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崛起——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紀實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5-13 點擊:次
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崛起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紀實
在很多人的眼里,天水就是一個旅游城市,然而,在前往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的另一條路上,卻坐落著一個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4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轄社棠、東十里、廿鋪、下曲、東柯河五個工業園和橋南商貿旅游區,規劃建設面積15.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現代服務業等為主導的七大產業集群。
讓我們先從一組概念中,感受一下它的“國家級”性質:
——在商務部2012年12月通報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排名中,天水開發區在全國2010年以前升級國家級的90個開發區中居第66位,在西部22個開發區中位列第10位。連續三年在全省3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中被評為一等獎。
——所在企業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2015年被國家質檢總局授權成立國家智能電網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甘肅省高低壓電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即將獲批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甘肅)。
——所在企業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2015年被國家科技部授權成立了大型電氣傳動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服務、創新是天水開發區崛起的保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卻是天水開發區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天水市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時期。
今年初,天水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指出,要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和實現“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載體,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培育吸引外資新優勢的排頭兵,成為利用全國先進自貿區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先行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區域融合發展的新城區。
方案強調,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市委、市政府授權開發區全面行使市級行政審批、經濟管理等職能,賦予其統一管理區內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事務權限,在計劃規劃、工業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統計等方面實行計劃單列。
可以說,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開發區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
立足服務: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還有一組來自2015年的數據,可以讓我們聆聽一下這個開發區快速前進的步伐:
——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2015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70%,占天水市的16.5%;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9%,占天水市工業增加值的70.4%。實現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11.62%,實現主導產業產值增長11.4%。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12.4%。
——招商引資。2015年,開發區共簽約項目12個,占天水市簽約資金總額的10.43%;到位引資占全市到位資金額的13.32%。
——固定資產投資。201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增長11.0%,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2%。
——對外貿易。2015年,開發區共完成進出口貿易額增長3.01%。
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1—3月,天水開發區各項指標仍實現了開門紅: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同比增長19.8%;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1%,增速為16.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完成一般預算收入增長48.9%;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0%。
在采訪中,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馬小龍告訴記者,這些好成績的取得,是開發區立足服務,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結果。
開發區行政綜合服務大廳是展現服務能力的窗口。2015年6月,全省第一張企業“三證合一”證照在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頒發,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業務改革創新辦理模式和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建設之路。服務大廳業務受理范圍涵蓋開發區管委會及派駐機構職權范圍內的經濟發展、規劃建設、招投標監管、人力資源、國土、招商引資、城管執法、工商、國稅、地稅、公安、質監、市政公共服務等領域,首批入駐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達102項。
開發區電子政務系統于2015年12月基本完工并投入運行。開發區電子政務平臺的建設以“全方位服務企業辦事”為核心宗旨,融合實體的開發區行政綜合服務大廳、開發區網上政務大廳、手機微信政務大廳這三大辦事窗口,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全天候服務功能,實現了受理、審批、查詢、歸檔的全流程電子化、網絡化。同時,智慧園區項目已批復立項,該項目的啟動旨在推動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部門、單位在企業管理、經濟統計、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環保、市政、規劃、國土、公共事業方面決策和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優化投資發展環境。
