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今后5年成渝雙城經濟圈這么干
川渝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今后5年成渝雙城經濟圈這么干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2-11 點擊:次
12月9日,四川發布了《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四川規劃”)。此前一周,重慶發布了《關于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重慶規劃”)。
兩個規劃為四川、重慶未來5年重點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布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特點十分鮮明的經濟區域,其建設也重點突出成渝兩個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從川渝兩個規劃建議對雙城經濟圈的城市體系布局來看,首先都重點發展雙核城市。
重慶規劃提出,堅持雙核引領,區域聯動,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城市群發展格局。編制實施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帶動周邊市地和區縣加快發展。四川規劃提出,強化成都主干帶動和極核引領,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都是東部沿海相對發達成熟的城市群,成渝地區屬于西部,在發展階段上有所差異。東部這三個城市群規劃重點體現在更高質量的一體化上,而成渝兩個城市能級差一點,需要提升整體能級,對發揮其引領西部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10月1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
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作規劃的說明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我們新的重要使命,有必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和更大空間尺度進一步審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深化拓展“一干多支”發展戰略。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對第一財經稱,成都與區域之間的關系有過長期的爭論,但是在2018年四川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時已經回答清楚了。做強成都,目的不是與地市州競爭,而是參與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吸聚全球要素資源。
在強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時,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要求,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系,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四川規劃提出,加快推動成德眉資(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同城化發展,促進全省發展主干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發展都市圈衛星城市,建設都市圈功能協作基地,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
打造世界級機場和產業集群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位為“一極兩中心兩地”,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圍繞這一定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這實際上是要求從七個方面推進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其中,現代產業體系是雙城經濟圈的支柱,現代城鎮體系是其載體,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是其支撐。
重慶規劃提出,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提升內聯外通水平。共建世界級機場群,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建設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科學規劃干線鐵路、城際鐵路、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
成都雙流和重慶江北都是全國前十大機場。2019年,成都和重慶的旅客吞吐量分別為5586萬人次和4479萬人次,分別排名全國機場的第四和第九位。目前,新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明年即將投入運營。而重慶正在規劃建設第二機場,
預計到2025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達到190萬噸;預計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6億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50萬噸。根據規劃,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到2025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
戴賓表示,城市群發展與機場群有重要關系,世界級城市群都有相應的機場群,這是一個規律,因此,要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就需要提升機場群的規模和能級。
在現代產業體系方面,戴賓表示,成渝兩地的產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各有重點。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也就是說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政府更加開放,共同把區域內產業做大,參與全國全球范圍的競爭。
四川規劃提出,引導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打造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等產業集群和全國重要的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口腔醫療、核技術應用等產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集群。
重慶規劃提出,優化、穩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共建高水平汽車產業研發生產制造基地、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
目前,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具有了世界影響力,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一個來自重慶;全球70%的iPad平板電腦和近20%的筆記本電腦產自成都。《成都日報》報道稱,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目前達到全球規模的1/3。
而在汽車產業方面,重慶汽車產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后起者成都也發展迅速,進入全國前十大汽車生產基地。
成都市經信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12月9日在“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上表示,目前成都市汽車產能已達到200余萬輛,工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已有整車企業28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218家,產業體系不斷健全。今年疫情影響下,2020年全年實現整車產量仍將保持百萬量級。
中企會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大唐集團原副總經理鄒嘉華也在同一活動上稱,成渝地區手機、電腦等電子信息產業鏈完整,發展勢頭強勁,產業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汽車制造、航空設備、能源裝備、軌道交通是兩地的重點支柱產業,具備建設世界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的集群條件。
不過,鄒嘉華也表示,成都重慶兩地產業結構相似系數達到0.96,要深度研究產業的分工協作方式,對內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區域內惡性競爭,對外打造成渝經濟圈規模優勢、比較優勢,提升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重慶市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進在此次活動上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重慶汽車產能做到全國第一,成都規模也就很大,具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基礎和條件,雙方聯手在全球經濟格局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實產業同質化并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共同把產業做大,形成產業互補,雙方也在加強合作,下一步還有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