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創新發展、運營和產業服務突破
產業園區創新發展、運營和產業服務突破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14 點擊:次
“園區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包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各種產業開發區,不僅成為中國經濟的載體和平臺,也為中國的產業經濟發展探索了成功經驗與模式。
在當前經濟結構面臨重大調整、產業發展面臨重大變革、產業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新時期下,不僅過去“政府劃撥土地、政府投資建設、政府管理運營”的中國園區經濟開發模式面臨著重大挑戰,長期支撐中國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原有各類產業園區也遭遇眾多的發展制約與瓶頸,同時在管理運營和產業服務上也要有所突破。
1
不論是新興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還是原有各類高新區、經開區都必須創新思維,運用創新方式方法,打破發展制約與瓶頸,實施創新驅動,實現新的突破。
創新產業園區政府管委會管理體制
從各類園區發展實踐看,雖然有以政府主導、企業主導、政企聯合等多種管理體制,但目前初期建立的各種高新區、經開區皆沿用政府主導的派出管委會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在園區經濟發展初期具有很大優勢與合理性,一是因為園區屬于政府土地劃撥建設、政府投資開發、政府管理運營,從土地要素到資本投入都需要政府包攬;二是園區經濟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政策優勢,而政策只有依靠政府機構與人員才能掌握與把控;三是初期園區經濟從開發建設到園區運營都沒有成熟經驗,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政府管委會模式亦有著先行先試、試錯即糾的必要。
在當前政府土地與政策資源越來越有限、產業布局越來越完善、市場要素配置越來越完備、園區開發運營經驗越來越成熟的背景下,尤其在實施“政府簡政放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關鍵作用”“政府向政服功能轉變”的改革力度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園區經濟發展的政府管委會模式不僅不符合市場化發展要求,也不利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也成為園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
從園區經濟發展現實看,不論是原有園區,還是需要新建園區,都應該首先從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
首先,園區管理上應從過去的“特”轉向當前的“活”。也就是從以往特定區域、特定政策、特定機構的管理方式,向突出市場化的體制機制靈活、管理運營靈活、發展方式靈活的轉變。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產業企業與社會機構對要素整合與產業發展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應讓政府職能回歸到行政管理、政策制定、發展調控的“本職”上去,真正把自己應該管的管好,把不應該管的放好。
同時,更應該徹底扭轉“政府機構跑市場、領導干部談引資、機關人員話招商”的招商引資與產業發展“怪現象”,而應該把園區管理、招商引資、產業運營交給掌握市場與產業資源、熟知產業發展與布局、精通園區經濟發展的專業性、專門化、專著性的產業企業或社會機構進行管理運營。
破解地方政府園區投資難題
當前,受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工業企業發展困難、前期基礎設施投資巨大等原因影響,我國眾多地方政府出現負債嚴重、無錢可用、無資可投的困境,不僅存在著巨大的債務風險,也嚴重影響正常的基礎設施與民生投資,同時對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包括產業園區的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今年5月,國家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要強求地方政府不得干預融資平臺、不得(承諾)注入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進而全面約束通過PPP、產業基金、政府融資平臺變相舉債,這無疑對地方經濟發展又帶來嚴重影響,自然也對各地的產業園區建設是重大制約。土地政策收緊、財政投資壓縮、融資平臺嚴控將成為地方產業園區發展的“三大制約”。
而與政府無資可投困局相對應的是,我國大量的產業資本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大量的資本積累,也形成了雄厚的社會投資能力,諸如房地產行業、能源產業等相關企業,不僅自身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也需要尋求新的資本投資突破口。而就當前產業發展形勢看,由于我國目前眾多產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新興產業或新經濟投資又存在著巨大風險,也就是說社會資本僅從產業投資角度看,難以找到更好方向。
