導產業,著力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加速建設創新、人才、產業三大高地,強力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高新區追求“走在前列”,這不是簡單的速度領先、指標超前,而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好實踐探索中的問題,用創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推動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發展成果,形成國家高新區的新優勢。在具體踐行中,應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構建經濟發展支撐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國家高新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體系,為其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1.著力構建一體化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

  突出產業支撐作用,夯實經濟發展基礎,順應全球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竭力打造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雙創主導企業。引領示范帶動形成一批新經濟產業集群;突出園區載體,加快規劃、建設,提升一批新經濟產業園區、創新型產業園區,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國家高新區聚合裂變,推動引導一大批高端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切實把國家高新區建成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2.著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產業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提高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現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要增強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人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第一資源,要優化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國家高新區的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才資源之間仍然存在許多不協調現象,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壯大得不到有效的要素支撐。下一步,國家高新區將按照國家關于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著力構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力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實體經濟匯聚,形成振興實體經濟的強大動力,推動國家高新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著力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努力提高實體經濟供給體系質量。二是培育壯大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夯實現代產業體系根基。

  3.著力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出路。然而,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應切實把握四個重點:一是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的前題下,調整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提高生產領域的資源環境效率,實現產業生態化改造。二是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實現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三是建立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倒逼和引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并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最終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內部和之間的循環鏈接。四是要下大力氣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業體系,真正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形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由此表明,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是要讓生態環境真正成為有價值的資源,與土地、人才、技術等要素一樣,成為現代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二是要建立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體系,使其進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中,真正讓“綠水青山”轉變為可計量、可考核、可獲得的“金山銀山”。三是要加快建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使廣大干部堅定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二)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推動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新活力。

  1.深刻認識創新與發展新動能的內涵。

  發展新動能是與傳統動能相比較而言的。傳統動能主要是指以傳統技術、產業、模式為基礎,以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投入為條件的一般發展動能;新動能主要是指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發展動能。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多領域、跨學科展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蘊含巨大發展潛力,呈現技術更迭快、產業融合化、業態多元化、組織網絡化、發展個性化、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由此表明,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不僅是新時代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因素、途徑有許多,但其根本因素和途徑是創新。

  2.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

  加強創新驅動發展,依靠創新培育新動能,是提高發展質量的迫切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著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更充分地挖掘國企和中小企業的創新潛力,更廣泛地調動每個人的創造性,更多地培養大批青年創新人才,真正使創新成為推動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明確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在創新活動中的功能定位,以市場為紐帶形成協同創新的有效機制。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要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推動“雙創”中借助市場機制的力量,促進科技人員參與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拓展創新空間,提升創新成效。三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破除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支持成果轉化的配套政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的“最后一公里”,促進創新產品利用和創新效益釋放,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3.培養造就一批創新人才和團隊。

  提升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的根本依托,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新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的數量快速增長,質量大幅提升,對科技創新事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高新區仍然存在人才結構不平衡、頂尖人才不足等問題,必須繼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進一步完善適應人才成長的制度安排,為培養科技戰略型、領軍型人才創造有利條件,為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三)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不僅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更是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隨著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以振興制造業為核心的戰略布局,全球制造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并帶來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組織形態的重大變革,如今全球制造業呈現出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綠色化等新趨勢。當前,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還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偏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就國家高新區來說,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即以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為主要目標,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手段,推動制造業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1.抓住創新第一動力這個關鍵,解決制造業發展短板。

  創新是先進制造業的主引擎,也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要以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為導向,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支撐,形成高效立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當前,高新區要突出抓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專用設備、材料、工藝等共性問題。

  2.實行兩條途徑,推進制造業高質高效發展。

  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要堅持做強增量和調優存量并舉。一方面,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新動能首先來自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而新興產業的發展通常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當今,全球正在步入一個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興產業。即突出抓好高端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在夯實基礎、掌握核心技術上下功夫,積極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和關聯技術升級,著力打造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充分運用好、發揮好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引導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性能,持續改進生產工藝,實現先進優質制造,極大地提升經濟效益,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民眾消費需求。

  3.加快推動三大變革,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是促進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以質量變革為核心,著力優化產業供給結構。提升要素投入質量,全面提高產品供給質量,穩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促進國家高新區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以效率變革為目標,著力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培育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土地、資金、能源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數據、信息、知識等新要素支撐,降低制造業運營成本。以動力變革為重點,著力培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建立健全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落實到先進制造業發展上。

  (四)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當今世界產業集群式發展已成為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高新區作為我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區,實施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意義重大。為此,我們應堅持把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1.支持大企業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

