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亮點足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08 點擊:次
海南自貿港啟動建設將滿一周年。截至去年底,全省11個重點園區注冊企業達3.82萬家;去年全年實現營收4665.34億元,同比增長八成。
企業用足政策加速轉型,園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政府轉變職能釋放活力。作為自由貿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試的孵化器,產業園區正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高質量發展。
在海南自貿港啟動建設將滿一周年時,一組數據引人關注:截至去年底,全省11個重點園區注冊企業達3.82萬家;去年全年實現營收4665.34億元,同比增長八成;實現稅收收入395.38億元,同比增長12%。
亮眼的成果背后,是海南省委去年提出的“把產業園區打造成自貿港做大流量的‘量點’和突出實效的‘亮點’”的熱切期待和諸多舉措。
走進一個個重點園區,記者找到了發展步伐越走越快的原因。
企業
用足政策,重塑優勢
走進位于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海南沃爾金頓玻璃產業有限公司新建的廠房內,工人、作業車輛往來穿梭,一條生產線即將鋪設完畢,并將于今年6月投入運營。“別看這個大家伙剛有雛形,它生產的特型玻璃海外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公司總經理黎長藤告訴記者。
沃爾金頓主營玻璃深加工業務,老廠原來在儋州市,那又是怎么落戶到了洋浦?這背后是自貿港政策的加速落地。
幾年前,抓住一個偶然商機,沃爾金頓獨家引進了海外一家企業的玻璃功能噴繪專利技術,可也有隨之而來的問題:好馬要配好鞍,運用這種工藝,就得引進最新生產線。可新生產線“身高體長”,老廠房根本裝不下,而且無地擴展。
正發愁時,還是儋州給了個建議:不如搬去洋浦。為啥?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只要是鼓勵類產業,部分進口原料和裝備已啟用“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清單”;還將對“用進口原輔料加工增值不低于30%的商品,免征進口關稅”。“稅費減免,這讓我們至少節省了20%的成本!”老黎興奮不已。
地方積極推動自貿港政策落地,企業更是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加速轉型。據了解,依靠技術升級,沃爾金頓很快成長為“出口明星”:自去年起,已分別與阿布扎比機場、馬斯雷克銀行、巴林機場簽訂了出口訂單。
用足政策、重塑優勢,自貿港政策紅利正逐漸成為海南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加工增值30%以上免關稅’是我們吸引企業最有力的政策,目前已有包括健康食品、高新技術、保稅維修、旅游消費品制造在內的20余個項目開工。”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周軍平說。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海南已有5家企業申請設立了原輔料賬冊,辦理了44票貨物進出口通關手續,貨值8.9億元,進口環節減免稅款9931萬元。
園區
做好服務,做優環境
2020年6月簽約、7月拿地開工、12月試產,眼下已實現量產。“這全靠高新區對我們的貼心服務。”裕同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項目負責人鄭培豐說。他之前在其他地方開拓業務,從沒來過海南。去年得知海南在建設自貿港,而且是禁塑限塑先行省份,正對了他的“胃口”——裕同科技主營高端包裝,以蔗渣、竹漿為原料。
來到海口后,時任市高新區審批局副局長王洪海負責對接服務裕同科技,僅用6天就完成簽約并同時開始土地掛拍。“原來我們預估至少要一兩年,沒想到他們把涉及這個項目的自貿港政策早已梳理整齊,而且實施了‘容缺審批’。”鄭培豐說。
如此速度和前景,裕同科技決定在海南加大投入:安裝先進的智能化設備,實現無人化生產;單體工廠面積從7000平方米擴至1.3萬平方米;產品未來將全部面向海外市場……
速度的背后,是自貿港各個園區改善營商環境的結果。干部對接企業、服務企業是高新區做出的重要嘗試。目前,園區內96家企業、128個項目由53名管委會中層以上干部負責對接和服務,小到幫企業注冊刻章、施工現場協調,大到報件、辦證、審批等,凡有所需,便有所為。
也正是得益于此,高新區去年新增注冊企業1935家,較上年增長426%,營商環境大幅提升,在全市96個單位的評比中榮獲第四名。
去年10月,《海南省創一流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20—2021年)》公布,重點針對市場反映的行政審批不夠便捷、企業融資問題突出、政府誠信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不足等問題,從11個方面提出了31項改善營商環境的措施。
與此同時,海南省政府今年還安排了261億元支持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完善,圍繞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休閑娛樂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政府
轉變職能,釋放活力
春節前,三亞市中央商務區行政審批處付季雙的一通確認電話,讓金力陽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金力陽是商務區經濟項目負責人,春節期間,一邊是疫情防控任務緊張,一邊是一個在建項目資金突然吃緊,讓他倍感擔憂,“工人如果拿不到工資,可就難辦了。”
得知企業困境后,商務區采取多種措施扶持企業,例如,允許企業提供一份承諾書,園區依此提供貸款許可證,后續材料3個月內補齊。
由園區負責相關審批職能,并不是新鮮事。去年,為了盡早釋放自貿港政策效應,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系列“超常規舉措”,規定在這一年,“當遇到一些非常規的審批問題時,園區可靈活處理。”付季雙說。
既然是“超常規”,時間自然不會久。但眼下自貿港建設,除了“對11個重點園區賦予部分省級政府審批權限”已有規定外,如何幫助園區用好權力,同樣也是海南各級政府轉變職能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對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尤為特殊。作為由民營企業主辦的重點園區,它也被授予了同等相關審批職能。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園區的生命力,企業入園前一律要經過路演測評。”復興城產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喜歡告訴記者。省、市、區三級政府和園區各派1名代表共同投票,至少得到3票,方可入駐。入園雖嚴,可一旦被批進園,即可享有投融資對接、公司簽證、注冊、法律咨詢等相關企業配套服務。
門檻高了,反倒讓真正想在自貿港中有所作為的創業者們愈發堅定信心。2020年,復興城新增注冊企業2318家(含個體工商戶821家),同比增長521.45%;全年園區企業營業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330%,稅收突破30億元,同比增長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