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1-29 點擊:次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精神,進一步激發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銀川高新區”)創新創業活力,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寧政辦發〔2021〕67號)、《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黨辦〔2021〕93號)、《銀川市關于進一步推動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銀黨辦〔2022〕104號)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把握“高”和“新”的發展定位,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重大機遇,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提升銀川高新區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將銀川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能,集聚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
——聚焦產業,突出特色。以“產業聚焦、政策聚合、空間聚集”為導向,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特色發展,做強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做優增量,調整存量,向結構要質量,形成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雙碳”“雙控”要求,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推進銀川高新區綠色化、低碳化、清潔化生產,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
——開放合作,協同創新。完善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發揮企業科技合作主體作用,有效匯聚創新資源,全面提升開放創新水平。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管”的思維,強化“服”的理念,推進“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加快從政策性開放轉向制度性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由“政策洼地”轉向“制度高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銀川高新區產業布局更加優化,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增強,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園區營業總收入比重達25%,規上高新技術企業數占規上企業總數比例達到50%,“瞪羚”企業實現零突破,培育自治區級及以上研發平臺70家,其中: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1%。
二、實施“科技強區”行動,增強科技創新供給能力
(一)推動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創新要素向銀川高新區企業集聚。實施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行動,引導企業家積極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優化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特點實施差異化扶持,進一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精準化培育,嚴格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創新、人才引育、市場融資、要素保障等優惠政策。面向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方向,努力培育創新型示范企業,在科技項目、人才團隊、創新平臺等方面優先配置創新資源。
(二)強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支持銀川高新區布局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高端研發體系,對獲得國家立項并有資金支持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根據專項要求,市本級按實際到位資金給予一定比例配套支持。支持銀川高新區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率先建設市場化運行的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國內外新型研發機構在銀川高新區設立分支機構。支持銀川高新區行業領軍企業采取多種形式與區內外各類創新主體聯合建設平臺型、網絡型、高水平產業創新聯合體,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高效對接與融通創新。
(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開展前沿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加強新能源、現代紡織、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綠色食品等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產業高端化;主攻節能減排、節水降耗、污染防治、固廢綜合利用、清潔能源生產等關鍵技術,促進產業綠色化;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發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制造”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化。探索建立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重大科研項目資金,支持銀川高新區科技創新、重點項目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
(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鼓勵和引導銀川高新區圍繞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每年組織實施自治區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重點瞄準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推動最新科技成果在銀川高新區首發首試和應用轉化。優先在銀川高新區布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點,鼓勵建設區域性、行業性技術市場,納入全區技術轉移網絡體系,打造成為東西部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核心載體。鼓勵和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東部地區建立和完善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著力提升銀川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開放合作能力。
(五)加快創新人才集聚。支持銀川高新區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面向全國開展“雙招雙引”。探索支持科技型企業引才育才新機制,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在銀川高新區實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區內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符合相關條件的優先推薦申報自治區、銀川市重點人才計劃,對做出重大貢獻的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給予獎勵。堅持政府引才與企業引智并重,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通過項目合作、短期兼職、顧問指導、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柔性精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鼓勵銀川高新區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共建現代化產業學院,聯合開展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訂單式”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六)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生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提升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水平。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園區和社會力量,利用閑置樓宇、工業廠房等資源,改造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雙創”示范基地,探索建設“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支持銀川高新區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品牌活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支持銀川高新區整合資源建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綜合體,提供研發設計、技術轉移、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服務,構建多層次、全鏈條科技服務體系。
