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經驗、挑戰與建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7-13 點擊:次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業基礎良好,關聯程度較高、互補性較強,具備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基礎條件。
▲經過多年發展,四川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動力設備、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能源環保等裝備制造基地。比如,德陽重大裝備制造業集群具有全球影響力,全國60%以上的核電產品、40%的水電機組、30%以上的火電機組和汽輪機、50%的大型軋鋼設備和大型電站鑄鍛件、20%的大型船用鑄鍛件都是“德陽制造”,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全省第一,2021年首次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成都航空裝備、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居全國一流;眉山是全國最大傳動件、小型壓縮機和木工機床生產基地;資陽是全國最大的出口內燃機車、新能源機車和調車機車研制基地。2018年,四川將裝備制造業納入全省5個重點發展的萬億級現代支柱產業,2020年四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7327.8億元。
▲重慶裝備制造業發展歷史悠久,長安、建設、川儀、重汽、嘉陵等裝備制造企業經歷和見證了“中國制造”的發展歷程。如今,重慶已形成風電裝備、軌道交通、數控機床、機器人等多個“整機+配套+系統集成”特色裝備制造行業,其中江津區的齒輪箱、減速器、內燃機等裝備產品行業領先,永川區是全國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產基地。2020年,全市1094戶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101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出口交貨值111億元,同比增長15.8%。按照《重慶市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配套供給優、支撐體系全、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制造強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全市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8%,超過工業產值增速。
▲2020年以來,川渝兩省市聚焦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發電設備、節能環保等領域,打造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空港工業園區、重慶江津工業園區、四川隆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宜賓三江新區等多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比如,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工信部授予的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產業化(裝備制造業)示范基地”、聯合國“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掛牌園區,被四川省商務廳認定為“綜合實力名列四川省開發區第一位”,是德陽打造“重裝之都”的核心產業載體。
02
內生挑戰與產業鏈“建圈”建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布局主要集中在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較低的行業,而航空航天、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占比相對不高。部分高端裝備制造的關鍵共性技術、先進工藝、核心裝備、基礎原材料、零部件等受制于發達國家、技術領先企業,導致高端數控機床、高端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及檢測設備、電子生產成套設備、激光生產成套設備等具備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條件的高端裝備制造發展滯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實施方案》提出,將裝備制造業打造為繼電子信息產業、汽車業之后的第三個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實施方案》提出川渝共同構建裝備制造產業生態圈的九大任務:一是共建“兩核一帶”裝備制造產業生態圈(“兩核”為成都德陽地區、重慶中心城區,“一帶”為G93成渝環線高速產業協作發展示范帶,布局發展能源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二是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裝備產業;三是共同打造世界級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高地;四是共同培育軌道交通裝備協同發展體系;五是共同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突破發展;六是共同突破具有地域特色的專用裝備;七是共同夯實裝備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基礎;八是共同提升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制造水平;九是共同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產業協同體系。
▲進一步看,發揮“雙核引領”“周邊區域聯動”作用,積極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做強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素資源稟賦、市場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基礎、總體比較優勢,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裝備、工業機器人、儀器儀表、數控機床等領域培育國際競爭力,通過提質、引強、補鏈、建鏈、強鏈、延鏈、建圈等協同發展,形成研發在中心、制造在周邊、配套在區域的都市圈裝備制造業分工體系和空間布局,以構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來破解“核心產業技術和創新能力不足、配套產業不夠完善、龍頭企業較少、產業協同布局不完善”等各自為戰、產業碎片化等問題,形成競爭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