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解讀“十四五”規劃《建議》
重慶市委解讀“十四五”規劃《建議》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2-30 點擊:次
中共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重慶市委關于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2月25日上午,中共重慶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規劃《建議》。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新聞發言人王賦和市委研究室、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主要負責人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規劃《建議》于今年12月3日全文公開發布,由14個部分構成,分三大板塊,共63條。王賦說,規劃《建議》最重要的,就是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貫徹好落實好,引領全市人民在“十四五”時期努力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規劃《建議》匯集全市上下各方智慧
在提到規劃《建議》的起草過程時,王賦表示,規劃《建議》的起草過程,既是全市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理清思路的過程,也是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的過程,匯集了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智慧。
王賦說,市委高度重視規劃《建議》起草工作,專門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市長唐良智擔任組長,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市領導圍繞43個專題,牽頭開展集中調研,形成一批含金量很高、很有價值的調研報告,許多內容都吸納進了規劃《建議》。同時,組織精干專班,集中各方力量,歷時十個月時間完成起草。
為了廣泛聽到全市各方面的聲音,重慶市委專門召開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三個片區座談會,企業家、專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黨外人士等系列座談會,聽取意見,集思廣益。同時,還深入開展“網絡問策”,廣大市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建言獻策,先后征集到有價值的建議1000余條。
規劃《建議》具有濃濃的“重慶味”
在提到規劃《建議》的特點時,王賦表示,規劃《建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重慶發展實際和工作特色。
王賦說,規劃《建議》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找準中央精神和重慶實際的結合點,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都是重慶市發展所需、廣大干部群眾所盼,體現了濃濃的“重慶味”,即便把“重慶”這兩個字眼去掉,也能一眼就看出這是重慶的規劃。
規劃《建議》的主脈絡是三個“新”
在提到規劃《建議》的邏輯主線時,王賦表示,貫穿其中的主線條、主脈絡是三個“新”。一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本質特征,規劃《建議》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改革、開放等各領域各方面部署,都體現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二是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規劃《建議》提出的“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重要原則、主要目標、重大任務和保障措施,都體現了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三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規劃《建議》圍繞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重大項目、重大工程。
重慶日報記者 戴娟 白麟
原標題:
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十四五”規劃《建議》
相關鏈接》》
這些“施工圖”助推重慶未來高質量發展
12月25日,中共重慶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對《中共重慶市委關于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起草過程、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一些重要的“施工圖”“任務書”進行了詳細解讀,內容干貨滿滿,令人振奮。
五方面發力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重大機遇、也是戰略使命,重慶將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十四五’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新聞發言人王賦表示,“十四五”時期,重慶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重點從五方面發力,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一是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服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三個作用”。大力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做大做強“一區”,做特做優“兩群”。促進重慶都市圈與成都都市圈相向發展,推進川渝毗鄰地區功能平臺建設,帶動成渝地區空間布局整體優化。
二是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鐵網,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力,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工程。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汽車、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經濟實力、發展活力。
三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吸引創新人才,激發創新活力,完善體制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
四是深化改革開放。推進更深層次改革,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國企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加快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設,提升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區等開放平臺能級,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
五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生態治理工程,探索綠色轉型發展路徑。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抓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工作,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
從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方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重慶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對于重慶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路徑,市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劉曉吾表示,重慶結合本地實際,將全力抓好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劉曉吾看來,重慶是制造業重鎮,產業基礎非常扎實。重慶市委提出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出發點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現供需良性互動、動態平衡。在疫情影響下,當務之急是優化產業鏈,保障供應鏈。從長遠來看,重點是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劉曉吾介紹,前段時間重慶市委對這項工作進行集中部署,總的要求是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同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非常關鍵的一招。重慶市委圍繞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出要充分發揮好重慶的通道優勢,通過長江黃金水道把西部內陸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緊密連接起來,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把中國西部地區和東盟國家緊密連接起來,通過中歐班列等把中國和歐盟等經濟體緊密連接起來,更好地融入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此外,重慶還將著眼于促進城鄉經濟循環,統籌抓好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這兩件大事,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解決好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城鄉融合發展開辟更大需求空間。
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在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和重慶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下,重慶未來5年乃至10年將如何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表示,到“十四五”末,重慶將基本建成人暢其行、貨暢其流、智慧綠色、經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并以此為依托,加速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通道物流服務效能,并推動通關便利化。
接下來,重慶將加快沙坪壩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場站擴能改造,推進萬州新田港、涪陵龍頭港等樞紐型港口功能提升,加快構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體系。
同時,重慶將加快建設重慶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等運輸組織方式;有效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東南亞地區和中亞、歐洲地區的路橋紐帶作用,依托樞紐港口實現鐵路班列和長江航運的中轉聯運,推廣“滬渝直達快線”運營模式,減少貨物中轉時間;依托江北國際機場提升陸空轉運水平。
在推動通關便利化方面,重慶將提升口岸“7×24”小時通關服務保障水平,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海關合作,鞏固中國—東盟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機制。
董建國介紹,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牽頭建立了“13+1”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此外,前段時間RCEP協定正式簽署,使得重慶能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更好發揮成渝地區和重慶的通道功能,可在協定的實施過程中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科學城建設將從建平臺、興產業等五方面發力
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是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表示,在重慶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下,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將從建平臺、興產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五個方面發力。
接下來,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將圍繞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爭取更多的國家隊布局落地,力爭大科學裝置、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臺取得突破;加快建設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突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的需求,在基礎科學、產業創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方面建立若干個卓越研究中心、科學研究中心。
同時,將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提升前沿技術的創新力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力,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為了打造“人才特區”,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出臺“金鳳凰”人才政策,發揮好領軍科學家的帥才作用,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并注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直接給予新進博士項目支持,為他們提供安家落戶、居留簽證、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優質服務;促進科學城與大學城互動發展,讓高校學生在“大學城求學、科學城創業”。
在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方面,西部(重慶)科學城將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擴大高校院所在機構設置、人才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權,落實“揭榜掛帥”機制,推行經費使用“包干制”,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潛心研究;為從事基礎研究科研人員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積薄發。
許洪斌表示,西部(重慶)科學城還將與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綿陽科技城,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也將發揮好科學城的創新引領功能,構建高效協同的區域創新體系,形成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格局,推動“一區兩群”協同創新。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總規模邁上萬億級臺階
重慶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此,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表示,從國內循環看,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直轄市,在城鎮化、工業化上潛力巨大;從國際循環看,重慶已構建起西向、南向等大通道,制造業企業能更好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好兩種資源。因此,“十四五”時期,重慶制造業發展機遇巨大。
實際上,近幾年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的成功實踐,已為“十四五”時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下好了“先手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啟動建設,讓兩地制造業企業能更好開展資源整合,發揮出“1+1>2”的效益,促進成渝地區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陳金山介紹,為抓住上述機遇,“十四五”期間,重慶將迅速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等方向,布局一批優勢產業鏈,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邁上萬億級臺階。
同時,重慶將鞏固提升支柱產業,著力提升電子、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消費品、材料等優勢支柱領域產業鏈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優質市場主體,著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融合,已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陳金山介紹,根據重慶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重慶將進一步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
例如,在集成電路方面,重慶將加速IGBT等功率器件發展,推動硅基光電技術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將重慶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功率半導體產業基地。
同時,重慶將建設更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全面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依托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加大標識注冊量和解析量的累積,構建起更好的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
未來,重慶計劃培育10個左右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同時,加大5G規模組網力度,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