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助推高質量發展
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助推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1-16 點擊: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發展目標。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陜西追趕超越步伐,必須緊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求,繼續堅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培育陜西追趕超越新動能。
“十三五”時期,陜西產業結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第一、二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一是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現代農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36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基本形成省市縣梯次推進的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格局。園區功能不斷拓寬,已擴展到農業生產、示范展示、加工貿易等農業各個領域。二是工業總量規模顯著擴大,工業增加值持續增長。陜西充分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優勢,推進能源化工產業向高端化、高值化邁進,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較快增長,且占比逐漸上升,對于陜西工業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占比占據主體地位,但占比略有下降。五大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和裝備工業快速發展,工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細分行業中,增幅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供應業。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呈下降趨勢,工業投資嚴重不足。能源工業產值相對于原材料工業、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和電子產品制造業優勢明顯,能源產業依然是陜西工業的重要支柱。
“十四五”時期,是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提出的五項要求,加快推進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必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做實做強做優制造業,加快包括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在內的新支柱產業和打造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能源化工和傳統裝備制造領域的工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陜西能源工業“三個轉化”和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兩大戰略,并將其作為穩定全省工業經濟增長和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布局,支持高端裝備制造、現代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現代醫藥等重點領域開展智能化示范項目,加快推動政策、產業、科技、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的整合,在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鼓勵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品,引導社會資源向這些領域聚積。通過抓好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帶動區域工業經濟恢復增長。通過抓住能源化工、現代制造等重點領域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更加突出三大區域經濟板塊的特色優勢和促進聯動互補,加快推動關聯產業集聚和提高生產配套服務能力,壯大縣域工業經濟實力。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我省現代農業發展整體規劃,重點推進“3+X”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構建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三個千億級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扶持一批加工型農民合作社,通過大力建設農產品倉儲和初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裝備等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數字化發展,助推精準農業、智慧農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