  切實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契機,堅持“產業引領、科技助推、要素聚集、互惠共贏”的原則,積極引導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和規模效益好、綜合實力強、行業影響大的龍頭骨干企業,以資本、技術、品牌為紐帶,通過產業聯盟、兼并重組、掛牌上市等多種途徑推動規模擴張、集群發展。對產業園區的大企業大集團應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推動其向集約化、集團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2.構建大項目支撐產業基地化發展模式。

  項目是促進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未來,國家高新區要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必須堅持走“建設大項目—企業聚集—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的基地化發展路徑,著力引進和建設一批大項目,以帶動產業的研發、生產、應用、服務等相關要素向產業基地高度集聚,形成主導產業鮮明、產業關聯度大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聚發展區。通過重點扶持若干發展根基牢固、集群效應明顯、品牌優勢突出的優勢產業,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精心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3.建立和完善新興產業集群發機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各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重點。為此,建立和完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機制意義十分重大。一是要建立競合互動機制。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大、中、小不同等級的企業并存,構成了共生互補的生態企業網絡。通過建立競合互動機制,以實現產業集群內的各個企業從分離走向融合,從對抗式的單打獨斗走向協同式的聯合競爭,從而進一步凝聚集群整體的對外競爭力。二是要建立生態產業鏈發展機制。促進產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由產業鏈向生態鏈延伸,吸引能夠將上游企業的“廢料”轉化為下游企業的原材料項目,并給予其相應的政策支持,以達到園區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三是要建立園區產業集群發展的激勵機制。政府通過加大財政補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激勵措施,促使新興產業集群盡快成長為自主能力好、經濟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集團組織。

  (五)高效率推進改革創新,高質量做強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我國市場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更是國家高新區的命脈。30年來,國家高新區交出了經濟發展的亮麗成績單,從根本來說是得益于實體經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從產品、企業、市場、體制等層面入手,加速構建支撐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益。

  1.加速新生產要素有效集聚流動,打牢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

  國家高新區要積極探索“校企互動,人才流動、資本接力”的創新模式,促進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有效聚集、循環流動和相互作用,充分發揮其放大社會生產力乘數效應。壯大優勢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力推進“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工程。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集群發展工程”,以增量帶動存量,以企業強帶動經濟強,推動優勢企業向生態企業升級。

  2.抓住消費升級機遇,著力提升產品質量。

  振興實體經濟,關鍵在于提高供給質效。為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我們必須強化技術創新和全面質量管理,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品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一是要堅持技術立本。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縮短科技成果商業化和社會化周期,提高產品科技附加值。二是要堅持品質立身。建立健全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標準強企、質量強企、品牌強企建設。建立完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健全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產品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計劃,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一大批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工藝、改進產品質量的現代產業工人,助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3.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經過長期努力,國家高新區科技發展成就顯著,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目前科技源頭創新短缺、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問題依然突出。就國家高新區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著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充分發揮創新在產業發展中的“乘數效應”。一是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產業升級的持續驅動力。二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提升市場競爭力。振興實體經濟,企業必須從提升發展質量入手,完善企業制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簡化生產流程,提升供應鏈協調能力,在保障質量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提質增效。三是要優化市場建設,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本源,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世界一流企業發展,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主頁 > 新聞中心 > 高新區新聞 >

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019-07-22 來源:未知 點擊: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國家高新區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載體,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必須加速構建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與發展模式,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高新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是新時代國家高新區的重大使命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涉及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諸多方面的系統性重大變革。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體現的是發展規律,為高新區經濟標明了發展航向;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體現的是發展追求,為高新區發展明確了價值導向;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體現的是發展水平,為高新區轉型升級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國家高新區來說,不僅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更要在這場變革中走在全國前列。

  (一)國家高新區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國家高新區從1988年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起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歷史使命。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尤其在經濟發展方面,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1.經濟增長有數量更有質量,有力支撐我國經濟穩中向好。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堅持轉變發展方式,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據統計,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GDP總和為9.45萬億元,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5%;全年稅收收入為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占全國稅收8.2%;新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為73597.0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33.3%。在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的同時,質量、效益同步提升。

  2.高新技術企業健康成長,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

  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擁有4.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39.4%,同比增長18.6%。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占全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的18.2%,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70件,是全國平均水平(9.8件)的27倍以上。互聯網百強企中有96家、生物醫藥百強企業中有53家都在國家高新區。國家高新區培育了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聯想、小米等一批引領時代的科技企業,形成了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湖光電子、深圳通信、杭州互聯網及智能安防等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2017年,國家高新區高技術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比重超過35%。

