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中共安陽市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共安陽市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1-14 點擊:

中共安陽市委關于制定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安陽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市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新階段。中共安陽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體會議,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研究“十四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

    1.“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促開放、防風險、惠民生各項工作,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雙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出彩河南建設貢獻了安陽力量。綜合實力得到提升,預計2020年生產總值超過23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74.8億元,年均增速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5萬元,年均增長7%;糧食產能穩定在370萬噸以上;縣域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比重超過60%。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傳統工業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三大千億級工業主導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6%,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23.5%,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三大攻堅縱深推進,現行標準下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滑縣、內黃縣實現脫貧摘帽,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污染防治深入開展,PM10、PM2.5連續多年實現雙降,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有效落實,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基礎優勢鞏固增強,安陽豫東北機場具備開工條件,干線公路大外環建成,“兩縱兩橫一環”高速路網基本形成,5G基站實現縣城及以上區域全覆蓋,全社會信息化建設取得新發展。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統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4.7%,市區新建、改擴建市政道路374條、公交港灣140個,完成466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百畝以上公園17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100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加快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天藍、水清、路暢、景美的新畫卷不斷展現。改革開放成效顯著,調整優化部分管理區域和管理體制,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黨政機構改革、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全面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文化旅游加快融合,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安陽高陵本體保護和園林景觀整治、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和漢字公園、古城保護整治復興工程、文體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加快推進,文旅產業發展蓄勢待發,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連續四次榮獲“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稱號。民生福祉明顯改善,累計實施重點民生實事100多項,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基本公共教育發展更加均衡,醫療服務供給進一步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風政風持續好轉,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扎實推進市、縣黨委巡察工作,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實現全覆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弘揚正氣、干事創業成為全市上下的行為自覺,“五比五不比”“把一天當成一天半干”的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特別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有效戰勝“7·19”特大暴雨災害,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五年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實現“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目標任務,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形勢。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更加注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安全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中原城市群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從我市自身發展看,擁有產業基礎、文化資源和交通樞紐等優勢,處于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輻射區域,區位優勢進入重構提升期,動能轉化進入加速突破期,工業化城鎮化進入深化提質期,生態環境治理進入深度攻堅期,治理能力進入拓展提升期,經濟內在向上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我市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發展任務重,城鎮化建設質量不高,污染排放總量依然較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依然艱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源增多。“十四五”時期,全市上下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問題,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堅定必勝信心,增強底線思維,提升斗爭本領,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經過努力奮斗,到二〇三五年我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打造成為轉型發展示范區、協同發展示范區、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和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區域文旅融合發展中心、區域交通物流中心、區域通航產業創新中心、區域特色農產品供應中心。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生產總值基本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消費市場加快培育;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城市軟實力顯著增強,建成文化強市、教育強市、體育強市、人才強市、質量強市、網絡強市、健康安陽、數字安陽,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陽;實現美麗安陽建設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對外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4.“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轉型發展為主攻方向,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確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在中原更加出彩進程中奮勇爭先,奮力實現“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目標任務,譜寫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絢麗篇章。

    5.“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提供根本保證。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質量第一,提升發展效益。突出產業優化升級主攻方向,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強市之基,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推動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構建高水平創新生態系統,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更高水平有機統一,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堅持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堅持以深化改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更高水平開放打造區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循環的內外聯動性,在新發展格局中蓄能增勢。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礦產、能源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生態安陽。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全面發展。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發揮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6.“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我市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環境,突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目標導向,今后五年要實現“三個同步”“三個超過”,即城鄉居民收入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質量效益同步改善、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推動經濟綜合競爭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結構優化實現新突破。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顯著提升,精品鋼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千億級主導產業支撐作用大幅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強市地位更加穩固。

    創新驅動實現新跨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明顯提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一批重大創新平臺落地建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聚才用才育才環境大幅改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城鄉融合呈現新局面。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心城市帶動能力明顯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糧食產業“三鏈同構”優勢更加凸顯,縣域經濟形成一批特色強鎮,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更加健全。

    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重要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更具活力,營商環境競爭力顯著提升,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初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文化繁榮展現新景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水平大幅提升,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旅融合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強市基本建成,文化影響力和旅游吸引力顯著增強。

    民生福祉邁上新臺階。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和經濟保持同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明顯擴大,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綠色發展取得新成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突出環境問題基本消除,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治理效能顯著提高,法治安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得到充分彰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不斷健全。

    三、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和創新成果轉化能力。

    7.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新機制新模式。堅持創新資源聚合、創新主體聚集、創新服務聚焦、創新產業聚變理念,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機制創新、模式創新,促進科技資源充分利用,支撐產業快速聚集發展。大力開展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三本四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輻射作用,吸引科技資源、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我市,推動本地企業與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組建協同創新聯盟、新型產業聯盟,推動產業集聚區、科技孵化園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加強合作,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試基地,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組建安陽科學院。積極培育引進科技中介機構,暢通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渠道,促進科技、產業、投資融合對接。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營造有利于創新基因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8.發揮企業和創新平臺創新主體作用。依托國家棉花研究所、安陽農科院建設國家級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國家級醫療康復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國家級鐵合金質檢中心、國家級無人機檢驗檢測中心、安陽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安陽大學科技園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積極爭取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更多落戶安陽,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實現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實施創新龍頭企業和“瞪羚”、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9.引導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完善科技治理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持續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優化投入方向和重點,加大對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鏈條的投入力度。完善企業研發投入財稅獎補機制,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科技金融資金池,完善科技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政策,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建立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項目立項和組織方式,提高科技攻關效率。

    10.加快人才強市建設。健全人才工作政策,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施國家級、省級重點引智專項計劃,建立一批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大力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加快“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建設,引進一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完善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落實中原英才計劃,完善柔性引才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和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應用和服務體系建設。

