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打造“三生融合”產業新城!土地指標、資金等向園區傾斜!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6-20 點擊:次
“3+7”工業園區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25億元,同比增長28.6%
打造千億園區撐起萬億產業
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項目加緊施工。在10公里外的惠東縣白花鎮,惠州新材料產業園里塔吊林立、工程車輛穿梭,打造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當前,惠州聚焦“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目標,集中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以高質量的工業園區來承載優質項目、培育產業集群。2021年,“3+7”工業園區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25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工業增加值1195.6億元,同比增長14.2%。
“3+7”工業園區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大量“三來一補”企業爆發式增長,形成了星羅棋布、形態各異的村級工業園。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粗放的發展模式逐漸難以為繼。
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攻關期,惠州于2020年5月出臺《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按照“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的目標,惠州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為惠州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在宏偉的藍圖下,惠州工業園區走上提質增效之路:一方面,優化提升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3個國家級園區;另一方面,7個縣區打造各具特色、主導產業鮮明的千億級工業園區,即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和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
這兩年來,惠州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以園區建設和項目建設為核心,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全力推動“3+7”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如今,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集聚效應日益凸顯,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初具規模。
數據顯示,2021年,“3+7”工業園區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25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工業增加值1195.6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7個千億級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90.6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工業增加值348.4億元,同比增長17.8%。
打造“三生融合”產業新城
近年來,各縣(區)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在園區周邊配套公共服務、居住等生活空間,提高園區承載力和土地價值,推動園區向產業集聚區和產業新城發展。當前,惠州各縣區加強引導相關產業項目入園發展,儲備、引進和建設一批上下游項目,著力提升產業關聯度。
在大亞灣石化區,恒力(惠州)PTA項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這兩大“百億項目”同時建設……這些大項目將助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加快惠州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的步伐,推動石化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在惠東縣白花鎮,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現有宇新輕烴綜合利用、百利宏硫資源綜合利用、興長聚烯烴新材料等項目在建。由于與大亞灣石化區的直線距離約為10公里,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將與大亞灣石化區進行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打造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
惠州依托大交通軸線建設,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工業園區空間布局。在惠陽區,惠陽(象嶺)智慧科技園吸引一大批來自深圳等地的項目落戶,將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大數據和軟件信息服務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在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威新材料制造、鑫瑞醫用醫療器械、致遠高科技等多宗項目在建;在北部的生態功能區,龍門縣挖掘生態資源,重點發展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打造龍門大健康產業園……
土地指標、資金等資源向園區傾斜
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聳立著上百座塔吊,工業大樓鱗次櫛比,一座現代產業新城雛形初顯。“這里區位優、政策好、服務高效。”大韓化工工業投資株式會社董事總經理黃輝華表示,惠州在項目落地優惠、稅收優惠、人才補貼、專利補貼等方面大力扶持韓資企業。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位于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國際合作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2.7平方公里。近年來,起步區聚焦移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與增材制造等主導產業,重點瞄準先進地區招商,取得重大進展。
惠州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市主要領導定期聽取“3+7”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匯報,協調推動重大項目轉規、核準、用地、環評等關鍵工作,及時解決好制約項目動工竣工等問題。同時,惠州對標學習深圳,制定工業項目用地規劃調整提速辦理、中小企業項目承諾制用地、加快項目遴選評估準入進程、推進“聯合審驗”機制等實施細則,形成了一套有效推動園區規劃建設的政策體系。
此外,惠州堅持“資源跟著項目走”,集中將土地指標、資金、砂石等資源向園區傾斜。2021年,“3+7”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135.54億元。全市騰挪存量建設用地規模調入“3+7”工業園區669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