  3.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

  2017年,156家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一半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以及4971家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3127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創新創業已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生產方式。2017年,國家高新區新注冊企業38.6萬家,同比增長36.9%,平均每天新注冊企業1058家。2017年國家高新區擁有2576家“瞪羚企業”,同比增長23.5%,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涌現。

  (二)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在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但創新不足仍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短板,尤其在前瞻性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明顯薄弱,自主創新能力與全球創新型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研發投入的比重仍然較低;二是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不高;三是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較低。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既面臨著嚴峻挑戰又蘊含著難得機遇。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各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過度依靠刺激政策積累了許多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蘊含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從國際大背景看,高質量發展應是國家高新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使命,這是因為高質量發展要求與高新區 “高”和“新”的定位發展是一脈相承、有機統一、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高”與“新”定位是實現路徑,高質量發展是根本目的。為此,國家高新區必須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眼界把準新方位,以新擔當謀求新作為,突出高端引領,培強主導產業,著力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加速建設創新、人才、產業三大高地,強力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高新區追求“走在前列”,這不是簡單的速度領先、指標超前,而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好實踐探索中的問題,用創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推動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發展成果,形成國家高新區的新優勢。在具體踐行中,應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構建經濟發展支撐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國家高新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體系,為其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1.著力構建一體化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

  突出產業支撐作用,夯實經濟發展基礎,順應全球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竭力打造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雙創主導企業。引領示范帶動形成一批新經濟產業集群;突出園區載體,加快規劃、建設,提升一批新經濟產業園區、創新型產業園區,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國家高新區聚合裂變,推動引導一大批高端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切實把國家高新區建成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2.著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產業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提高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現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要增強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人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第一資源,要優化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國家高新區的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才資源之間仍然存在許多不協調現象,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壯大得不到有效的要素支撐。下一步,國家高新區將按照國家關于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著力構建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力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實體經濟匯聚,形成振興實體經濟的強大動力,推動國家高新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著力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努力提高實體經濟供給體系質量。二是培育壯大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夯實現代產業體系根基。

  3.著力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出路。然而,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應切實把握四個重點:一是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的前題下,調整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提高生產領域的資源環境效率,實現產業生態化改造。二是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實現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三是建立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倒逼和引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并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最終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內部和之間的循環鏈接。四是要下大力氣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業體系,真正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形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由此表明,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是要讓生態環境真正成為有價值的資源,與土地、人才、技術等要素一樣,成為現代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二是要建立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體系,使其進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中,真正讓“綠水青山”轉變為可計量、可考核、可獲得的“金山銀山”。三是要加快建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使廣大干部堅定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二)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推動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新活力。

  1.深刻認識創新與發展新動能的內涵。

  發展新動能是與傳統動能相比較而言的。傳統動能主要是指以傳統技術、產業、模式為基礎,以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投入為條件的一般發展動能;新動能主要是指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發展動能。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多領域、跨學科展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蘊含巨大發展潛力,呈現技術更迭快、產業融合化、業態多元化、組織網絡化、發展個性化、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由此表明,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不僅是新時代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因素、途徑有許多,但其根本因素和途徑是創新。

  2.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

  加強創新驅動發展,依靠創新培育新動能,是提高發展質量的迫切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著力推進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更充分地挖掘國企和中小企業的創新潛力,更廣泛地調動每個人的創造性,更多地培養大批青年創新人才,真正使創新成為推動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明確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在創新活動中的功能定位,以市場為紐帶形成協同創新的有效機制。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要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在推動“雙創”中借助市場機制的力量,促進科技人員參與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拓展創新空間,提升創新成效。三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破除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支持成果轉化的配套政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的“最后一公里”,促進創新產品利用和創新效益釋放,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3.培養造就一批創新人才和團隊。

  提升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的根本依托,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新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的數量快速增長,質量大幅提升,對科技創新事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高新區仍然存在人才結構不平衡、頂尖人才不足等問題,必須繼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進一步完善適應人才成長的制度安排,為培養科技戰略型、領軍型人才創造有利條件,為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三)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不僅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更是推動國家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隨著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以振興制造業為核心的戰略布局,全球制造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并帶來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組織形態的重大變革,如今全球制造業呈現出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綠色化等新趨勢。當前,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還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偏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就國家高新區來說,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即以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為主要目標,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手段,推動制造業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1.抓住創新第一動力這個關鍵,解決制造業發展短板。

  創新是先進制造業的主引擎,也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要以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為導向,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支撐,形成高效立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當前,高新區要突出抓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專用設備、材料、工藝等共性問題。