    四、聚力優化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建設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為目標,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11.做大做強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精品鋼及深加工產業集群,堅持綠色、減量、提質、增效發展,加快鋼鐵行業資源整合,攻關優特鋼、高強度板材、高強度鋼筋、優質線材、優質管材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熱軋、冷軋、硅鋼等系列產品和精密鑄造、裝配式建筑等下游產品,推動鋼鐵行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集約發展。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加強與國內龍頭企業合作,大力發展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新型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推動汽車零部件生產向大批量、專業化、組件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聚焦智能裝備、康復醫療設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精密數控裝備等優勢領域,加快無人機產業園、醫療康復設備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園、智能機器人小鎮、通航制造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千億級文化旅游產業集群,以保護傳承弘揚殷商文化、紅旗渠精神為主線,以全域旅游為主導,充分發掘整合資源,深化旅游體制改革,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建設國際知名的殷墟、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兩大文化旅游發展極核,構建主題鮮明的歷史文化、山水度假、鄉村休閑、工業旅游四大文化旅游特色板塊,打造安陽明清彰德古城歷史文化旅游組團、曹魏文化旅游組團、彰武小南海文化旅游組團、林州太行山休閑旅游度假組團、湯陰三圣文化旅游組團、內黃農耕祭祖文化旅游組團、滑縣運河古鎮文化旅游組團,突出山水旅游,叫響文化旅游,深化紅色旅游,大力發展航空運動旅游、古城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推動文化旅游與工業、農業、商業、科技、體育、康養等融合發展,健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加強景區景點開發、包裝和改造升級,打造精品線路,強化宣傳推介,形成聯動效應,全力打造安陽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文化旅游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和在國內外影響力。

    12.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5G等產業,重點培育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電子玻纖、5G用低介電電子布、覆銅板、線路板、智能終端、紅外及激光器件、高端顯示蓋板玻璃等行業,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和領軍企業,延伸鏈條、打造品牌,建設國內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依托湯陰縣生物醫藥產業園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圍繞化學合成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健康服務,積極承接京津冀醫藥轉移企業,加速生物制藥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大力發展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打造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以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瓶級聚酯為重點,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基礎新材料,建成區域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新型光伏設備制造、先進儲能技術和裝備開發,做優風電、光伏產業,培育水能、生物質能源、氫能產業,促進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打造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

    13.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強力推進制造業“三大改造”,持續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向高附加值產業鏈環節延伸,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重點打造3個五百億級、1個百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打造五百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加快新型化工產業園區建設,推進焦化行業資源整合和提標升級改造、安化原料路線改造、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聯產LNG等項目,延伸產業鏈條,持續提升非焦產品比重和附加值,建設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打造五百億級食品制造產業集群,立足湯陰、滑縣、內黃食品加工業基礎優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拓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做大做強面品、豆制品、禽肉、油料、果蔬制品、菌類系列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產業,建設立足中原、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的特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打造五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依托北關區、滑縣紡織服裝產業園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服裝企業與設計機構,打響“中國針織服裝名城”“中國童裝名鎮”名片,培育以品牌、質量、設計、營銷為核心競爭力的服裝服飾產業,建設綠色、時尚、智能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打造百億級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加快陶瓷產業科技開發、信息物流、產品檢測等平臺建設,依托林州“建筑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優勢積極發展裝配式施工材料、外墻保溫、節能中空玻璃、鋁膜板等新型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建設全國綠色建材生產基地。

    14.更好發揮產業集聚區作用。各縣(市、區)堅持以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為載體,突出2個~3個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高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現代化水平,實現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和鏈條式發展。深化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全面推進“二次創業”,推行“管委會(工委)+公司”、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把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成為區域性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把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全市開放型經濟先行區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圖譜設計,積極對接國家重大專項和產業鏈布局,加大自主創新產品推廣力度,力爭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短板,加快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集成精密鑄造、潮流能發電機等核心技術產業化,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行動。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試驗驗證、計量、標準、認證、信息服務、公共服務監測平臺等基礎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等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

    15.擴容提質現代服務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以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健康養老、通用航空等產業為重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圍繞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依托CBD中央商務區、高鐵站等重點區域,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持續提升現代金融、研發設計、法律、會計等服務業發展水平。圍繞優化提升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提升健康養老、商貿服務、教育培訓、體育休閑、家政物業等生活服務業品質,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快培育發展網絡購物、生鮮電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興服務業。推動商務中心區、服務業專業園區轉型發展。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經濟,打造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國際知名的“航空運動之都”。

    16.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實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示范工程,實施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專項工程,完善“5G+行業應用”“北斗+行業應用”,建設一批行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全覆蓋,培育具有區域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加快5G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和項目,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五、著力擴大內需,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在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暢通內外循環,形成供給與需求互促共進、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17.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主動對接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中原城市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優化供給結構,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發揮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區域協調發展聯席會商機制,推動區域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產業協同等領域協調發展,暢通區域循環。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互動,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內外貿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提升進出口質量。

    18.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持續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公共文化等領域短板,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文旅融合等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健全土地、能源、資金、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跟著項目走的綜合協調保障機制。

    19.全面促進消費升級。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升經濟運行整體效能。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開拓城鄉消費市場,擴大節假日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建設智慧商超、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和智慧體驗館,大力發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電商等消費新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提高優質供給能力。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20.全面打造區域交通物流中心。圍繞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快推進萬莊公鐵物流園、安西物流園、象道物流園、大通物流園、內黃果蔬城等重點物流園區和“公轉鐵”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增強物流業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引導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生產、物流配送、金融、網絡信息等上下游拓展,加快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打造“5G+智慧物流”示范園區。推動商貿企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創新商業網點建設,推動實體交易與網上交易共同發展。積極引進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培育支柱型商貿流通企業,推進現代物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提升商貿流通競爭力。

    21.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新模式,加大與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力度,壯大“鐵合金現貨網”“扁擔百百網”“出口易”等電商平臺,打造覆蓋平臺、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電子商務發展生態圈。加快豫北跨境電商產業園、易商谷等園區建設,推動安陽紡織服裝、食品、農副產品線上線下知名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22.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荒廢化,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升收儲調控能力,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375萬噸以上。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健全動物防疫、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擴大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完善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23.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打造一批產業強鎮強村。支持內黃縣建設國家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持滑縣、湯陰縣、安陽縣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林州市、龍安區發展坡地經濟。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打造紅旗渠現代農業產業園、湯陰縣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園、滑縣牧原生豬養殖加工園區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做活鄉村新興產業,以安陽縣優質草莓、滑縣瓜果、內黃縣果蔬、湯陰縣食用菌、龍安區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為支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鄉村精品旅游和鄉土特色產業,積極發展城市近郊農業,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新型業態。

