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濟寧市“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14 點擊:

中共濟寧市委關于制定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濟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為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奠定基礎的關鍵五年,也是我市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共濟寧市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會議精神,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總體要求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濟寧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應對嚴峻挑戰、經受重大考驗的五年,也是砥礪前行、成就顯著的五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共性困難和煤炭效益持續下滑的特殊壓力,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預計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突破4000億元、35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三次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惠普、甲骨文、中興通訊等一批高端信息產業項目集群式落戶,信息產業引領轉型效應明顯; 成功實施區劃調整,進入國家二類大城市行列,都市區加速融合,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美麗鄉村成效顯著,榮獲全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得到有效釋放;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五城同創”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批;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首善之區加速推進,文化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濟寧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民主法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尤其令全市振奮的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濟寧并發表重要講話,極大激發了全市人民的奮斗熱情和干事創業精神,全市上下把總書記殷切期望轉化為履職盡責、服務大局的強大動力,奮力開創了濟寧科學發展新局面。總體來看,“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國家和省級戰略布局最多、經濟轉型力度最大、城鎮化水平提升最快、城鄉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五年來,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奮進,譜寫了濟寧科學發展新篇章,為我市“十三五”時期創新前行、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未來五年,我市既面臨難得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從宏觀發展環境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現實支撐條件看,一批事關濟寧全局的重大問題實現突破,我市面臨“六大機遇”持續放大、加速轉化,省委省政府對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扶持力度加大,國家和省支持濟寧資源型城市轉型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集聚發展要素注入強勁動力,我市被確定為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納入國家層面推動。我市重大發展機遇疊加、千載難逢,正在孕育新的發展能量。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中辦二次回訪報告、省委省政府對我市的傾斜支持,為我市“十三五”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性機遇,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傳統優勢正在減弱,發展新產業、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加快新舊動力轉換需要一定過程;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化工業占比偏高,資源型城市轉型任務依然繁重; 區域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不能滿足轉型發展的需要;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不高;人均占有水平較低,消除貧困任務艱巨;資源約束趨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還不均衡,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發揮不夠;社會治理難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部分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還不適應新常態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著力放大優勢、補齊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推動全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三)“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濟寧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必須全面落實依法治市各項任務,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優勢條件,今后五年,要在確保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質量、均量邁上新臺階,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信息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發展統籌協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文化建設繁榮發展。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取得重大進展。儒學研究傳播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各項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水和大氣質量持續提升,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成效顯著,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取得較大進展。綠色濟寧、生態濟寧、美麗濟寧形象充分展現。
  
  ——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依法治市成效顯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社會安定有序和諧,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五)“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突破,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意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我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堅持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基礎設施統籌,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生態立市、綠色惠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實施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
  
  (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企業為核心的協同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建研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企業參與國家重大自主創新計劃,力爭在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取得顯著突破。推動企業向全面創新轉變,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國家紡紗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鼓勵濟寧高新區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載體,實施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創新研發平臺提升、產業化平臺增量、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推廣行動計劃,逐步推進各級創新載體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和高效利用,鼓勵創建國家公共檢測檢驗服務平臺示范區。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探索和推廣創新企業新型孵化模式,建設一批低成本、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強化金融支持創新作用。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二)打造信息產業發展新引擎,建設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信息化引領轉型發展,推進信息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為支撐,加快建設山東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慧城市產業、大數據產業“三大產業基地”,培育千億級產業,建設全省全國“新硅谷”。以惠普、甲骨文等知名企業為依托,發展軟件開發、軟件測試、人才實訓、創意動漫等產業,申報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加快惠普國際創新園和中興智慧城市產業園建設。深化與國內科技企業的戰略合作,促進智慧城市產品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大數據中心、云平臺和征信系統。
  
  加速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加快推廣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聚焦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子產品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建設一批“兩化”融合示范點和試驗區,培育一批“眾創、眾包、眾籌”等新型互聯網服務企業。
  
  建設智慧濟寧。統籌規劃光纖寬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物聯網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地理信息時空云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化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濟寧框架,推廣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實施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商圈、智慧新城系列示范工程,加快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等領域信息化改造,健全電子政務綜合平臺功能,形成濟寧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現代農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信息消費、金融服務、綠色生態等取得明顯成效,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五大重點領域,推進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化建設,引導人才、技術、資金、土地等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促進傳統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加大低效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為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推進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高檔造紙、冶金建材、船艇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技術、品牌、管理創新,促進生產方式由大規模同質粗放向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轉變。鼓勵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支持傳統制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著力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實施園區升級、龍頭企業百強工程,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集團,一批“專精特新”的行業龍頭企業,推動“濟寧制造”向“濟寧創造”轉變。
  
  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推進工業產品提升行動計劃,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建立質量黑名單制度。實施品牌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著名品牌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四)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圍繞產業升級要求和消費升級方向,深入實施“服務業提速”戰略,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擴大規模、拓展空間、優質高效發展,培育大型服務企業集團、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形成帶動全市服務業升級的增長極。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航運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推動制造業由生產性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揮中心城區各類要素集聚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節點城市、淮海經濟區金融創新先行區、西部經濟隆起帶科技服務中心。
  
