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面臨問題和對策分析
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面臨問題和對策分析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2-24 點擊:次
在地方政府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企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從“三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建設到高大上的“全球招商引智”,都是國企在貢獻力量。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在下一個五年更好的推動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做好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筆者在此探討大都市老城區的地方國資國企如何做好“十四五”規劃,以便更好的發揮其在城市更新、社區治理和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筆者參與編制過上海浦西兩個老城區的國資國企十四五規劃,發現了老城區國資國企發展共有的一些問題,也觀察到一些好的做法,在此拿來分享。
問題1 :“土地財政”見底,物業租金成為“救命稻草”。大都市老城區的開發時間早,到目前,能夠用來出售的土地少之又少,多數國企把自持樓宇等自持對外出租,依靠租金維持現金流。
問題2:“城市更新”成本高,大都市老城區留存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和修繕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僅僅依靠門票收入難以覆蓋支出,只能依賴政府的財政補貼。
問題3:在大都市老城區,新興產業發展面臨土地、人才、產業鏈等方面的困境,發展樓宇“垂直經濟”和“垂直產業鏈”成為必然選擇。這就要求國企的招商人員能夠快速轉變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從原本的園區招商調整為現在的樓宇招商。
固然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面臨不少發展問題,但一直在積極探索出路,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筆者在此進行梳理,希望對其他老城區的發展有所啟示。
建議1:做好從“房東”到“股東”的身份轉換。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要主動了解產業發展動態,與入駐樓宇的企業積極溝通,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入股,這不僅有利于拓寬盈利渠道,也有利于增強招商的粘性。當然,“股東”身份具有一定風險,可能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相關部門應該制定鼓勵大膽試錯的免責政策,讓地方國資國企大膽試錯。
建議2:加強“外聯內引”,提高城市更新的治理水平。外部方面,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可以和萬科、萬達等房地產商開發域內的項目開發,這樣既能發揮社會力量的專業化優勢,又能在項目合作中提升自身團隊的能力。內部方面,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要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團隊的專業化水平,通過試點職業經理人、開展正向激勵等,提高管理層和運營團隊的積極性。
建議3:緊盯產業前沿,發展優勢產業。大都市老城區國資國企大都具有良好的產業資源,但限于招商理念、視野和能力未能及時切換,很多好的招商機會轉瞬即逝。招商團隊可以在老城區原有產業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產業動態,率先建立立區塊鏈產業聯盟、區塊鏈中重點實驗室、5G示范區等項目,改變以往只提供廠房,而缺乏配套產業生態和組織生態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