    24.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科學推進村莊分類和布局優化,引導人口適當向鄉鎮所在地、產業發展集聚區集中,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向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村莊配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打造“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全域推進“四好農村路”創建,完善鄉村水、電、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傳承振興農村優秀民間文化。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建設平安智慧鄉村。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支持在外鄉土人才回鄉創業,組建專家服務團深入農村一線開展服務,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大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拔優秀中青年干部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力度,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5.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穩妥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26.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扶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入貧。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加強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穩定增加群眾收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通過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基本養老、扶貧助殘、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途徑,建立解決相對貧困人口群體識別和幫扶的長效機制。

    七、提升城市規模能級,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主動對接融入國家、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健全市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實施城市規模能級提升行動,促進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積極完善以城帶鄉、多級聯動的城鄉協調發展新機制。

    27.優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城鎮化格局、農業生產格局、生態保護格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形成覆蓋全域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28.提升中心城區引領帶動作用。完善行政區劃設置,推進中心城區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增強中心城區引領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將安陽縣(示范區)核心區域納入市區中心城區統一規劃,推進東拓、西優、南聯、北提,加快培育“兩軸三帶四極”中心城區空間格局,統籌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以發展中華路、文峰大道“兩軸”拓展城市空間,以建設洹河、洪河和羑河生態休閑帶“三帶”提升城區品質,以壯大東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部傳統產業轉型示范區、南部寶蓮寺高端商務區、北部紡織產業集聚區“四極”強化載體支撐,增強集聚優質要素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安陽航空港區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級高新區拓展發展空間。

    29.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持續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加強古城保護修繕,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建設,加強城鎮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垃圾處理廠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氣候適應性城市。推動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科學編制、落實住房發展規劃,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征地制度,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30.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縣域治理“三起來”為根本遵循,優化縣域發展布局,提高縣域發展質量。推動優化開發縣壯大優勢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縣(市)穩固糧食生產能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力爭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達到3個。安陽縣作為優化開發縣,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形成與中心城區梯度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大力推進4個重點發展縣(市)建設,林州市突出工業、文化旅游業、建筑業三業并舉,滑縣重點穩固糧食生產能力、培育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及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內黃縣大力發展蔬菜瓜果、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湯陰縣做強做大食品醫藥產業集群。有重點地發展中心鎮。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31.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健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推動公共資源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完善“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激勵政策。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和技術轉移服務網絡,鼓勵工商資本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領域。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進縣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行政區域設置,深化擴權強縣改革,賦予經濟發達鎮同人口規模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權。

    32.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全國性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建設,建成安陽豫東北機場、安陽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加快推動長治-安陽-濮陽-菏澤、邯鄲-安陽-鶴壁-新鄉等城際鐵路項目研究,穩妥推進城區軌道交通建設,完善貨運鐵路網絡,建成沿太行高速、安陽至羅山高速、濮陽至衛輝高速安陽段,力爭開工建設安陽至新鄉高速、內黃至林州高速(含西北旅游高速和東北繞城高速)等項目,加快推進市縣、直達機場快速路和高速出入口項目建設,實現高速公路與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協調發展,構建集鐵路、公路、航空港、內陸港于一體,銜接緊密、互聯互通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持續實施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雙百提升工程”,打造“風光水火儲”和“源網荷儲”兩個一體化示范基地,持續完善燃氣、電力、熱力輸運網絡,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設施網絡,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推進城市綠地“聯網”工程,積極開展專類公園、濱河綠地、景觀綠道等項目建設,升級改造老舊城市公園,完善城市綠地布局,構建生態宜居城鄉綠化體系。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大運河安陽段修復治理、洹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南水北調中線寶蓮湖調蓄工程等項目規劃建設,南水北調西部調水工程建成通水,實施“四水同治”,扎實推進河長制工作,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構建生態安全的水利支撐體系。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基站、北斗基準站和網絡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軟件與信息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重點設施建設,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應用創新,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八、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解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33.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建立政商交往清單制度,健全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和涉企政策制定執行機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支持民營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大企業上市支持力度。大力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不斷激發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持續優化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環境,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和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增加面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34.加強健康有序市場建設。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無縫融入國內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體系。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圍繞鼓勵類產業目錄,增加支持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的普惠化、功能性政策供給。建立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確保投資企業合法權益。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推動政府定價機制由制定具體價格水平向制定定價規則轉變。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落實優化稅制結構要求,推動稅收征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資體制。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推動發展股權投資,健全地方金融服務聯絡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信用報告應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35.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探索以投資項目承諾制為核心的極簡審批。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制度,暢通參與政策制定渠道,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進政府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動政務流程再造和政務公開,推動“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強化面向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線下服務、綠色服務、延時服務,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積極參與營商環境評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建立數據分級制度和開放共享機制。探索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改革。

    九、提升開放水平,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特色定位,主動融入河南空陸網海“四條絲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36.培育開放發展平臺。積極對接河南自貿試驗區和“中歐班列”,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內陸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完善標準化多式聯運體系。加快推進與國內龍頭快遞企業的戰略合作,打造輻射晉冀魯豫四省的快遞分撥中心。積極申報安陽農產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安陽紡織服裝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著力培育農產品、紡織服裝等出口產品優勢。

    37.拓展開放合作空間。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優化出口與擴大進口并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合作領域,深化與東盟、日韓、歐盟、中東歐等地區合作交流,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提升對外合作規模和水平。深化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和工程承包,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升對外貿易質量和效益,優化出口結構,創新出口方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對外貿易新業態,培育壯大進出口新增長點。

    38.加大開放招商力度。全面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戰略合作,積極承接優質產業產能、項目、人才和資金轉移。持續圍繞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完善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引資機制,創新實施資本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并購招商、飛地招商等招商模式,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參加國家、省重大招商活動,發揮好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等重要活動平臺作用,爭取中央企業和國內外龍頭企業在安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積極申辦展會、體育賽事等重大活動,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39.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國家放寬和取消某些重點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落實內外資企業統一的注冊資本制度的相關政策。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創業發展,鼓勵外資參與我市企業優化重組,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享有準入后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全面落實“三外”企業“服務官”制度,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權益。

