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0-14 點擊:

2021年10月1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本場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主持。

 

主持人鄧鴻: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廣泛深入宣傳我省“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主要目標、重大舉措,省新聞辦持續舉辦“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該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近日已正式印發實施。為引導社會公眾深入了解、關注支持廣東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技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省科技廳廳長龔國平先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吳艷玲女士,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詹若蘭女士,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程文章先生。

 

現在,有請龔國平先生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情況。

 

龔國平: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規劃的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帶領全國上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十三五”時期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廣東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推動我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自2017年起廣東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一是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提升,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超過3400億元,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超過87萬人年,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5萬件,均居全國第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GDP)從2015年的2.47%提高到2020年的3.14%,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科技支撐現代經濟體系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扎實推進九大領域重點研發計劃,在5G、4K/8K超高清顯示、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領域打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瓶頸,支撐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全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6.1%和31.1%。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雙雙突破1000家,在孵企業數量超過3.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5.3萬家,均居全國首位。

 

三是科技服務社會民生發展能力持續提升,新冠疫情防治科研攻關走在全國前列,現代農業技術攻關、環境污染治理科研攻關取得積極進展,科技為鄉村振興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獲得國家批復同意,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入運營或啟動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建成10家省實驗室及一批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

 

五是科技創新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彰顯,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更加緊密,“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改革舉措有效推進。與創新型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多層次國際科技合作不斷拓展。

 

六是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和新型業務管理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科技金融結合、科技成果獎勵、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等改革工作有序推進,科技現代治理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央已在大灣區布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標世界一流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結合廣東省實際,融入國家戰略目標,全面把握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緊密圍繞“四個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按照“1+2+7+10”的發展思路謀篇布局。即,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1條主線”,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突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等“七個聚焦、七個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劃”。

 

在發展目標上,到2025年,我們將奮力實現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展望2035年,全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將進一步增強,主要創新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廣東成為引領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力量。同時,規劃設置了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等10個量化的預期性指標。其中,在研發投入強度上,力爭“十四五”期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左右,超過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當前的投入水平;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達到10%,相對于“十三五”期末(5%)實現“翻番”,加速追趕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投入水平。

 

在重點任務部署上,我們堅持系統謀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按照“七個聚焦、七個著力”,科學進行謀劃布局。

 

第一,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著力增強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并以重大創新平臺集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項目,打造一支體現國家使命、具有廣東特色的“科技王牌軍”。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建設大科學裝置群,優化完善實驗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較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形成更加有效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合作載體作用,全面深化粵港澳科技合作,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創新協調發展。

 

第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著力強化源頭創新供給。加強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圍繞量子科學、中微子、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在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傳感等領域開展研發布局,加快實現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

 

第三,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進一步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補短板、鍛長板”,在芯片設計與制造、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重點領域狠抓“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制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地市全覆蓋,大力支持高端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

 

第四,聚焦人民生命健康,著力服務美好生活需求。圍繞重大突發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農業農村發展、碳達峰碳中和“3060”工作部署,常態化開展新冠疫情科研攻關,布局建設P3、P4實驗室,實施科技支撐種業振興行動,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增強社會民生領域技術支撐能力。

 

第五,聚焦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和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率先實現省屬國有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

 

第六,聚焦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聚焦重點領域創新人才需求,精心組織重大人才工程。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為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簽證、稅收優惠、服務保障等提供便利,吸引集聚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廣東創新創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用足國家、省、地市乃至縣區各級人才政策的疊加優勢,大力營造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第七,聚焦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進創新治理現代化。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統籌推進我省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改革事項,在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科技計劃監督評估、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充分發揮重大改革關鍵牽引作用,推動我省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重在實施。為提高各項重點任務的實操性,我們凝練形成了“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劃”,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室卓越能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新一輪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十個方面的內容。各項計劃都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內容和保障措施,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和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抓好規劃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努力完成各項發展目標和重大計劃,爭取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重要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下面我很高興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進一步交流,謝謝大家!

