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快推進海洋強區建設綜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1-03 點擊: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推進我區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視察廣西分別提出了“打造好向海經濟”和“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的重要指示要求。五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快推進海洋強區建設。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了“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決策部署,召開全區向海經濟發展推進會議,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1+7”系列重要文件,組織實施2020—2022年向海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相繼出臺支持向海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組織實施推動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南寧市將“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列入2022年《南寧市政府工作報告》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推進。
五年來,廣西向海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據統計,從2017年到2021年,全區海洋生產總值由1377億元增長到1828億元,年均增長7.3%;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向海經濟核心區四設區市GDP從6562億元增長到9089億元,年均增長8.5%,高于全區GDP增速。2022年前三季度,全區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約7.2%,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四市GDP為7129億元、同比增長6.7%,高于全區GDP增速。向海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向海經濟發展新格局初步構建。自治區印發實施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積極推動陸海聯動發展。堅持以陸帶海、以海促陸,統籌陸海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構建以“南北欽防”為核心的“一核引領、兩區聯動、四帶支撐”的向海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打造向海經濟北部灣先行區。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以沿海經濟帶服務內陸發展,以內陸腹地支撐海洋開發,促進陸海產業鏈供應鏈對接,逐步形成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山海協作的向海經濟發展新格局。
——向海經濟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一是向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積極推進“藍色糧倉”“海洋牧場”和漁港經濟區建設,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防城港漁港經濟區成為首批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沿海漁港經濟區。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北部灣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排全國沿海港口第9位和第8位,增速居全國第1位;2022年1—11月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23.63萬標箱,同比增長15.73%。海鐵聯運班列已覆蓋中西部17省(區、市),班列年開行量從2017年的178列增長到2021年的6117列,年均增速超過140%。2022年1—11月,北部灣港至重慶、四川等方向海鐵聯運班列開行8118列,累計到發40.62萬標箱,同比增長46%,提前超額完成全年開行7000列工作目標。北海海絲首港、銀基國際濱海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投入運營,2021年海洋旅游業實現增加值268.4億元,同比增長16.2%。二是向海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防城港紅沙核電二期3號機組將于今年底投產發電,在防城港和欽州實施27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廣西打造千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進入嶄新發展階段。中偉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落戶欽州,打造全球最大高端鋰電池前驅體制造基地,玉林廣西時代鋰電中銅箔一期建成投產,廣西新材料產業再上新臺階。中船欽州基地承接丹麥103米過駁船、印尼693TEU集裝箱船等項目,實現北部灣地區船舶出口訂單零的突破,廣西裝備制造業展現新活力。三是臨港臨海產業聚集發展,積極打造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三千億級”臨港臨海產業集群,2022年前三季度北部灣經濟區石油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八大產業集群營業收入7798億元、同比增長10.8%,廣西臨海臨港產業呈現聚集發展態勢。
——向海通道網絡不斷完善。一是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建設。欽州港區建成全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北海港鐵山港東港區和防城港企沙港區大型泊位、北海郵輪母港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設。二是貴陽至南寧高鐵、天峨至北海高速公路(天峨至南寧段)等一批陸海聯動通道的鐵路、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三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二期工程等一批江海聯通項目加快推進。四是積極推進空港出海通道建設,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工,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加快建設。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海洋教科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合作,提升廣西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我區海洋科技創新生力軍。廣西大學、北部灣大學推進海洋學科建設,打造海洋領域人才小高地。全區累計獲批建設22個省部級涉海科技創新平臺。北海市創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項目累計新增發明專利205項,新建企業研發中心9個。
——向海開放合作不斷深化拓展。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舉辦中國—東南亞國家海洋合作論壇。與東盟國家合作共建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馬中關丹產業園、中國(廣西)—文萊漁業合作示范區等一批“走出去”重要平臺。開通聯通至RCEP成員國港口航線28條。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由2018年的206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821億元,增長36.88%。2022年1—10月,廣西與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2398.8億元,占廣西外貿總額的46.8%,東盟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海企入桂招商取得新成效。到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重點片區開展駐點招商,組織重點園區、企業赴北京、西安、深圳、杭州等地開展小分隊精準招商,舉辦“投資廣西—2022年向海經濟產業招商推介會”。2021年,全區向海經濟產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138億元,同比增長17.4%。今年前三季度,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等市共簽約向海經濟產業項目313個,投資總額3346億元。
——海洋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優良。2017年以來,共獲得中央資金14.94億元實施7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累計完成整治和修復濱海濕地面積554公頃、岸線148公里。2020年以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累計營造紅樹林347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27公頃。北海馮家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入選中國特色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南流江、欽江等入海河流整治效果明顯,今年以來,入海排污口廢水達標排放率達100%。我區近岸海域水質連年考核為“優”。
——全民海洋意識不斷增強。2017年以來,我區累計建立廣西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19家。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全國主場活動在北海成功舉辦,邀請院士專家舉辦“向海經濟講壇”等各項活動聲勢大、亮點多、新意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營造了良好的向海發展氛圍。
下一步,廣西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實施新一輪向海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為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作出積極貢獻。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推動陸海產業聯動發展,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以港口和臨港產業園區為載體,促進沿海產業和內陸腹地產業聯動發展。積極打造“千億級”高端金屬新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造紙和綠色家具、輕工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等臨港產業集群。推動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培育壯大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生物制藥等向海新興產業。
(二)加強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互聯互通。按照建設智慧港、現代港、綠色港、樞紐港的要求,加快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推進陸海聯動通道建設,加快形成邊海聯動、山海聯通的陸海交通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加快建設“通江達海、干線成網、省際互聯”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加快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等民用機場建設,推進空港通道建設。
(三)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支撐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第四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科研機構建設,優化整合海洋科研力量,加強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雙一流”高校合作,搭建向海科技創新平臺,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壯大向海科技企業群體,形成向海經濟創新示范產業鏈。積極推進“數字海洋”創新工程,規劃建設廣西海洋大數據中心。
(四)深化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推進向海開放地區間合作,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海南自貿港聯動,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貿港的戰略銜接。加強與東盟國家、RCEP成員國海洋交流合作和貿易往來,加快向海開放合作平臺建設,加強中馬“兩國雙園”、海外制造基地和特色產業園等開放平臺建設。
(五)加大“海企入桂”招商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提升服務效率。持續推進“海企入桂”招商,支持經開區、高新區、工業園區等產業園區圍繞向海經濟產業鏈上下游重要環節,建立“一鏈一策”精準供給機制,吸引更多涉海企業向重點園區集聚,促進園區主導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六)堅持開發保護并重,建設北部灣美麗海灣。全面推行灣長制,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統籌陸海綜合治理,深化重點海灣綜合治理,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加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強化海洋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用海,維護海洋管理秩序。加快建設海洋觀測網,逐步提高海洋防災減災和預警預報能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