    十、繁榮文化發展,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化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40.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貫通運用“五種學習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將紅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岳飛精忠報國精神等內化為全市人民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落實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工作部署,將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主陣地,積極推進市級媒體融合發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快融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有較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管理,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41.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殷墟遺址保護重要批示和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精神,加強考古工作和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甲骨文著錄考釋、人才培養、活化利用、收藏保護等工作取得新突破。挖掘黃河文化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大力傳承弘揚殷商文化、漢字文化、周易文化、古都文化、曹魏文化、根親文化、戲曲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融入全省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建設,推動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和漢字公園、安陽高陵本體保護和園林景觀整治工程、安陽古城保護整治復興、滑縣大運河古鎮保護利用、周易文化產業園、三楊莊·二帝陵黃河文化大遺址產業園、湯陰五陵運河文化濕地公園等重大文化項目加快建設。推進殷墟景區數字化升級,舉辦國際漢字大會、《漢字》國內外巡展,打造國家文字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大力弘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推動紅旗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紅旗渠精神傳承實踐基地。

    4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補齊縣(市、區)文化場館短板,規劃建設“市、縣、鄉、村”四級數字資源服務網絡平臺。建成市文體中心、市圖書館、城市書房、甲骨文書房,促進全民閱讀。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和文藝精品打造計劃,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

    43.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鼓勵組建大型綜合性文化企業集團,扶持發展中小微文化企業,提升改造歷史文化街區,鼓勵利用老舊廠房、工業遺址、歷史遺跡、商業樓宇建設文化創意空間和城市文化綜合體。推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娛演藝、文化產品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培育壯大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產業。打造提升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等節會活動品牌,提升安陽美譽度和影響力。

    44.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實施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

    十一、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45.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面貌。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深化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治理,加大企業退城進園力度,提升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成效,嚴格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動城區集中供暖、農村清潔能源替代、綠色能源推廣,加快實施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專項行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工程,持續優化重卡運輸線路,加強移動源污染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實施重點河流全域清潔行動,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面消除城鎮黑臭水體。全面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強化工礦污染源頭管控,持續推進重金屬、大宗固廢、白色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防治,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持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推進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問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開展重大產業布局環境影響評價和重大環境政策經濟社會影響評估,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

    46.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嚴格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深入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重點領域節水,強化雨洪水、中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化利用。完善實施能源消費強度控制和總量彈性控制,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實施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嚴控國土開發強度、推廣“標準地”出讓制度,全面開展產業園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評價,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快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基地,推行城鄉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建成安陽市、林州市和內黃縣靜脈產業園,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47.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全面推行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強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園區綠色化、集聚化、循環化改造,推廣裝配式建筑,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健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水電氣價格機制,完善體現環境損害成本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綠色生活示范創建,倡導和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48.構建高水平生態體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重點實施洹河、洪河、湯河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加快國儲林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太行山綠化,建設西部山區生態屏障。加強城市水系建設,高標準打造洹河、洪河等水系生態觀光帶,建設林州淇淅河、湯陰湯河、殷都漳河峽谷等國家濕地公園,加快推進內黃硝河、滑縣西湖濕地公園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

    十二、推進社會建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9.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50.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明確重大工程項目、重要產業規劃帶動就業目標,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促進工作,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推進就業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做好化解風險的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營造公平就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51.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注重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供給與常住人口相匹配,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大力支持高水平高等、中等職業院校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統籌利用“三本四專”教育資源,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突出特色骨干學科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骨干學科集群,積極引進國內知名大學、科研院所來安聯合辦學。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52.全面推進健康安陽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全面實施和推進健康安陽專項行動,完善公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合理布局和持續完善公共衛生項目,加強縣級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組建市公共衛生臨床治療中心。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以神經醫學、腫瘤醫學、口腔醫學等為支撐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市級兒童醫院,持續推進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強化全科醫生和村醫隊伍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務工作人員待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提升工程,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實現市區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強化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康復服務和綜合干預,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加快發展健康產業。

    5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健全覆蓋全市、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向靈活就業人員、電商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擴面,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保險。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實現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全覆蓋,深化醫保付費改革,提升醫保管理服務水平。健全社會福利體系,統籌完善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著力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問題。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孤兒、困境兒童、殘疾人保障體系和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54.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政策。完善人口服務管理,加強人口信息化建設,推進優生優育全程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大各級財政投入,統籌規劃建設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健全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高齡老年人補貼制度和老年人優待制度。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55.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積極推進社會治理格局創新,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以創建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抓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1+5+N”市域社會治理信息化體系,統籌公安派出所、檢察室、人民法庭等基層資源力量,構建四級聯動、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大力實施鄉村社會治理“網格化+聯防聯治”和城市社區治理精細精準工程,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顧問長效機制,推動網格化服務全覆蓋和全周期動態治理。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

    56.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陽。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構建以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為重點、以健全維穩工作機制為支撐、以“十百千萬”平安創建活動為抓手、以城市社區和鄉村治理為根基的更高水平平安安陽建設新格局。守牢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加快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強化校園及周邊安全綜合治理,創新和完善打擊違法犯罪的新機制新手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立公共安全風險和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市縣鄉三級應急綜合指揮平臺,加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健全網絡社會綜合防控體系,有效維護網絡信息數據安全,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努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三、加強黨的領導,為“十四五”規劃制定落實提供堅強保障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動員和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凝聚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57.強化黨的核心領導作用。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動全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黨的建設質量。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在密切聯系群眾中汲取群眾智慧力量。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從嚴懲治腐敗,深化以案促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強政治監督,加強市縣黨委巡察,探索開展以巡促治,持續深化巡察村(社區)工作,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

    58.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障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事務的管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積極探索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組織起來開展工作的有效模式,加強港澳臺僑工作,維護團結穩定、和睦相處的大好氛圍。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等人民團體作用,運用人民團體聯系面廣的優勢,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建設安陽、發展安陽的生動實踐中來。

    59.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完善上下聯動、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大抓基層基礎,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深入學習運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寶貴經驗,深刻挖掘紅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等寶貴財富,用典型時代精神鼓舞人、激勵人、感召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不懈奮斗。落實好干部標準,健全干部成長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加快干部年輕化進程,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健全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容錯糾錯機制,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護,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引進、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各類高素質人才。

    60.全面建設法治安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健全立法體制機制,加強政務服務、教育、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堅持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建設法治社會。

    61.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本次全會精神,制定市縣兩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建立重大項目庫,分解目標任務,壓實主體責任,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推動市委關于“十四五”發展的安排部署落到實處。完善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確保圓滿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不懈奮斗!