 

主持人鄧鴻:謝謝龔國平先生。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開始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強調,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請問科技廳的龔廳長,廣東將如何進一步發揮毗鄰港澳的特色優勢,協同兩地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謝謝。

 

龔國平:謝謝您的提問。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是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廣東的重大機遇和重大使命。“十三五”期間,粵港澳三地已經有了緊密的科技創新合作,“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改革舉措不斷深化,科技計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積極向港澳開放。省財政科研資金直接過境撥付1.5億元,約9000名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已享受到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我們啟動建設了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34家面向港澳創建的創業孵化載體、50多個創新創業平臺,吸引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近600個。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公布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科技創新鏈條融通為主要特征的粵港澳高水平協同協調發展機制必將得到全方位加強。廣東省將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論述和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全面深化:

 

一是更加緊密攜手港澳增強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圍繞粵港澳三地各自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比較優勢,合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等“國之重器”建設。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加速港澳和內地創新鏈、產業鏈、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對接聯通,暢通創新要素高效流動。

 

二是加快推動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成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點。在橫琴,我們將攜手港澳聚焦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在前海,我們將緊緊抓住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端創新人才基地,推動引領產業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我們還將持續支持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包括量子科學中心在內的高端科技創新合作高地。

 

三是構建更開放融合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進一步拓展粵港、粵澳聯合資助計劃,擴大省級科技計劃對港澳開放。加大支持香港、澳門青年來粵創新創業力度。發揮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放大作用,加快集聚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請問省教育廳,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廣東高校如何培養一流創新人才、培育一流創新成果,助推廣東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實施?謝謝。

吳艷玲:謝謝您的提問。確實,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

 

近年來,我們圍繞國家及我省的重大發展戰略,努力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實現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全覆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7年的38.71%提高到2020年的53.41%。同時我省高校積極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19所高校120個學科入圍ESI排名前1%,全國排名第4;去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69項,全國排名第3;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114項,占全省授獎總數的63.3%??梢哉f,高校已成為我省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接下來,我們將主要從四個方面為我省實施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一是大力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對納入國家“雙一流”計劃的高校給予持續支持,并推動華南農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行列。加快推進我省新一輪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匯聚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培養一流創新人才,培育一流創新成果。

 

二是加快推進高校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組織高校聚焦理論前沿、技術前沿、產業創新前沿開展源頭性創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在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上下功夫,以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我省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是加快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鼓勵和支持高校在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管理、服務等方面大膽創新,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全省科技人才高地。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實施青年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加快培育一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

 

四是進一步深化高??蒲畜w制機制改革。創新高??蒲薪M織管理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加快完善科研人才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科研人才,分別建立以知識創造、創新質量、學術貢獻、成果價值等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省高校大力全力營造促進原始創新的良好環境生態。謝謝

 

香港大公報記者:請問廣東省科技廳,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工作,剛才規劃中提到“十四五”期間要推動廣東省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達10%,請問廣東在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謝謝。

 

龔國平:謝謝。最近,重視基礎研究、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十三五”期間我省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增長近兩倍,從2015年末的54.2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1.86億元,涌現出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有7項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但是,我省基礎研究投入仍然偏低,原始創新能力仍舊不強,亟待補齊短板。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面向前沿必爭領域及我省高質量發展需求,制定實施《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卓粵計劃”》,對未來基礎研究發展作出系統性部署和安排,力爭成為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

 

第一個方面,要進一步明確導向,重點圍繞量子科學等國際科技前沿領域,布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學中心,搶占基礎研究前沿領域創新高地。圍繞產業發展面臨的行業共性問題,組織實施若干批次重大項目,著力解決產業發展源頭供給不足問題。

 

第二個方面,要繼續打造高水平基礎研究平臺,優化提升實驗室體系,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效應,開展大科學計劃,完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體系。

 

第三個方面,要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研究范式。

 

第四個方面,要加強中青年人才培養,鼓勵青年科學家開展前沿原創探索、非共識創新,激發中青年科學家的科研力量,提升我省原始創新能力。

 

第五個方面,要構建多元化的資助體系,建立基礎研究省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爭取更多中央財政支持,通過省市、省企聯合基金引導地市和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

 

第六個方面,要持續優化基礎研究創新生態,建立有利于原始創新的評價制度,完善適應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經費管理制度,建設高水平科技期刊,打造若干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謝謝!

