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掠影
項目引領創新驅動促轉型 爭當“兩個走在前列”排頭兵——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11 點擊:次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01年6月批準設立,2002年7月開始建設。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規模不斷壯大,招商引資水平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環境日趨優化,科技創新能力日趨增強,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主要經濟指標連年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強力托舉太原新興產業發展的半壁江山。
面向未來,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堅決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鼓足干勁,精準發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在太原實現“兩個走在前列”的進程中爭當排頭兵、爭做新貢獻。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2012年以來,太原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在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中位居第一。
2016年1至9月,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1.82億元,同比增長22%;工業總產值536.94億元,同比增長13.27%;規上工業增加值174.68億元,同比增長23.98%;固定資產投資107.82億元,同比增長18.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9億元,同比增長7.35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17億元,同比增長30%。
【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截至2015年底,入區企業112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家,外資企業25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進出口企業20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23家。區內已聚集了富士康、江鈴重汽、太重軌道交通、中天信、陽煤化機、太重煤機、中煤科工、通澤重工、青島啤酒、宏全食品、中國國藥集團、亞寶藥業等一批世界500強及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基本形成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生物制藥等五大支柱產業。先后被國家批準為裝備制造(能源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煤機裝備特色產業基地、新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鋁鎂合金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其中,裝備制造產業主要由三大產業板塊組成:煤機成套裝備產業主要有太重煤機、山西天地煤機、中煤科工、澳大利亞威利朗沃、山西煤機、維達機械、向明機械等企業。高速鐵路裝備產業主要有太重軌道交通、智奇鐵路設備等企業。重型汽車裝備產業主要有江鈴重汽、宇航客車、青特汽車等企業。新能源產業主要有鴻富晉、中電科、拓力拓等企業。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有富士康精密電子、中天信安防科技園、山西長城微光等企業。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主要有青島啤酒、蒙牛乳業、康師傅、宏全食品等國內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生物制藥產業主要有國藥集團、亞寶藥業、千匯藥業、瑞福萊藥業、大寧堂藥業等企業。
近年來,園區大力實施產業高端化和新型化發展戰略,引進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二六八八電子商務等項目,積極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逐步實現了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更新升級。
【服務環境日益優化】
園區連續10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提高了管理服務的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水平。全面開展行政審批改革,行政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設立了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啟用了行政審批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統一受理審批申請、統一送達審批決定,基本建立了“首席組織、并聯辦理、一口進出、限時辦結”的審批運行機制。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園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已構筑起“16縱20橫”的路網框架,電力、水、氣、熱等綜合管線均已配套,總里程達136公里,基本實現了“九通一平”。建成加壓水廠2座,污水處理廠1座,變電站3座,熱源廠3座。日供水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日回用中水能力達7000噸,總供電能力達36萬KVA(千伏安),供汽能力達315噸/小時,基本滿足了區內生產、生活需求。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園區內已擁有煤礦采掘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掘進機械質量國家監督檢驗中心、煤礦安全計量器具產品國家監督檢驗中心、通澤重工國家級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14個,院士工作站7個,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3家。有效發明專利16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0余項。