  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積極順應消費趨勢,堅持拓展內涵、打造品牌、提高質量,大力提升旅游休閑、健康養生、商貿流通、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生活服務需求。綜合施策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旅游業。把旅游業作為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深度整合旅游資源,拉長旅游產業鏈條,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城市營銷力度,放大旅游品牌效應。實施“文化興旅”戰略,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重點打造文化旅游綜合體,推進尼山圣境等一批大項目建設,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打造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五)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穩定糧食總產的基礎上,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注重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和漁業、畜牧業,建設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實施質量安全品牌農業戰略,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打造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
  
  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業增值、農民增收空間。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引導工商資本發展現代農業,鼓勵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云農場”、土地托管服務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建設以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為代表的科技研發和綜合服務平臺,為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糧食物流產業園。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提升農業發展效率。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六)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爭當改革攻堅排頭兵。強化改革的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大幅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直接干預。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利用“大數據”改進政府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型政府“升級版”。依法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培育企業家群體隊伍。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產權多元化改革,大力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和改進對民間投資的服務、指導和規范管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創新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完善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加強誠信濟寧建設,增強對市場主體的信用激勵約束,建成覆蓋全社會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
  
  三、堅定不移推進協調發展,開拓發展新空間
  

  (一)優化提升區域發展布局。完善規劃對接、政策協同、產業協作聯動機制,加快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構建“一體兩翼、三帶協同、板塊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體兩翼協調聯動。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主體,東部微山——鄒城——曲阜——泗水、西部金鄉——魚臺——嘉祥——汶上——梁山為兩翼的市域空間結構,促進優勢互補、均衡發展。加快任城區區域性商貿中心和智慧城市示范區建設,提升兗州區樞紐型物流中心功能,推動濟寧高新區建設全國一流科技新城,突出太白湖新區行政文化中心地位,支持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西部產業新城。把突破東西兩翼作為推進市域一體化的關鍵來抓,打好各自優勢仗,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帶協同發展。完善京杭運河經濟帶水陸聯運功能,加強與長江黃金水道的對接,帶動現代物流、臨港產業、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搶占新運河時代發展先機。依托京滬高鐵和魯南快速鐵路建設,與全省同步規劃“高鐵創新走廊”,形成橫貫東西、輻射南北的高鐵經濟帶。加快泗河綜合開發,形成連接都市區各大板塊的紐帶,打造具有防洪安全、生態景觀、文化旅游、要素聚集功能的泗河產業帶。
  
  四大特色板塊支撐。充分發揮重要區域的拉動作用,形成多個新的經濟增長極。以濟寧高新區和任城區為核心,完善“一核多園”產業布局,建設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曲阜市、鄒城市、泗水縣為核心,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以微山湖為中心、太白湖新區和環湖縣區為主體,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設微山湖生態經濟區。以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先進制造業,形成區域商貿物流區。(二)加快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堅持“中心突破、組群發展、城鄉統籌、梯次推進”,深入實施城鎮化追趕戰略,構建中心城區為主體、縣域城市為支撐、小城鎮為基礎、農村新型社區為單元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善居住、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疏解老城空間。穩步推進國家和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加大城市景觀及河岸開發、生態園林、公共空間等建設力度,傳承城市文脈和肌理,推進老城有機更新,做好水的文章,建設精致城市,展現城市特色風貌。堅持以人為本、源頭治理、權責一致、協調創新的原則,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
  
  加速濟寧都市區融合發展。按照濟寧都市區“5+3+2”(任城區、兗州區、曲阜市、鄒城市、嘉祥縣5個行政區,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派出區,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山東濟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功能區)的發展格局,強化規劃管控,推動各大板塊“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相向發展”。按照“組織管理、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四個一體化的要求,以重大項目為牽動,加快實施中心突破、生態提升、文化引領、交通先行、體制創新“五大戰略”,加快都市區融合發展。以交通網絡、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民生服務為突破口,制定任城區、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與兗州區一體發展的措施辦法,強化中心城區,引領都市區融合發展。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實施縣域經濟提升計劃,鼓勵爭先進位、競相發展。統籌規劃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功能分區,老城改造與新區拓展齊抓,功能提升與產業發展并舉,促進各類要素集聚。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培植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重點培育一批特色城鎮。深化強鎮擴權,強化鎮域經濟根基作用。完善提升省級重點小城鎮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打造一批工貿物流重鎮、現代農業強鎮、文化旅游古鎮、養生休閑名鎮。按照縣域副中心和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定位,把市級小城鎮示范點建成具有城市功能形態的小城市和衛星小城鎮、生態特色鎮。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產業生態、環境優美、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目標,加大村莊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力度,梯次推進環境整潔村、生態文明村、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以發展中心村、保護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為方向,傳承鄉村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帶。建立美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發揮我市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國傳統文化代表性城市。
  
  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加強和改進思想宣傳文化工作,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凈化網絡環境,傳播正能量,倡樹新風尚。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首善之區。圍繞打造道德建設模范區,實施鄉村儒學、社區儒學、孔子學堂、尼山書院推進計劃,著力推進儒學大眾化民俗化,培育彬彬有禮、崇德守信、和善向上、忠孝仁義的儒韻民風;圍繞打造文明和諧示范區,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普及工程”
  
