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打造一流園區 促沿淮地區農業創新發展——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經驗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21 點擊:

  地處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腹地核心區、合肥經濟圈重要成員的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為典型的沿淮中游平原,是國家黃淮海平原糧食主產區的重要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任務。為有效激活農業內生發展動能,園區改革創新土地流轉,探索農戶入股合作開發新機制,激活沉睡的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極大釋放農村深化改革紅利,“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路徑為皖北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積累了經驗。
 
  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建設情況
 
  圍繞現代糧食產業、蔬菜產業、林果產業、涉農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按照“一心、五園、三社區”進行空間布局和開發建設,園區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淮南、引領沿淮、服務安徽”的農業現代化高地。
 
  加大科研投入,增強科技支撐。園區建設以來,始終把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放在首位。三年建設期內,共爭取各類科技項目5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13項,市縣級項目36項,各類技術研究開發累計投入1.1億元,其中,企業投入約0.6億元。持續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與高校院所建設多形式、緊密型的產業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集聚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為園區產業多元化、全產業鏈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園區鼓勵“企業獨資經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科技特派員創業或專業大戶經營、農企合作經營”等經營模式,廣辟科技創新投入來源,構筑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市場機制,創新資本聯合、資本與勞動力結合、資本與技術聯合運營模式。
 
  力促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升級。園區堅持圍繞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研發,引導科技、信息、人才、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向園區高度集聚,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20年底,獲得省級科技成果2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項。建設期內,園區在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共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45個、新技術48項,示范、推廣總面積68萬畝,院企合作開展的“畜禽沼液種植水生蔬菜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新模式研究示范”,形成的“豬—沼—菜”模式在全國推廣。
 
  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創新驅動。為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園區委托安徽農業大學編制了《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和《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轉化推廣和職業農民培訓的功能。圍繞“一心五園三社區”的建設模式突出規劃引領,按照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分園分區建設。核心區突出技術集成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區、輻射區突出科技示范和產業化開發。園區創新性地將科技特派員與企業服務人員有機結合,園區各功能產區的重點企業和產業帶均實現成果轉化目標明確、科研技術骨干蹲點指導,實現科研成果與生產的無縫鏈接,真正實現了科學規劃引領創新發展。
 
  強化人才引育,優化發展環境。園區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中第一要素的作用,面向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在重點行業領域,大力培養引進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打造優質人才梯隊、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園區技術創新體系的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園區的智力支撐作用,做好科研成果在園區的轉化服務工作,讓科研人員待得住,科研成果留得下。突出開發自主研發的新產品新技術,合理安排技術創新、技術轉化開發和技術推廣應用以及企業效益、園區效益與帶動農民致富三者協調統一。2020年,園區培養和搭建了多個創新團隊和示范人才團隊,涉及農業土肥、農業信息、畜禽水產養殖、蔬菜栽培、蔬菜育種、電子商務、品牌、財務、創新創業等多個專業領域,為園區建設提供專業指導。
 
  深耕主導產業,壯大產業集群。按照糧食產業、蔬菜產業、林果產業、涉農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定位,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加強特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新業態、新模式,增強示范區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企業集群”發展路徑,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推動園區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以丁集、鳳凰鎮沿鳳蒙路一線,20余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亞熱帶生態農業研究所印遇龍院士科研團隊水生蔬菜沼液循環利用技術示范基地,建設了1.1萬畝蔬菜綠色增效示范園;以園區智慧農業與工廠化育苗,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栽培模式應用展示,體驗農業與生態采摘,林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等建設了0.9萬畝的科技推廣服務產業園。依托鳳臺縣園藝場、年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果爾多家庭農場、綠詠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優質梨、葡萄、油桃種植,建設0.35萬畝林果產業園。2020年末,核心區入駐企業達79家,產值37.4億元,高新技術企業10家,龍頭企業34家。
 