2013年11月,園區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建設“全國能源裝備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目前正加快推進中電33所、中科院煤化所、國家北斗導航中心等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轉化;哈工大在園區設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成果交易市場也即將投入運行,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園區堅持循環經濟、生態建設并舉。區內已形成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率達到100%;形成了由污水凈化廠和中水回用管網組成的污水循環系統,實現轄區內生產、生活廢水的“零排放”;環境監測站投入運行并順利通過CMA認證。2011年4月,在中部地區第一家正式被國家環保部、商務部和科技部批準同意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6年6月已順利通過了省級預驗收,正積極準備國家級驗收。
【社會發展和諧穩定】
園區堅持強區與富民并重,民生與發展并舉,通過發展民生、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和諧發展。設立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有教學班56個,學生近3000余名。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基本滿足了社區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需求。原所轄7村已全部“撤村建居”,目前正在推進改造工作。已基本建立包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等的綜合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了全區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全區呈現出文明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氛圍。
太原經濟區已成為山西省投資環境最優、對外開放水平最高、發展速度最快、新興產業最集中、對周邊和太原市帶動作用最強的區域之一。
面對機遇和挑戰,太原經濟區將堅決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鼓足干勁,精準發力,在太原實現“兩個走在前列”的進程中爭當排頭兵、爭做新貢獻。
比亞迪太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
2015年12月22日,比亞迪與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和投資協議,建立太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基地,在太原打造一個以純電動客車、純電動專用車、工礦作業車為重點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和研發基地。
比亞迪太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總占地11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約600畝,投資約20億元,形成年產2000輛純電動客車、2000輛純電動專用車的生產能力;二期占地約500畝,投資約20億元,增加工礦作業車生產線,并擴大客車和專用車產能,形成年產5000輛純電動客車、5000輛純電動專用車和2000輛工礦作業車的生產能力。
兩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產值150億余元,提供約5000個就業崗位。自今年3月25日奠基以來,施工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太原比亞迪將充分發揮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品牌、資本和運營模式等優勢,依托山西省煤電能源優勢,緊密圍繞“煤—電—車”產業鏈,為山西經濟轉型升級、節能減排作出積極貢獻。
江鈴重汽項目
江鈴汽車2012年8月8日在太原與長安汽車正式簽約收購太原長安重型汽車有限公司,2013年1月8日在太原經濟區正式設立全資子公司——江鈴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設計產能為年產8萬輛重卡整車、8萬臺發動機,并將引進福特重卡(含牽引車、自卸車、載貨車)產品平臺和發動機(含9L、13L)技術;新建發動機廠,整車沖壓廠、焊裝廠和涂裝廠,擴建總裝廠和檢測車間;組建符合Ford GPDS開發流程的開發中心。
整車工廠生產線及其設備設施將滿足福特標準工藝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生產線設備設施計劃于2016年底完成安裝,2017年完成調試,模、夾具計劃于2017年2月開始進場安裝,2017年5月試生產,2017年10月投產。
發動機工廠關鍵設備均為國外進口,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將全面滿足福特標準。發動機研發耐久及性能實驗室已建設完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發動機機加工生產線、裝配生產線、測試線等已完成安裝調試,現正在進行VP樣機試制,計劃2016年底具備批產條件。
太重風電整機項目
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建設項目總投資20億元,占地409畝,新建聯合廠房、辦公樓、食堂宿舍及附屬配套設施,新增機架、主軸、增速器、電控系統生產及機艙總成裝配智能化生產線,購置核心工藝設備、自動柔性制造系統(FMS)及智能倉儲物流設施,實施PLM、ERP、MES等信息化系統,構建數字化工廠。2017年9月具備年產風力發電機組500臺的能力,2020年12月實現年產風力發電機組1000臺的能力。
目前,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辦公樓、食堂宿舍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二次結構施工。聯合廠房基礎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鋼結構組立工作,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中天信安防科技產業項目
山西中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16日,全方位實施中天信安防科技產業項目,致力于SVAC國家標準安防監控系統研發設計、推廣應用及產業化工作,打造從核心技術、產品設備、系統平臺到解決方案、工程實施、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該公司先后推動SVAC國家標準,獲得公安部、工信部、質檢總局等部委的工作專報,推動太原市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項目的建成與使用,輔助公安、交警等部門破獲了一批重特大案件。目前,將在省內承建太原天網二期、三期、大同天網工程、太原交警項目等,同時還將承建河北、廣東、湖南、新疆等省外天網工程項目,有的已經簽訂合同,即將動工建設。
近年來,該公司產銷收入快速增長,銷售合同額分別為2014年6億元、2015年12億元、2016年預計目標為18億元左右。2014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成為科技創新的代表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