 

主頁 > 專題研究 > 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 > 規劃動態 >

中共安陽市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1-01-14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中共安陽市委關于制定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安陽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市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新階段。中共安陽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體會議,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研究“十四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

    1.“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促開放、防風險、惠民生各項工作,奮力奪取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雙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出彩河南建設貢獻了安陽力量。綜合實力得到提升,預計2020年生產總值超過23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74.8億元,年均增速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5萬元,年均增長7%;糧食產能穩定在370萬噸以上;縣域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比重超過60%。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傳統工業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三大千億級工業主導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6%,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達到23.5%,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三大攻堅縱深推進,現行標準下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滑縣、內黃縣實現脫貧摘帽,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污染防治深入開展,PM10、PM2.5連續多年實現雙降,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有效落實,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基礎優勢鞏固增強,安陽豫東北機場具備開工條件,干線公路大外環建成,“兩縱兩橫一環”高速路網基本形成,5G基站實現縣城及以上區域全覆蓋,全社會信息化建設取得新發展。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統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4.7%,市區新建、改擴建市政道路374條、公交港灣140個,完成466個老舊小區改造,建成百畝以上公園17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100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加快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天藍、水清、路暢、景美的新畫卷不斷展現。改革開放成效顯著,調整優化部分管理區域和管理體制,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黨政機構改革、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全面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文化旅游加快融合,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安陽高陵本體保護和園林景觀整治、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和漢字公園、古城保護整治復興工程、文體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加快推進,文旅產業發展蓄勢待發,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連續四次榮獲“中國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稱號。民生福祉明顯改善,累計實施重點民生實事100多項,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基本公共教育發展更加均衡,醫療服務供給進一步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風政風持續好轉,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扎實推進市、縣黨委巡察工作,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實現全覆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弘揚正氣、干事創業成為全市上下的行為自覺,“五比五不比”“把一天當成一天半干”的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特別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有效戰勝“7·19”特大暴雨災害,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五年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實現“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目標任務,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形勢。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更加注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安全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中原城市群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從我市自身發展看,擁有產業基礎、文化資源和交通樞紐等優勢,處于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輻射區域,區位優勢進入重構提升期,動能轉化進入加速突破期,工業化城鎮化進入深化提質期,生態環境治理進入深度攻堅期,治理能力進入拓展提升期,經濟內在向上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我市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發展任務重,城鎮化建設質量不高,污染排放總量依然較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依然艱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源增多。“十四五”時期,全市上下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問題,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堅定必勝信心,增強底線思維,提升斗爭本領,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經過努力奮斗,到二〇三五年我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打造成為轉型發展示范區、協同發展示范區、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和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區域文旅融合發展中心、區域交通物流中心、區域通航產業創新中心、區域特色農產品供應中心。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生產總值基本達到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消費市場加快培育;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城市軟實力顯著增強,建成文化強市、教育強市、體育強市、人才強市、質量強市、網絡強市、健康安陽、數字安陽,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陽;實現美麗安陽建設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對外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4.“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轉型發展為主攻方向,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確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陽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在中原更加出彩進程中奮勇爭先,奮力實現“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目標任務,譜寫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絢麗篇章。

    5.“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提供根本保證。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質量第一,提升發展效益。突出產業優化升級主攻方向,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強市之基,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推動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構建高水平創新生態系統,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更高水平有機統一,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堅持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堅持以深化改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更高水平開放打造區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循環的內外聯動性,在新發展格局中蓄能增勢。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礦產、能源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生態安陽。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全面發展。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發揮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6.“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我市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環境,突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目標導向,今后五年要實現“三個同步”“三個超過”,即城鄉居民收入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質量效益同步改善、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推動經濟綜合競爭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結構優化實現新突破。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顯著提升,精品鋼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千億級主導產業支撐作用大幅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強市地位更加穩固。

    創新驅動實現新跨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明顯提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一批重大創新平臺落地建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聚才用才育才環境大幅改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城鄉融合呈現新局面。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心城市帶動能力明顯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糧食產業“三鏈同構”優勢更加凸顯,縣域經濟形成一批特色強鎮,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更加健全。

    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重要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更具活力,營商環境競爭力顯著提升,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初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文化繁榮展現新景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水平大幅提升,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旅融合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強市基本建成,文化影響力和旅游吸引力顯著增強。

    民生福祉邁上新臺階。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和經濟保持同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明顯擴大,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綠色發展取得新成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突出環境問題基本消除,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治理效能顯著提高,法治安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得到充分彰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不斷健全。

    三、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和創新成果轉化能力。

    7.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新機制新模式。堅持創新資源聚合、創新主體聚集、創新服務聚焦、創新產業聚變理念,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機制創新、模式創新,促進科技資源充分利用,支撐產業快速聚集發展。大力開展協同創新,充分發揮“三本四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輻射作用,吸引科技資源、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我市,推動本地企業與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組建協同創新聯盟、新型產業聯盟,推動產業集聚區、科技孵化園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加強合作,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試基地,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組建安陽科學院。積極培育引進科技中介機構,暢通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渠道,促進科技、產業、投資融合對接。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營造有利于創新基因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8.發揮企業和創新平臺創新主體作用。依托國家棉花研究所、安陽農科院建設國家級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國家級醫療康復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國家級鐵合金質檢中心、國家級無人機檢驗檢測中心、安陽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安陽大學科技園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積極爭取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更多落戶安陽,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實現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實施創新龍頭企業和“瞪羚”、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9.引導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完善科技治理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持續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優化投入方向和重點,加大對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鏈條的投入力度。完善企業研發投入財稅獎補機制,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科技金融資金池,完善科技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政策,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建立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項目立項和組織方式,提高科技攻關效率。

    10.加快人才強市建設。健全人才工作政策,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施國家級、省級重點引智專項計劃,建立一批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大力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加快“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建設,引進一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完善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落實中原英才計劃,完善柔性引才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和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應用和服務體系建設。

