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指出產業同構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20 點擊:次
6月13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以下簡稱“藍皮書”)新聞發布會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藍皮書認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藍皮書指出,2015年,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一些新動向,區域經濟呈現六大態勢:一是區域政策效應和規劃引導作用不斷顯現;二是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呈現“西快東慢”、增長分化態勢;三是“三大戰略”對我國重點區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四是以城市群為核心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五是區域創新能力東高西低,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六是區域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藍皮書認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五大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區域產業同構現象依然嚴重。區域分工模糊導致區域產業結構趨同嚴重,阻礙了區域專業化的形成。資源-加工型的垂直區域分工格局阻礙了區域間產業的協調發展與結構優化升級,不利于區域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在區域合作方面,區域間的合作壁壘尚未完全打破,矛盾與沖突仍然存在。同時,在某些相同產業內部,各區域都將發展方向定位于產業生產主體部分,較少考慮配件部分,區域間缺乏專業化分工,影響產業發展的有效分工、合理布局。
二是區域利益矛盾協調機制不健全。區域利益矛盾協調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區域發展共同目標的實現。首先,對于跨區域的重大項目或者企業所帶來的財政收入缺乏分享機制。其次,產業轉移稅收分享機制不健全。再次,跨區域公共物品供給缺乏成本分擔機制以及利益補償機制。跨區域的公共物品長期得不到重視,尤其是環境保護方面,存在轉嫁污染治理成本的現象。
三是區域生態環境防治任務艱巨。在傳統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以臭氧、細顆粒物(PM2.5)和酸雨為特征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突出。區域內空氣重污染現象大范圍同時出現的頻次日益增多。在區域大氣環境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方面,仍存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管理措施難以協調、制度保證機制不健全、聯動實施細則缺乏、聯合執法機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管理機制上的壁壘尚未完全破除。
四是區域轉型發展仍需培育新動力,探索新路徑。我國各區域轉型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深入探索。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亟待培育轉型升級新動力;珠三角地區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新增長點尚未培育成熟,缺乏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主動力;京津冀地區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突出;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有待優化,制約東北地區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
五是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中仍然存在制約因素。區域科技資源有效轉化為技術創新的能力還不強。一些企業科研投入積極性不高,創新水平低,核心技術依賴于國外。創新文化氛圍還沒有形成。缺乏區域適配性政策支持,亟待進行公共治理方式和公共政策創新。區域創新平臺建設不足,創新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組織專業性不足,共性關鍵技術突破缺乏應有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