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新區:構筑城市地下生命線 塑造城市建設新典范
聚焦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6-09 點擊:次
工作目標。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摘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
編者按 地下綜合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2015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適應新型城鎮化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要求,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作為履行政府職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在繼續做好試點工程的基礎上,總結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綜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使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堅持品質引領,加快建設綠色宜居新型城市。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推動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環境全面提升。特別強調,注重功能完善,提升城市能級。建設城市既要好看,更要好用,對外有形象,對內有品質。要從長春實際出發,深入實施“雙核帶動”戰略,一方面加快建設新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打造城市新的增長極;另一方面抓好舊城改造提升,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今后一個時期,要立足解決“城市病”問題,全力推進生態修復工程、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路網提升工程、住房改善工程、要素保障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和“公交都市”“海綿城市”創建工作,努力為城市“強筋壯骨”。同時要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規劃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加快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要堅持“五季長春”理念,統籌規劃實施“地下長春”工程,加快建設寒地地下空間利用示范城市。
如果說地面上的發展是城市的衣服,應穿著得體,那么地面下的建設則是城市的脈絡,更應該保持健康。長春新區自創建之初,就堅持國際化視野,聘請國際一流規劃設計團隊,將“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貫穿于城市建設的全過程。長春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作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先行先試區,從去年底開始,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便全面啟動。作為長春新區的核心區域,市政基礎設施的完備性、便于接入性、使用安全性、可持續性及便于維護性均體現空港經濟開發區城市建設的先進性。完備的城市基礎建設和空港的地緣優勢對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十分有利,管廊建成后,路面上將非常簡潔、干凈,能大大提升新區的城市形象,展現新區“低碳、生態、智慧”的城市建設理念。
雨果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地下管網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責任心,也是城市持續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城市市政管線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行的“生命線”;是城市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輸送載體;是維持城市正常生活和促進城市發展的必須條件。長春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就好比是人體中的一條超級動脈通道,它的建設不僅超前,也將給城市從內到外的活力。不僅有效避免了城市“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現象,也規整了地面管線、美化了城市環境、節省了地面空間,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
先做好城市的“里子”,再讓城市真正有了“面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彰顯的正是“城市良心”,反映的是新區和空港經濟開發區的決策者們立足長遠,堅持國際化視野,建設“青山綠水,夢想之城”的決心。“樹有多高,根有多深”,城市也是如此。不求高大尚,但求精致和品質。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透過眼前正在建設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我們有理由相信,決策者們用“良心”和匠心打造的城市,未來一定寫著一個大大的“贊”字!
作為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不僅肩負著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東北新一輪振興、加快哈長城市群建設、落實長吉圖戰略等重大使命,更承擔著加快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建設、推動吉林省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歷史責任。