    四、聚力優化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建設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為目標,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11.做大做強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精品鋼及深加工產業集群,堅持綠色、減量、提質、增效發展,加快鋼鐵行業資源整合,攻關優特鋼、高強度板材、高強度鋼筋、優質線材、優質管材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熱軋、冷軋、硅鋼等系列產品和精密鑄造、裝配式建筑等下游產品,推動鋼鐵行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集約發展。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加強與國內龍頭企業合作,大力發展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新型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推動汽車零部件生產向大批量、專業化、組件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聚焦智能裝備、康復醫療設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精密數控裝備等優勢領域,加快無人機產業園、醫療康復設備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園、智能機器人小鎮、通航制造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千億級文化旅游產業集群,以保護傳承弘揚殷商文化、紅旗渠精神為主線,以全域旅游為主導,充分發掘整合資源,深化旅游體制改革,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建設國際知名的殷墟、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兩大文化旅游發展極核,構建主題鮮明的歷史文化、山水度假、鄉村休閑、工業旅游四大文化旅游特色板塊,打造安陽明清彰德古城歷史文化旅游組團、曹魏文化旅游組團、彰武小南海文化旅游組團、林州太行山休閑旅游度假組團、湯陰三圣文化旅游組團、內黃農耕祭祖文化旅游組團、滑縣運河古鎮文化旅游組團,突出山水旅游,叫響文化旅游,深化紅色旅游,大力發展航空運動旅游、古城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推動文化旅游與工業、農業、商業、科技、體育、康養等融合發展,健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加強景區景點開發、包裝和改造升級,打造精品線路,強化宣傳推介,形成聯動效應,全力打造安陽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文化旅游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和在國內外影響力。

    12.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5G等產業,重點培育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電子玻纖、5G用低介電電子布、覆銅板、線路板、智能終端、紅外及激光器件、高端顯示蓋板玻璃等行業,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和領軍企業,延伸鏈條、打造品牌,建設國內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依托湯陰縣生物醫藥產業園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圍繞化學合成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健康服務,積極承接京津冀醫藥轉移企業,加速生物制藥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大力發展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打造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以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瓶級聚酯為重點,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基礎新材料,建成區域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百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新型光伏設備制造、先進儲能技術和裝備開發,做優風電、光伏產業,培育水能、生物質能源、氫能產業,促進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打造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

    13.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強力推進制造業“三大改造”,持續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向高附加值產業鏈環節延伸,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重點打造3個五百億級、1個百億級優勢產業集群。打造五百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加快新型化工產業園區建設,推進焦化行業資源整合和提標升級改造、安化原料路線改造、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聯產LNG等項目,延伸產業鏈條,持續提升非焦產品比重和附加值,建設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打造五百億級食品制造產業集群,立足湯陰、滑縣、內黃食品加工業基礎優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拓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做大做強面品、豆制品、禽肉、油料、果蔬制品、菌類系列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產業,建設立足中原、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的特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打造五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依托北關區、滑縣紡織服裝產業園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服裝企業與設計機構,打響“中國針織服裝名城”“中國童裝名鎮”名片,培育以品牌、質量、設計、營銷為核心競爭力的服裝服飾產業,建設綠色、時尚、智能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打造百億級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加快陶瓷產業科技開發、信息物流、產品檢測等平臺建設,依托林州“建筑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優勢積極發展裝配式施工材料、外墻保溫、節能中空玻璃、鋁膜板等新型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建設全國綠色建材生產基地。

    14.更好發揮產業集聚區作用。各縣(市、區)堅持以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為載體,突出2個~3個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高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現代化水平,實現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和鏈條式發展。深化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全面推進“二次創業”,推行“管委會(工委)+公司”、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把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成為區域性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把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全市開放型經濟先行區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圖譜設計,積極對接國家重大專項和產業鏈布局,加大自主創新產品推廣力度,力爭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短板,加快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集成精密鑄造、潮流能發電機等核心技術產業化,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行動。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試驗驗證、計量、標準、認證、信息服務、公共服務監測平臺等基礎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等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

    15.擴容提質現代服務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以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健康養老、通用航空等產業為重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圍繞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依托CBD中央商務區、高鐵站等重點區域,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持續提升現代金融、研發設計、法律、會計等服務業發展水平。圍繞優化提升生活性服務業,重點提升健康養老、商貿服務、教育培訓、體育休閑、家政物業等生活服務業品質,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快培育發展網絡購物、生鮮電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興服務業。推動商務中心區、服務業專業園區轉型發展。積極發展通用航空經濟,打造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國際知名的“航空運動之都”。

    16.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實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示范工程,實施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專項工程,完善“5G+行業應用”“北斗+行業應用”,建設一批行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全覆蓋,培育具有區域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加快5G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和項目,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五、著力擴大內需,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在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暢通內外循環,形成供給與需求互促共進、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17.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主動對接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中原城市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優化供給結構,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發揮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區域協調發展聯席會商機制,推動區域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產業協同等領域協調發展,暢通區域循環。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互動,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內外貿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提升進出口質量。

    18.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持續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公共文化等領域短板,實施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文旅融合等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健全土地、能源、資金、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跟著項目走的綜合協調保障機制。

    19.全面促進消費升級。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升經濟運行整體效能。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開拓城鄉消費市場,擴大節假日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建設智慧商超、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和智慧體驗館,大力發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電商等消費新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提高優質供給能力。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20.全面打造區域交通物流中心。圍繞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快推進萬莊公鐵物流園、安西物流園、象道物流園、大通物流園、內黃果蔬城等重點物流園區和“公轉鐵”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增強物流業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引導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生產、物流配送、金融、網絡信息等上下游拓展,加快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打造“5G+智慧物流”示范園區。推動商貿企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創新商業網點建設,推動實體交易與網上交易共同發展。積極引進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培育支柱型商貿流通企業,推進現代物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提升商貿流通競爭力。

    21.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新模式,加大與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力度,壯大“鐵合金現貨網”“扁擔百百網”“出口易”等電商平臺,打造覆蓋平臺、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電子商務發展生態圈。加快豫北跨境電商產業園、易商谷等園區建設,推動安陽紡織服裝、食品、農副產品線上線下知名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22.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荒廢化,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升收儲調控能力,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375萬噸以上。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健全動物防疫、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擴大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完善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23.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打造一批產業強鎮強村。支持內黃縣建設國家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持滑縣、湯陰縣、安陽縣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林州市、龍安區發展坡地經濟。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打造紅旗渠現代農業產業園、湯陰縣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園、滑縣牧原生豬養殖加工園區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做活鄉村新興產業,以安陽縣優質草莓、滑縣瓜果、內黃縣果蔬、湯陰縣食用菌、龍安區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為支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鄉村精品旅游和鄉土特色產業,積極發展城市近郊農業,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新型業態。

    24.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科學推進村莊分類和布局優化,引導人口適當向鄉鎮所在地、產業發展集聚區集中,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向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村莊配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打造“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全域推進“四好農村路”創建,完善鄉村水、電、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傳承振興農村優秀民間文化。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建設平安智慧鄉村。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支持在外鄉土人才回鄉創業,組建專家服務團深入農村一線開展服務,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大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拔優秀中青年干部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力度,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5.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穩妥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26.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扶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入貧。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加強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穩定增加群眾收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通過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基本養老、扶貧助殘、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途徑,建立解決相對貧困人口群體識別和幫扶的長效機制。

