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開發區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1-20 點擊:次
一組數字昭示著廊坊開發區建設成就:1511家外資企業在廊坊設立,吸收合同外資168.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2.48億美元。
建設水平居全省前列
“自1992年廊坊設立第一個開發區——廊坊經開區,目前全市已有14個開發區,包括8個經濟開發區和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建設格局。2017年全市開發區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09.8億元,同比增長37.4%,占全市的65.2%,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廊坊市商務局副局長閆杰介紹,廊坊的開發區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項目、90%以上的新興產業。
2017年度,廊坊市14個開發區的稅收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分別居全省第1、第3、第4位。在今年河北省對外開放大會上,廊坊經開區、京南·固安高新區兩家開發區入選全省“開放發展十佳開發區”。“廊坊市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管理運行體制機制、強化軟硬環境建設,使開發區建設從最初吸引外資的試驗田,到外向型經濟的集中高地,轉變為如今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先行區。”閆杰說。
市場化機制破解資金難
為解決開發區起步、建設、發展的資金難題,京南·固安高新區率先在全省引入市場化機制,同華夏幸福集團進行合作運營、聯合開發、收益共享,有效破解了資金、人才、服務等一系列難題,成為全省開發區建設的標桿之一,并入選了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全國第一批PPP項目典型案例,得到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表揚。全市先后有廊坊宏泰集團、益田投資、龍茂華公司、榮盛發展等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開發區建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廊坊市民營企業園區開發運營商逐漸成熟壯大,宏泰集團、華夏幸福、榮盛集團先后上市,并在全國布局,開始逐步走向世界。
2015年,廊坊市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市開發區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為實施縣域園區整合、體制機制創新提供了政策依據。2016年,廊坊市將原有分散在各縣(市、區)的32個園區整合為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實行“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建設模式,集聚了發展合力和優勢。2017年,廊坊市政府成立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推動開發區實施機構編制、人事薪酬、審批局建設、投融資平臺建立“四項改革”,開發區內部管理權限和經濟發展職能進一步增強,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增添了發展建設活力。
會展經濟引領開放轉型
廊坊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依托自身優勢,培育繁榮會展產業,打造會展之城,特別是國家級的“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簡稱“5·18”經洽會)定位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植根京津冀、面向海內外,逐步由河北省的地方性展會。成長為在京津冀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級涉外展會,作為全省最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投資促進平臺,對加快廊坊擴大開放、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每年‘5·18’經洽會上,高端客商云集,對接洽談合作,一大批立市、立行業的重大項目紛紛簽約落地,有力支撐了廊坊經濟發展。”閆杰介紹,2018年“5·18”經洽會共組織三大板塊23項高端論壇、專題對接和貿易展覽活動,吸引1422家機構和企業、共2079位嘉賓客商參展參會。廊坊在市重點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簽約項目40個,其中外資項目7個,總投資3.8億美元;內資項目33個,總投資658億元。
此外,廊坊市政府還分別與華為公司、江蘇商會、京東集團、蘇寧控股等簽署9個合作協議,通過攜手高端戰略合作伙伴促進廊坊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對外開放。
據閆杰介紹,近年來,廊坊先后引進了華為、富士康、維特根、美國JM等近3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京東方、中興、好麗友等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2017年,廊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力進一步增強,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9%,創歷史新高;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及增速、實現利潤、上繳稅金均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