 

深圳特區報記者:請問省工信廳的領導,規劃中強調,科技創新要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請問“十四五”期間,廣東對產業創新特別是制造業創新發展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詹若蘭: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主戰場。只有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動能轉換,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十四五期間,廣東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用好“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市場優勢和企業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體系化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抓好三個層面的創新工作。

 

一是抓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和現代化水平,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加強重點技術和產品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對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面科技廳的領導已經講得非常充分了??萍紡d主要是從科研的角度來“推”動,我們工信部門主要是從產業應用的角度來“拉”動,形成組合拳立體化、系統化促進問題解決。比如為了解決我省智能終端、汽車等產業鏈芯片供應問題,我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等單位大力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加快構建廣東集成電路的“四梁八柱”。一方面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大力推動中芯國際12英寸線、廣州粵芯二期產線等重大項目引進建設,研究推動芯片應用牽引工程,開展自主可控芯片應用推廣示范;另一方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謀劃建設12英寸研發工藝線,組建產學研合作的國家級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等,形成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二是抓產業集群共性技術供給。圍繞我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形成更加具有創造活力和區域協同性、分工協作機制明確的制造業協同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規?;瘧茫瑩屨?u>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發展新動能;加快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三是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催生更多的自主創新、顛覆性的創新成果。針對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針對中小企業,著力提升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為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南方農村報記者:請問省農業農村廳的領導,“十三五”時期,廣東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十四五”時期,廣東農業科技將從哪些方面發力,繼續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撐?謝謝。

 

程文章: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十三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們農業農村系統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隊伍的建設,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科研項目,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十三五”末超過70%,位居全國前列,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緊緊把握“十四五”農業農村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廣東鄉村振興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的階段性目標,從以下五個方面的創新,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一是技術創新方面,緊緊圍繞“十四五”廣東農業科技十大主攻方向,粵系種豬種質創制與產業化,南美白對蝦種質創制與產業化,廣東重要農作物功能基因挖掘與應用,南方耕地土壤退化阻控技術,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微生物組研發與應用技術,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嶺南特色水果智能采收技術,嶺南特色水果功能性研究與加工技術集成,南藥道地性高品質生產與功能開發技術,重大動物疫病新型高效疫苗研發與應用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力爭在一批關鍵技術上有突破。

 

二是平臺創新方面,加快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強化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積極爭取創建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

 

三是服務創新方面,打造1個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5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100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10000個鄉土專家,構建“1+51+100+10000”的農技服務模式。組織實施農業技術鄉村行活動,組建“廣東農業技術服務輕騎兵”,以小分隊的形式深入田間地頭,切實打通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

 

四是機制創新方面,要構建農業科技和產業化的連接器,形成從科技到產業的無縫對接,加快農業科技的轉化和產業化。

 

五是協同創新方面,發揮深圳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的作用,加大粵東西北地區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支持力度,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謝謝!

 

羊城晚報記者:請問省衛健委的領導,“十四五”規劃中把人民生命健康作為工作聚焦的重要內容,請問我省下一步在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舉措?謝謝。

徐慶鋒:謝謝你的提問。

 

“十三”五以來,全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科技廳以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著力打造有活力的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培養有能力的醫學科技創新隊伍,完善有效率的醫學科技服務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國家級科研平臺數量全國第三位,從事重大傳染病科研攻關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醫學領域科研項目經費占全省科研投入的30%以上,國家級和省級獲獎項目逐年增加。

 

二是科技創新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衛生健康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擔,協同創新,連續作戰,在病毒培養、分離、溯源、抗體和疫苗制備、發病機理研究、流行病學調查、老藥新用、診斷試劑、中醫藥配方、防治設備研發等方面取得系統性、突破性成果,為科學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廣東方案,為打贏新冠肺炎防治總體戰、阻擊戰、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高水平醫院建設推動科技創新。2018年起,省政府投入150億元建設50家高水平醫院,投入87億元建設呼吸、腎臟病、腫瘤、心血管、精準醫學等五大國際醫學中心??蒲衅脚_、團隊建設明顯提升,成果產出明顯增加,推動廣東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的歷史使命。“十四五”期間,健康灣區建設給我省的醫學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動能和活力,落實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行動計劃對醫學科技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科衛協同,完善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投入保障機制。深化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領域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調動醫學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二是以重大疾病防控為導向,以高水平疾控中心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為龍頭,以公共衛生應急、快速檢測、疫苗研發、中西藥新藥創制和生物安全等為重點,健全公共衛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整體提升重大傳染病防控科技支撐能力。深入開展新型冠狀肺炎“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關,用好科學技術防疫利器,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控制到最小。