  科學精準施策,促進產業扶貧。園區建設中,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助力產業扶貧。在園區內為全縣38個貧困村建立了93個扶貧車間,采取代建、代管、代生產、固定分紅的方式,為農戶進行產業幫扶。針對石臺縣山區病蟲害防治實際需求,園區植保無人機培訓基地免費培訓22名專業技術人員,幫助組建一支“扶貧專業無人機飛防隊”,培育壯大植保龍頭企業“石臺縣惠潤農植保專業合作社”,提升了石臺縣農業防控水平。
 
  推進三產融合,打造產業亮點。園區建設過程中,著力推進糧食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農業與服務業、農旅融合發展,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以鳳臺“糧食銀行”為依托,糧食產業前端向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種業等延伸,后端由糧食種植向訂單、產地烘干、加工流通等延伸,與五糧液集團簽訂購銷合同,將“鳳臺糯米”成功打進西南市場,實現了“鳳糧入川”的戰略目標,構建了集科研、良種繁育、種植、加工、流通貿易、糧食銀行于一體的糧食產業全產業鏈。園區示范推廣“稻蝦共作”“稻鱉共作”等稻田綜合種養融合發展模式打破了傳統產業界限,實現水稻、水產兩大優勢產業的有機融合。伴隨園區農業生產服務業快速發展,園區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不斷深入。充分利用周邊鳳臺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發展食用菌、鮮切花、熱帶魚生產,把不利條件轉化為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依托果樹采摘基地發展采摘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亮點紛呈。
 
  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和舉措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為園區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自創建以來,先后成立了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管委會、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投資管理委員會等組織機構。鳳臺縣農科教統籌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園區建設的日常運行機構,核心區管委會和投資管理委員會及園區投資公司,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科技引進、資金融通、企業的孵化、項目申報、項目建設等提供全面服務和強力支持,有力地推動了園區建設。
 
  加強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園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揚州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穩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聚集科技資源和要素,構建了各種類型的科技研發平臺21個,實施各級科技項目近百項,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機制。
 
  健全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體系。園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積極創新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目前園區內以托管服務為主的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達到106個,在核心區所在地鳳臺縣實施統一生產經營的托管服務面積達12萬畝,涉及農戶近8000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全面推廣,植保無人機社會擁有量300多架,日作業能力達20萬畝次,專業化防控覆蓋率80%,蝗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處置率達到100%。通過提升生產托管對小農戶的覆蓋率,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益。2020年12月,園區加入了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探索打造安徽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升級版”。
 
  完善體制機制打造“皖北”現代農業高地
 
  目前,園區引領示范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還未充分凸顯。園區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缺乏針對農業科技園區的支撐政策體系,特別是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貸款政策和社會投資政策,導致園區科教資源和創新型企業的集聚力度不強。核心區內除科技推廣服務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外,蔬菜綠色增效示范園、糧食綠色增產示范園及林果產業園等基礎設施及綠化、亮化等配套實施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園區蔬菜、林果產業加工發展相對滯后、糧食產業精深加工及文化休閑旅游產業有待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尚需進一步推進。下一步,園區將制定完善支撐政策體系,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新業態,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開展產學研合作,設立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平臺。開展蔬菜、林果、糧食加工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引進,培育、引進相關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糧食、蔬菜、林果等農產品的粗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利用園區豐富的農業資源與農業生產景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發展實施農業、提高機械化的同時,積極應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來建設數字農業、數字鄉村,把數字技術同育種、栽培、加工、流通技術等緊密結合,提高園區農業綠色發展的能力,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持續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整合園區基礎設施、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城鎮化等各類資源,兼顧園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強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確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推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循環生態農業,打造水體潔凈、空氣清新、土壤安全的綠色園區。依托園區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和創意農業,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帶動鄉村振興。
 
  作者: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打造一流園區 促沿淮地區農業創新發展——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經驗

