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進,發奮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乘勢而進,發奮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22 點擊:次
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新使命,是謀劃推動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
如何以習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指引,加快湖南高質量發展?《湖南日報》特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鄧子綱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囑托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湖南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制造業基礎雄厚。2019年,全省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310.77億元,同比增長6.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870.81億元,同比增長6.6%;全省工業39個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實現盈利,23個行業利潤保持增長。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293.53億元,增長4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實現利潤58.20億元,增長1.17倍。
與此同時,我省制造業“大而不強”問題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產業鏈條不夠完善、智能化程度不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有待提高,以及金融、人才、創新要素仍然缺乏等。
當前,新一輪產業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深刻變革,大型復雜產品設計與制造能力成為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湖南應乘勢而進,借力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的重大契機,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完善服務網絡,推動制造業提質強基
一是提質,提升智能化水平。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機遇,著力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推動制造業模塊與下游應用模塊融合;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突出“芯屏器合”“大智移云”“集終生智”產業布局;率先在具備條件的制造業集群內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加快新興技術產業化;狠抓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建設,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延伸拓展,加快形成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競爭合作的新優勢。
二是強基,完善制造業服務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制造業創新網絡;圍繞完善高端制造產業鏈的服務環節配套,建設工業互聯網、開展高端裝備維修再制造;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提升湖南制造業品質尤其是“湖南智造”的質量信譽和品牌影響力;強化經濟數據分析、監測,大力培育制造業獨角獸企業、種子企業、瞪羚企業,做強做優龍頭企業,形成制造業梯度培育體系與后備體系。
聚焦“兩鏈融合”,提升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現代化水平
突破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占據創新鏈高端。瞄準制造業國際前沿,推進基礎材料、關鍵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件等先進制造業關鍵技術攻關,圍繞識別技術、實時定位系統、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網絡安全技術、系統協同技術等智能制造五大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成果,并加快成果轉化,打通科技與制造業結合的“任督二脈”;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通過開展系統性、持續性研發活動積累知識經驗,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以創新鏈穩定產業鏈,提升現代化水平。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做好制造業“強鏈”“補鏈”“延鏈”工作,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再造,攻克制造業重點領域產業鏈“薄弱缺”環節,增強其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建立制造業供應鏈預警體系,推動產業平臺、產業集群帶動產業供應鏈的參與者尤其是中小企業聯合建立供應鏈“彈性體系”,推進制造業供應鏈全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鞏固完善我省制造業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基礎結構和基本體系,重點提升產業鏈能級水平、國際化程度。
推動產能協作,匯聚、共享優質生產要素,加快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強化產能合作。我省應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產能對接,著力構建區域制造業大循環體系:支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農業機械等制造業優勢企業和優質產品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與大灣區的國際網絡強化“走出去”,廣泛、深度參與國際產能合作;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大數據等制造業相關重點產業領域,引進更多創新企業、創新平臺與創新成果;加大制造業出口信保承保支持力度,加快打通優勢制造業產品“一帶一路”物流通道。
實現要素集聚共享。充分發揮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實現有利于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人才、資金、創新、大數據等優質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完善股權激勵代持、科技研發人員持股等制度,推動制造業人才價值市場發現、市場評價、市場回報,探索以柔性流動等方式引進先進制造業高端人才;發揮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的杠桿作用,推動開展境內外雙向投資,建立覆蓋制造業發展全過程的科技金融綜合體系;建立促進數據流通交易的規則體系,加快數據開放共享、產業化開發利用,深化大數據在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