 

三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建設50家高水平醫院和5家國際醫學中心為龍頭,對標國內最優和國際前沿,力爭在平臺、隊伍、項目、成果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支持科研型醫院的建設,爭取更多的國家級臨床研究平臺落戶廣東,把省醫學科學院、省中醫藥科學院打造成為技術支持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加快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指南、規范、共識等,讓人民群眾享有越來越好的衛生健康服務。謝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請問科技廳的龔廳長,創新治理現代化是推動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請問我省在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龔國平: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近一段時間,國家在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改革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我省也對新發展階段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目前,我們正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科技創新領域改革任務方案,著力推進若干重要改革事項,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一方面,落實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有關改革任務部署。著力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包括在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試行“包干制+負面清單”改革,以“誰被卡誰出題、誰出題誰出資、誰能干誰來干、誰牽頭誰采購”的方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高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等。推進新一輪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改革,進一步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符合科研創新規律的經費管理模式。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在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破解科技成果評價“四唯”問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激勵和免責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發揮好科技成果評價“指揮棒”作用。

 

另一方面,著力推動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這一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為牽引,統籌推進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重點改革事項。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清單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的反哺、激勵和風險防控機制。開展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進一步下放重大人才工程評審和管理服務權限。推進科技獎勵體系改革,完善我省科技獎勵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社會科技獎勵發展新模式,優化專家評審機制、探索實行提名制,提升獎勵的質量。推動為科研人員減負賦能改革,建立健全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制,切實為科研人員松綁助力,充分激發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推動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總之,通過推動以上改革舉措深入實施,取得一批標志性改革成果,為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主持人鄧鴻: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如果大家還有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在會后與我們的工作人員進行聯系。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

2021-10-14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2021年10月1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本場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主持。

 

主持人鄧鴻: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廣泛深入宣傳我省“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主要目標、重大舉措,省新聞辦持續舉辦“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該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近日已正式印發實施。為引導社會公眾深入了解、關注支持廣東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技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省科技廳廳長龔國平先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吳艷玲女士,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詹若蘭女士,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程文章先生。

 

現在,有請龔國平先生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情況。

 

龔國平: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和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稄V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規劃的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帶領全國上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十三五”時期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廣東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推動我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自2017年起廣東省區域創新能力評價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一是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提升,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超過3400億元,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超過87萬人年,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5萬件,均居全國第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GDP)從2015年的2.47%提高到2020年的3.14%,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科技支撐現代經濟體系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扎實推進九大領域重點研發計劃,在5G、4K/8K超高清顯示、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領域打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瓶頸,支撐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全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6.1%和31.1%。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雙雙突破1000家,在孵企業數量超過3.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5.3萬家,均居全國首位。

 

三是科技服務社會民生發展能力持續提升,新冠疫情防治科研攻關走在全國前列,現代農業技術攻關、環境污染治理科研攻關取得積極進展,科技為鄉村振興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獲得國家批復同意,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入運營或啟動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建成10家省實驗室及一批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

 

五是科技創新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彰顯,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更加緊密,“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改革舉措有效推進。與創新型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多層次國際科技合作不斷拓展。

 

六是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和新型業務管理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科技金融結合、科技成果獎勵、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等改革工作有序推進,科技現代治理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央已在大灣區布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標世界一流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結合廣東省實際,融入國家戰略目標,全面把握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緊密圍繞“四個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按照“1+2+7+10”的發展思路謀篇布局。即,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1條主線”,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突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等“七個聚焦、七個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劃”。

 

在發展目標上,到2025年,我們將奮力實現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展望2035年,全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將進一步增強,主要創新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廣東成為引領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力量。同時,規劃設置了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等10個量化的預期性指標。其中,在研發投入強度上,力爭“十四五”期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5%左右,超過大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當前的投入水平;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達到10%,相對于“十三五”期末(5%)實現“翻番”,加速追趕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投入水平。

 

在重點任務部署上,我們堅持系統謀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按照“七個聚焦、七個著力”,科學進行謀劃布局。

 