2022-01-21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地處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腹地核心區、合肥經濟圈重要成員的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為典型的沿淮中游平原,是國家黃淮海平原糧食主產區的重要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任務。為有效激活農業內生發展動能,園區改革創新土地流轉,探索農戶入股合作開發新機制,激活沉睡的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極大釋放農村深化改革紅利,“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路徑為皖北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積累了經驗。
 
  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建設情況
 
  圍繞現代糧食產業、蔬菜產業、林果產業、涉農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按照“一心、五園、三社區”進行空間布局和開發建設,園區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淮南、引領沿淮、服務安徽”的農業現代化高地。
 
  加大科研投入,增強科技支撐。園區建設以來,始終把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放在首位。三年建設期內,共爭取各類科技項目5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13項,市縣級項目36項,各類技術研究開發累計投入1.1億元,其中,企業投入約0.6億元。持續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與高校院所建設多形式、緊密型的產業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集聚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為園區產業多元化、全產業鏈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園區鼓勵“企業獨資經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科技特派員創業或專業大戶經營、農企合作經營”等經營模式,廣辟科技創新投入來源,構筑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市場機制,創新資本聯合、資本與勞動力結合、資本與技術聯合運營模式。
 
  力促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升級。園區堅持圍繞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研發,引導科技、信息、人才、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向園區高度集聚,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20年底,獲得省級科技成果2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項。建設期內,園區在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共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45個、新技術48項,示范、推廣總面積68萬畝,院企合作開展的“畜禽沼液種植水生蔬菜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新模式研究示范”,形成的“豬—沼—菜”模式在全國推廣。
 
  堅持規劃引領,突出創新驅動。為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園區委托安徽農業大學編制了《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和《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轉化推廣和職業農民培訓的功能。圍繞“一心五園三社區”的建設模式突出規劃引領,按照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分園分區建設。核心區突出技術集成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區、輻射區突出科技示范和產業化開發。園區創新性地將科技特派員與企業服務人員有機結合,園區各功能產區的重點企業和產業帶均實現成果轉化目標明確、科研技術骨干蹲點指導,實現科研成果與生產的無縫鏈接,真正實現了科學規劃引領創新發展。
 
  強化人才引育,優化發展環境。園區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中第一要素的作用,面向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在重點行業領域,大力培養引進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打造優質人才梯隊、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園區技術創新體系的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園區的智力支撐作用,做好科研成果在園區的轉化服務工作,讓科研人員待得住,科研成果留得下。突出開發自主研發的新產品新技術,合理安排技術創新、技術轉化開發和技術推廣應用以及企業效益、園區效益與帶動農民致富三者協調統一。2020年,園區培養和搭建了多個創新團隊和示范人才團隊,涉及農業土肥、農業信息、畜禽水產養殖、蔬菜栽培、蔬菜育種、電子商務、品牌、財務、創新創業等多個專業領域,為園區建設提供專業指導。
 
  深耕主導產業,壯大產業集群。按照糧食產業、蔬菜產業、林果產業、涉農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定位,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加強特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新業態、新模式,增強示范區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企業集群”發展路徑,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推動園區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以丁集、鳳凰鎮沿鳳蒙路一線,20余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亞熱帶生態農業研究所印遇龍院士科研團隊水生蔬菜沼液循環利用技術示范基地,建設了1.1萬畝蔬菜綠色增效示范園;以園區智慧農業與工廠化育苗,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栽培模式應用展示,體驗農業與生態采摘,林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等建設了0.9萬畝的科技推廣服務產業園。依托鳳臺縣園藝場、年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果爾多家庭農場、綠詠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優質梨、葡萄、油桃種植,建設0.35萬畝林果產業園。2020年末,核心區入駐企業達79家,產值37.4億元,高新技術企業10家,龍頭企業34家。
 
