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區召開產業發展大會: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5-18 點擊:次
5月16日,珠海高新區在金山軟件園召開產業發展大會,現場舉行標準廠房建設、重點項目入駐、銀企戰略合作等簽約、授牌儀式。大會提出,高新區唐家灣主園區工業總產值三年內要突破1000億元,遠期要突破5000億元。發展目標是錨定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戰略目標,在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走在最前列。
實施“八大工程”
開啟“產業第一”新征
大會傳達學習了珠海市產業發展大會會議精神并解讀產業政策,舉行了5月份重點項目簽約、標準廠房建設、銀企戰略合作等簽約、授牌儀式,兌現了產業政策、人才政策,表彰了一批獲獎企業和杰出產業人才,對實施“八大工程”、全面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勇擔珠海高質量發展龍頭新使命進行具體部署。
大會提出,高新區唐家灣主園區工業總產值三年內要突破1000億元,遠期要突破5000億元。高新區奮力開啟“產業第一”新征程。
錨定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戰略目標,在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走在最前列。
錨定打造珠海高質量發展龍頭戰略定位,到2025年,上市企業超30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均超1000家,市級以上人才超1200人,實現“四個倍增”。
錨定高標準建設未來科技城戰略任務,突出辨識度、區分度、連接度,打造未來產業超級孵化器和超級應用試驗場。
四大舉措
凝聚“產業第一”新動能
會上提出,高新區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產業第一”決策部署,扎實做好招商引資、標準廠房、科技金融等重點工作,不斷凝聚“產業第一”新動能。
一批重點項目集中落地投產。高新區將招商引資作為落實“產業第一”的首要抓手,全力做到重點產業項目“每月有簽約、每月有落地”。此次產業大會簽約的10個重點產業代表項目涵蓋了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信創產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三大前沿產業和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數字經濟三大特色產業。
一批標準廠房集中簽約動工。到2023年底,高新區要新開工建設2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改擴建老舊低效廠房10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達265.6億元。產業大會現場,高新區科技產業局與高新建投、華發高新就標準廠房建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政企聯手建設規模化、低成本、配套好的標準工業廠房,打造一批優質產業載體,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一批產業平臺集中授牌運營。高新區全面優化金融平臺、公共技術平臺、創新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平臺服務。2021年各金融機構支持高新區企業(項目)共932家(個),授信額度305.58億元,各創投機構的投資金額4.56億元。2022年一季度各金融機構支持高新區企業(項目)共593家(個),授信金額達334.99億元。產業大會現場,高新區為8家銀行和3家創投機構頒發“產業第一”科技金融戰略合作單位證書;為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4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授牌。目前全區市級以上科研站點累計達58個,占全市45%。
一批專項政策集中落實兌現。高新區致力于打造珠三角最優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高地,陸續出臺了《珠海高新區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動計劃》及“一攬子”配套政策。產業大會現場,高新區舉辦2022年新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扶持獎勵、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產業扶持獎勵和2022年杰出產業人才證書頒發儀式。2021年共兌現了1.32億元產業類扶持資金,今年擬安排2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安排年度人才專項經費近3億元,籌措1萬套人才保障性住房,為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勢蓄能。近日科技部公布“2021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中,港灣1號科創園、珠海信息港榮獲“國字號”孵化器認定。
目前,高新區已擁有6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占全市比重從40%上升到50%,繼續保持全市第一,實現質量數量雙提升。專利獎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獲獎名單,羅西尼榮獲中國專利獎銀獎,華冠科技、康弘發展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為激發全區企業創新活力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全面對標深圳南山區
邁出“產業第一”新步伐
大會提出,市委書記呂玉印寄望高新區“快馬揚鞭、沖鋒在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當好珠海高質量發展的龍頭”,高新區謀劃實施“八大工程”,進一步做強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群、做優產業生態,邁出“產業第一”新步伐。
一是實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牢牢把握、做足做好深珠合作這篇大文章,全面對標對表深圳南山區,積極推進珠海高新—深圳南山的創新要素深度對接、創新平臺深度聯動、創新攻關深度協同,引進一批具有造血強鏈功能的“鏈主”企業,推動深珠合作由完善產業鏈向共建產業生態圈升級。積極對接深中通道至珠海連接線、深珠城際鐵路(伶仃洋通道),全力確保2024年與深中通道同步通車,努力在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中乘勢而上、贏得先機。
二是實施新興產業集聚工程。牢牢把握營造產業生態這個關鍵,做大做強“3+3+1”現代產業體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公司”梯度培育機制,年內引進培育2-3家30-50億級龍頭企業,新增80家以上規上企業,上市企業超20家,高企數量超6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550家,構建起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梯隊。建優建強高新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前沿科技領域加強專利布局。發揮好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作用,到2024年實現基金規模和投資規模“雙倍增”。
三是實施招大育強躍升工程。瞄準延鏈補鏈拓鏈,主動精準招商,在“4+3”招商機制的基礎上形成全員大抓招商的強大合力,形成全員大抓招商的強大合力,全力引進一批具有造血強鏈功能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關鍵環節頭部企業,力爭年內引進優質項目330個,其中投資百億級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90個。全力支持存量企業增資擴產,制定出臺《高新區支持轄區企業增資擴產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增資擴產重點企業清單,動態跟蹤增資擴產項目需求和建設進度,千方百計支持企業扎根發展、做大做強。
四是實施科技創新突破工程。堅持創新發展主導戰略,圍繞落實落細人才友好青年友好“六無憂”行動,精準編制產業人才地圖,打響“鳳凰人才工作站”招才引才品牌,實現各類人才獎勵補貼“免申即享”。開展“融合、賦能、創新”“兩高”融合行動,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園建設,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濃厚氛圍,持續拓展“1元租金”“1元咖啡”等創新創業特色活動,辦好全國“雙創”活動周廣東分會場活動。
五是實施工業凈地倍增工程。加強土地整備,推動連片產業用地開發,推行“標準地”出讓模式,倍增完成2000畝連片“熟地”清理。大力清理盤活低效用地,制定“一地一策”處置方案,全力以赴盤活存量指標和存量用地。堅決守住工業用地紅線,堅持把最寶貴的土地資源用在產業發展上。
六是實施園區樹標提質工程。做好前環、后環片區規劃建設和項目招引,堅持整體開發、分片建設,高標準規劃24萬平方米金銀灣超級總部基地,努力打造成為高新區乃至珠海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以“低成本、規模化、配套好”標準,全力確保2年內新開工建設2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改擴建100萬平方米老舊低效廠房。強化園區配套提升,系統打造標桿校園、品牌醫院、鄰里中心和現代商圈,不斷完善園區配套和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提升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環境。
七是實施產城融合典范工程。前瞻建設未來科技城,打造未來產業超級孵化器和應用試驗場。系統建設交通樞紐城,打造15分鐘上高速、1小時通達大灣區的珠海北綜合交通樞紐。優化建設青春人文城,高標準打造淇澳紅色村、會同鄉村振興樣板村,建設市科技館,打造一批匯集青年人才、服務青年人才的濱海公共文化新空間、新地標。
八是實施營商環境重塑工程。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發展動能,在土地要素供給、人才育成孵化政策、城市更新和工業舊改、金融支撐體系等方面闖出新路子,形成產業項目“快速研判、快速簽約、快速落地、快速開工、快速投產”創新工作機制。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建優企業服務中心,建立項目落地標準化流程,為企業提供全程免費代辦、保本微利代建服務,深化政府流程再造,設立“不能辦”兜底窗口,完善惠企利民快速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