第一,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著力增強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并以重大創新平臺集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項目,打造一支體現國家使命、具有廣東特色的“科技王牌軍”。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建設大科學裝置群,優化完善實驗室布局,打造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形成比較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等,提高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形成更加有效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合作載體作用,全面深化粵港澳科技合作,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創新協調發展。

 

第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著力強化源頭創新供給。加強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圍繞量子科學、中微子、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在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傳感等領域開展研發布局,加快實現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

 

第三,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進一步圍繞產業發展需求“補短板、鍛長板”,在芯片設計與制造、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重點領域狠抓“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制定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地市全覆蓋,大力支持高端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

 

第四,聚焦人民生命健康,著力服務美好生活需求。圍繞重大突發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農業農村發展、碳達峰碳中和“3060”工作部署,常態化開展新冠疫情科研攻關,布局建設P3、P4實驗室,實施科技支撐種業振興行動,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增強社會民生領域技術支撐能力。

 

第五,聚焦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和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率先實現省屬國有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

 

第六,聚焦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聚焦重點領域創新人才需求,精心組織重大人才工程。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為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簽證、稅收優惠、服務保障等提供便利,吸引集聚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廣東創新創業。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用足國家、省、地市乃至縣區各級人才政策的疊加優勢,大力營造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第七,聚焦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進創新治理現代化。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雙輪驅動,統籌推進我省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改革事項,在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科技計劃監督評估、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充分發揮重大改革關鍵牽引作用,推動我省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重在實施。為提高各項重點任務的實操性,我們凝練形成了“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劃”,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室卓越能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新一輪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十個方面的內容。各項計劃都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內容和保障措施,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和廣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抓好規劃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努力完成各項發展目標和重大計劃,爭取早日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重要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下面我很高興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進一步交流,謝謝大家!

 

主持人鄧鴻:謝謝龔國平先生。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開始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強調,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請問科技廳的龔廳長,廣東將如何進一步發揮毗鄰港澳的特色優勢,協同兩地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謝謝。

 

龔國平:謝謝您的提問。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是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廣東的重大機遇和重大使命。“十三五”期間,粵港澳三地已經有了緊密的科技創新合作,“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改革舉措不斷深化,科技計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積極向港澳開放。省財政科研資金直接過境撥付1.5億元,約9000名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已享受到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我們啟動建設了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34家面向港澳創建的創業孵化載體、50多個創新創業平臺,吸引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近600個。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公布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科技創新鏈條融通為主要特征的粵港澳高水平協同協調發展機制必將得到全方位加強。廣東省將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論述和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全面深化:

 

一是更加緊密攜手港澳增強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圍繞粵港澳三地各自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和比較優勢,合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等“國之重器”建設。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加速港澳和內地創新鏈、產業鏈、信息鏈、資金鏈、人才鏈對接聯通,暢通創新要素高效流動。

 

二是加快推動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成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點。在橫琴,我們將攜手港澳聚焦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在前海,我們將緊緊抓住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端創新人才基地,推動引領產業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我們還將持續支持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包括量子科學中心在內的高端科技創新合作高地。

 

三是構建更開放融合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進一步拓展粵港、粵澳聯合資助計劃,擴大省級科技計劃對港澳開放。加大支持香港、澳門青年來粵創新創業力度。發揮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放大作用,加快集聚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請問省教育廳,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廣東高校如何培養一流創新人才、培育一流創新成果,助推廣東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實施?謝謝。

吳艷玲:謝謝您的提問。確實,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

 

近年來,我們圍繞國家及我省的重大發展戰略,努力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實現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全覆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7年的38.71%提高到2020年的53.41%。同時我省高校積極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19所高校120個學科入圍ESI排名前1%,全國排名第4;去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69項,全國排名第3;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114項,占全省授獎總數的63.3%??梢哉f,高校已成為我省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接下來,我們將主要從四個方面為我省實施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一是大力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對納入國家“雙一流”計劃的高校給予持續支持,并推動華南農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行列。加快推進我省新一輪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匯聚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培養一流創新人才,培育一流創新成果。

 

二是加快推進高校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組織高校聚焦理論前沿、技術前沿、產業創新前沿開展源頭性創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在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上下功夫,以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我省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是加快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鼓勵和支持高校在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管理、服務等方面大膽創新,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全省科技人才高地。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實施青年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加快培育一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

 