  深化拓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民文明素質,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圍繞打造儒家文化傳承區,推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世界儒學文獻收藏中心、國家大遺址曲阜片區保護、孔子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濟寧曲阜分院、“三孔”彩繪保護維修工程等一批基礎性、先導性項目建設,擴大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建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首善之區。
  
  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抓住國家和省大力支持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的重大機遇,全面對接國家文化戰略,以示范區建設牽動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系統策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全面啟動文化招商,加快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加快建設儒家文明傳承創新區、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
  
  打造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育培訓基地。抓住用好中組部、中央黨校和省委支持濟寧建設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的機遇,不斷完善干部政德教育框架體系和運行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做大教育培訓產業,建成有全國影響的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儒商國學培訓基地、教師師德培訓基地和有國際影響的儒學研修基地。
  
  打造儒學研究傳播高地。全面落實習總書記“四個講清楚”的要求,依托孔子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打造儒學人才高地,建設世界儒學研究中心,組織和推動海內外學習、研究、傳播孔子儒學活動,講好“孔子故事”,構筑起凝聚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全方位提升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平臺,高水平辦好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世界儒學大會,不斷擴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把文化產業作為建設文化強市的戰略舉措和重要抓手,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農業、制造業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國學研修、旅游演藝、文化休閑、影視動漫、新媒體等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以曲阜國家級文化產業園為突破口,發揮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等獨特優勢,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聚區、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
  
  積極推進文化改革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增加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實施濟寧市文化中心、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加快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整合用好各類公共文體設施和服務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進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街區風貌的傳承復興。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新型智庫。(四)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適度超前、統籌兼顧、綜合銜接、網絡集成、綠色發展原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用。
  
  構建“水陸鐵空”大交通體系。合理規劃港口布局,加快實施京杭大運河濟寧段“三改二”工程,全面提升航道等級,形成“一干多支”的內河航道網。以規劃建設“三高三大三連”公路項目為重點,提速推進濟徐高速、跨微山湖高速、范梁高速和環湖大道、泗河觀光大道、中心城區大二環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至快速鐵路、新機場、港口的公路連接線。加快水陸旅游快速通道建設。加快國省干線升級改造,實施農村公路提升工程,實現縣縣通高速。建成運營魯南快速鐵路,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新建濟寧曲阜民用機場,開通空運國際口岸,加快通用航空發展。
  
  建設現代水網體系。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開展雨洪資源利用,貫通城鄉河湖水系,提高水資源調配能力,構建“南北貫通、東西互濟、蓄引結合、河湖相聯”的濟寧現代水網,確保水活流清,建立“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的長效機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形成城鄉一體的集中供水網絡。推進現代生態灌區建設,強化澇洼地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現蓄滯洪區安全運行,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完善市政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城市慢行系統、停車場,規劃建設高架路、立交橋、地下通道,確保城市道路安全暢通。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構筑集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于一體的城市生命線。優化城鄉供熱格局,實施縣級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加速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城鄉垃圾場站建設,優化完善餐廚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五)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我市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體系完備、雙擁共建領先的綜合優勢,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健全國防動員體系,開展人防工程綜合利用。加強軍地之間需求對接、布局統籌、戰略協調、規劃銜接和政策落實,提高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能力。整合利用軍地科技資源,優先發展先進適用的軍民兩用技術。支持駐軍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持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展現生態美麗濟寧新形象
  
