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改革創新 聚焦產業建設 常德經開區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28 點擊:次
近日,常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推介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在深圳五洲賓館隆重舉行,常德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育智作了園區推介。據悉,此次推介會是常德對接國家戰略、搶抓發展機遇的具體行動,對于常德全面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交流合作,集聚優質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此次活動中,常德市共簽約項目59個總投資657.6億元,常德經開區簽約項目9個,總投資100.5億元。
招大引強
產業發展增動力
近年來,常德經開區上下大力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全力實施“千百十”工程,奮力向千億園區新時代邁進,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常德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育智介紹,2018年,常德經開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918億元,增長14.6%;規模工業總產值452億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6%;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9億元,增長11.6%。
“在這個過程中,常德經開區繼續突出招商引資工作首位度,全面實施全員招商,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園區開放發展水平。”李育智表示,全區2018年堅持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500強企業和外資項目引進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上海復星醫藥、法國施耐德、中通物流等500強企業,香港紀鴻投資、艾菲爾特、美時貝爾、曼紐科等外資項目紛紛落戶德山。全年簽約項目43個,其中億元項目30個,10億元項目8個,引進內外資總額273億元。除此之外,該區還努力增強發展活力,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工作理念,集中主要精力,選調精干力量,實施各個擊破。全年重點推進購地產業項目55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投產項目13個。
李育智表示,常德經開區持續夯實產業基礎,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重要抓手,園區傳統產業換檔加速,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6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新注冊三產企業405家。“我們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干部主動聯系企業,積極服務企業,對企業訴求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協調、第一時間解決,全年為企業處理難題187個。重點幫助力元新材、武陵酒業、德海制藥等一大批企業加快推進技擴改,特別是云錦紡織異地技擴改從搬遷到投產用時不到1年,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德山速度。協調金德新材、惠生肉業等一批企業解決發展難題,走出發展困境。充分利用好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省級眾創空間平臺,大力引進培育總部經濟,促進入駐企業孵化成長,入孵企業已達158家,孵化畢業6家。”李育智告訴記者。
暖企惠商
政企連心聚合力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常德市各地各部門相關負責人,紛紛掛點企業,走廠房、下基層開展“暖企行動”,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宣傳惠企政策,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用工、銷售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暖企行動落到實處。
據悉,今年以來,常德經開區更是毫不放松,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常德市委、市政府“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更好地服務園區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常德經開區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深入一線,千方百計攻克難題、推進項目、服務企業,以實際行動暖企、惠企,幫助企業提振信心,得以更好的發展,使得該區營商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2017年,常德經開區出臺了《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瞪羚企業扶持辦法》,辦法明確,瞪羚企業可獲得金融機構貸款貼息補貼,貼息額度為銀行貸款利息和德誠擔保公司擔保費之和,單個企業貸款貼息期限為2年,單個企業當年享受財政貼息的貸款總額不超過500萬元。
數據顯示,在常德經開區工委管委的全力幫扶和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下,17家瞪羚企業通過湖南德誠擔保公司擔保,新增貸款9613萬元,貸款綜合年利率(含擔保費)都在8%以內。據統計,2018年,園區36家瞪羚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66.3%;完成稅收3973.5萬元,同比增長47.8%,其中稅收過百萬企業11家,瞪羚企業正以高效的投入與產出引領經開區的創新創業,已然成為經開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除此之外,該區對于解決企業招工難等問題也有著具體的解決方法。“去年我們對企業進行了精細化摸底,了解到全區有106家企業招工不足,共有4850個崗位缺口。”該區人社局在調研走訪企業后認識到,必須急企業之所急,以精準對接為手段,直面企業招工難題。而就在今年春節后,該區召開的“暖企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吸引了3000多人入場求職,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的有1755人,有效緩解了經開區企業開年用工緊張的局面。
據悉,常德經開區還持續開展“百名干部聯系企業”活動,在全區范圍內選派100名干部,對企業開展“母親式”服務,及時準確掌握在建項目、企業生產經營、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常德經開區園區干部共收集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80余個,涉及到企業融資、用工、用能、配套等方面,由區產業立市指揮部進行了交辦落實,大部分問題已經化解。2019年,常德經開區還將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加快建設園區共享服務中心,為周邊企業提供生產性服務、生活性服務及個性化服務,實施“中心+企業”“中心+園區”管理模式。探索為企業定制個性化“服務包”,真正讓園區企業專注生產經營,讓企業員工真正實現安居樂業。
以產帶城
產城融合顯魅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是產業立市三年行動攻堅之年。
