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2-10 點擊:次
受省委常委會委托,我就《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建議稿起草背景和過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央規劃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擘畫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為謀劃我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制定和實施好我省“十四五”規劃,事關治蜀興川全局,事關長遠發展大計。為此,省委決定召開十一屆八次全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審議我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進行系統部署。今年8月,省委成立全會文件起草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副組長,羅文、王一宏同志具體負責,38個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在省委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8月31日,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正式啟動建議稿起草工作。
建議稿的起草,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注重統籌謀劃推進。省委多次召開常委會會議、財經委會議、深改委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等會議,跟進學習中央有關重要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思想引領,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文件起草全過程;加強統籌謀劃,同步推進規劃建議、規劃綱要、空間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確保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集中力量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對省情實際和未來發展進行再認識再審視,省領導牽頭重大問題研究,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省政協廣泛開展協商議政,各民主黨派積極建言獻策,省直有關部門分領域形成系列課題研究成果,為起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積極性,是建議稿起草的重要特點。省委先后召開4場專題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企業家、中央駐川單位、基層干部群眾等方面意見建議。依托互聯網、新媒體開設專欄,收到社會公眾留言6000余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450余條建議并及時研究轉化。這是充分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
起草過程中,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精神,著重對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多次召開文件起草組會議反復討論修改,并認真聽取了省級有關領導同志意見。11月13日,建議稿印發黨內一定范圍征求意見,包括征求黨內部分老同志意見,并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意見。從各方面反饋情況看,大家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治蜀興川各項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十四五”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四川的戰略位勢更加凸顯、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政策支撐更加有力,未來發展大有可為。大家一致表示,通過制定規劃建議,對四川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總體謀劃和系統部署,推出一系列具有支撐性引領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奠定堅實基礎。相信建議稿經本次全會審議通過后,將轉化成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四川行動,成為指導和推動我省“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同時,各方面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在加強科技創新方面,建議更加重視原創性基礎研究,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推進科技賦能、數字賦能產業發展,著力把四川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建議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壯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力量。在調動各方積極性方面,建議充分發揮中央駐川單位作用,更加重視集聚各類人才,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匯聚四川。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建議更加注重公共服務補短板提質量,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更好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等等。
對這些意見建議,文件起草組逐條研究,有的直接采納,有的整合轉化,做到能吸收的盡量吸收,對建議稿增寫、改寫、精簡文字410處,覆蓋有關意見建議626條。一些具體事項留待編制規劃綱要和各專項規劃時統籌研究,工作層面的意見建議轉交有關部門研究辦理。經省委常委會兩次召開會議審議,形成了提交這次全會審議的建議稿。
二、建議稿的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
建議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鮮明主線貫穿和統領全篇,全面對標對表中央規劃建議,緊密結合省情實際,明確四川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著力回答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
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四川的重大政治責任和寶貴發展機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其寫入中央規劃建議,對四川發展具有引領性和標志性意義。今后五年,是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建議稿按照中央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極兩中心兩地”的戰略目標來鋪排基本框架,依據新發展理念內在邏輯來組織相關內容,統攬我省“十四五”時期區域經濟布局和各領域重大部署。這有利于指導各地、各部門抓住未來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問題尋求突破,加快把國家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動能,是這次規劃建議的一大特色。
建議稿起草過程中,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則。一是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統籌考慮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總體目標和“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明確破解突出問題、補齊短板弱項的重大舉措。二是整體謀劃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既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又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突出強調。三是一以貫之和與時俱進相結合,堅持“十三五”時期行之有效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提出新思路新舉措。四是戰略引領和落地落實相結合,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當下,突出規劃建議的方向性、戰略性和指導性,強化重點任務部署和重大項目支撐,提升規劃建議的操作性。
建議稿共8個部分、33條,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總論,即第一部分,主要是總結“十三五”時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分析國內外環境和階段性特征,明確“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要求。第二板塊為分論,包括第二至第六部分,闡述了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重要經濟中心、強化創新驅動、深化改革開放、創造高品質生活等重點任務。第三板塊為保障,包括第七、第八部分及結束語,主要闡述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等內容。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問題
建議稿圍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這里,就幾個重點問題作簡要說明。
第一,關于“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把五年發展規劃和十五年遠景目標一同謀劃,體現了堅持系統觀念的重要原則。建議稿全面貫徹中央精神,錨定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統籌短期和長期,從6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考慮到省委的建議主要是管大方向的,并且未來一個時期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對有關目標采取定性表述為主、蘊含定量的方式,以利于引導各方面把著力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編制規劃綱要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科學論證基礎上研究提出一些較為具體的量化目標。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時代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四川發展趨勢和歷史方位,建議稿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四個高于全國”的相對目標,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幅度、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升幅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發展目標,既蘊含速度要求、也彰顯質量取向,既強調培育發展新動能、也回應群眾新期待,兼顧了現實需要和發展可能。