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開發區打造千億級生態產業園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5-25 點擊:次
今年3月28日,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茂迪800MW太陽能硅片生產項目現場舉行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集中開工的3個項目總投資達46.5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17.5億元、稅收5.5億元。
這只是馬鞍山經開區培育高端產業集群的一項成果。近年來,馬鞍山經開區以“千億級生態產業園”為目標,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緊緊圍繞制造強區工作主題,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加速搶占高新技術制高點,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奮力打造“以大為先、以聚為主、以創為優”的現代產業新高地。
全面整合資源 龍頭企業引領裝備升級
高鐵車輪是車輪中的高風險、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過去一直依賴進口。而近年來馬鋼積極轉型升級,加快高速輪軸研發,拿到了國內時速350公里高鐵車軸的生產許可證,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他們的高鐵輪軸也成為其“走出去”的拳頭產品。
“普通輪軸重載25—27噸,我們生產的輪軸重載可達45噸,而且噪音比同類產品小。”馬鋼輪軸事業部總經理杜松林介紹說,馬鋼生產的輪軸具有高速化、重載化、低噪音等優勢,國際競爭力較強,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馬鋼與德國鐵路公司簽訂了4200套輪對產品供貨合同;在重載車輪領域,馬鋼也實現了對澳大利亞的批量供貨。
近年來,馬鞍山經開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緊緊圍繞“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和“三重一創”建設,全力推進基地建設,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等方面想辦法、出實招,基地在產值稅收、產業集聚、龍頭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各項指標持續向好。基地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立足馬鋼等領軍企業在軌道交通產業技術領先、裝備領先、市場領先的優勢,采取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實施重大項目為契機,緊緊抓住產業轉型轉移和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大好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軌道交通走行部件的產業鏈,涵蓋材料、車輪、車軸、輪對等行走系統,涉及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金屬材料、機械加工、裝備制造及光機電與系統集成服務等。
基地現有馬鋼軌道交通、邁特諾(意大利)特種電纜、摩利納(德國)軌道交通等60多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現共有規上企業32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馬鋼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車輪獲首批正式訂單,被應用到了“復興號”上。馬鞍山邁特諾(意大利投資)公司特種電纜國內軌道交通市場占有率達20%。2017年基地32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82.7億元,占安徽省下達指標的118.14%,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增幅38.6%。根據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產值增幅位列全省25個戰新基地第三位。
除了龍頭企業馬鋼外,基地的多家骨干企業也發展迅猛,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安徽學府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國家發改委示范工程“北京燕房線信號維修及設備綜合維修系統”項目,在軌道交通設備管理領域樹立了標桿地位。
聚焦新興產業 培育高端產業集群
2017年10月8日上午,安徽泰能新能源電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志著這個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正式落戶馬鞍山經開區。這也是泰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項目的首期項目。該全產業鏈項目由海瀾集團、新海宜科技、棲霞建設、泰爾股份等7家企業共同發起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達100億元,分成三個相對獨立的子項目分期實施,建成后可形成產業、文化、生活和社區功能疊加的發展空間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實現年產值約500億元,年上繳稅收約20億元。
項目決定發展,招商決定未來。近年來,馬鞍山經開區提升質量效益,培育創新開放新動能。以“大”為先,實現又好又快“爆發式”發展。在保證經濟質量、發展效益不斷優化的基礎上,馬鞍山經開區緊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大塊頭”項目,以大項目促進大建設、大發展。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加大對臺、對歐招商力度,圍繞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整車、軌道交通裝備等戰新產業,引進一批龍頭型企業和引領型項目,加快完成優勢產業鏈打造。重點以茂迪新能源為龍頭,建設光電產業園,培育產值超200億的光電產業鏈;以泰能新能源汽車、永途新能源汽車為依托,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新能源整車制造產業集群;針對臺積電、紫光集團等行業巨頭在南京、合肥投資設廠帶來的上下游資源,設立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建設半導體通用生產平臺,打造半導體產業園;以中輛有軌電車為突破口,加速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
同時,馬鞍山經開區狠抓項目落地,加快項目產能釋放。緊抓“四督四保”、強化跟蹤調度,全力加快招商引資項目產能釋放,為經開區工業產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撐。想方設法加快征遷、場平和標準化廠房建設進度,全力推動永途新能源汽車、茂迪新能源二期、達利食品二期等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成直至達產。
此外,馬鞍山經開區還加快“騰籠換鳥”,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包括全面推進閑置廠房、土地整治清理,對轄區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低效用地以及空閑廠房進行全面調查、清理、處置,最大限度地釋放土地承載力,為經開區轉型升級、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培育創新“主力軍” 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
馬鞍山經開區還強化科技培育,提升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經開區“雙創基地”建設,加速新能源電池研究院、中興節能環保研究院、清華電池儲能研究院等項目入駐。一方面著力打造高端綜合型載體,構建涵蓋特色小鎮、產業研究院、大學科技園、民營孵化器等在內的多元化科創載體系統;另一方面打造創新專業化平臺,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院、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形成完備的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人才鏈,有效提升經開區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制定專門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大力扶持與獎勵引進各類領軍型人才的企業。加速高新技術研發,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調動企業技術改進、創新研發、生產線升級、產品換代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創新支持政策,對標先進園區創新發展政策,出臺適用于經開區的支持政策,對企業高技能人才引進、高層次團隊建設、高新技術研發等方面給予鼓勵和支持。
與此同時,馬鞍山經開區還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構建助力騰飛新平臺。提升“硬”水平,提前協調征遷指標供給、提前辦理用地報批程序、提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打通銀黃東路、正崴路等園區道路,加大力度推進銀塘新鎮區和田園綜合體建設,按照“九通一平”、設施配套、環境一流的高標準打造功能完善、設施現代的新城區,實現“配套先行、筑巢引鳳”的目標。
優化“軟”環境,注重園區文化氛圍、社區服務、運營流程等建設,堅持“放管服”的機制創新,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務體系,形成科學規范的服務流程和社區環境。建設“新”平臺,完善融資、設計、物流、營銷、人才等公共服務,特別是加快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建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企業經營效益、有效提升園區產業集群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