對于開發區發展來講,人才是第一資源。管委會積極籌備組建科技顧問團,邀請省內外國家級專家教授為顧問團成員,為科學決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轉型創新發展提供咨詢參考。同時,不斷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機制,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與開發區6戶骨干企業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就業基地成功簽約。天水長城開關有限公司人才創新團隊和天水電氣傳動所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馬保慧入選2015年度省委組織部“隴原青年創新人才扶持計劃”。開發區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院地(企)合作關系。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鼓勵、支持干部通過學習進修等形式,不斷提高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水平。在浙江大學舉辦了兩期培訓班,對開發區干部進行了業務素質提升培訓。與天水市委組織部共同舉辦了天水市領導干部區域經濟發展培訓班,對36名市直部門和縣區領導在浙江大學進行了培訓,達到了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國家級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和建設發展經驗,促進天水市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
近幾年開發區規模以上重點企業每年引進人才300人以上,為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項目建設注入新生力量,2011年以來的4年,已建成重點企業累計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263人。
“鳳凰公寓”工程是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為了實施“人才特區”戰略,吸引高層次人才而建設的載體工程。去年投資約170萬元對其中25套已經進行了室內裝潢和家具配備,同時,對社棠工業園企業需求人才公寓情況進行重新摸底。目前,第一批華洋電子科技、大成精工、豐原本草等企業的高層次人才12人已經拎包入住,而且全部免收房租,大大減輕了引進人才的經濟負擔,解決了引進人才居家的后顧之憂。
開發區還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努力創造引進培養一批人才、發展一個產業、培育一個經濟增長點的聯動效應。成紀藥業積極進行資產重組,去年2月被翰宇藥業兼并,成為上市公司,不僅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而且可以引進翰宇藥業的人才為成紀服務,是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的典范。從開發區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和加快產業孵化園、科技大廈的建設利用步伐,從而形成經濟開發區人才集聚地。同時,正在建設的60多萬平米的總部經濟城和即將開工的7萬多平米的眾創廣場將為開發區今后科技創新、人才工作創建更加廣闊和高層次的平臺。
開發區企業貸款貼息管理是服務的另一個亮點。2015年開發區企業貸款貼息共申報24戶,貸款金額10.4億元,當年付息5817萬元,申請貼息額3083萬元。
開發區還建立了多層次融資體系。天水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截至2015年底,先后向多家銀行爭取貸款人民幣9.6億元、歐元1550萬元;投資公司直接融資人民幣1690萬元。開發區同時成立了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融資平臺,支持企業融資工作;成立天水市投資擔保公司開發區投資擔保分公司,繼續擴大融資擔保業務,加大投融資力度,解決了區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創新驅動:初步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科技服務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天水開發區一直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戰略,園區企業呈現出“高新”的特點,初步構建起了循環型工業體系。
據介紹,開發區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和功能定位,把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作為開發區轉型升級和調整二三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依托開發區社棠產業孵化園創建了全省首批科技服務業試點園區。
科技服務業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光電子、新材料加工等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開發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5年科技服務業收入達到8800多萬元,增長46.5%;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5.35億元,開發區企業研發投入達到3.12億元;當年新獲批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20多項。甘肅豐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被新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區內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5家。天水華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甘肅豐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天森藥業有限公司、天水黃河電氣有限公司、甘肅霞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5戶企業被首次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戶。
“十二五”以來,開發區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依托骨干企業、園區和產業基礎,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組織實施了27個循環經濟延鏈、補鏈和循環化改造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目前建設內容已全部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等2戶企業列入全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廢舊中壓開關設備再利用、年產200萬噸機制砂生產線、凱迪生物質發電廠、泰豐果汁蘋果渣綜合利用等四個項目入選全省循環經濟百佳項目。經過發展建設,開發區初步構建了循環型工業體系,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為了進一步延伸拉長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實施延鏈補鏈項目,已引進實施了星火機床產業園、長城電工產業園、凱迪生物質發電廠、華洋電子科技、寧波低碳輕鋼、華建新材料等22個循環經濟產業延鏈補鏈項目,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44億元。這些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新增銷售收入約87.3億元,新增稅金約7.1億元,開發區綜合能耗水平將進一步降低,資源、能源產出率水平進一步提高,裝備制造、醫藥食品等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和延伸。
