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級跨省域高新區順應示范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需求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6-16 點擊:次
一、示范區科技創新現狀與一體化發展戰略相比,存在差距
在今年的兩會上,筆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5份建議案,其中就包括《關于支持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聯合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議》。建議中提到:“目前,一體化示范區已建有張江高新青浦園區、嘉善通信電子高新區、吳江汾湖高新區,對區域發展大局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但與一體化示范區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相比,創新水平總體上層次還不夠高,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聚集的人才還不夠多。”
議案提交之前,筆者走訪了長三角多地多部門進行實地調研和走訪,收集資料,了解情況。調研顯示,無論是從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還是產業發展水平來看,上海青浦區、蘇州吳江區、嘉興嘉善縣均位居全國縣市區前列,在兩省一市的地方政府都明確支持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新區的背景下,這一議案也契合了一體化示范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自一體化示范區成立以來,入駐青吳嘉三地的高新企業有近2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有2370家,集聚了像華為海思,阿里巴巴數據中心等一批新興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創新創業平臺載體方面,也已集聚了西岑科創中心、中關村集成電路創新港浙江大學智慧綠洲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平臺載體,對企業發展大局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嘉善縣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的建設中,就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縣域科學發展,提供了生動的范例,也積累了寶貴經驗。嘉善正緊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使命和任務,著力建設科創產業聯動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兩區一縣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實踐者和倡導者,在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方面有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
二、推動青吳嘉三地協同發展,高新區建設將釋放制度紅利
國家級高新區的建設,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而言,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可以推動青吳嘉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跨區域的配置創新要素,提升周邊區域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區域經濟和科技一體化發展,推動科技企業和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打造多個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核心主支撐的產業園中園,形成國際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更大范圍區域一體的產業創新鏈,推動一體化示范區盡快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設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可以進一步改善一體化示范區的投資環境,圍繞高新區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布局,建設引領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引擎,搶占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并且可以代表國家層面參與到全球的合作競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級。跨省域高新區的創建,能夠同時提升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并更高地帶動一體化示范區內的中小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和廣大市民分享示范區的高新區建設帶來紅利。
在倡導生態綠色低碳發展的今天,可以預見,跨省級高新區的建設,對于農業產業在迭代升級和轉型升級上,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了科技的助力,使更多的農產品附加值留在田頭,留給農民。而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樣契合高新區的建設發展目標。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過程中,浙江一里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從原先自產自銷的傳統生產模式,轉型為國家級的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建立農科院與農民的橋梁與紐帶,打通了農業科技到農民的最后一公里,使得科技成果得以在田頭地角轉化應用。這就是示范區一體化建設進程,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將來,公司將借助示范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契機,做大做強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帶動農民更好地走共同致富道路。下一步,將針對農民的農產品進行商品化、品牌化的推廣,并與長三角新零售的頭部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打通農業科技到農民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農產品到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增加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為長三角經濟發展和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上海電臺長三角之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