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選一批園區試點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發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25 點擊:次
聚焦成都制造2016年度計劃
2016年,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6.5%,力爭達到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00億元,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000億元,完成技改投資1600億元,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200億元……在成都制造2016年度計劃中,成都將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基”行動部署。選擇園區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開發模式,加大園區閑置土地清理,完成園區已批未建土地的清查工作,制定處置方案,適時啟動收地程序。還將實施軍民融合專項推進計劃,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軍工領域。
產業發展
突出發展5大產業
圍繞“量質并舉”主線,成都將突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及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型、先導型產業,優化發展食品、輕工、建材、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
具體到今年,成都將如何做?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組織實施14個產業2016年推進計劃,以重大項目為抓手,著力做大總量,做優質量,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補強薄弱環節,培育新的增長點。
對標《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及技術路線圖,梳理成都重點優勢企業、成長型企業及具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產品和技術,滾動推出企業及產品“紅名單”,做好重點扶持,爭取一批重大項目進入“國家隊”。
加快推進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招商引資的融合互動,突出抓好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推進重大項目配套本地化,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的運行監測,建立完善14個產業統計體系。
工業項目及投資
“153”重大招商計劃
2016年,成都各區(市)縣立下“軍令狀”,實施“153”重大招商計劃——包括10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
如何才能實施工業項目及投資推進計劃?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促進項目多投快建,將加強政企、部門和市縣之間的溝通協調聯動,優化政務服務,強化臺賬管理,及時解決問題。促進集群招商突破,強化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集群招商,狠抓龍頭項目和關鍵配套項目引進,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重大產業項目布局支持。
落實投資考核,堅持每月在市政府常務會上通報全市及區(市)縣投資和重大項目進展,完善注冊項目移交促建等工作制度,加強定期督查和日常巡查。2016年,新增一批“153”重大招商項目,促進中電科信息安全產業園等116個項目開工建設,東風神龍乘用車等134個項目竣工投產,英特爾“駿馬”等150個項目加快建設。
空間布局
實行園區分級管理
按照“大園區承載大產業,小園區發展特色產業”的思路,成都正在加快構建“3+N”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大格局。
同時,按照“獨立成市”的要求,重點在近郊和遠郊區(市)縣,依托現有工業園區,打造N個園區面積不低于20平方公里的、獨立成片的工業集中發展區,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既有利于資源集聚和優化配置,也為未來區(市)縣工業集群發展留足空間。
今年將如何做?根據《成都工業空間布局規劃》,市經信委將科學編制“大智造”、“大創造”和“大車都”3大工業板塊發展規劃,做好工業集中發展區空間規模調整工作,并按照產業布局方案,進一步優化重點產業的區域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實行園區分級管理,3大工業板塊由市上統籌管理,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發展,高新區、天府新區和經開區分別負責具體規劃建設管理;N個園區(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工業點)由所在地負責規劃建設管理,市上加強業務指導,合理配置資源,統一績效考核。
實施現代產業新城示范工程,探索產城一體規劃、園區同步建設、資源統籌配置的互動發展機制,重點抓好壽安、淮口、麗春、沙渠、羊安等示范點建設。2016年,“3+N”空間布局體系基本形成,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00億元以上。
園區建設
將選擇一批園區
試點PPP
完善園區建設發展規劃,按照空間布局規劃和“三規合一、多規銜接”要求,重點做好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訂完善并組織實施,加快推進工業集中發展區、中德、中韓、中法等中外合作園區、成甘等市州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安排好重大項目年度用地指標。
“將通過工業‘競進拉練’,選擇一批園區試點PPP模式。”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創新園區開發機制和模式,重點做好頂層設計,理順關系,推進投建管分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政策導向和放大作用,設立園區發展基金,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開發模式,選擇一批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展試點,鼓勵興辦“園中園”。
還將加大園區閑置土地清理,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政策,重點是完成園區已批未建土地的清查工作,制定處置方案,適時啟動收地程序,盤活存量用地,騰挪發展空間。2016年,預計全市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0億元以上,清理閑置土地2500畝。而在工業“競進拉練”中,市經信委將走遍每個區(市)縣園區,檢查工業重大項目在哪里落戶,落地項目在哪里開工,“以此促進招商引資。”
創新驅動
將新增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0家
優化區域創新布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引 領,重點推進成都科學城規劃建設,引導區(市)縣圍繞產學研用、技術引進、成果轉化等領域,加快大數據創業基地等示范區(點)建設。
成都將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圍繞重點產業,進一步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推進技術、評價、標準、認證等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做好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工作。
發揮創新創業平臺作用,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依托“創業天府·菁蓉匯”,繼續推動區縣開展主題鮮明的創新創業活動,充分發揮天府軟件園創業場、蓉創茶館、E創空間等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的效用,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型初創企業。2016年,新增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80家,推進重點技術創新項目300個。
企業培育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
達到200戶以上
繼續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中小企業成長和小微企業幫扶三項工程,組織實施財金及融資工作推進方案,組建市工業企業品牌咨詢專家委員會,加大對“紅名單”企業、名優特新產品的支持,重點培育上規模、規模上臺階企業和“成都造”品牌。
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發揮銀企校院“四方”平臺等效用,加強對中介組織的扶持,提升中介組織服務水平,完善市縣和園區三級聯動的服務體系。
在重點產業領域培育一批細分行業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重點培育扶持1000戶以上中小企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00戶以上。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深化“B2G”企業服務工作機制,推進“銀企校院”四方對接平臺全面運營,加強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支持本地企業間協作配套,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重大工業和信息化項目建設。
互聯網+制造
“智能制造單元-智能制造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重點抓好示范項目,培育示范企業,推廣定制研發、定向服務方式,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智能制造單元-智能制造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試點;在輕工、食品等傳統行業,推進信息技術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和營銷服務等環節的示范應用。
此外,還將實施成都大數據發展行動方案,加快搭建成都工業云平臺,推進企業“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支持工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IT資源池,推動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資源的開放共享。
開展智慧園區試點建設,重點加快園區網絡基礎和應用基礎建設,搭建線上線下園區管理和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2016年,預計使用工業云企業數300戶,用戶數3000個以上,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業11戶。
軍民融合
探索民營資本進入軍工領域
成都將加快構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體系,重點完成軍民融合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規劃,推進航空、信息安全等軍民融合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打造核能及核技術應用基地、激光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爭取國家重大專項落戶成都,鼓勵軍地合作研發項目,以項目為抓手,推動航空航天、信息安全、軍工電子、核能及核技術應用等優勢產業發展,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關聯產業發展。
據悉,軍民融合一方面是軍工技術尋找到民用市場,二是探索民營資本進入軍工領域。
今年將推動軍民融合體制創新突破,在軍工投資體制、“民參軍”機制創新、知識產權解密和轉移轉化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試點方案和專項配套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政策支持;建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組建軍民融合產業協會,搭建軍工成果交易和軍轉民項目發布、軍民科技創新等平臺,推進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建立完善推進機制,建立軍民融合協調機構,完善產業統計體系,強化要素支撐,優先保障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的當期用地和用能需求。2016年,力爭軍民融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