從現實需要看,四川是經濟和人口大省,必須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擔使命、作出貢獻;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自我加壓、穩中求進;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科教資源豐富但創新能力不強,民生持續改善但服務供給不足,必須保持適當高于全國的增速、努力實現趕超跨越。從發展可能看,“時”與“勢”對四川總體有利。我國東西部地區差距正逐步縮小,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四川正處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期,市場腹地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十三五”前四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高于全國0.5和0.6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升幅度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低于全國0.36個百分點,但提升幅度略高于全國。面向未來,國家重大戰略在四川交匯疊加,新發展階段支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比較優勢更加凸顯,實現這些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二,關于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找準四川在新發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和融入路徑,事關全省發展大局,各方對此高度關注。四川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是我國西向南向開放門戶,經濟總量居全國第六位,戶籍人口近9100萬,常住人口8300余萬,市場主體超過680萬戶,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產業門類較為完備,具有擴大內需的市場腹地、協同開放的區位優勢、成鏈集群的產業基礎,有責任有條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黨中央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四川在全局中的戰略位勢。建議稿提出,四川要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功能,強化區域發展戰略的支撐引領作用,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需要強調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重點要找準自身在新發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在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它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因此,深化改革開放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應有之義。四川融入新發展格局,要多推創造型、引領型、市場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多領域、全方位對外開放。基于此,建議稿提出,全面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并對深化經濟領域重點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作出部署。
第三,關于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以來,主干引領帶動、多支競相發展、干支協同聯動的局面加快形成,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踐證明,“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符合新發展理念,切合四川實際,必須一以貫之堅持下去。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我們新的重要使命,有必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和更大空間尺度進一步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深化拓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
建議稿重點從3個方面進行了深化拓展。在做強成都主干和極核功能方面,提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高質量建設“兩區一城”,筑牢國際門戶樞紐地位,推動城市內涵式、組團式發展,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促進全省發展主干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發展都市圈衛星城市,建設都市圈功能協作基地,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作出這一部署,旨在提升成都發展能級、促進主干拓展、增強輻射帶動。在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方面,提出高起點規劃建設省級新區,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并明確了經濟總量占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一高三強”的內在要求。作出這一部署,使培育全省經濟副中心在空間區域和內涵要求上都更為明晰,蘊含著激勵爭先競強、跳起摸高、競相發展的導向。在促進區域協同方面,著眼更好發揮各地比較優勢、促進成渝地區分工協作,提出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即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強化成渝主軸支撐引領;加快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跨越發展,強化兩翼帶動;加快建設成德綿眉樂(雅)廣攀經濟帶、成遂南達經濟帶和攀(樂)宜瀘沿江經濟帶。針對我省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建議稿還提出,增強攀西經濟區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能力,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提升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需要明確的是,省委十一屆三次、七次全會對五大經濟區和各市(州)的發展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出的深化川渝毗鄰合作等重大舉措,同這次全會深化拓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共同構成四川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生產力布局,要一體推進實施好。
第四,關于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四川要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產業是核心支撐,創新是關鍵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我省培育核心競爭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帶來了重大機遇。我省工業化進程遠未完成,工業化率尚未達到全國峰值就開始下降,制造業比重僅占23.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必須堅持以實體經濟為立足之本,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以數字經濟為重要引擎,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議稿提出,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承載能力,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并對完善“5+1”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加快建設“4+6”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加快建設“10+3”現代農業體系、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等作出部署。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制高點,具有強滲透性和高融合性,能夠有效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已成為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核心力量。發展數字經濟,主要比拼的是人才、技術、創新和市場,全國各地總體在同一起跑線上,我省具備一定比較優勢,有望在發展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換道超車”。塑造四川經濟發展新優勢,必須主動擁抱數字經濟時代,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轉型升級全面賦能,催生發展新動能。建議稿提出,構建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四川、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塑造四川經濟發展新優勢,必須依靠創新促進動能轉換、質量提升。建議稿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出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高水平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學、先進核能、電子信息等優勢領域加快組建天府實驗室,建好國家實驗室四川基地,爭創國家實驗室;提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培育建強科技創新主體、改善科技創新生態等重大措施。作出這些部署,就是為了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第五,關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具有鮮明的民生導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不僅期盼物質富足,而且向往精神富有,關注的領域更廣、品質要求更高。因此,建議稿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事關人民福祉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一老一小”、生態環境保護等進行了重點安排,積極回應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安全是極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實現安全發展,是四川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必須守住的重要底線。建議稿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提出這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就是為了使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
同志們!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是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希望大家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共同把建議稿完善好、把這次全會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