  2.實行兩條途徑,推進制造業高質高效發展。

  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要堅持做強增量和調優存量并舉。一方面,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新動能首先來自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而新興產業的發展通常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當今,全球正在步入一個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興產業。即突出抓好高端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在夯實基礎、掌握核心技術上下功夫,積極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和關聯技術升級,著力打造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充分運用好、發揮好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引導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性能,持續改進生產工藝,實現先進優質制造,極大地提升經濟效益,更好地適應和引領民眾消費需求。

  3.加快推動三大變革,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推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是促進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以質量變革為核心,著力優化產業供給結構。提升要素投入質量,全面提高產品供給質量,穩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促進國家高新區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以效率變革為目標,著力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培育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土地、資金、能源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數據、信息、知識等新要素支撐,降低制造業運營成本。以動力變革為重點,著力培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建立健全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落實到先進制造業發展上。

  (四)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當今世界產業集群式發展已成為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高新區作為我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區,實施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意義重大。為此,我們應堅持把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1.支持大企業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

  切實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契機,堅持“產業引領、科技助推、要素聚集、互惠共贏”的原則,積極引導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和規模效益好、綜合實力強、行業影響大的龍頭骨干企業,以資本、技術、品牌為紐帶,通過產業聯盟、兼并重組、掛牌上市等多種途徑推動規模擴張、集群發展。對產業園區的大企業大集團應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推動其向集約化、集團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2.構建大項目支撐產業基地化發展模式。

  項目是促進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未來,國家高新區要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必須堅持走“建設大項目—企業聚集—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的基地化發展路徑,著力引進和建設一批大項目,以帶動產業的研發、生產、應用、服務等相關要素向產業基地高度集聚,形成主導產業鮮明、產業關聯度大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聚發展區。通過重點扶持若干發展根基牢固、集群效應明顯、品牌優勢突出的優勢產業,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精心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3.建立和完善新興產業集群發機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各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重點。為此,建立和完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機制意義十分重大。一是要建立競合互動機制。即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內大、中、小不同等級的企業并存,構成了共生互補的生態企業網絡。通過建立競合互動機制,以實現產業集群內的各個企業從分離走向融合,從對抗式的單打獨斗走向協同式的聯合競爭,從而進一步凝聚集群整體的對外競爭力。二是要建立生態產業鏈發展機制。促進產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由產業鏈向生態鏈延伸,吸引能夠將上游企業的“廢料”轉化為下游企業的原材料項目,并給予其相應的政策支持,以達到園區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三是要建立園區產業集群發展的激勵機制。政府通過加大財政補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激勵措施,促使新興產業集群盡快成長為自主能力好、經濟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集團組織。

  (五)高效率推進改革創新,高質量做強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我國市場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更是國家高新區的命脈。30年來,國家高新區交出了經濟發展的亮麗成績單,從根本來說是得益于實體經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從產品、企業、市場、體制等層面入手,加速構建支撐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益。

  1.加速新生產要素有效集聚流動,打牢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根基。

  國家高新區要積極探索“校企互動,人才流動、資本接力”的創新模式,促進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有效聚集、循環流動和相互作用,充分發揮其放大社會生產力乘數效應。壯大優勢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力推進“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工程。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集群發展工程”,以增量帶動存量,以企業強帶動經濟強,推動優勢企業向生態企業升級。

  2.抓住消費升級機遇,著力提升產品質量。

  振興實體經濟,關鍵在于提高供給質效。為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我們必須強化技術創新和全面質量管理,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品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一是要堅持技術立本。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縮短科技成果商業化和社會化周期,提高產品科技附加值。二是要堅持品質立身。建立健全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標準強企、質量強企、品牌強企建設。建立完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健全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產品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計劃,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一大批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工藝、改進產品質量的現代產業工人,助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3.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經過長期努力,國家高新區科技發展成就顯著,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目前科技源頭創新短缺、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問題依然突出。就國家高新區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著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充分發揮創新在產業發展中的“乘數效應”。一是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產業升級的持續驅動力。二是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提升市場競爭力。振興實體經濟,企業必須從提升發展質量入手,完善企業制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簡化生產流程,提升供應鏈協調能力,在保障質量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提質增效。三是要優化市場建設,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本源,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世界一流企業發展,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 免费能直接看黄的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 我和亲妺妺乱的性视频|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免费看|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大爆乳波霸奶|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 又黄又无遮挡aaaaa毛片|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 |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ⅰ |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欧美人与动xxxxz0oz小说 |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