  (一)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推動各類開發活動向存量調整、內涵提升轉變,有度有序開發利用自然。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嚴禁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二)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倡導綠色生活理念,推動形成節約低碳、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行公共交通優先,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加快發展純電動微公交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站(樁)設施,鼓勵綠色出行,實現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創建國家綠色交通城市。調整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布局,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推廣綠色規劃設計和綠色生產制造,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三)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施能源、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海綿城市、生態城市。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和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四)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綠化當模范、治水當示范、治氣當先行”,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治理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秸桿焚燒,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潔能源替代,統籌規劃城市熱電布局,逐步解決“煤電化工圍城”問題,逐步削減我市用煤總量,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加強環湖沿河污染源治理,強化重點行業工業廢水專項整治,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統籌農村改水改廁、垃圾治理,實施配方施肥、秸稈還田,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健全土壤環境管理、治理制度,加快土壤環境污染恢復治理。(五)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引領,創新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模式,打造大湖流域保護開發示范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濱水特色生態環境宜居區、資源型城市生態轉型先行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人工修復,著力構建全市“環湖、低山、一心、三帶、三網”大生態系統(環微山湖綠色生態屏障; 濟寧東部低山緩丘森林生態屏障;“一心”為都市區城際塌陷地生態修復“綠心”;“三帶”為京杭大運河生態帶、泗河生態帶和都市區環城森林帶;“三網”為市域內路網、水網、農田林網為骨架的綠色生態網)。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環微山湖大生態帶建設,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營造生態林、防護林、景觀林、經濟林,加大城區綠化、鎮村綠化、水系綠化、荒山綠化力度,打造綠色城市、綠色鄉鎮、綠色村莊。實施地下水保護、超采漏斗區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災害防治。(六)加快采煤塌陷地開發治理。搶抓國家高度重視采煤塌陷地治理、省政府出臺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方案的機遇,堅持大區域、大生態、大旅游和大環境的理念,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項目化管理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新途徑,規范建設國家級采煤塌陷地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全力推動采煤塌陷地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修復,實現塌陷區的再利用、資源化和可持續發展。(七)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有償使用、預算管理和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差別化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五、堅定不移推進開放發展,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積極融入對接區域重大戰略。搶抓國家和省實施新一輪區域戰略布局的機遇,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優勢產能企業到要素優勢明顯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研發基地,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產業轉移,打造環渤海經濟增長極。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建立服務長三角地區的能源、原材料、重要農副產品生產和休閑旅游基地,打造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區。全面參與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建設,在交通一體化、產業協作發展、無障礙旅游區建設、要素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濟寧在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二)加快經濟園區轉型升級。整合優化各類開發區資源,突出功能優化、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產城融合,加快傳統產業園區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提高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省級開發區提質擴容,建設特色產業集群園區。加大園區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產業園區建設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試驗區,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籌措、項目運營、市場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園區職能從單純開發向綜合運營轉型。(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外經外貿優化升級,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大力提升“引進來”質量和效益,推進招商引資與引技引智并舉,精準對接與濟寧產業契合度高的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爭取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濟寧,注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設備、人才、品牌和管理。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展境外投資領域和方式,推動骨干企業和優勢產能向境外轉移,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轉移。擴大海外并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海外優質資產、品牌、股權以及營銷網絡,打造源自濟寧的跨國公司。創建合作園區,舉辦境外園區招商推介會,扶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抱團“走出去”,引導上下游企業入園投資,加快建設、推動境外產業集群發展。(四)深化合作交流載體建設。發揮好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平臺作用,參與實施“孔子走進東盟工程”,利用“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的孔子學院,實施一批文化交流合作項目,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六、堅定不移推進共享發展,共創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實施精準脫貧攻堅。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到2017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按照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對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健全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黨員干部包保扶貧工作體制,建立精準到村到戶的扶貧工作機制,完善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層層落實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責任包保體系。(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基礎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城鄉教育合作交流,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完成農村“全面改薄”任務,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標擴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范提升學前教育,實現普惠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辦好特殊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大力發展特色職業教育,落實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政策措施,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優駐濟高校發展環境,推進校地合作,支持駐濟高校快速發展,鼓勵外地重點高校來濟辦學或設立分校。(三)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完善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實施大眾創業助推工程、眾創空間發展計劃,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城鎮就業困難人群的就業工作。加強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專項服務,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完善就業援助制度,促進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長潛力,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穩步增加農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調控機制和政策體系,實行有利于縮小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者勞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實現職工工資特別是農民工工資無拖欠。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加大向一線和基層工作人員傾斜力度。落實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形成覆蓋全民、整合城鄉、均衡協調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升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水平,確保城鄉居民普遍受益、全面受益、持續受益。完善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推進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銜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相關政策措施。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實現“先保后征”。完善采煤塌陷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深化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照料護理保險制度。健全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和失業保險政策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規范提高優撫待遇標準。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和志愿服務活動。(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濟寧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醫療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運行新機制。加強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醫療機構布局,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辦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機制。深化“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活動,完善“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模式,實施婦幼健康提升工程。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務質量,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普及推廣體育健身項目。推進“食安濟寧”建設,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支持發展中醫藥事業。(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加強人口綜合服務,逐步實現居住地服務和管理,促進優生優育。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建設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廣醫療和養老機構聯動等醫養結合模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養老機構。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和老年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
  
