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經開區聚力“雙招雙引” 點燃東部城區建設“主引擎”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7-27 點擊:次
時光回溯到今年年初。
當時,北京華創融盛公司欲推出華創融盛展示道具研發及生產項目,于是在北上廣等各大城市考察建廠,多方考察無果,負責人無奈從上海坐高鐵返程,想到德州有一家經銷商,就決定中途下車歇歇腳。
從高鐵站到經銷商所在的德州經開區,一路上寬闊的馬路和大面積的綠化帶,讓該負責人心花怒放,不禁“心動”,到達經銷商所在廠區后,一交流,得知經開區營商環境更佳,該負責人決定立即對德州經開區進行考察,在一對一招商人員介紹軟硬件,實地參觀了經開區落地的項目后,該負責人當場決定,將展示道具研發及生產項目就落在經開區。
后來,華創融盛展示道具研發及生產項目與德州的“偶遇”在業內成為一段佳話。該項目投資2億元,今年4月份擬在德州建廠,德州經開區積極對接,通過一系列聯審聯辦與特事特辦,僅三個月時間,已基本完成項目總體規劃設計。
這是經開區的一次戲劇性的招商引資,如今,在德州市“雙招雙引”工作方式的三個轉型之下,經開區作為東部城區建設的主力軍,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精準、有序的招商體系,那就是“1+3+1+1”體系。那么,這個體系又是如何助力東部城區發展的呢?
三年磨一劍,鑄就“經開樣本”
今年3月份,經開區舉辦了兩次重大的簽約儀式,有一大批符合新舊動能轉換的新項目、好項目落戶東部城區。
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奧冠電池等56個項目建成投產,鄉盛扒雞等82個項目加快推進。其中,引進了投資80億元的有研晶圓、30億元的富士康、20億元的威訊電子以及荷標溫室、地平線人工智能等一批國內一流、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也引進了投資219億元的綠地金融港、創新谷和投資26億元的太平億康頤養、16億元的中合農發智慧食品產業城、6.7億元的CCAP新能源汽車“標檢認”一體化等一批“國字號、央字號”旗艦型項目。
這些不俗的成績都源于“1+3+1+1”體系。
“1”表示了1個市區兩級聯動的“雙招雙引”工作體系,解決市級項目到達東部城區后誰來對接的問題;“3”是指3個精準規范的政策體系,經開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和科技政策,為招引項目提供了可以依據的詳細規則;第2個“1”是指1個以產業規劃為引領、業務部門預審與專家評審雙層把關的項目質量保障體系;最后那個“1”則是指項目嚴格把關通過后,通過聯審聯辦等高效決策機制,促進項目高效落地。
看似晦澀的“1+3+1+1”體系三年磨一劍,大大提升了招商引資成功落地幾率,成為具有經開區特色的“樣本”。
經開區拋出資本“誘惑”
要想吸引項目,資本的“誘惑”是必不可少的。可不能回避的是,政府資金有限,如何盤活資本市場?在現有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優質項目落地東部城區呢?不得不說,這是一本難念的“經”。
這一系列問題確卻被經開區逐一化解了。
大眾網記者發現,為了念好這本“經”,經開區金融國資辦公室使用基金的手段放大資本的杠桿作用,不僅能帶動項目落地,還能更好地幫扶落地企業。
近日,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頒布了《開發區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辦法》、《開發區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激勵辦法》等利好政策,對在區內設立的基金提供稅收、財政扶持、資源開放、人才引進等五大類優惠政策,單支基金最高可獲得1500萬元的落戶獎勵,并享受時間為8年的經營貢獻獎勵。
政策一出便引發了巨大效應。數據顯示,經開區共設立了總規模55億元的7支基金,實際到位資金近8億元,迄今為止收益率最高的項目——深華光電人工智能燈檢儀市場估值已過億。
不僅如此,經開區金融國資辦公室主任任俊玲介紹,經開區還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拋出“福利”。在市級獎勵300萬元的基礎上,區級財政再給予最高150萬元的獎勵,并對企業改制過程中產生的審計等費用給予50%的補助。
有了這盤“活棋”,企業掛牌上市熱情高漲,目前,景津環保預計將7月底登錄上交所,德建建科、聯合石油已在新三板掛牌,旭凱太陽能、跨洋商貿掛牌齊魯股權交易中心,2018年區級財政累計撥付企業股改及掛牌上市獎勵資金130萬元。
打出“組合拳”,經開區挑戰“加速度”
在經開區管委會三樓小會議室的墻上,貼滿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四種顏色的圓形磁力貼,一下子吸引了大眾網記者的目光。
走近一看,磁力板最上面寫著“聯審聯辦項目審批進度表”。板上共有26個項目,每個項目后面有18個空格,代表了項目立項、環境審批、竣工驗收等18項內容,用不同顏色的磁力貼表示不同的完成進度,貼附在其相應空格上。
一圖就能看出“雙招雙引”工作在經開區的焦點位置。每天在這張圖前,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沈四平都會站立許久。沈四平告訴大眾網記者,經開區形成了一張相互貫通、銜接有序的網,市、區部門充分發揮節點的作用,聯動配合、相向而行,合力向前推進項目落地。
“先小人后君子”,經開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具有前置性,把工作做在前頭,進行“吹毛求疵”式的審核,一旦認定項目,則開通各項綠色通道,不給項目添不必要的“麻煩”。
“由于前期評審較為科學、嚴格,只要評審通過,落地必須迅速。”沈四平說,目前,東部城區產業項目按照“提前評審、并聯審批、容缺辦理、限時辦結”的審批機制,實行“雙線并行”預審模式,即一條線走項目立項規劃、施工預審流程,另一條線走土地指標申報、征收、招拍掛程序,二者并線運行,打好“時間差”,力爭在土地申報批復前完成各項開工審批手續,比以前縮短了一半的時間。
這些舉動,感動了無數項目負責人,讓他們感受到了德州人的熱情與誠意。“作為外地企業,我們對德州政府的機構設置、政策都不了解,經開區派專人進行‘保姆式’一對一服務,給我們省了不少事。”2016年落地的企業博德生物技術(德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生回憶說。
助力建設一個有“溫度”的東部城區
聚集資本、技術和人才,這三大要素,經開區探索東部城區的人力支撐和科技支撐的落腳點,不僅讓人才感受到德州的天氣“溫度”,更要讓人才感受到德州的人文“溫度”。
“我們在德州市人才政策‘黃金三十條’的基礎上,出臺了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創新平臺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局局長、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園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趙興說,為加強科技人才建設,經開區印刷了科技政策扶持匯編,方便使用者查閱。
要想讓人才“扎根”德州,必須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經開區出臺各項溫情政策,強化招才引智,促使大批產業領軍人才向主導產業集聚,助推產業快速發展。
據經開區組織人事部人才辦主任張劍介紹,經開區近年來制定出臺了《關于實施安瀾產業領軍人才計劃的意見》,對創新、創業人才給予資助,對能夠引領我區6大主導產業發展的人才,可給予國內最優政策。同時,配合鼓勵企業股改、對接資本市場、科技創新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人才、科技、金融“三位一體”的人才政策支撐體系。
據了解,截至目前經開區累計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10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柔性)9人,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16人,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1人,市現代產業首席專家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