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把鄭州打造成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08 點擊:次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鄭州搶抓戰略機遇,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焦加快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推動產業發展聚鏈成圈,高質量發展支撐更加厚實,制造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鄭州如何加快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成為駐豫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
育集群強鏈條鄭州在產業迭代上勇立潮頭
近年來,鄭州圍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戰略定位,大力實施換道領跑戰略,積極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市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鄭州制造大步邁向“鄭州創造”,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鄭州制造業發展穩中向好,“1566”現代產業體系、“153N”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3%,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4.6%。新增“四上”企業1237家,簽約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95個、簽約額2133.2億元,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龍頭型項目落地建設,上汽發動機等220個項目竣工投產,富泰華5G智能手機精密機構件等548個重大技改項目加快實施,工業投資增長35.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8.2%,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5.4%,占工業投資的40.3%。鄭州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
2023年,鄭州制造業如何布局?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市長何雄表示,今年要育集群強鏈條,在產業迭代上勇立潮頭。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圍繞構建“1566”現代產業體系、“153N”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車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智能傳感器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確保全年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技改投資增長50%以上;突出延鏈補鏈強鏈,圍繞上汽、超聚變等重點企業引進上下游關聯項目,推動更多產業產品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加快建設鄭州城市算力網,持續實施“萬企上云上平臺”行動,打造一批“燈塔工廠”、智能工廠和標桿企業,提升制造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良好的環境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鄭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丁波認為,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汽車正朝著“新能源、智能網聯化”方向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能力和產業規模處于全球第一陣營。他建議,通過由國家層面頂層設計、整體規劃,打造適應“新能源、智能網聯化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實現汽車工業質量和規模的彎道超車,使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強化科技引領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我國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杜娟認為,只有科技賦能,強鏈補鏈,深化改革,才能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王杜娟認為,先進制造業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總結中鐵裝備的主要做法,主要有這些方面:一是聚焦科技賦能。中鐵裝備建立了“十院三站五中心”的創新體系,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成立技術孵化中心,推動研發成果轉化運用。二是聚力強鏈補鏈。中鐵裝備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成立重大專項研究院,聯合國內相關高校和企業,基本實現了隧道掘進機關鍵核心基礎部件國產化,夯實產業基礎。三是聚能深化改革。實施重點項目“揭榜掛帥”、簽署“軍令狀”限時攻關,激發創新活力。發展智能制造,高質量推進“盾構工廠4.0”建設,推動智數升級。
王杜娟建議,支持鄭州牽頭組建聯合創新體申建國家地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在原始創新、核心部件、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取得全面突破,培育整體協同的地下工程裝備產業生態鏈,助推中國向世界地下工程裝備產業鏈高端邁進,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支持鄭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日前,國家工信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力振工業經濟的通知》,其中提到,啟動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區域增長極。通過完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振興的路徑、模式和體制機制,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歐帕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孫志光認為,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多重疊加優勢,不僅有政策支持優勢、區域+樞紐優勢、數字化發展優勢、人才優勢,還有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的無限動力,他建議支持鄭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可根據鄭州產業優勢、產業結構和發展態勢,予以傾斜指導和支持。
孫志光介紹,歐帕公司研發了一系列生產設備,助推“中國制造”的升級和轉型,從最初的磚瓦生產全人工作業,到機械化制造的助力,再到后來的機器人手臂和智能打包機的應用,不僅改變了磚瓦行業的生產模式,也讓歐帕成為行業龍頭企業,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迭代,更是大國制造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縮影。
孫志光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正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來為制造業“賦能”。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不僅需要專業院校的理論培養,更需要技術企業給予實踐操作的環境。孫志光談到,工作中接觸到的很多技術新人,他們從最初的緊張和不自信,經歷一次次的實操挑戰后變得更加從容和專業,讓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技術制造行業的熱情。
孫志光說,從河南制造到中國制造的一次次“出圈”,是中國幾代技術人的努力和堅守,更是國家創新和發展的決心,未來希望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更多建立“校企聯合”的模式,讓更多技能人才深入一線,以實踐提升專業,成為“中國創造”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