  七、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障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和決策目標、責任分工、監督檢查的工作落實機制。完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持續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深化干部駐村聯戶、駐村第一書記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健全完善“三嚴三實”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轉型發展、人才優先”理念,重點抓人才平臺、載體和環境建設,為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健全多元化人才發展投入機制,拓寬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渠道,建立人才資本產權激勵制度。重點開展好人才工作支撐項目,大力推進魯西科學發展高地人才支持計劃,做好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實施孔孟之鄉儒學研究和傳播人才專項工程。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強化重要人才引進培育支持,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創業扶持、緊缺人才引進、人才公共服務等政策。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教育人才、衛生人才、文化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新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培養扶持計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障。(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建立地方立法機制,突出濟寧地方立法工作特色,把立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群眾共同意愿緊密結合起來,使市委的決策部署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全市人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大力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強化基層法定職權的落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促進司法公正,加強司法監督,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尊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打造平安濟寧升級版,著力構建系統性、動態化、立體式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現代化。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激發社會管理活力。規范加強社區服務功能,全面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健全利益表達、協調、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力、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完善陽光信訪平臺,深入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公開接訪制度。加快構建網絡綜合管控體系,完善信息網絡安全考核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奮斗。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前景光明,任重道遠。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改革創新、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實現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濟寧市“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2015-12-14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共濟寧市委關于制定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濟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為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奠定基礎的關鍵五年,也是我市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共濟寧市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會議精神,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總體要求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濟寧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應對嚴峻挑戰、經受重大考驗的五年,也是砥礪前行、成就顯著的五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共性困難和煤炭效益持續下滑的特殊壓力,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預計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突破4000億元、35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三次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惠普、甲骨文、中興通訊等一批高端信息產業項目集群式落戶,信息產業引領轉型效應明顯; 成功實施區劃調整,進入國家二類大城市行列,都市區加速融合,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美麗鄉村成效顯著,榮獲全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得到有效釋放;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五城同創”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批;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首善之區加速推進,文化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濟寧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民主法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尤其令全市振奮的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濟寧并發表重要講話,極大激發了全市人民的奮斗熱情和干事創業精神,全市上下把總書記殷切期望轉化為履職盡責、服務大局的強大動力,奮力開創了濟寧科學發展新局面。總體來看,“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國家和省級戰略布局最多、經濟轉型力度最大、城鎮化水平提升最快、城鄉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五年來,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奮進,譜寫了濟寧科學發展新篇章,為我市“十三五”時期創新前行、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未來五年,我市既面臨難得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從宏觀發展環境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現實支撐條件看,一批事關濟寧全局的重大問題實現突破,我市面臨“六大機遇”持續放大、加速轉化,省委省政府對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扶持力度加大,國家和省支持濟寧資源型城市轉型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集聚發展要素注入強勁動力,我市被確定為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納入國家層面推動。我市重大發展機遇疊加、千載難逢,正在孕育新的發展能量。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中辦二次回訪報告、省委省政府對我市的傾斜支持,為我市“十三五”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性機遇,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傳統優勢正在減弱,發展新產業、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加快新舊動力轉換需要一定過程;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化工業占比偏高,資源型城市轉型任務依然繁重; 區域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不能滿足轉型發展的需要;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不高;人均占有水平較低,消除貧困任務艱巨;資源約束趨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還不均衡,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發揮不夠;社會治理難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部分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還不適應新常態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著力放大優勢、補齊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推動全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三)“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濟寧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必須全面落實依法治市各項任務,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優勢條件,今后五年,要在確保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質量、均量邁上新臺階,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信息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發展統籌協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文化建設繁榮發展。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取得重大進展。儒學研究傳播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各項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水和大氣質量持續提升,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成效顯著,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取得較大進展。綠色濟寧、生態濟寧、美麗濟寧形象充分展現。
  
  ——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依法治市成效顯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社會安定有序和諧,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五)“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突破,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意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我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堅持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基礎設施統籌,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生態立市、綠色惠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實施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
  
  (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企業為核心的協同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建研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企業參與國家重大自主創新計劃,力爭在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取得顯著突破。推動企業向全面創新轉變,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國家紡紗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鼓勵濟寧高新區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載體,實施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創新研發平臺提升、產業化平臺增量、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推廣行動計劃,逐步推進各級創新載體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和高效利用,鼓勵創建國家公共檢測檢驗服務平臺示范區。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探索和推廣創新企業新型孵化模式,建設一批低成本、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強化金融支持創新作用。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二)打造信息產業發展新引擎,建設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信息化引領轉型發展,推進信息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為支撐,加快建設山東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慧城市產業、大數據產業“三大產業基地”,培育千億級產業,建設全省全國“新硅谷”。以惠普、甲骨文等知名企業為依托,發展軟件開發、軟件測試、人才實訓、創意動漫等產業,申報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加快惠普國際創新園和中興智慧城市產業園建設。深化與國內科技企業的戰略合作,促進智慧城市產品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大數據中心、云平臺和征信系統。
  
  加速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加快推廣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聚焦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子產品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建設一批“兩化”融合示范點和試驗區,培育一批“眾創、眾包、眾籌”等新型互聯網服務企業。
  
  建設智慧濟寧。統籌規劃光纖寬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物聯網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地理信息時空云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化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濟寧框架,推廣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實施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商圈、智慧新城系列示范工程,加快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等領域信息化改造,健全電子政務綜合平臺功能,形成濟寧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現代農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信息消費、金融服務、綠色生態等取得明顯成效,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五大重點領域,推進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化建設,引導人才、技術、資金、土地等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促進傳統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加大低效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為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推進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高檔造紙、冶金建材、船艇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技術、品牌、管理創新,促進生產方式由大規模同質粗放向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轉變。鼓勵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支持傳統制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著力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實施園區升級、龍頭企業百強工程,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集團,一批“專精特新”的行業龍頭企業,推動“濟寧制造”向“濟寧創造”轉變。
  
  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推進工業產品提升行動計劃,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建立質量黑名單制度。實施品牌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著名品牌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四)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圍繞產業升級要求和消費升級方向,深入實施“服務業提速”戰略,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擴大規模、拓展空間、優質高效發展,培育大型服務企業集團、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形成帶動全市服務業升級的增長極。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航運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推動制造業由生產性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揮中心城區各類要素集聚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節點城市、淮海經濟區金融創新先行區、西部經濟隆起帶科技服務中心。
  