同時,開發區還在園區內實施了27萬平方米的綠化和景觀工程,綠化率和綠地面積在全省開發區中處于最高水平。
為了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發區不斷加快服務平臺建設,投資2.5億元建成了占地100畝、總建筑面積12.4萬平方米的產業孵化園。協助天水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建成了占地37畝、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大廈和配套標準廠房。這些孵化、服務平臺的建成為自主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培養開發搭建了較好的平臺。目前,省科技廳已批準開發區開展裝備制造業、科技服務業示范試點,天水市眾創空間選址入駐科技孵化大廈,社棠產業孵化園已入駐派爾彩印醫藥包裝等小微企業6戶,科技孵化大廈入駐成圓網絡等科技企業3戶。
開發區始終把企業作為推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發展的主體,支持和鼓勵企業建設各類研發平臺,設置相關實驗室,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兩戶企業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企業。國家高低壓電器質檢中心(甘肅電器科學研究院)、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天水分院、甘肅電工電器研發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等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為推進開發區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開發區還依托天水及周邊的工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機械加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醫藥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使整個產業向“既具有一定聚集度又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化發展,為產業創新形成良好基礎和信息、交易、成本等有利環境。立足星火機床品牌和管理優勢,建設數控機床園,以此為龍頭,吸引天水鴻志鑄業等項目為其協助配套;立足長城電工電器品牌、技術和集群優勢,建設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形成了以長城電工為龍頭,西北高低壓電器檢測試驗研究基地為依托,長城成套、長城起重電器、黃河電氣、法蘭克電氣等企業相互協作配套的產業格局;立足華天電子技術、規模和市場優勢,引進建設了華洋電子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等項目,為華天協作配套;立足天水及豐富的林木、秸稈資源及荒山土地優勢,引進建設了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及相關配套項目,形成農業林果業種植——農林“三剩物”回收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廢渣綜合利用產業鏈。在延伸產業鏈的過程中,開發區將項目建設與推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相結合,鼓勵企業以引進、消化、創新為主,集中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重大設備和新工藝流程等方面的難題。使一些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打造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
目前正在建設的開發區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場所項目,也是開發區建設的一個亮點。項目位于社棠工業園中心區域,建設內容包括海關卡口、倉庫改造、地下管網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綠化以及1棟兩層鋼結構的進出口商品展示中心,總投資約800萬元。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天水乃至隴東南地區唯一的海關進出口物資聚集區。
產城融合:吸納聚集人口,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一座依托產業而興起的新城初具規模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產城結合、融合發展的理念,在核心區社棠工業園開展了產城融合發展的相關工作。
產城結合、融合發展,是目前全國各地開發區建設發展的主要做法和通行做法。也是省委領導視察天水工作時對加快開發區發展的要求。今年初,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帶隊,先后赴江蘇吳江、昆山開發區,上海閔行高新區,浙江余杭開發區進行考察學習,學習產城融合發展的先進理念。在吸收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按照可復制的外地發展模式,按照開發區核心區社棠工業園在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突出產城融合發展,統籌基礎設施和統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宜業宜居城市發展,不斷提高員工工作、生活環境條件,努力打造生產安全、出行便捷、環境優美、服務配套、生活舒心的新城區的新思路,打造現代化工業新城。
據介紹,開發區實施了一批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一是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項目。開發區連接市區的社棠一號大橋已于2011年10月建成通車;環繞園區的東西南北12條路網工程全部投入使用,總長度達到40公里;日處理能力6萬立方的污水處理廠已建成使用;投資3.9億元,天水市供熱能力最大,總供熱面積230萬平方米的東區集中供熱工程已于去年底建成運營,滿足社棠鎮區域內企業、單位、居民的供熱需求;建有33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二是基礎配套能力逐步完善。立足產城融合,集總部經濟、辦公、酒店服務、電子商務、萬眾創業、產業員工消費、商業貿易于一身,總投資26億元,總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的甘肅建投總部經濟城項目一期已開工建設;總投資8億元,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的社棠生活服務區正在加緊建設,一期工程已建成,300戶住戶即將入住;總投資5億元的下曲生活服務區基礎設施、職工住宅一期工程即將完成主體工程。三是公交車、燃氣、郵電、通訊、銀行等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已入駐社棠工業園。
按照規劃,到“十三五”末,通過增容擴區,規劃建設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年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到2025年,開發區規劃建設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把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主營收入過1000億元的國家級開發區。
隨著幾年的發展,一個功能完善、產城融合、二三產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城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