在此情況下,引導、支持資本投資產業園區不失為一舉多得。首先,通過新建或者提升產業園區投資,可以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提升產業服務基礎、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其次,可以實現社會上開發資本從“房地產時代”向“商業地產時代”和“工業地產時代”,最終實現向“產業地產時代”的升級跨越;再次,可以破解當前產業園區政府投資不足的難題,通過引導成立產業基金、社會資本與政府投資結合等形式,實現原有產業園區升級、新建產業園區加快建設的目的,從而加快我國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帶動整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建立市場化的開發管理運營機制
目前,我國正處于市場化改革的關鍵階段,產業園區一頭連著產品制造生產,一頭連著市場供應消費,應該具有濃烈的市場化色彩,但從我國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運營、產業導入等系統體系來看,均無法表述已經形成了市場機制。不論是原有園區,還是正在新建的園區,政府管市場、政府管產業、政府管機制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也成為制約科技產業園區不能更好地孵化產業、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的重要原因。尤其地方甚至還存在著“千方百計招商引資,百計千方關門打狗”的現象。
究其原因,就是產業園區不是按照“產業集群集合要素、產業集聚融合資源、產業市場吸引供應”的“市場化機制”,相反,眾多的產業園區僅僅是一個行政管理區、產業資源分散的聚集區,而不是依靠市場要素融合、粘連的產業園區。
從當前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看,必須要建立以市場化為主體的產業園區招商、引資、開發、管理和運營機制,突出以市場為主體,就是要發揮市場的要素,也就是說,要按照市場價格、市場信號,由市場主體去配置資源,政府的任務就是要保持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維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至于配置資源方面的上什么項目、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這些都是由市場主體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政府不要進行干預,產業園區的發展由過去的政府管理轉向發揮市場作用,各類產業園區要形成一種以市場發揮為主導作用的開發、管理、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機制,打通社會要素、產業、企業社會資本。吸引社會資本、產業企業、市場機構參與園區開發,形成建、管、營的市場化模式。
建立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的建管模式
產業園區主體是產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載體與平臺,也是為創造產業要素聚合、資源配置、生產服務配套的產業發展“小環境”。因此,產業園區的建設與管理,必須要按照產業發展的規律實施。一個是園區內的產業培育與發展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二是產業園區本身也應該遵照產業發展基本規律,因此產業園區既是產業發展平臺,自身也是產業項目,必須按照產業發展的組織方式、資源配置、價值實現、運營協調等規律發展。
從產業發展形勢看,重資產的輕運營化、輕資產的重價值化是重要的發展趨勢,相對于產業發展傳統的土地、資本、技術等“硬資產”而言,標準、質量、品牌等“軟資產”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產業發展方式與模式也從過去注重廠房建設、生產產品、增加產量,向提升品牌、價值與商業模式轉變。而產業園區的發展,也從過去注重物理空間、現實平臺、投資建設向產業服務、虛擬平臺、價值實現等方面轉變;產業園區的功能也從最初的技術孵化與項目孵化,向培育產業轉變;產業園區發展形式也從聚合產業要素向融合發展、單一產業發展向產業融合發展的轉變。
基于產業及園區發展的新趨勢,當前產業園區發展必須由具有產業發展經驗、掌握產業要素資源、熟知產業發展規律的專業運營企業,采取全新的創新園區建設、管理模式,才能改變當前中國產業園區建設模式中存在的“開發產業園區的機構不懂產業”“投資產業園區利潤不靠產業”的畸形模式,才能真正破解當前眾多產業園區存在的“產業空心化”“企業僵尸化”“園區鬼城化”的問題。
形成全產業鏈創新生態環境
從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的經驗來看,初期是“特區”的概念,即劃定特定范圍,實施特定政策,引入特定資源,通過創新的政策、先行的機制、要素的驅動,實現園區產業發展;中期是以“孵化器”的方式,通過技術轉化與應用、項目實施建設、企業發展壯大等方式,實現產業園區發展;當前,產業園區是“助推器”的模式,不但應該助推園區內企業的發展,更應該助推園內產業的發展。只有實現園區內若干個產業快速發展,才能帶動、支撐整個園區的發展。
因此說,當前的產業園區發展也須從“聚合產業要素向治理發展環境”“助推產業發向治理產業發展生態”的轉變,因此,當前產業園區管理要注重“全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