  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積極順應消費趨勢,堅持拓展內涵、打造品牌、提高質量,大力提升旅游休閑、健康養生、商貿流通、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生活服務需求。綜合施策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旅游業。把旅游業作為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深度整合旅游資源,拉長旅游產業鏈條,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城市營銷力度,放大旅游品牌效應。實施“文化興旅”戰略,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重點打造文化旅游綜合體,推進尼山圣境等一批大項目建設,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打造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五)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穩定糧食總產的基礎上,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注重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和漁業、畜牧業,建設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實施質量安全品牌農業戰略,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打造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
  
  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業增值、農民增收空間。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引導工商資本發展現代農業,鼓勵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云農場”、土地托管服務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建設以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為代表的科技研發和綜合服務平臺,為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糧食物流產業園。推進農業機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提升農業發展效率。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六)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爭當改革攻堅排頭兵。強化改革的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大幅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直接干預。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利用“大數據”改進政府服務方式,打造服務型政府“升級版”。依法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培育企業家群體隊伍。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產權多元化改革,大力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和改進對民間投資的服務、指導和規范管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創新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完善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
  
  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加強誠信濟寧建設,增強對市場主體的信用激勵約束,建成覆蓋全社會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
  
  三、堅定不移推進協調發展,開拓發展新空間
  

  (一)優化提升區域發展布局。完善規劃對接、政策協同、產業協作聯動機制,加快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構建“一體兩翼、三帶協同、板塊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體兩翼協調聯動。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主體,東部微山——鄒城——曲阜——泗水、西部金鄉——魚臺——嘉祥——汶上——梁山為兩翼的市域空間結構,促進優勢互補、均衡發展。加快任城區區域性商貿中心和智慧城市示范區建設,提升兗州區樞紐型物流中心功能,推動濟寧高新區建設全國一流科技新城,突出太白湖新區行政文化中心地位,支持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西部產業新城。把突破東西兩翼作為推進市域一體化的關鍵來抓,打好各自優勢仗,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帶協同發展。完善京杭運河經濟帶水陸聯運功能,加強與長江黃金水道的對接,帶動現代物流、臨港產業、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搶占新運河時代發展先機。依托京滬高鐵和魯南快速鐵路建設,與全省同步規劃“高鐵創新走廊”,形成橫貫東西、輻射南北的高鐵經濟帶。加快泗河綜合開發,形成連接都市區各大板塊的紐帶,打造具有防洪安全、生態景觀、文化旅游、要素聚集功能的泗河產業帶。
  
  四大特色板塊支撐。充分發揮重要區域的拉動作用,形成多個新的經濟增長極。以濟寧高新區和任城區為核心,完善“一核多園”產業布局,建設全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曲阜市、鄒城市、泗水縣為核心,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以微山湖為中心、太白湖新區和環湖縣區為主體,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設微山湖生態經濟區。以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先進制造業,形成區域商貿物流區。(二)加快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堅持“中心突破、組群發展、城鄉統籌、梯次推進”,深入實施城鎮化追趕戰略,構建中心城區為主體、縣域城市為支撐、小城鎮為基礎、農村新型社區為單元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善居住、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疏解老城空間。穩步推進國家和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加大城市景觀及河岸開發、生態園林、公共空間等建設力度,傳承城市文脈和肌理,推進老城有機更新,做好水的文章,建設精致城市,展現城市特色風貌。堅持以人為本、源頭治理、權責一致、協調創新的原則,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
  
  加速濟寧都市區融合發展。按照濟寧都市區“5+3+2”(任城區、兗州區、曲阜市、鄒城市、嘉祥縣5個行政區,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派出區,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山東濟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功能區)的發展格局,強化規劃管控,推動各大板塊“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相向發展”。按照“組織管理、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四個一體化的要求,以重大項目為牽動,加快實施中心突破、生態提升、文化引領、交通先行、體制創新“五大戰略”,加快都市區融合發展。以交通網絡、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民生服務為突破口,制定任城區、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與兗州區一體發展的措施辦法,強化中心城區,引領都市區融合發展。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實施縣域經濟提升計劃,鼓勵爭先進位、競相發展。統籌規劃產業集聚區、人口集聚區、綜合服務區、生態保護區等功能分區,老城改造與新區拓展齊抓,功能提升與產業發展并舉,促進各類要素集聚。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培植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重點培育一批特色城鎮。深化強鎮擴權,強化鎮域經濟根基作用。完善提升省級重點小城鎮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打造一批工貿物流重鎮、現代農業強鎮、文化旅游古鎮、養生休閑名鎮。按照縣域副中心和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定位,把市級小城鎮示范點建成具有城市功能形態的小城市和衛星小城鎮、生態特色鎮。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產業生態、環境優美、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目標,加大村莊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力度,梯次推進環境整潔村、生態文明村、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以發展中心村、保護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為方向,傳承鄉村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帶。建立美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發揮我市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國傳統文化代表性城市。
  
  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加強和改進思想宣傳文化工作,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凈化網絡環境,傳播正能量,倡樹新風尚。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首善之區。圍繞打造道德建設模范區,實施鄉村儒學、社區儒學、孔子學堂、尼山書院推進計劃,著力推進儒學大眾化民俗化,培育彬彬有禮、崇德守信、和善向上、忠孝仁義的儒韻民風;圍繞打造文明和諧示范區,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普及工程”
  