在建區之初,長春新區已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列入規劃,作為現代城市的一項重要功能性基礎設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被長春新區擺在重要位置。統籌長春新區市政管線需求,優化官網系統,提升供應保障,打造長春新區重大生命線輸送通道。規劃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區域,適宜入廊管線應納入地下綜合管廊,既有管線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有序遷移至地下綜合管廊。以地下綜合管廊研發建設為契機,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處理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集成市政基礎設施信息數據,建設高效、便捷、可靠、動態的數字化市政體系管理平臺,實現市政設施的智能化運行和管理,打造東北地區智慧市政示范區。
堅持百年大計,立足建設百年工程,長春新區打造城市地下生命線,在所屬開發區——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建設我省首個區域性全覆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
打造綠水青山夢想之城的地下風景線
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是長春新區四個開發區之一,作為長春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帶動國家級新區快速崛起與成長的責任與使命,將重點發展國際事務合作和航空物流產業,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東北亞區域開放與合作的核心區,中國北方生態智慧城市示范區。
空港經濟開發區具有便捷的交通條件。距離長春市約30公里,距離吉林市約70公里。連接長春市與空港的市域快線已啟動建設,建成后將與長春地鐵2號線無縫聯接;全省最大的民用機場龍嘉國際機場坐落在區域內;五洲大街、金港大街、港城大街縱貫南北,長吉高速、港南大路、丹霞山路、長石公路、長吉北線橫穿東西。區域內,隨著一批道路橋梁工程的實施,正在著力構筑“八縱五橫”交通網。
空港經濟開發區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一河”、“兩湖”、“四山”、“十水系”等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一河”即第二松花江支流飲馬河、“兩湖”即石頭口門水庫和正在規劃治理的龍澤湖、“四山”即長白山余脈大黑山中的廟香山、仙名山、杏花山和雞冠山,“十水系”即飲馬河十條支流形成的水系。
按照城市規劃,空港發展的戰略定位是打造“兩區五城”。“兩區”即“東北亞區域開放與合作核心區、中國北方生態智慧城市示范區”;“五城”即合作共贏的國際城、運動活力的健康城、創新包容的知識城、高效宜人的智慧城、自給共生的生態城??臻g布局是 “西產業、東生活、中田園”。西部臨空產業發展翼包括機場區、航空物流園區及高端裝備制造園區;東部國際合作發展翼包括國際合作與高端服務核心區、城市綜合配套及冰雪運動服務基地、知識產業及相關配套區、綠色養生及休閑旅游度假區、休閑體驗基地;中部漫活田園翼主要為創新都市田園區。產業發展思路是以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為依托,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實施“航空物流先導、臨空制造配套、現代服務支撐”的發展策略,構建形成“6+2”的開放型臨空現代產業體系。“6”即六個高端服務產業:航空物流、數據信息、商務金融、文創教育、會議展覽、體育健康;“2”即兩個高端制造產業:智能控制與感知技術裝備制造、冰雪體育運動高端裝備制造。
為支撐產業發展,空港經濟開發區堅持基礎設施先行,目前,正在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堅持地上地下同步建設,以國際化視野,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統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為建設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打牢堅實基礎。
空港經濟開發區高標準、全覆蓋規劃
到2030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447公里
如果說表面的光鮮亮麗映射出城市的風貌,埋于地下的基礎設施的水平則反映一個城市的“良心”。地下綜合管廊,是21世紀新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地說,就是將現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種市政管線統一安放到一個共同的“房子”里,維修和管護轉入地下,管線得到更安全的保護。
自從1833年的巴黎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條地下管線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后,迄今已經有近182年的發展歷程。經過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實踐,其技術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國外的許多城市得到了極大發展,并已成為了國外發達城市市政建設管理的現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1994年,我國第一條較具規模的地下綜合管廊在上海浦東新區投入運營。20年來,上海、廣東等國內發展較快地區先后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力度,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目前,國內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已經非常成熟。
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在我國全面開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以筑牢城市“里子”的方式開啟中國的“地下管線革命”,吉林省被國家確定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省份。
