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開發區打造大工業主戰場的戰略思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4-27 點擊:次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湛江實現經濟崛起的關鍵時期。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廣東省粵東西北加快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湛江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全面啟動。在構建環北部灣臨港產業中心的進程中,打造東海島大工業主戰場成了重頭戲,湛江開發區肩負重任。本文就打造大工業主戰場的意義、優勢、對策等進行初步探討。
一、打造湛江大工業主戰場的背景與意義
隨著投資1500億的鋼鐵、煉化、特種紙業三大“產業航母”落戶東海島后,湛江掀起了工業項目建設大會戰,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開工投產,湛江現代工業、產業格局發生巨變,標志著湛江大工業時代序幕開啟。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湛江東海島工業新城建設,促進“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粵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至2015年)》明確支持粵西地區打造全國重化工業基地、世界級石化基地。湛江開創大工業時代,既符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又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可謂萬事俱備、正當其時。而匯集世界級重化工業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的湛江開發區東海島成了名副其實的湛江工業主戰場。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粵西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充分發揮其先導區功能,肩負起建設廣東省現代化工業新城和湛江大工業主戰場的歷史使命,推動湛江建設環北部灣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打造湛江大工業主戰場的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明顯。該區是中國加入世貿擴大開放、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的理想立足點和結合點。
二是環境資源優越。開發區東海島四面環海,海區開闊,擁有可建萬噸以上深水大港、碼頭的地理條件,環島可建碼頭岸線37公里,能同時通航兩對30萬噸級貨輪或進出50萬噸級。
三是產業基礎良好。現有工商企業2500多家,投資者遍及北美、歐洲、東亞、東南亞、中東、香港、臺灣等地;寶鋼、中科煉化、中海油、中國誠通、中鐵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在區內落戶。開發區被認定為省級高新區、省級循環經濟園區。被評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中國百強持續發展產業園區。
四是行政效能較高。市委市政府為了強化湛江開發區的先導功能,給開發區充分授權,除了公安以外,開發區項目和行政審批行使地級市管理權限,大大增強了開發區協調工作和審批項目的能力。
五是發展前景遠大。鋼鐵、石化、特種紙業三大“產業航母”相繼在東海島落戶全國罕有,湛江開發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
三、打造大工業主戰場的對策思考
(1)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及配套企業。打造東海島大工業主戰場是構建環北部灣臨港產業中心的重要支撐,開發區要重點圍繞“三大產業航母”,按照“抓大不放小、星月要同輝”的思路,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按“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思路,大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程,提高重點項目的質量和經濟效益,推動項目盡快投產。另外要著力開展產業招商、園區招商和資源配套招商,力爭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到東海島投資,積極引進“五高兩低”項目,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高端產業集聚的產業體系,打造“五新”產業示范基地和南方海洋裝備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2)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國家高新區申報,促進科技創新,通過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快建設20平方公里的湛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構建具有湛江特色的鋼鐵、造紙、石化、農海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海洋、紡織服裝、電器機械、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等產業集群,著力打造粵西科技中心,建成廣東省和環北部灣城市產業的新高地。
(3)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開發區要適應新常態,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和吸引人才政策,引進一批高端科技和商業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開發區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安排資金設立企業創新基金,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要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層次人才共建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4)加快建設完善政產學研聯盟平臺。依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化、鋼鐵配套產業集聚區和重大支柱產業,鼓勵和幫助有條件的大型、特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科研單位建立一批與本市產業導向密切相關的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加強與駐湛高校、國內知名大學和中科院等單位的合作,促進政產學研聯合。進一步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吸引各類大型企業、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來湛江創辦或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建立國家“海智計劃”湛江高新區工作站。
(5)聚力加快宜業宜居宜游大工業新城建設。圍繞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的發展目標,逐步把東海島建設成為宜業、宜居、宜游的現代化工業新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各項工作,優化城市結構,加強空間管控,統籌推進產業片區、居住片區、綜合片區和龍海天旅游片區建設,形成產城平衡、組團發展的格局。在完善區域和城市基礎設施方面,要加強東海島內外交通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多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好醫院、學校、文化中心和自來水廠,和完善中央商務區的商住、金融、文化等功能設施。啟動東海島城鄉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