  深化拓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民文明素質,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圍繞打造儒家文化傳承區,推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世界儒學文獻收藏中心、國家大遺址曲阜片區保護、孔子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濟寧曲阜分院、“三孔”彩繪保護維修工程等一批基礎性、先導性項目建設,擴大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建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首善之區。
  
  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抓住國家和省大力支持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的重大機遇,全面對接國家文化戰略,以示范區建設牽動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系統策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全面啟動文化招商,加快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加快建設儒家文明傳承創新區、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
  
  打造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育培訓基地。抓住用好中組部、中央黨校和省委支持濟寧建設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的機遇,不斷完善干部政德教育框架體系和運行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做大教育培訓產業,建成有全國影響的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儒商國學培訓基地、教師師德培訓基地和有國際影響的儒學研修基地。
  
  打造儒學研究傳播高地。全面落實習總書記“四個講清楚”的要求,依托孔子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打造儒學人才高地,建設世界儒學研究中心,組織和推動海內外學習、研究、傳播孔子儒學活動,講好“孔子故事”,構筑起凝聚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全方位提升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平臺,高水平辦好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世界儒學大會,不斷擴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把文化產業作為建設文化強市的戰略舉措和重要抓手,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農業、制造業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國學研修、旅游演藝、文化休閑、影視動漫、新媒體等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以曲阜國家級文化產業園為突破口,發揮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等獨特優勢,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聚區、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
  
  積極推進文化改革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增加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實施濟寧市文化中心、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加快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整合用好各類公共文體設施和服務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進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街區風貌的傳承復興。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新型智庫。(四)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適度超前、統籌兼顧、綜合銜接、網絡集成、綠色發展原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用。
  
  構建“水陸鐵空”大交通體系。合理規劃港口布局,加快實施京杭大運河濟寧段“三改二”工程,全面提升航道等級,形成“一干多支”的內河航道網。以規劃建設“三高三大三連”公路項目為重點,提速推進濟徐高速、跨微山湖高速、范梁高速和環湖大道、泗河觀光大道、中心城區大二環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至快速鐵路、新機場、港口的公路連接線。加快水陸旅游快速通道建設。加快國省干線升級改造,實施農村公路提升工程,實現縣縣通高速。建成運營魯南快速鐵路,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新建濟寧曲阜民用機場,開通空運國際口岸,加快通用航空發展。
  
  建設現代水網體系。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開展雨洪資源利用,貫通城鄉河湖水系,提高水資源調配能力,構建“南北貫通、東西互濟、蓄引結合、河湖相聯”的濟寧現代水網,確保水活流清,建立“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的長效機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形成城鄉一體的集中供水網絡。推進現代生態灌區建設,強化澇洼地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現蓄滯洪區安全運行,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完善市政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城市慢行系統、停車場,規劃建設高架路、立交橋、地下通道,確保城市道路安全暢通。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構筑集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于一體的城市生命線。優化城鄉供熱格局,實施縣級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加速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城鄉垃圾場站建設,優化完善餐廚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五)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我市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體系完備、雙擁共建領先的綜合優勢,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健全國防動員體系,開展人防工程綜合利用。加強軍地之間需求對接、布局統籌、戰略協調、規劃銜接和政策落實,提高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能力。整合利用軍地科技資源,優先發展先進適用的軍民兩用技術。支持駐軍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持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展現生態美麗濟寧新形象
  
