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高新區區情簡介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01 點擊:次
徐州高新區區情簡介
徐州高新區始建于1992年,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在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第50位,是徐州市重點打造的創新“策源地”、產業“主陣地”和經濟“增長極”,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長,2021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74億元,同比增長21%,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2%,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80%,當前,徐州高新區正以國際化視野構筑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產城融合,打造省內江北第一創新高地,為海內外企業落戶發展提供宜居宜業的最佳環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產業集群基礎堅實
徐州高新區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精準發力,在安全應急領域,形成全國產業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示范帶動最強的產業集聚區,是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與江蘇省部省共建產業和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協同創新會永久會址,擁有全國首家國家級示范園區,在礦山安全避險、消防救援、應急管理和服務等細分領域優勢明顯。我們希望與外國企業在“安全防護、監測預警、救援處置、應急服務”四大方向展開合作。在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搶抓“雙碳”機遇,打造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近年來,一批投資額過50億元的重大項目密集落地,形成以徐工新能源輕卡等制造為龍頭,美馳車橋等40余家零部件企業鏈式集聚的優勢產業集群,在新能源商用車三電系統、核心零部件、車聯網等方向具備與外國企業開展合作的基礎與潛力。在電子信息領域,主攻“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高端電力電子器件和新一代顯示系統”四大方向,集聚大唐恩智浦、廣東先導、香港普達特、韓國常寶等半導體裝備和顯示材料知名企業。與外國企業在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傳感器、半導體設備、工業4.0等項目上可進行深度合作。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智能醫學裝備、精準醫學診斷、新型抗體藥物和醫療美容器械細分領域,擁有復星醫藥、國藥控股等行業龍頭。生物醫藥產業園建有醫療器械CDMO平臺、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分所、淮海生命科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功能平臺和高標準潔凈廠房,已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孵化出海納生物、鯤鵬基因等為代表的一批雛鷹企業。高新區愿在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療電子等領域與外國企業開展多元化合作。
二、創新引領發展帶來機遇
徐州高新區地處徐州市南部主城區黃金地帶,是產業基礎雄厚的科技園區和徐州市科教資源最為富集的創新高地,擁有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十余所高等院校、2萬高層次人才、10萬大學生和30萬常住人口,區位優越、都市繁華、活力無限。目前正在以10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區、20公里的徐州科技創新大走廊和國家安科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等8園區為核心,升級重塑“一區一廊八園區”創新格局,集聚深地科學云龍湖實驗室、江蘇安全應急產業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和徐州科技創新谷、徐州市產業研究院等國家、省市重大科創平臺和216家各類研發機構。高新區愿與外國企業在城市更新、載體建設和現代服務等領域共商合作。
一是歡迎外國企業參與中央活力區的建設發展。中央活力區是加快建設的徐州南部城區CBD。目前,中央活力區已完成片區拆遷和整體規劃,即將進行醫院、學校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潛力巨大,未來可期。發達國家在智慧城市建設、交通運營、設計咨詢、人力資源、開發建設等方面具有國際先進經驗和成功樣板,借此機會,誠邀各位企業家與高新區合作建設開發中央活力區,用全球化視野、國際化標準共同打造合作新標桿。
二是歡迎外國企業參與創新載體平臺的建設發展。創新平臺是集聚各類創新資源要素的重要載體。高新區已建成東南大學淮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院等十大高端研發平臺,成為全市攻關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推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策源地。我們希望與世界知名高校相關教育領域專家在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引進與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新路徑,共同搭建成果轉化、校企合作的橋梁,共同開發、孵化、培育更多符合雙方利益的創新項目。
三是歡迎外國企業參與科技金融體系的建設發展。高新區重視科技金融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已聯合頭部投資機構共同設立產業基金群,形成引導性股權投資、天使基金、產業基金、基金管理等配套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成立產業基金20余支,規模270億元以上,打造“產業+企業+平臺+人才+科技+資本+政策”的創新生態。誠邀外國相關金融企業參與高新區科技金融體系的豐富完善、參與正在推進中的動力儲能電池生產、IGBT模塊封測與電機控制器等高科技重大產業項目,共享高新區發展的紅利。
三、優化營商環境助企惠企
高新區歷來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努力打造近者悅、遠者來、居者安的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行政審批省心快捷。實施全流程幫辦,店小二式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說到做到、周到厚道”。全市率先實施“證照分離”改革,率先試行“1220”審批和“拿地即開工”模式,審批材料簡化30%,審批流程壓縮80%。
二是項目服務貼心高效。出臺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十條”,推行項目班子成員包掛和重大辦專業服務“雙輪驅動”,項目推進一天一報,項目問題現場解決。優化“拿地即開工”模式,關鍵環節提前介入,實現“土地征遷掛牌”、“建設手續審批”和“項目開工準備”三條線并聯推進,項目建設周期普遍縮短6-9個月。
三是產業政策安心快享。出臺支持高新產業、重大人才、企業上市等一攬子扶持政策,惠企政策主動宣傳,即時申報,扎口辦理,便捷直達。成立企業服務中心,開發推廣企業訴求受理APP,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精準解決企業貸款融資、用地用工、政策兌現等發展需求,不斷增強企業滿意度、獲得感。尤其是在疫情發生后,對園區外資企業實行“一企一策”上門服務,確保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助企惠企各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