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區域產業鏈 助推中國向全球產業鏈高端攀升
來源:董珊珊 日期:2022-10-17 點擊:次
疫情沖擊了全球產業鏈,各國基于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性的考慮,紛紛選擇對產業鏈進行近岸收縮或者回歸本土。從全球經濟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繁榮的角度而言,在全球經濟網絡正常互動的狀態下,全球產業鏈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性,因此也是中國未來產業鏈升級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而在當下百年未有大變局態勢下,基于本土消費市場、人口基數和產業鏈相對完整的優勢構建經濟內循環的戰略是抵御外部風險的可行性避風港,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成為分散全球產業鏈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替代性選項,也是區域自貿區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配套舉措,有助于形成新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產業分工新結構,助推中國加快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實現向全球產業鏈高端攀升。
中國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可為東亞乃至更大范圍的周邊區域提供技術溢出和供給以及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為建立依賴內部市場的新的區域生產網絡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產業技術支持,從而提升區域經濟的相對獨立性。中國與東盟區域產業鏈的共建成為首選。隨著RCEP帶來的一體化市場形成,區域內需市場的日益龐大也將促使東亞產業鏈更加依賴于區域內消費市場,降低對外依賴度。中國幾乎是所有東盟國家制造業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制造生產網絡和市場網絡漸趨成型,東盟國家制造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穩步上升,這為共建區域價值鏈奠定了基礎。
共建區域產業鏈的長期目標
共建東亞區域產業鏈的長期目標是:一方面中國通過技術創新升級向全球產業鏈上游高附加值領域攀升,通過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升級、跨國企業的全球化運營和“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促進技術密集或資本密集型高端工業產品的出口,穩步有序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同時東盟國家也將借助承接產業轉移分享中國技術溢出、國內巨大消費潛力和市場開放的紅利,增加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通過提升居民消費潛能、藏富于民、實現共同富裕,使中國成為東盟國家最終產品的首要出口目的地,為東盟國家產品提供消費需求,并在“一帶一路”沿線挖掘拓展更加廣闊的消費市場。
“一帶一路”擴容區域市場推動亞洲增長機制轉型
“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區域市場擴容相對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推動以外部市場主導、海路聯通為主、垂直分工型產業鏈為特征的東亞區域增長機制,向以區內市場主導、陸海聯通保障、區域全產業生產網絡為特征的亞洲區域增長機制轉型。“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推進并通過帶動更多國家融入全球和地區分工網絡、使其分享區域內發展紅利和中國市場開放紅利,逐漸推動東亞向亞洲增長機制的擴容轉型,有助于培育更大的地區消費市場,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度,助推地區和平繁榮。未來,在“一帶一路”普惠開放包容型經濟框架、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南南合作基金等國際經濟治理多邊機構為亞洲落后地區發展融資(以興建基礎設施助推工業化能力建設)的促動下,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自貿區協定和區域產業鏈的重組帶動下,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依托區域產業鏈實現全球產業鏈的攀升
在中國亟待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現實需求下,依托“一帶一路”建設擴容的區域產業鏈,實現向全球產業鏈高附加值領域的攀升,是突破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低端鎖定”的主要突破口。通過加快本土企業走出去、海外經營和全球化戰略,充分利用對外直接投資的價值鏈效應以及空間外溢效應,實現以點帶面,通過推動區域市場整合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戰略主動參與并引領全球價值鏈的重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陸海聯通、東西并濟,將周邊沿線跨區域整合,促使有條件的本土企業向發達國家開展逆向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向高端領域的攀升,引領區域產業鏈的整合構建和全球產業鏈的重組都將產生正向積極的構建效應。必然有助于全球產業鏈的優化和全球化紅利最大程度地釋放,夯實“全球增長共贏鏈”的分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