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中國制造2025 > 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動態 >
振興實體經濟+“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永康試點示范“雙輪驅動” 永康全面吹響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三年行動號角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3-13 點擊: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在近日的徐州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
當前,永康已連續三年跨入規上工業千億元方陣,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五金工業體系和全國最大的五金市場,獲評全國首個縣級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中國五金之都。今年,永康市成功列入全省實施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試點示范縣(市),并在近日出臺了《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以下簡稱《方案》)。在振興實體經濟和“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永康試點示范的“雙輪驅動”下,永康拉開了全面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大幕,吹響了工業提檔增速的號角,加快了打造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步伐。
《方案》提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為目標,品質提升為主題,提質增效為核心,智能制造為主脈,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互聯網+”為手段,以創新驅動和龍頭帶動為引擎,著力培育制造業發展的新動力、新模式、新業態,全面推進永康市實體經濟結構升級、布局優化、競爭力提升。
開展智能化改造
促進提升發展
“以前需要3天完成的工作,現在只要3個小時就能完成。”多年來,步陽集團致力于實施裝備革新,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機器換人”為中心改造生產車間,建立自動輥軋線、自動焊接機器人、自動噴淋線、機器人涂裝線、裝配流水線等一系列自動化生產線,并且將生產線連接在一起,減少了防盜安全門產品的人工搬運環節。同時,結合互聯網和視屏技術應用,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遠程監控和實時監控,通過一系列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
改造投產后,使用面積減少32%,人員減少25%,而產能則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32%。噴塑和噴漆均由機器自動靜電噴涂,有效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采用大旋風塑粉回收工藝,使產品合格率提升3個百分點的同時,塑粉使用量也節約了12%,每年可為企業節約上千萬元原材料成本。
作為傳統金屬制品制造業,浙江哈爾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管理創新”等系列做法進行改造提升。
“初期,公司引進了日本的旋薄機,進行輕量型高品質不銹鋼杯壺的超高附加值技術研發。后來,公司自主研發旋薄工藝及設備,形成拉伸—旋薄—空縮的行業獨有技術,產出哈爾斯‘無縫輕量’的高端產品。”據介紹,近年來,哈爾斯公司通過校企合作,不斷開發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
哈爾斯公司以不銹鋼真空器皿的研究開發為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以鈦、塑料、玻璃等新型材料為真空器皿輔助創新方向,從新材料的選擇、模具結構的優化、不銹鋼表面處理工藝、不銹鋼器皿加工工藝和工裝夾具等基礎技術工藝,到包括功能創新、結構創新等方面的產品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最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永康市深入開展防盜門和保溫杯行業省級分行業“機器換人”試點、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省級試點。以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為重點,推進“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強化企業創新體系建設,還培育了優傲科技、杰地希機器人、司貝寧精工等一批裝備制造企業。目前,正在實施366項以“機器換人”為主的技改項目,總投資85.86億元,1-11月累計完成投資22.93億元。
“目前,我們正積極引導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無人車間(工廠),定期開展匯報交流,組織專家實地對接,做好項目跟蹤落實。”永康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經信局將圍繞永康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工藝和裝備等方面工作,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支持服務力度,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振興實體經濟的步伐,推動永康實體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打造全省振興實體經濟示范區
《方案》明確,本次振興實體經濟三年行動主要目標為:堅持自主發展,加強財政資金投入與扶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金融、創新、人才、要素等政策保障;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與區域外主體的開放合作,形成縱橫結構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集聚各方資源推動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在永康形成典型發展路徑。到2019年,初步實現實體經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綜合實力、質量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打造成為全省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示范區。
質量效益上新臺階
力爭到2019年,工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力進一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4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8億元,3年綜合增速不低于23.08%。增值稅地方部分達到23.83億元,3年綜合增速不低于25%。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力爭到2019年,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積極創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3年綜合增速61.52%以上,規模以上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年綜合增速35.53%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9%以上。
融合發展取得突破
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優化,信息經濟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力爭到2019年,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1.05,“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指數達到81.2以上。
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
力爭到2019年,形成以五金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為支撐,生產性服務業、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三大成長型產業為特色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01.68億元,3年綜合增速不低于33.1%。
綠色發展水平
進一步提高
到2019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完成上級下達的減排任務,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循環經濟發展成效突出,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形成,完成年度節能減排考核目標任務。