    七、提升城市規模能級,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主動對接融入國家、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健全市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實施城市規模能級提升行動,促進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積極完善以城帶鄉、多級聯動的城鄉協調發展新機制。

    27.優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城鎮化格局、農業生產格局、生態保護格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形成覆蓋全域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28.提升中心城區引領帶動作用。完善行政區劃設置,推進中心城區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增強中心城區引領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將安陽縣(示范區)核心區域納入市區中心城區統一規劃,推進東拓、西優、南聯、北提,加快培育“兩軸三帶四極”中心城區空間格局,統籌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以發展中華路、文峰大道“兩軸”拓展城市空間,以建設洹河、洪河和羑河生態休閑帶“三帶”提升城區品質,以壯大東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部傳統產業轉型示范區、南部寶蓮寺高端商務區、北部紡織產業集聚區“四極”強化載體支撐,增強集聚優質要素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安陽航空港區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級高新區拓展發展空間。

    29.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持續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加強古城保護修繕,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建設,加強城鎮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垃圾處理廠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氣候適應性城市。推動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科學編制、落實住房發展規劃,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征地制度,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30.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縣域治理“三起來”為根本遵循,優化縣域發展布局,提高縣域發展質量。推動優化開發縣壯大優勢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縣(市)穩固糧食生產能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力爭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達到3個。安陽縣作為優化開發縣,堅持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形成與中心城區梯度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大力推進4個重點發展縣(市)建設,林州市突出工業、文化旅游業、建筑業三業并舉,滑縣重點穩固糧食生產能力、培育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及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內黃縣大力發展蔬菜瓜果、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湯陰縣做強做大食品醫藥產業集群。有重點地發展中心鎮。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31.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健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推動公共資源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完善“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激勵政策。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和技術轉移服務網絡,鼓勵工商資本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領域。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進縣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行政區域設置,深化擴權強縣改革,賦予經濟發達鎮同人口規模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權。

    32.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全國性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建設,建成安陽豫東北機場、安陽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加快推動長治-安陽-濮陽-菏澤、邯鄲-安陽-鶴壁-新鄉等城際鐵路項目研究,穩妥推進城區軌道交通建設,完善貨運鐵路網絡,建成沿太行高速、安陽至羅山高速、濮陽至衛輝高速安陽段,力爭開工建設安陽至新鄉高速、內黃至林州高速(含西北旅游高速和東北繞城高速)等項目,加快推進市縣、直達機場快速路和高速出入口項目建設,實現高速公路與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協調發展,構建集鐵路、公路、航空港、內陸港于一體,銜接緊密、互聯互通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持續實施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雙百提升工程”,打造“風光水火儲”和“源網荷儲”兩個一體化示范基地,持續完善燃氣、電力、熱力輸運網絡,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加氫設施網絡,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推進城市綠地“聯網”工程,積極開展專類公園、濱河綠地、景觀綠道等項目建設,升級改造老舊城市公園,完善城市綠地布局,構建生態宜居城鄉綠化體系。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大運河安陽段修復治理、洹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南水北調中線寶蓮湖調蓄工程等項目規劃建設,南水北調西部調水工程建成通水,實施“四水同治”,扎實推進河長制工作,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構建生態安全的水利支撐體系。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基站、北斗基準站和網絡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軟件與信息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重點設施建設,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應用創新,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八、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解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33.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建立政商交往清單制度,健全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和涉企政策制定執行機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支持民營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大企業上市支持力度。大力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不斷激發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持續優化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環境,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和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增加面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34.加強健康有序市場建設。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無縫融入國內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體系。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圍繞鼓勵類產業目錄,增加支持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的普惠化、功能性政策供給。建立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確保投資企業合法權益。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推動政府定價機制由制定具體價格水平向制定定價規則轉變。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落實優化稅制結構要求,推動稅收征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資體制。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推動發展股權投資,健全地方金融服務聯絡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信用報告應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35.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探索以投資項目承諾制為核心的極簡審批。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制度,暢通參與政策制定渠道,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進政府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動政務流程再造和政務公開,推動“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強化面向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線下服務、綠色服務、延時服務,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積極參與營商環境評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建立數據分級制度和開放共享機制。探索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深化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改革。

    九、提升開放水平,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特色定位,主動融入河南空陸網海“四條絲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36.培育開放發展平臺。積極對接河南自貿試驗區和“中歐班列”,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內陸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完善標準化多式聯運體系。加快推進與國內龍頭快遞企業的戰略合作,打造輻射晉冀魯豫四省的快遞分撥中心。積極申報安陽農產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安陽紡織服裝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著力培育農產品、紡織服裝等出口產品優勢。

    37.拓展開放合作空間。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優化出口與擴大進口并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合作領域,深化與東盟、日韓、歐盟、中東歐等地區合作交流,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提升對外合作規模和水平。深化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和工程承包,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提升對外貿易質量和效益,優化出口結構,創新出口方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對外貿易新業態,培育壯大進出口新增長點。

    38.加大開放招商力度。全面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戰略合作,積極承接優質產業產能、項目、人才和資金轉移。持續圍繞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完善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引資機制,創新實施資本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并購招商、飛地招商等招商模式,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參加國家、省重大招商活動,發揮好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等重要活動平臺作用,爭取中央企業和國內外龍頭企業在安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積極申辦展會、體育賽事等重大活動,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39.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國家放寬和取消某些重點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落實內外資企業統一的注冊資本制度的相關政策。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創業發展,鼓勵外資參與我市企業優化重組,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享有準入后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全面落實“三外”企業“服務官”制度,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權益。

    十、繁榮文化發展,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化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40.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貫通運用“五種學習方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將紅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岳飛精忠報國精神等內化為全市人民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落實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工作部署,將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主陣地,積極推進市級媒體融合發展,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加快融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有較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管理,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41.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殷墟遺址保護重要批示和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精神,加強考古工作和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甲骨文著錄考釋、人才培養、活化利用、收藏保護等工作取得新突破。挖掘黃河文化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大力傳承弘揚殷商文化、漢字文化、周易文化、古都文化、曹魏文化、根親文化、戲曲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融入全省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建設,推動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和漢字公園、安陽高陵本體保護和園林景觀整治工程、安陽古城保護整治復興、滑縣大運河古鎮保護利用、周易文化產業園、三楊莊·二帝陵黃河文化大遺址產業園、湯陰五陵運河文化濕地公園等重大文化項目加快建設。推進殷墟景區數字化升級,舉辦國際漢字大會、《漢字》國內外巡展,打造國家文字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大力弘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推動紅旗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紅旗渠精神傳承實踐基地。