  科學精準施策,促進產業扶貧。園區建設中,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助力產業扶貧。在園區內為全縣38個貧困村建立了93個扶貧車間,采取代建、代管、代生產、固定分紅的方式,為農戶進行產業幫扶。針對石臺縣山區病蟲害防治實際需求,園區植保無人機培訓基地免費培訓22名專業技術人員,幫助組建一支“扶貧專業無人機飛防隊”,培育壯大植保龍頭企業“石臺縣惠潤農植保專業合作社”,提升了石臺縣農業防控水平。
 
  推進三產融合,打造產業亮點。園區建設過程中,著力推進糧食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農業與服務業、農旅融合發展,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以鳳臺“糧食銀行”為依托,糧食產業前端向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種業等延伸,后端由糧食種植向訂單、產地烘干、加工流通等延伸,與五糧液集團簽訂購銷合同,將“鳳臺糯米”成功打進西南市場,實現了“鳳糧入川”的戰略目標,構建了集科研、良種繁育、種植、加工、流通貿易、糧食銀行于一體的糧食產業全產業鏈。園區示范推廣“稻蝦共作”“稻鱉共作”等稻田綜合種養融合發展模式打破了傳統產業界限,實現水稻、水產兩大優勢產業的有機融合。伴隨園區農業生產服務業快速發展,園區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不斷深入。充分利用周邊鳳臺電廠發電產生的余熱,發展食用菌、鮮切花、熱帶魚生產,把不利條件轉化為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依托果樹采摘基地發展采摘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亮點紛呈。
 
  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和舉措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為園區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自創建以來,先后成立了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管委會、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投資管理委員會等組織機構。鳳臺縣農科教統籌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園區建設的日常運行機構,核心區管委會和投資管理委員會及園區投資公司,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科技引進、資金融通、企業的孵化、項目申報、項目建設等提供全面服務和強力支持,有力地推動了園區建設。
 
  加強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園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揚州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穩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聚集科技資源和要素,構建了各種類型的科技研發平臺21個,實施各級科技項目近百項,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機制。
 
  健全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體系。園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積極創新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目前園區內以托管服務為主的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達到106個,在核心區所在地鳳臺縣實施統一生產經營的托管服務面積達12萬畝,涉及農戶近8000戶,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全面推廣,植保無人機社會擁有量300多架,日作業能力達20萬畝次,專業化防控覆蓋率80%,蝗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處置率達到100%。通過提升生產托管對小農戶的覆蓋率,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增益。2020年12月,園區加入了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探索打造安徽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升級版”。
 
  完善體制機制打造“皖北”現代農業高地
 
  目前,園區引領示范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還未充分凸顯。園區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缺乏針對農業科技園區的支撐政策體系,特別是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貸款政策和社會投資政策,導致園區科教資源和創新型企業的集聚力度不強。核心區內除科技推廣服務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外,蔬菜綠色增效示范園、糧食綠色增產示范園及林果產業園等基礎設施及綠化、亮化等配套實施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園區蔬菜、林果產業加工發展相對滯后、糧食產業精深加工及文化休閑旅游產業有待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尚需進一步推進。下一步,園區將制定完善支撐政策體系,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新業態,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開展產學研合作,設立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平臺。開展蔬菜、林果、糧食加工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與引進,培育、引進相關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糧食、蔬菜、林果等農產品的粗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利用園區豐富的農業資源與農業生產景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發展實施農業、提高機械化的同時,積極應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來建設數字農業、數字鄉村,把數字技術同育種、栽培、加工、流通技術等緊密結合,提高園區農業綠色發展的能力,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持續探索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整合園區基礎設施、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城鎮化等各類資源,兼顧園區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強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確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推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循環生態農業,打造水體潔凈、空氣清新、土壤安全的綠色園區。依托園區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和創意農業,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帶動鄉村振興。
 
  作者: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无遮挡吸乳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视频中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18禁网站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 欧美孕妇变态孕交粗暴|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第一页| 久久午夜神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情侣作爱网站|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秘入口18禁麻豆免会员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精品高朝久久久久9999|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大白肥妇bbvbbw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