常德經開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改革創新,聚焦產業建設,實施開放發展,爭當區域性產業發展排頭兵、新時代園區轉型領跑者,加快建設新德山,努力實現新作為,全面開創園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據介紹,在2019年的工作中,常德經開區將堅持項目為王,抓合作、抓引進、抓建設,讓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合作步伐越走越實。今年,要突出實施招商引資“雙百工程”,力爭引進項目100個,完成產業投資100億元;確保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個,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4個。在這個過程中,該區將全面推進部門招商,大力實施全員招商,重點推動專業招商,堅持單位“一把手”帶頭抓招商,分管負責人全力抓招商,全區上下齊心抓招商,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同時,突出精準招商,把握投資導向、跟進投資動向、瞄準前沿方向,對園區重點發展產業的存量企業進行梳理,找準其國內外上下游龍頭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性、跟進式、精準化招商,做深做透建鏈、延鏈、補鏈文章,不斷提升招商精準度,增強招商實效性。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選優配強項目服務人員力量,全面推行“母親式”服務,實行“一窗受理、一件通用、一人跟進、一站辦結”,打通項目建設“最后一公里”。
“產業建設是園區發展之基、強區之本、鎮園之魂。”李育智坦言,2019年,要搶抓振興實體經濟的機遇,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小微企業創新提質,持續培育、發展、壯大、做優產業,提高經濟發展質效。據悉,2019年該區將大力幫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堅決促進低效產業達標提質。充分利用政策機遇,引導傳統產業保持戰略定力,專注于技術革新、產品創新、設備更新,不斷把管理做好,把品質做優,把品牌做強,加快實現企業轉型、技術升級、產品提質。
在產城融合方面,常德經開區更是始終突出產業配套這個中心,以建設產業高地、生態綠洲、幸福家園為目標,走出一條“以產帶城,產城相宜,三生協調”的產城融合發展新路。
據悉,該區將堅持以產業規劃統領城市規劃。產業是脊梁,規劃是龍頭。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按照“3+2”產業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南部以裝備制造產業為主,中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東部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新引進項目原則上按產業布局選址供地。進一步修訂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按照產業規劃布局,重點滿足產業發展和產業工人的生產生活需求,修訂完善城市各項專業規劃,推進多規合一,促進產業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進一步突出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同時,堅持用商業思維搞活城市經營。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按“財政引導、市場化籌資”原則,加快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收益約定規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集中供熱供氣、文體活動中心等項目的建設運營。加快推進電力供應市場改革,依托現有資源,著力建設綠色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加大云錦老廠區、七一機械廠、德山公園周邊、東田碑等片區的開發建設力度,打造集休閑、娛樂、商住、餐飲等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搞活城市經營,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人氣。
區域發展離不開人才,2019年,常德經開區將實施人才興園計劃,進一步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據介紹,該區將修訂完善人才引進辦法,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引進高技能、經濟管理等緊缺人才。支持園區內各類人才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到園區創辦企業或進入企業轉化科技成果。支持高校、職業技術院校與園區建立人才對口培養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為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創新活躍、人才作用充分發揮的區域性人才小高地。
改革創新
轉型發展添活力
“做好新時代園區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認清新形勢、落實新要求、搶抓新機遇,確保在轉型發展的重要關口站位高、思路清、方向明。”在李育智看來,高質量發展不能停步,只有不斷加強對自身的要求、確保抓住轉型的機遇和方向,才能把經開區工作做到最好。
李育智坦言,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常德經開區必須要找準發展定位。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我們要砥礪奮進、努力拼搏、加快發展,爭當區域性產業發展排頭兵、新時代園區轉型領跑者。
“常德經開區歷經二十多年發展,一步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我們理應在常德、湘西北,甚至更為廣闊的天地找準位置、展現作為。”李育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有新使命需要新擔當。做大做強產業,既是園區的歷史責任,更是園區的時代擔當。必須努力趕上產業匯聚的大部隊,躋身產業建設的主力軍,當好產業發展的排頭兵,讓產業脊梁盡快挺起來。同時,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又倒逼我們轉型升級,在這條中興之路、必由之路、光明之路上,我們不僅要當追夢人,而且要當奔跑者,更要當先鋒官。”
明確發展導向也是常德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確定發展導向,才能行穩致遠。李育智表示,要突出質量導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努力實現講求規模與講求效益并重,注重生產與注重生態并重,做大個體與做長鏈條并重。要突出特色導向。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引導培育一批“鎮園之寶”,形成“特色產業+特色品牌”;優化服務、優化環境、優化生態,把特色服務變成特別記憶,吸引客商、留住客商、成就客商,形成“特色服務+特色記憶”;挖掘德山文化底蘊,弘揚善德文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創造特有的文化地理標志,形成“特色文化+特色標志”。要突出主體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斷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讓企業真正作自己的主,干自己的事,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經歷風雨,成長壯大。
據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等,同時,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降低稅費、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7個方面提出25條干貨十足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都是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真心實意的幫扶,真金白銀的支持。”李育智坦言,常德經開區也一定要在外部環境變化加速、內部增長動力轉換的時期,充分搶抓從中央到地方的黨政機構改革,以及全省園區綜合改革試點的契機,以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為目標,科學制定改革方案,精心組織,有序推進,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不斷提升園區吸引力、創新力、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