長春新區建設需要發展新型的市政基礎設施,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為區域長遠的發展提供支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必不可少。長春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作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先行先試區,整個區域都將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空港經濟開發區管廊規劃按照高標準、全覆蓋的原則,分為三個層級,即干線地下綜合管廊、支線地下綜合管廊和纜線地下綜合管廊。斷面形式以矩形為主,分為單艙、雙艙和三艙三種斷面形式。規劃至2030年,建設管廊447公里,其中地下綜合管廊92公里、纜廊355公里,計劃總投資83億元。計劃入廊管線包括給水、熱力、電力和通信。
空港經濟開發區住建委建設工程處處長助理徐京彩介紹:“2017年計劃啟動管廊建設29項,長105公里,其中三艙管廊14公里,二艙39公里,單艙管廊14公里,纜廊38公里。”綜合管廊采用現澆法施工,纜廊采用預制拼裝法施工,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管廊澆筑已累計完成1163.92米,纜廊預制完成2382米。丹霞山路、金港大街、港南大路、建蘭街等管廊工程都按計劃有序建設。
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作為空港經濟開發區管廊規劃設計單位,在深圳、福建、珠海等地都建設了地下綜合管廊,具有非常成熟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經驗。地下綜合管廊技術經過了上百年的歷史發展與完善,地下綜合管廊在我國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目前技術上已經成熟,運行也十分可靠,這些均為空港經濟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春設計分院院長涂俊介紹說:“以往的道路管線都是單獨鋪設,隨著使用年限增加,管線出現老化和破損的情況,對管線進行維修就需要破拆馬路,即增加成本也為市民生活帶來不便。而地下綜合管廊則是與國際化接軌,在地下建綜合廊道,集約地把管線集中在管廊中,把管線納入廊道,既便于檢修,又可節省空間,更便于對管線的科學管理,目前我們對管廊技術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空港經濟開發區具有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絕佳時機??崭劢洕鷧^主要為新開發區域,擬建工程范圍基本沒有需要保護或遷改的建筑物、管線等,工程具備良好的實施性,同時已建成道路兩側或一次均預留有綠化帶,可利用綠化帶結合超高壓電力線路入地進行地下綜合管廊布置。空港經濟區在規劃階段就在市政建設中引入“地下綜合管廊”這樣一個市政綜合配套設施,將有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順利、高效、高標準地建設。目前國內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技術成熟、實施性強,由于管廊工程位于道路下方,與道路同步建設時,在地基處理、基坑圍護等方面可以結合道路工程開展,能夠有效地節省投資。
空港經濟開發區作為長春新區的核心區域,市政基礎設施的完備性、便于接入性、使用安全性、可持續性及便于維護性均體現空港經濟開發區城市建設的先進性。在對空港經濟開發區用地布局和市政管線專項規劃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將地下綜合管廊確定為干線地下綜合管廊、支線地下綜合管廊和纜線地下綜合管廊三個層級。
——干線地下綜合管廊一般設置于機動車或道路中央下方,承擔穩定、大流量的運輸,主要連接原站與支線地下綜合管廊,一般不直接服務沿線地區,主要管線為高壓電力電纜、信息主干電纜、給水主干管道等。
——支線地下綜合管廊主要用于將各種管線從干線地下綜合管廊分配、輸送至各直接用戶,一般設置在道路兩旁,容納直接服務于沿線地區的各種管線,具有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內部空間較小的特點。
——纜線管廊采用淺埋廊道方式建設,設有可開啟蓋板但其內部空間不能滿足人員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納電力電纜和通信線纜的管廊,其結構尺寸小,且埋深小,其投資和施工難度也相應較小。
管廊斷面以矩形為主,或者管廊上頂為拱形、下方為矩形,按照市政管線類型分為單艙、雙艙和三艙三種斷面形式。據涂俊介紹,管廊斷面設計可以根據不同管線空間需要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調整和組合,空港經濟開發區金港大街管廊建設高度能夠達到5米。地下綜合管廊埋深在地下2.5米,在凍土層下,荷載都是經過計算的,綠化帶和道路荷載不同,另外,地下綜合管廊在抗震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
空港經濟開發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設計單位是國內地下綜合管廊規范的參編單位,參與建設二十二冶集團,中鐵建十七局等施工單位也都具有一定的管廊建設經驗,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常務副經理張龍表示,“目前,我們正在進行24小時施工建設,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也在不斷優化管廊建設技術,可以合理控制管線的運行,防止預埋件發生錯誤。”
完備的城市基礎建設和空港的地緣優勢對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十分有利,管廊建成后,路面上將非常簡潔、干凈,能大大提升新區的城市形象,展現新區“低碳、生態、智慧”的城市建設理念。
除了綠化的樹木和照明的路燈,道路上方密如織網的各類線路就都不見了。地下管廊投入運營后,不僅地下的各種管線維護管理方便,地上的各類線網成功入地,也將有效“凈化”城市空間。
在空港經濟開發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符合國家要求,將通過新型的市政基礎設施,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為區域長遠的發展提供支撐。
智能化管理運營
彰顯智慧城市特色
