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新區“與“經濟特區““開發區”有何區別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02 點擊:次
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各種“區”層出不窮。改革開放伊始,國家就設立了深圳、珠海等幾個“經濟特區”,區內實行特殊的政策;20世紀80年代中期,又分別先后建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設定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和沿海開放城市的所轄縣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發展,不斷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全國范圍內陸續成立,能夠進入開發區園區的企業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近些年,又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國家 級新區”,等等。為了給大家講清楚“國家 級新區”與“經濟特區”“開發區”有何區別,招選取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兼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劉濤雄教授文章供參考。
1、國家 級新區的設立:著眼于產業發展與區域發展的規律
①為什么會不斷設立各種各樣的“特區”、“開發區”、“新區”?
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面臨的發展問題不同,要解決的發展中的問題不同。改革開放之初,對于推進改革和發展,大家的認識不一致,很多條件不具備,在全國統一推動改革開放的話,許多措施不一定都可以行得通。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在不同的地方設立比較特殊的區域來促進開放和發展,除了最早設定的“經濟特區”,還有后來開辟的“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均是前期推進開放和改革戰略的產物,當然,他們一直延續到了現在。之所以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是因為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上下一致認識到,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更加需要特殊的政策扶持。
當前,要解決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特別是破解一些制度上的瓶頸,既和技術產業特性有關,也和地理區域特性有關,既和整個社會治理有關,又和管理體制及政府的政策等很多方面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就需要更綜合的措施來解決這樣一系列問題。“國家 級新區”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之下應運而生,從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到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再具體到市場與企業組織,多渠道多角度綜合入手,探索發展新模式。
?、?ldquo;國家 級新區”與“開發區”在目標和功能定位上有何區別?
這要從產業的發展規律與區域的發展規律兩個維度來理解。從產業發展規律的維度來講,工業最突出的可利用特點是產業有集聚效應,相同的或相關的產業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規模效益遞增”效應,從而更好地發展;從區域發展規律的維度來說,各個區域的特點不同,有一些地方在某些方面更具發展的潛力或特質,可以成為“增長極”,從而帶動其他地方的發展。
“經濟技術開發區”既著眼于產業發展的規律又著眼于區域發展規律。特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整個經濟發展的程度跟現在無法同日而語,不同的產業之間如何互補,突出產業的集聚優勢,政府都要發揮較大的作用。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多的是著眼于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特殊的規律,在發展初期更加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原來的國家科委現在的科技部對于“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國家 級新區”相對來講側重著眼于區域的發展規律,“國家 級新區”的布局更多的會考慮怎么樣通過新區的建設帶動區域的發展,成為一個區域的增長極,改變整個區域的發展態勢。
2、國家 級新區要特別注重創新改革的試驗
?、?ldquo;國家 級新區”應著重在哪些方面積極作為?
這需要從中國發展階段的轉換,以及面臨的要破解的發展難題的改變來思考。
過去我們的發展更多的是通過把制造業做大和快速工業化。而到了當前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或者通常說的經濟新常態,往下一步發展,經濟增長的動力要發生變化,不再靠原來的承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國際轉移作為主要動力。將來長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是要靠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思考我們采用的設立各種“區”的模式,或者通常說的開發區經濟模式,如何適應中國新的發展階段與新的發展思路,就發現要創新實際上是要帶有綜合性的改革。因為現在很多創新的瓶頸不是一個企業甚至不是一個產業的問題,而是這個地方整個環境、整個經濟管理體制,包括政策管理體制的一系列綜合性的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很多政府的審批權怎么下放以增進經濟活力。“國家 級新區”可以把這一系列的綜合性的試驗進行好。
②“國家 級新區”在建設和發展中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在“十三五”期間,推進“國家 級新區”的建設和發展要特別注重創新改革的試驗。創新活動需要的不僅是免稅、補貼等扶植,而更多的是自由,允許企業去探索,甚至政策上的探索。有很多新的產業形成后、新的業態出現后,與過去的政策極為不適應,或者過去的政策根本沒有規定,或者是跟過去的政策是有矛盾的。那么能否允許在“國家 級新區”,自由地探索新的產業形態、新的運作模式,甚至對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做實驗,這樣才能使“國家 級新區”“新”得名副其實,成為創新不斷涌現的集中之地。
將來,從“國家 級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來講,今后應給予企業、當地社會、地方政府更多的探索空間,也就是說,允許他們去進行更多更大膽的探索,或者是現有政策所沒有講到的,甚至是跟現有政策有矛盾的,都可以允許探索。
3、國家 級新區建設側重于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ldquo;國家 級新區”對于產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的互動有什么意義?
對于“國家 級新區”來說,在其建設與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就有產業化和城鎮化,以及二者之間的互動。如果產業化落后于城鎮化,則會由于城鎮化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出現產業空心化、就業不足、收入差距擴大和經濟蕭條等問題;如果城鎮化落后于產業化,又會因城鎮配套設施缺乏,出現住房短缺、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合理有效地實現產業化和城鎮化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產城融合發展,是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谙鄬τ?ldquo;開發區”,“國家 級新區”的設定和發展主要側重于什么樣的經濟機制?
“開發區”更多的是著眼于產業發展規律,而“新區”相對來講側重著眼于區域的發展規律。當然,這兩個維度是交叉的。產業發展的規律本身也有產業的空間特性,相同或相關的產業正是聚集在一定的地理空間,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區域發展的規律本身也有區域的時間特性,各個區域的特點不同,有些區域具有以較快速度發展的潛力,而有些區域則不具有,在某些方面更具發展潛力的地方會優先發展。從經濟學上來講,區域之間也存在“梯度轉移”的發展規律,作為增長極的區域會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有輻射效應。當然,有的增長極輻射作用弱一些。
“國家 級新區”相對來講更側重著眼于區域的發展規律,“國家 級新區”的建設可以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成為一個區域的增長極,改變整個區域的發展態勢。比如:重慶的兩江新區,對重慶整個地方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帶動作用就十分明顯;而上海的浦東新區對上海地區、長三角、東南沿海及沿江的經濟增長都有不同程度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