全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就是通過創新為手段,圍繞創新鏈、產品鏈、服務鏈、資源鏈、價值鏈五大核心鏈條,通過創新科學、合理的機制,營造產業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全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在產業園區內實現單一產業鏈、多個產業鏈融合協調、產業鏈與區域資源要素及全球產業鏈的多層次、多維度、多層面的鏈接融合,從而不僅創建產業園區內利于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也實現了園區與外部,甚至全球市場、要素、資源之間的“循環生態”。這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產業園區發展的“產業環保”問題,也為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創造了可以試驗、示范、復制的模式。
2
產業園區在新的發展時期面臨著諸多的制約與瓶頸,須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運營、產業服務等創新模式,并形成新型產業園區發展經驗,園區運營和產業服務實際上也有自己的「三板斧」:產業構建、專業服務、公共服務。這「三板斧」,從構架及內在關系上可以稱之為園區運營的「一體兩翼」,力求全面促進我國產業園區實現新的發展跨越。
其中,產業構建為一體,專業服務和公共服務為兩翼,為園區運營業務構建了最為重要的、具有內在邏輯的主體構架。用好了這三板斧,也就解決了園區運營的痛點和難點,引領園區業務展翅高飛。
第一板斧:產業構建
第一板斧就是產業構建,分為內部構建和外部構建兩個方面。
內部構建主要指園區運營方對種子期項目、初創期項目進行孵化培育,從而為園區源源不斷地提供符合園區定位的的企業,充實并豐富園區的產業要素。在做法上,既可以通過自己搭建孵化平臺,也可以從外部引進合作,比如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
內部構建是園區產業構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比如,中關村科技園搭建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深圳灣園區搭建的深圳灣創業廣場,都屬于內部構建的典型代表。
外部構建從狹義上來理解也可以稱之為產業招商,只不過這種招商更指帶有門檻和標準的主動選商。那么,怎么樣進行有效而又高質的產業招商呢?
1. 清晰地做好當地的產業研究、正確合理地做好園區產業規劃和定位是先決條件。
2. 最有效的招商方式是產業鏈招商和同類項集聚招商兩種,我用案例來說明。
產業鏈招商,以華夏幸福開發的固安新型顯示產業新城為例,這個新城以維信諾(固安)第六代全柔AMOLED生產線項目為核心,發揮龍頭帶動效應,加速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了「材料-裝備-集成電路-光電顯示器件-智能終端」的全產業鏈、全要素、全生態的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高地,產業鏈集群效應明顯。那么,產業鏈招商,就是利用上下游企業的高度關聯性特點,通過引進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以此來吸引上下游的配套企業,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及溝通成本的效果。
類型集聚招商,以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的人工智能集聚為例。目前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已陸續引進聯發科、發那科、英偉達、ARM及空客創新中心等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進駐,通過這些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一批圍繞人工智能領域開展業務的中小微企業進駐,以大帶小、以小助大,從而形成一個聯動協同、大小互助、優勢互補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類型集聚招商實際上是產業鏈招商的進一步延伸。在產業鏈形成的基礎上,再通過同類項招商吸引同行業的數家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化的集聚效應,然后再吸引相關的上下游配套服務企業進來,從而形成行業的橫向及縱向高度集聚。
任何園區要做產業構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內部構建和外部構建同步開展。另外,產業構建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式的企業疊加,而是一個具有系統性、結構性、關聯性的有序排列組合體系。從產業鏈維度來說,需要構建上中下游供應鏈企業體系;從時間維度上來說,需要構建初創型、高成長型、規模型的企業發展體系。
第二板斧:專業服務
專業服務,是指針對多數入園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性痛點(主要包括資金、專利、技術及市場),園區運營商通過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這些企業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快速成長。
這些服務專業性強,只有實力雄厚、資源豐富的園區運營商才可以提供,所以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專業服務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四個方面: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資金)、知識產權服務(專利)、海內外資源對接服務(市場)及產學研服務(技術)。