四是進一步深化高??蒲畜w制機制改革。創新高??蒲薪M織管理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加快完善科研人才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科研人才,分別建立以知識創造、創新質量、學術貢獻、成果價值等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省高校大力全力營造促進原始創新的良好環境生態。謝謝

 

香港大公報記者:請問廣東省科技廳,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工作,剛才規劃中提到“十四五”期間要推動廣東省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達10%,請問廣東在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謝謝。

 

龔國平:謝謝。最近,重視基礎研究、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十三五”期間我省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增長近兩倍,從2015年末的54.2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1.86億元,涌現出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有7項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但是,我省基礎研究投入仍然偏低,原始創新能力仍舊不強,亟待補齊短板。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面向前沿必爭領域及我省高質量發展需求,制定實施《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行動“卓粵計劃”》,對未來基礎研究發展作出系統性部署和安排,力爭成為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

 

第一個方面,要進一步明確導向,重點圍繞量子科學等國際科技前沿領域,布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學中心,搶占基礎研究前沿領域創新高地。圍繞產業發展面臨的行業共性問題,組織實施若干批次重大項目,著力解決產業發展源頭供給不足問題。

 

第二個方面,要繼續打造高水平基礎研究平臺,優化提升實驗室體系,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效應,開展大科學計劃,完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體系。

 

第三個方面,要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研究范式。

 

第四個方面,要加強中青年人才培養,鼓勵青年科學家開展前沿原創探索、非共識創新,激發中青年科學家的科研力量,提升我省原始創新能力。

 

第五個方面,要構建多元化的資助體系,建立基礎研究省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爭取更多中央財政支持,通過省市、省企聯合基金引導地市和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

 

第六個方面,要持續優化基礎研究創新生態,建立有利于原始創新的評價制度,完善適應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經費管理制度,建設高水平科技期刊,打造若干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謝謝!

 

深圳特區報記者:請問省工信廳的領導,規劃中強調,科技創新要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請問“十四五”期間,廣東對產業創新特別是制造業創新發展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詹若蘭: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主戰場。只有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動能轉換,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十四五期間,廣東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用好“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市場優勢和企業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體系化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抓好三個層面的創新工作。

 

一是抓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和現代化水平,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加強重點技術和產品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對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面科技廳的領導已經講得非常充分了??萍紡d主要是從科研的角度來“推”動,我們工信部門主要是從產業應用的角度來“拉”動,形成組合拳立體化、系統化促進問題解決。比如為了解決我省智能終端、汽車等產業鏈芯片供應問題,我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等單位大力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加快構建廣東集成電路的“四梁八柱”。一方面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大力推動中芯國際12英寸線、廣州粵芯二期產線等重大項目引進建設,研究推動芯片應用牽引工程,開展自主可控芯片應用推廣示范;另一方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謀劃建設12英寸研發工藝線,組建產學研合作的國家級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等,形成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二是抓產業集群共性技術供給。圍繞我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形成更加具有創造活力和區域協同性、分工協作機制明確的制造業協同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規模化應用,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壯大發展新動能;加快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三是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催生更多的自主創新、顛覆性的創新成果。針對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針對中小企業,著力提升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為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南方農村報記者:請問省農業農村廳的領導,“十三五”時期,廣東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十四五”時期,廣東農業科技將從哪些方面發力,繼續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撐?謝謝。

 

程文章: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十三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們農業農村系統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和隊伍的建設,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科研項目,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十三五”末超過70%,位居全國前列,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緊緊把握“十四五”農業農村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廣東鄉村振興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的階段性目標,從以下五個方面的創新,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一是技術創新方面,緊緊圍繞“十四五”廣東農業科技十大主攻方向,粵系種豬種質創制與產業化,南美白對蝦種質創制與產業化,廣東重要農作物功能基因挖掘與應用,南方耕地土壤退化阻控技術,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微生物組研發與應用技術,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嶺南特色水果智能采收技術,嶺南特色水果功能性研究與加工技術集成,南藥道地性高品質生產與功能開發技術,重大動物疫病新型高效疫苗研發與應用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力爭在一批關鍵技術上有突破。

 

二是平臺創新方面,加快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強化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積極爭取創建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

 

三是服務創新方面,打造1個省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5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100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站、10000個鄉土專家,構建“1+51+100+10000”的農技服務模式。組織實施農業技術鄉村行活動,組建“廣東農業技術服務輕騎兵”,以小分隊的形式深入田間地頭,切實打通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

 

四是機制創新方面,要構建農業科技和產業化的連接器,形成從科技到產業的無縫對接,加快農業科技的轉化和產業化。

 

五是協同創新方面,發揮深圳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的作用,加大粵東西北地區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支持力度,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謝謝!