  (一)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推動各類開發活動向存量調整、內涵提升轉變,有度有序開發利用自然。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嚴禁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二)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倡導綠色生活理念,推動形成節約低碳、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行公共交通優先,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加快發展純電動微公交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站(樁)設施,鼓勵綠色出行,實現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創建國家綠色交通城市。調整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布局,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推廣綠色規劃設計和綠色生產制造,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三)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施能源、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海綿城市、生態城市。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和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四)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綠化當模范、治水當示范、治氣當先行”,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治理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秸桿焚燒,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潔能源替代,統籌規劃城市熱電布局,逐步解決“煤電化工圍城”問題,逐步削減我市用煤總量,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加強環湖沿河污染源治理,強化重點行業工業廢水專項整治,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統籌農村改水改廁、垃圾治理,實施配方施肥、秸稈還田,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健全土壤環境管理、治理制度,加快土壤環境污染恢復治理。(五)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引領,創新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模式,打造大湖流域保護開發示范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濱水特色生態環境宜居區、資源型城市生態轉型先行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人工修復,著力構建全市“環湖、低山、一心、三帶、三網”大生態系統(環微山湖綠色生態屏障; 濟寧東部低山緩丘森林生態屏障;“一心”為都市區城際塌陷地生態修復“綠心”;“三帶”為京杭大運河生態帶、泗河生態帶和都市區環城森林帶;“三網”為市域內路網、水網、農田林網為骨架的綠色生態網)。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環微山湖大生態帶建設,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營造生態林、防護林、景觀林、經濟林,加大城區綠化、鎮村綠化、水系綠化、荒山綠化力度,打造綠色城市、綠色鄉鎮、綠色村莊。實施地下水保護、超采漏斗區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災害防治。(六)加快采煤塌陷地開發治理。搶抓國家高度重視采煤塌陷地治理、省政府出臺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方案的機遇,堅持大區域、大生態、大旅游和大環境的理念,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項目化管理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新途徑,規范建設國家級采煤塌陷地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全力推動采煤塌陷地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修復,實現塌陷區的再利用、資源化和可持續發展。(七)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有償使用、預算管理和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差別化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五、堅定不移推進開放發展,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積極融入對接區域重大戰略。搶抓國家和省實施新一輪區域戰略布局的機遇,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優勢產能企業到要素優勢明顯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研發基地,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產業轉移,打造環渤海經濟增長極。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建立服務長三角地區的能源、原材料、重要農副產品生產和休閑旅游基地,打造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區。全面參與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建設,在交通一體化、產業協作發展、無障礙旅游區建設、要素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濟寧在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二)加快經濟園區轉型升級。整合優化各類開發區資源,突出功能優化、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產城融合,加快傳統產業園區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提高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省級開發區提質擴容,建設特色產業集群園區。加大園區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產業園區建設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試驗區,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籌措、項目運營、市場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園區職能從單純開發向綜合運營轉型。(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外經外貿優化升級,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大力提升“引進來”質量和效益,推進招商引資與引技引智并舉,精準對接與濟寧產業契合度高的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爭取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濟寧,注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設備、人才、品牌和管理。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展境外投資領域和方式,推動骨干企業和優勢產能向境外轉移,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轉移。擴大海外并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海外優質資產、品牌、股權以及營銷網絡,打造源自濟寧的跨國公司。創建合作園區,舉辦境外園區招商推介會,扶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抱團“走出去”,引導上下游企業入園投資,加快建設、推動境外產業集群發展。(四)深化合作交流載體建設。發揮好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平臺作用,參與實施“孔子走進東盟工程”,利用“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的孔子學院,實施一批文化交流合作項目,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六、堅定不移推進共享發展,共創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實施精準脫貧攻堅。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到2017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按照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對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健全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黨員干部包保扶貧工作體制,建立精準到村到戶的扶貧工作機制,完善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層層落實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責任包保體系。(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基礎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城鄉教育合作交流,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完成農村“全面改薄”任務,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標擴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范提升學前教育,實現普惠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辦好特殊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大力發展特色職業教育,落實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政策措施,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優駐濟高校發展環境,推進校地合作,支持駐濟高校快速發展,鼓勵外地重點高校來濟辦學或設立分校。(三)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完善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實施大眾創業助推工程、眾創空間發展計劃,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城鎮就業困難人群的就業工作。加強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專項服務,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完善就業援助制度,促進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長潛力,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穩步增加農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調控機制和政策體系,實行有利于縮小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者勞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實現職工工資特別是農民工工資無拖欠。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加大向一線和基層工作人員傾斜力度。落實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形成覆蓋全民、整合城鄉、均衡協調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升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水平,確保城鄉居民普遍受益、全面受益、持續受益。完善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推進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銜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相關政策措施。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實現“先保后征”。完善采煤塌陷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深化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照料護理保險制度。健全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和失業保險政策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規范提高優撫待遇標準。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和志愿服務活動。(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濟寧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醫療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運行新機制。加強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醫療機構布局,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辦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機制。深化“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活動,完善“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模式,實施婦幼健康提升工程。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務質量,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普及推廣體育健身項目。推進“食安濟寧”建設,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支持發展中醫藥事業。(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加強人口綜合服務,逐步實現居住地服務和管理,促進優生優育。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建設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廣醫療和養老機構聯動等醫養結合模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養老機構。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和老年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
  
  七、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障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和決策目標、責任分工、監督檢查的工作落實機制。完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持續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深化干部駐村聯戶、駐村第一書記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健全完善“三嚴三實”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轉型發展、人才優先”理念,重點抓人才平臺、載體和環境建設,為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健全多元化人才發展投入機制,拓寬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渠道,建立人才資本產權激勵制度。重點開展好人才工作支撐項目,大力推進魯西科學發展高地人才支持計劃,做好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實施孔孟之鄉儒學研究和傳播人才專項工程。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強化重要人才引進培育支持,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創業扶持、緊缺人才引進、人才公共服務等政策。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教育人才、衛生人才、文化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新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培養扶持計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障。(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建立地方立法機制,突出濟寧地方立法工作特色,把立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群眾共同意愿緊密結合起來,使市委的決策部署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全市人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大力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強化基層法定職權的落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促進司法公正,加強司法監督,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尊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打造平安濟寧升級版,著力構建系統性、動態化、立體式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現代化。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激發社會管理活力。規范加強社區服務功能,全面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健全利益表達、協調、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力、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完善陽光信訪平臺,深入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公開接訪制度。加快構建網絡綜合管控體系,完善信息網絡安全考核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奮斗。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前景光明,任重道遠。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改革創新、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實現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资源天堂www|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9|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白丝爆浆18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www|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日本丰满熟妇hd|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免费视频爱爱太爽了|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