1.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說的園區很多,但真正搭建起來的園區很少,搭建起來并且真正開展有效服務的更加少之又少,這也是目前創業企業所遭遇到的最大痛點。針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不同階段: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及擴張型企業,園區運營商需要搭建與之發展階段相匹配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投資、并購基金以及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科技銀行等等。讓企業在每個階段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融資渠道,助力園區企業快速的成長壯大。當然,園區運營商除了利用自身的金融優勢搭建金融服務平臺之外,也可以借助社會上的資本力量,吸引投資機構進駐園區,共同助力園區企業騰飛。
2. 知識產權服務作為專業服務中的一項實際上是存在爭議的。很多園區把知識產權服務只是作為公共服務體系中一個方面。我覺得這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看你提供的知識產權服務范圍有多廣、程度有多深、水平有多高。如果僅僅只是引進幾家知識產權代理機構進駐園區,那充其量也只是為企業提供了一部分不痛不癢的公共服務而已。但是,如果你能提供從知識產權申請到保護,再到運營及轉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那么你的知識產權服務就可以作為專業服務的一個方面。如本人所供職過的深圳灣園區,不但引進了國家知識產權中心深圳辦事處進駐,并且還跟南山區政府合作,在園區內建立了集「保護鏈、運營鏈、轉化鏈、協同鏈及支撐鏈五鏈融合于一體」的南山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為國內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先鋒區。
3. 海內外資源對接服務,能夠提供這項服務充分顯示出園區運營商的國際化視野。園區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無論從市場需求層面,還是從技術、人才、創新等層面,不再僅僅滿足于國內市場,而需要走出國門,尋求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這個時候,有實力的園區運營商為企業搭建海外端口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華夏幸福在中東科技強國以色列等地設立的太庫科技,就秉持著「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戰略目標,把國外先進的科技成果進行孵化、加速、引進及落地,與國內企業進行充分的對接合作;再如本人所供職的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在美國硅谷、波士頓、比利時等地設立深圳灣海外創新中心,充分發揮創新中心的引流和導流作用,嫁接國內國際的技術轉移、人才交流、市場于創新對接等。
4. 產學研服務,尤其是對于創新型科技企業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服務。產學研就是把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前沿科技研究與企業的市場化應用研究結合起來,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對于創新型科技企業來說,他們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具有很強的技術轉化能力。但受制于高精尖人才、資金、科研設備、科研成本等種種要素的約束,前沿科技研究往往處于薄弱環節;而大學及科研院所則正好是前沿科技研究的最活躍地帶,研究科研成果層出不窮。但他們往往偏重于理論研究及對市場應用認知不足,研究成果轉化率不高,造成大量具有市場化發展前景的科研技術資源的浪費。這個時候,園區運營商就要勇于作為一座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
第三板斧:公共服務
第三板斧公共服務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泛,主要有兩大類:
1. 針對園區企業的公共服務和針對企業員工的公共服務。其中針對企業的公共服務主要有基礎物業(水電供應、網絡通信、衛生清潔、會務活動)、政務服務(工商注冊、資質認證、政策解讀、資助補貼申報等)、法律服務、人力資源、財稅會計、培訓輔導、公共平臺、辦公集采、參觀接待、承辦大型活動等等。員工服務主要包括飲食住宿、商旅出行、休閑娛樂、文體健身、養老托幼、社交聯誼等等。
2. 針對園區企業的公共服務,范圍廣、類別多,雖然都是基礎性的服務,但又不可或缺。作為園區運營商來說,不可能面面俱到提供每一項服務,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讓其他社會服務機構來承接這些服務功能。如天安云谷提出的「非核心業務服務外包」模式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案例。另外,我想重點提一下公共平臺(技術開發平臺、檢測中試平臺、模具設備平臺等等)。這些平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搭建起來,但是可以通過共享模式,利用園區企業或周邊科研院所的已有平臺服務于園區其他有需要的企業,充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