三、實施“產業興區”行動,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七)推進主導產業優勢再造。優化提升循環經濟產業,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以再生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再利用、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等為重點,高標準建設再生資源循環產業基地,打造循環經濟核心區。全面振興現代紡織產業,推進現代紡織產業多元高端發展,加快形成原絨購銷、洗絨梳絨、絨條紡紗、針織服裝及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打造現代紡織產業聚集區。提質升級綠色食品加工業,推動綠色食品加工業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穩固國家精品大米基地和全國商品糧基地。打造全國一流的優質奶源生產加工基地、全國重要的肉制品精深加工生產基地。
(八)加速新興產業搶灘占先。聚焦新興產業,堅持全鏈聚合、多鏈融合,促進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形成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實現新舊動能快速轉換。搶抓自治區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重大機遇,扎實做好綠能開發、綠色發展文章,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升級。深度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立足寧東基地上下游產業鏈條,在上游原料供給、中間產品配套、下游產品加工等領域集中發力,培育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功能纖維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九)加快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支持在銀川高新區深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在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推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發展“互聯網+制造”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將銀川高新區打造為新業態發展、新動能集聚的平臺。
(十)積極構建鏈式發展生態。支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培育,激發“鏈主”企業在產業資源配置、技術研發創新、產業鏈延伸、產業集群建設中的帶動作用。支持“鏈主”、“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企業嵌入國內外優勢產業鏈,對進入自治區級、國家級“鏈主”企業等供應商目錄的,給予資金獎勵。支持提升產業鏈配套協作水平,鼓勵“鏈主”企業開放資源,提高本地化配套率,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合作并與“鏈主”企業建立長期供貨機制。
四、實施“生態立區”行動,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十一)推動綠色循環發展。支持銀川高新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綠色發展示范園區,在綠色發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業入駐,嚴格落實自治區用水權、排污權改革,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建立環境成本合理負擔機制和污染減排約束激勵機制。支持銀川高新區采取多種形式搭建工業互聯網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管理服務、企業監測、項目建設、安全生產、數據統計等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
(十二)推進固廢規模化利用。推進銀川高新區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產業協同配套發展,鼓勵和支持銀川高新區招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建成一批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嚴格落實企業和開發區固廢危廢處置、利用主體責任,落實大宗固廢用于建筑材料、基礎設施建設等標準和規范,加快推進固廢規模化利用,對符合享受綜合利用優惠政策條件的,依法予以減免相關稅費等獎補,促進項目建設,推動固廢綜合利用。
五、實施“開放活區”行動,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十三)加強區域合作發展。搭建與沿黃毗鄰地區交流合作平臺,加強區域間的聯動與協作,建立設施共建、產業共育、環境共治、成果共享的聯動發展機制,通過共同投資、“飛地”等形式開展園區合作共建,共同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積極吸納技術、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資源,加快設立產業“飛地”,實施延鏈補鏈行動,促進產業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提升銀川高新區開放發展水平。
(十四)深化東西部科技合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企業科技合作主體地位,完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努力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示范區。鼓勵東部地區人才帶項目、帶成果、帶資金來銀創新創業,支持銀川高新區和龍頭企業在東中部地區建設“飛地”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臺和離岸孵化器。
(十五)推動創新資源跨區域對接。銀川高新區要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搶抓銀川市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帶來的開放合作機遇,完善與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和知名企業的創新合作機制,系統對接優質創新資源,重點開展交流合作、成果轉化、咨詢服務、人才政策推介等活動,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十六)強化科技金融服務。加快科技投融資體系建設,引導各類銀行、保險、創業投資和擔保機構在銀川高新區集聚。完善以產業基金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體的市場化資本籌集機制,積極發揮金融育商招商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高新區的新興產業。積極吸引和發展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支持高成長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支持有實力有意愿的銀行,在銀川高新區設立科技支行,開展“科技貸”業務,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掛牌上市,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銀川高新區工作的統一領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細化措施,持續研究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和工作推進機制,形成規劃統籌、政策配套、項目支撐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工作體系。市科技局要加強對銀川高新區的統籌謀劃和督促指導。市直有關部門要落實好支持銀川高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十八)深化體制改革。根據銀川高新區經濟發展實際需要,進一步梳理下放審批事項清單,依照法定程序下放園區相應經濟管理權限。鼓勵銀川高新區推行“管委會+公司”市場化體制改革,與招商引資、投資運營、管理服務等市場化機構開展合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銀川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等。創新人員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以員額總控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員管理制度,實現人員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十九)強化資源配置。統籌安排銀川高新區重大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建設項目新增用地規模、用地需求。堅持“畝均論英雄”用地導向,支持銀川高新區創新工業用地供應方式,開展“標準地”供地模式。支持銀川高新區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建設智慧園區,提升銀川高新區承載能力。
(二十)推動晉級升位。銀川高新區要聚焦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創業載體、新場景新應用、人才引進培養、產教融合平臺、科技服務綜合體、協同創新聯合體、成果轉化平臺、中試熟化基地等有利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相關領域,加大發展力度,對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精準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努力在國家高新區中爭先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