 

羊城晚報記者:請問省衛健委的領導,“十四五”規劃中把人民生命健康作為工作聚焦的重要內容,請問我省下一步在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舉措?謝謝。

徐慶鋒:謝謝你的提問。

 

“十三”五以來,全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科技廳以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著力打造有活力的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培養有能力的醫學科技創新隊伍,完善有效率的醫學科技服務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國家級科研平臺數量全國第三位,從事重大傳染病科研攻關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醫學領域科研項目經費占全省科研投入的30%以上,國家級和省級獲獎項目逐年增加。

 

二是科技創新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衛生健康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擔,協同創新,連續作戰,在病毒培養、分離、溯源、抗體和疫苗制備、發病機理研究、流行病學調查、老藥新用、診斷試劑、中醫藥配方、防治設備研發等方面取得系統性、突破性成果,為科學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廣東方案,為打贏新冠肺炎防治總體戰、阻擊戰、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高水平醫院建設推動科技創新。2018年起,省政府投入150億元建設50家高水平醫院,投入87億元建設呼吸、腎臟病、腫瘤、心血管、精準醫學等五大國際醫學中心??蒲衅脚_、團隊建設明顯提升,成果產出明顯增加,推動廣東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的歷史使命。“十四五”期間,健康灣區建設給我省的醫學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動能和活力,落實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行動計劃對醫學科技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科衛協同,完善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投入保障機制。深化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領域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調動醫學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二是以重大疾病防控為導向,以高水平疾控中心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為龍頭,以公共衛生應急、快速檢測、疫苗研發、中西藥新藥創制和生物安全等為重點,健全公共衛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整體提升重大傳染病防控科技支撐能力。深入開展新型冠狀肺炎“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關,用好科學技術防疫利器,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控制到最小。

 

三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建設50家高水平醫院和5家國際醫學中心為龍頭,對標國內最優和國際前沿,力爭在平臺、隊伍、項目、成果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支持科研型醫院的建設,爭取更多的國家級臨床研究平臺落戶廣東,把省醫學科學院、省中醫藥科學院打造成為技術支持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加快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指南、規范、共識等,讓人民群眾享有越來越好的衛生健康服務。謝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請問科技廳的龔廳長,創新治理現代化是推動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請問我省在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龔國平: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近一段時間,國家在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改革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我省也對新發展階段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目前,我們正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要求,研究制定科技創新領域改革任務方案,著力推進若干重要改革事項,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一方面,落實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有關改革任務部署。著力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包括在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試行“包干制+負面清單”改革,以“誰被卡誰出題、誰出題誰出資、誰能干誰來干、誰牽頭誰采購”的方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高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等。推進新一輪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改革,進一步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符合科研創新規律的經費管理模式。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在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破解科技成果評價“四唯”問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激勵和免責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發揮好科技成果評價“指揮棒”作用。

 

另一方面,著力推動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這一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為牽引,統籌推進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重點改革事項。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清單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的反哺、激勵和風險防控機制。開展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進一步下放重大人才工程評審和管理服務權限。推進科技獎勵體系改革,完善我省科技獎勵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社會科技獎勵發展新模式,優化專家評審機制、探索實行提名制,提升獎勵的質量。推動為科研人員減負賦能改革,建立健全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制,切實為科研人員松綁助力,充分激發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推動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總之,通過推動以上改革舉措深入實施,取得一批標志性改革成果,為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主持人鄧鴻: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如果大家還有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在會后與我們的工作人員進行聯系。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 免费大黄网站|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先锋av资源| 国产真实露脸乱子伦|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 6热视频|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波多野结衣美乳人妻hd电影欧美|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亚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伊在|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97性无码区免费|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黑鬼大战白妞高潮喷白浆| 久久精品无码av|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娇妻在交换中哭喊着高潮| 熟妇高潮喷沈阳45熟妇高潮喷|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樱花草视频www日本韩国|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 免费国产裸体美女视频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