四大重點工程
引領振興步伐
?。ㄒ唬嵤﹦撔屡嘤こ?,打造振興實體經濟新引擎。
發揮龍頭重點企業骨干作用,完善實體經濟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二)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拓展振興實體經濟新路徑。
開展“互聯網+”協同制造模式,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打造智能化無人車間(工廠),持續推進企業“機器換人”,發展智能制造服務業新業態。
?。ㄈ嵤┕I強基工程,催生振興實體經濟新動力。
促進產業發展主平臺提質升級,開展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推進實施和招引一批重點工業項目,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ㄋ模嵤┚G色發展工程,形成振興實體經濟新高度。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五大行動繪就改造路徑
一、做大做強汽車制造業
加快培育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較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將永康打造成中國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基地。
大力扶持眾泰汽車研究院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通過整合資源,共同開展汽車產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研究。
依托眾泰汽車研究院,飛神、尤奈特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積極開展發動機、變速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研究。在汽車及摩托車配件領域,重點發展ATV大功率發動機、傳動/制動/變速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加快發展高效率小型汽油機、大功率車用電動機、數碼變頻發電機、發動機電控噴油器、輕量化鋁輪轂、小型乘用車底盤、汽車鏈條、汽車用齒輪、LNG智能車載供氣系統總成、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自動更換裝置等產品;大力培育發展2~3家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三大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二、做精做專五金制造業
充分發揮永康五金產業的技術、規模和市場優勢,通過培育五金工業設計產業,延伸五金產業鏈;發展總部經濟、物流產業、電子商城、會展產業、專業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中國乃至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實現由“五金制造中心”向“五金智造中心”和“五金品牌中心”轉變。
1.門業。支持龍頭骨干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和“浙江制造”標準的制定,加強品牌建設與維護,增強企業在行業中的話語權。支持企業通過國外注冊品牌等開拓市場,鼓勵對新型金屬和復合材料的應用。鼓勵開發指紋、音控、密碼等電子智能鎖,支持嵌入式軟件、紅外傳感、視頻監控、4G等物聯網及通信技術的應用,發展具有安防功能的物聯網智能門,打造“智能門”“物聯門”研發和生產基地。
2.日用五金制品業。突出人性化、個性化工業設計,重點發展個人護理器具、智能保溫杯、節能型不粘鍋、智能廚具小家電(如咖啡機、豆漿機)等產品。以工藝升級、產品升級和功能升級為手段,促進新型金屬材料應用,重點發展功能創新、健康環保、美觀時尚、智能科技的新型日用五金產品,提高智能化、網絡化、集成化日用五金產品生產比例,鼓勵支持日用五金制品業建設研發檢測中心。
3.電動工具行業。融合應用數控技術、智能技術、節能技術等,積極發展組合化、精密化的電動工具。加強自主創新,重點發展無繩式、便攜式的綠色環保電動工具,加強快速充電、變頻等技術應用,加強稀土永磁材料開發,發展高效率、高性能的永磁電動工具,開展鋰電電動工具的電子化、無刷化研究,發電動工具領域的專用芯片,鼓勵支持電動工具制造業建設研發檢測中心。
4.健康休閑用品行業。依托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推進永康健康休閑用品產業的發展。加快新型纖維復合材料、鋁鎂合金等材料應用,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耐久性。以戶外休閑器具、高檔健身器材為開發重點,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基于互聯網智能跑步機、自發可充電健身車、腰腹綜合健身器、系列蹦床、智能型健康管理跑步機等運動器械新產品,鼓勵支持永康健康休閑制造業建設研發檢測中心。
三、做優做高裝備制造業
通過“集群化”“智能信息化”和“服務化”轉型升級,努力打造以農業機械裝備和智能生產裝備制造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一批集裝備制造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企業。
1.農業機械裝備。依托現代農業裝備高新區建設,推進永康現代農業裝備發展基礎和配套能力,以環保、節能小型通用的農林機械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智能化履帶拖拉機、多功能高速插秧機、小型收割機等成臺套田間作業裝備,履帶式掃雪機、掃地機、坐騎式割草機等園林裝備。
2.智能生產裝備制造。圍繞永康傳統五金制造業“機器換人”的市場需求,重點發展適用于本地行業轉型升級的智能通用設備、專用裝備的制造,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部件、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部件等。開展智能裝備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鼓勵研發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柔性生產線。
四、做特做新材料制造業
鼓勵支持傳統有色金屬材料制造業的改造升級,重點發展航空、交通、電力、大型工業裝備等重點領域應用的超強耐磨耐熱鋁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電子級壓延銅箔材料及高新多層復合材料等。鼓勵企業發展電力電器工業、海洋工程、高端裝備制造業所需的新型復合銅材料、高性能輕合金材料、有色金屬電子材料、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加快推進高品質特殊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在傳統五金制造、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應用,鈦材料民用化在永康傳統五金行業的推廣。
五、做美做全配套服務業
工業設計、熱處理、模具制造是制造業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提升永康實體經濟整體制造水平的核心,對實現永康實體經濟振興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1.五金工業設計。全力推進省級五金產業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引進優秀設計機構和培育壯大永康現有設計機構,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規模的工業設計機構和設計師,促進永康工業設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繼續舉辦好中國(永康)五金工業設計展、中國五金產品工業設計大賽、中國五金工業設計展暨設計與制造對接會,進一步優化工業設計發展環境,進一步營造工業設計發展氛圍,大力提升工業設計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設計交易、協同設計等特色服務,鼓勵開展“眾創眾籌眾扶眾包”設計,促進工業設計產業與工業實體經濟的對接。
2.五金熱處理。重點扶持五金加工熱處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重點發展熱處理產業的智能制造與信息化、節能改造與清潔生產。完善熱處理企業的專業檢驗手段,實現熱處理零件內在金相組織和質量水平的檢測和評價,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和完善熱處理標準體系,帶動整個熱處理產業的轉型升級。
3.模具制造。鼓勵發展高品質模具標準件和高性能模具材料,以提高模具生產的配套服務能力。重點發展精密模具及特種材料,包括精密塑料模、精密沖壓模、微特零件精密成形模、大型及精密多工位級進模具、大尺寸零件和厚板精沖模及復雜零件連續復合精沖模具、大型精密鑄造模具以及相關的新型快速經濟模具。積極推進模具生產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自動化、標準化。加快模具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能型模具人才。充分整合資源籌辦每年一次的“永康五金精益制造”論壇,通過共享碰撞國內外精益精密生產思想、方法、案例,明晰永康各實體經濟產業的精益管理和精密生產方法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