    4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補齊縣(市、區)文化場館短板,規劃建設“市、縣、鄉、村”四級數字資源服務網絡平臺。建成市文體中心、市圖書館、城市書房、甲骨文書房,促進全民閱讀。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和文藝精品打造計劃,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

    43.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鼓勵組建大型綜合性文化企業集團,扶持發展中小微文化企業,提升改造歷史文化街區,鼓勵利用老舊廠房、工業遺址、歷史遺跡、商業樓宇建設文化創意空間和城市文化綜合體。推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娛演藝、文化產品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培育壯大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產業。打造提升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等節會活動品牌,提升安陽美譽度和影響力。

    44.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實施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

    十一、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45.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面貌。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深化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治理,加大企業退城進園力度,提升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成效,嚴格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動城區集中供暖、農村清潔能源替代、綠色能源推廣,加快實施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專項行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工程,持續優化重卡運輸線路,加強移動源污染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實施重點河流全域清潔行動,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面消除城鎮黑臭水體。全面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強化工礦污染源頭管控,持續推進重金屬、大宗固廢、白色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防治,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持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推進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問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開展重大產業布局環境影響評價和重大環境政策經濟社會影響評估,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

    46.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嚴格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深入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重點領域節水,強化雨洪水、中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化利用。完善實施能源消費強度控制和總量彈性控制,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實施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嚴控國土開發強度、推廣“標準地”出讓制度,全面開展產業園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評價,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快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基地,推行城鄉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建成安陽市、林州市和內黃縣靜脈產業園,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47.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全面推行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強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園區綠色化、集聚化、循環化改造,推廣裝配式建筑,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健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水電氣價格機制,完善體現環境損害成本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廣泛開展綠色生活示范創建,倡導和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48.構建高水平生態體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重點實施洹河、洪河、湯河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加快國儲林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太行山綠化,建設西部山區生態屏障。加強城市水系建設,高標準打造洹河、洪河等水系生態觀光帶,建設林州淇淅河、湯陰湯河、殷都漳河峽谷等國家濕地公園,加快推進內黃硝河、滑縣西湖濕地公園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

    十二、推進社會建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9.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50.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明確重大工程項目、重要產業規劃帶動就業目標,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促進工作,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推進就業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持續開展就業援助,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做好化解風險的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營造公平就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51.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注重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供給與常住人口相匹配,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大力支持高水平高等、中等職業院校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統籌利用“三本四專”教育資源,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突出特色骨干學科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骨干學科集群,積極引進國內知名大學、科研院所來安聯合辦學。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52.全面推進健康安陽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全面實施和推進健康安陽專項行動,完善公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合理布局和持續完善公共衛生項目,加強縣級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組建市公共衛生臨床治療中心。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以神經醫學、腫瘤醫學、口腔醫學等為支撐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市級兒童醫院,持續推進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強化全科醫生和村醫隊伍建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務工作人員待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提升工程,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實現市區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強化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康復服務和綜合干預,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加快發展健康產業。

    5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健全覆蓋全市、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向靈活就業人員、電商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擴面,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保險。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實現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全覆蓋,深化醫保付費改革,提升醫保管理服務水平。健全社會福利體系,統籌完善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著力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問題。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孤兒、困境兒童、殘疾人保障體系和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54.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政策。完善人口服務管理,加強人口信息化建設,推進優生優育全程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大各級財政投入,統籌規劃建設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健全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高齡老年人補貼制度和老年人優待制度。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55.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積極推進社會治理格局創新,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以創建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抓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1+5+N”市域社會治理信息化體系,統籌公安派出所、檢察室、人民法庭等基層資源力量,構建四級聯動、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大力實施鄉村社會治理“網格化+聯防聯治”和城市社區治理精細精準工程,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顧問長效機制,推動網格化服務全覆蓋和全周期動態治理。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

    56.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陽。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構建以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為重點、以健全維穩工作機制為支撐、以“十百千萬”平安創建活動為抓手、以城市社區和鄉村治理為根基的更高水平平安安陽建設新格局。守牢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加快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強化校園及周邊安全綜合治理,創新和完善打擊違法犯罪的新機制新手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立公共安全風險和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市縣鄉三級應急綜合指揮平臺,加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健全網絡社會綜合防控體系,有效維護網絡信息數據安全,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努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三、加強黨的領導,為“十四五”規劃制定落實提供堅強保障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動員和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凝聚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57.強化黨的核心領導作用。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動全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黨的建設質量。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在密切聯系群眾中汲取群眾智慧力量。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從嚴懲治腐敗,深化以案促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強政治監督,加強市縣黨委巡察,探索開展以巡促治,持續深化巡察村(社區)工作,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

    58.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障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事務的管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積極探索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組織起來開展工作的有效模式,加強港澳臺僑工作,維護團結穩定、和睦相處的大好氛圍。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等人民團體作用,運用人民團體聯系面廣的優勢,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建設安陽、發展安陽的生動實踐中來。

    59.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完善上下聯動、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大抓基層基礎,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深入學習運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寶貴經驗,深刻挖掘紅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等寶貴財富,用典型時代精神鼓舞人、激勵人、感召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不懈奮斗。落實好干部標準,健全干部成長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加快干部年輕化進程,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健全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容錯糾錯機制,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護,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引進、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各類高素質人才。

    60.全面建設法治安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健全立法體制機制,加強政務服務、教育、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地方立法,堅持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建設法治社會。

    61.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本次全會精神,制定市縣兩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建立重大項目庫,分解目標任務,壓實主體責任,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推動市委關于“十四五”發展的安排部署落到實處。完善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確保圓滿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為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不懈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西西人体www44rt大胆高清|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高黄暴h日本在线观看| 一群黑人大战亚裔女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娇妻玩4p被三个男人伺候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产女同疯狂作爱系列|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成免费crm在线看| 在线高清理伦片a|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久久伊99综合婷婷久久伊|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