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長三角增量計劃”:260億合作首個超大智造產業區
綠地“長三角增量計劃”:260億合作首個超大智造產業區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08-06 點擊:次
8月4日,“長三角綠色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示范區”項目合作簽約,綠地控股與中車交通、蘇州市吳江區政府、汾湖高新管委會,將共同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提出后的首個超大規模的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
據了解,項目預計總投資約260億元,擬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和產業雙優融合更新項目,即融合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產業則圍繞人工智能制造。
綠地“長三角增量計劃”重在革新
長三角是綠地的重倉區域,數據顯示,2019年綠地在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投資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收入占比超過的40%、利潤占比超過的50%。
通過與中車交通簽約全面戰略合作,綠地近年在長三角規劃了倍量的增長計劃,并重在革新。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就透露,在綠地新一輪轉型中,科技創新將是核心要素之一。
此次合作將地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首個超大規模的現代產業園項目,是綠地與蘇州市政府全面戰略合作的實質性重大項目落地,將助推綠地進一步實現產業協同,創新地產“智能+”的發展模式,推動地產科技變革。
“汾湖智造星艦產城新模式,就將在全國重要戰略區域復制落地,逐步形成綠地智能制造產城項目全國布局。”綠地表示。

綠地牽手中車 有多項模式創新
據了解,此次綠地與中車交通合作,雙方將發揮在行業內的資源、技術優勢,在產業新城(園區)及綜合配套項目開發、升降系統業務以及智慧基建等領域深入合作。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激發的多項模式創新。
比如開啟區域綜合開發與智慧交通領域的合作新模式、創新“央企+國企+政府”合作模式等。
長三角綠色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示范區如何創新央企、地方國企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
比如打造產業平臺公司,合資在汾湖投資設立綠地(蘇州)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作為吳江區傳統產業存量用地的更新開發主體,預計投資200億元對汾湖傳統產業存量用地進行梯度整合與開發,打造以“汾湖未來AI社區”為主的長三角綠色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示范區項目。
同時,還將合資組建注冊資本金10億元的中車交通“超級工廠”總部平臺公司(簡稱中車超級工廠),預計投資60億元打造長三角地區智能智造行業高地。
而多方還將全面加強研發與創新體系建設,汾湖智造星艦長三角機電研究院建成后,五年完成兩個院士工作站、三個博士后工作站、一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創新中心建設;引進科研技術人員500名以上,年產各項專利1000件以上。
同時,政企協同、產城聯動,三方將共同為汾湖智造星艦投資建設和運營發展提供專項產業資金扶持,積極推進區域內低效產能整合及城市存量空間更新。
長三角首個超大智造產業區 規劃敲定
具體就項目而言,智造現代產業園位于汾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黎里鎮),汾湖則地處滬蘇浙“兩省一市”交匯之處。
根據“上海衛星城、生態科技城、現代高鐵城”三城定位,汾湖中心區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區域,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
根據協議,三方將聯合在汾湖實施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空間提質增效的“領航員計劃”,打造長三角綠色智造協同創新示范區和汾湖智造星艦超級工廠。
一期項目預計2020年12月開工,將依托中車更上電梯產業總部平臺、智能升降系統全球示范超級工廠和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智能升降系統長三角機電研究院等龍頭項目。
汾湖智造星艦項目將實現增產能、增效益和減排放、減能耗,構建長三角綠色智造產業發展的未來空間。
首批擬進駐的產業項目包括更上(中國)長三角機電研究院、綠脈特波電機、阿里云工業數據中心等。
項目建成達產后將落戶產業研發人才等高素質人員5000名,年銷售300億元,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