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地市篇——嘉興市——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1-12 點擊:次
2021年,嘉興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主要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獲得首批“科技創新鼎”,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可達3.33%。2021年,嘉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56.54億元,同比增長14.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7.70%;新產品產值5329.05億元,同比增長37.9%;實現利稅874.34億元,同比增長31.7%。
01
發揮社會力量,推進創新主體培育
進一步加強地方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建設,成立了嘉興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發揮好嘉興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作用,圍繞特色產業定位,提升協調管理職能。
一是推動科技企業倍增。圍繞三大科創高地和重點產業技術領域,加大科技企業引育力度,形成“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2021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95家(公示數)、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404家;新認定省創新型領軍企業4家,居全省第一。
二是推動科研能力提升。開展企業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等建設,提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率和研發機構設置率。支持龍頭企業創建或聯合高校、科研單位共建新型研發機構。2021年獲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5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6家;新列入省“尖兵”、“領雁”計劃立項40個,數量為歷年來最多。
三是推動創新聯合體籌建。組建泛半導體、光伏、汽車零部件3個產業協組,構建“政府部門引導+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參與+社會組織賦能”的攻關協同運作機制。
02
打造科創湖區,推進平臺載體建設
加快布局和推進祥符蕩科創綠谷等一批科創湖區,依托科創湖區高質量推進高新區、創新載體、孵化機構等建設。一是提升高新區能級。啟動嘉興秀洲高新區(國家級)更名為嘉興高新區,目前已上報國務院,爭取盡早完成更名,并以此推動嘉興高新區+縣(市、區)分園的“一區多園”建設。二是實施共建創新載體戰略。深化校地合作(浙大嘉興研究院、北理工長三角研究院、南科大嘉興研究院),院地合作(清華航發院嘉興分院、中標院長三角分院),企地合作(中電科南湖研究院、中核同位素研究院),軍地合作(柔性電子技術科研重點實驗室、南湖實驗室)。深入實施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深根計劃”。三是提升孵化機構運營質效。支持現有孵化器、眾創空間能級提升,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方式參與孵化機構建設,發揮好孵化機構引育科技企業的作用。2020年度,嘉興有5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科技部火炬中心考評優秀,評優數量居全省第二,取得最佳歷史成績。
03
突出走廊建設,推進合作交流和成果轉化
圍繞G60科創走廊(嘉興段)建設,優化整合各類合作交流、成果轉化渠道,推動創新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2021年,嘉興共舉辦路演活動184場,簽約落地科創項目329個、總投資97.9億元;實現技術交易額131億元。一是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牽頭組建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圍繞農業科技前沿和重大民生需求開展聯合攻關。支持一體化示范區嘉善片區建設,嘉善復旦研究院項目落地,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平臺成功上線。同時,參與組建杭州都市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聯盟。二是實施G60科創走廊專項行動。出臺《嘉興G60科創走廊建設專項行動2021年重點任務清單》。組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路演中心聯合體、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光伏協同創新產業聯盟等。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組織開展百場科技對接交流活動,發布科技成果779項,幫助企業解決科技需求290個。成立嘉興市產學研合作共同體,圍繞技術創新建立高校院所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常態化交流機制。
04
聚焦人才引育,推進人才驅動創新
扎實推進各類科技人才計劃,省“萬人計劃”、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省海外工程師等入選數居全省前列。一是布局人才孵化站點。在國內外科技資源富集城市建設域外孵化器,孵化移植和招引人才,推薦申報省海外創新中心1家。發揮企業和平臺載體的引才作用,全面實施項目合作,新認定省外國專家工作站1家。二是開展人才招引活動。結合人才工程,積極開展科技人才招引活動。舉辦“浙江省海外高層次數字經濟人才對接交流會”等活動3場,實現人才供需兩端精準對接。三是創新人才服務模式。實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嘉善、青浦、吳江)外國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互認。推動平湖、金山外國高端人才互認試點。創新推廣外國人來華“一件事聯辦”,審批時間由30個工作日縮減至5個工作日。
05
完善體制機制,推進創新生態優化
改革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優化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體系,加快形成“項目、平臺、人才、資金”四位一體創新資源配置格局。一是完善科研攻關機制。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通過“備案制”等形式打通市縣(區)兩級科技計劃,推動嘉興項目、資金統籌。完善科技專項資金管理,推行“負面清單+信用管理”模式,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實施“揭榜掛帥”專項,形成“主體出題、政府立題、市場破題”協同機制,發布技術需求324項、成果轉化需求173項。二是加快數字化改革。“浙里加計扣除”、“G60科創路演中心”、“海外工程師全周服務”、“技術經紀人賦能與管理”4個應用場景全部被列入省科技廳數字化改革試點。三是增強鄉村振興、生命健康科技支撐。完善“產業+團隊+項目+基地轉化”推廣模式,推動優良農業新品種和先進種養技術進村落戶入企。加強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支持企業自主開展創新藥物、改良型新藥、醫療器械等研發。完善“肢體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和運行體系,支持建設一流高水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