整個管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隧道,各種管線貫穿其中,人可以在管廊內行走。所謂人在管廊中行走,并不是說普通人可以隨時進入管廊,而是專業檢查人員定時對管廊進行檢修和查看,或是根據智能管理中心的報警系統指示到達相應位置排除問題??崭劢洕_發區在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同時啟動智慧中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不只是傳統的地下構筑物,而是智慧的管廊,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由監控中心采集數據,任何一條管線出了問題,通過檢測手段將問題和數據及時上傳并發送指令,便于專業人員進行及時處理。
地下綜合管廊的智能監控,包括傳感器的鋪設,監控中心進行日常巡視,未來還將會采用巡檢機器人,把所有的問題反饋到監控中心,可以智能關閉防火門,或者打開逃生口。
涂俊介紹,我們把BIM技術運用到地下綜合管廊管理當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建立起的三維的建筑模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具有信息完備性、信息關聯性、信息一致性、 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等特點。地下綜合管廊運用BIM技術建造信息模型,把管網的模型建立出來,融合設計內容后移交給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將施工相關數據也放置在模型中,在模型中每個構件的信息都能看到,最后移交給業主,使用者能夠比較直觀地看到管廊的三維模型。
空港經濟開發區地下綜合管廊每間隔400米就設計一個防火分區,防火分區內還將設置投料口和逃生口,用于向管廊內投放管線和做緊急情況逃生使用。在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徹底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同時,地下綜合管廊還將為美化城市景觀增添新的途徑。據徐京彩介紹,空港經濟開發區將對管廊投料口進行單獨研究設計,結合綠化帶景觀進行隱藏式設計,按照每條道路的風格以城市小品的形式呈現,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同時也與周邊環境有機融合。
做好“里子” 城市才會有“面子”
遠遠望去,那長長的地下綜合管廊就如一條山間的“隧道”,一眼望不到盡頭;慢慢走近,卻發現這長長的地下綜合管廊更像一個碩大的“艙”,里面不僅有“大房子”,還有若干個“小房間”。整個地下綜合管廊比“小巨人”還高,比兩車并行還要寬……
隨著現場施工人員沿著廊道往里面行走,記者突然聯想到美國大片《越獄》中場景。電影中,男主角藏身的避難場所就是監獄地下四通八達的地下綜合管廊。從越獄到追捕,再到開車逃亡,人們在觀賞這部影片驚心動魄的場景同時,也著實認知了一把什么叫作 “地下綜合管廊”。
地下綜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地下綜合管廊號稱“馬路拉鏈終結者”,就像在城市地下為管線蓋一個“房子”,電力、通訊、供熱等各種工程管線貫穿其中,甚至還有自己的“房間”。一路行走在離地面接近3米的長春新區空港經濟開發區地下綜合管廊內,想著“美國大片”的場景,聽著施工設計人員談論它未來作用、意義和價值,記者心里不禁對這里的決策者們由衷地生發出一種欽佩之情。
城市地下工程其實是一個“良心工程”,“不顯山不露水”,但卻與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關系密切,可以說是城市的“主動脈”、“生命線”。特別是當一些自然災害發生時,一個科學化、現代化的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就會派上大用場。
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的“里子”,是城市建設的“百年大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尤需城市決策者矯正重“面子”輕“里子”的畸形政績觀。無論是從當前的經濟利益還是長遠的社會效益來看,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意義都顯而易見,不僅可以用好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而且可以帶動有效投資、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滿足民生之需,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并不是鋼筋水泥的締結,而是歷史溫情和現代文明的有機統一。在這個意義上,新區積極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城市補丁問題,說到底,都是要讓管理服務跟上市民需求的步伐,是立足長遠,站在國際化視野建好城市的具體實踐。“里子”做好了,城市才會真正有“面子”,市民的身心才有了真正的安頓之所。
愛之深,才責之切。“地下埋著幾百萬,沒事挖開看一看”……這些過去流傳民間的順口溜側面反映出群眾對一些城市“馬路拉鏈”現象的不滿。城市地下管網乃城市之動脈、民生之基礎。長春新區作為剛剛獲批一年多的國家級新區,沒有走“先建設再拍腦門”的老路,從建設之初就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合理安排了地下管線和其它設施建設時序,率先建設了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既表現出了決策者的真知遠見,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決策者打造“百年城市”,為子孫后代留遺產的為民情懷。通過新型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城市未來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為區域長遠發展提供了支撐。
天地形勝,城以盛民,而文明興焉。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過:“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致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史海鉤沉,城市的內涵需要去偽存真,城市的頂層設計需要再出發。在長長的廊道中行走,記者看到的是:新區人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勾勒美好的發展藍圖,正在為吉林省下一步全面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