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如何更好發揮數字化改革作用?近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劉淑春發表文章《數字化變革賦能現代產業體系》,為浙江現代化經濟建設提供建議。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數字化變革具有強大的引領力、驅動力和輻射力,要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推動數字化理念、數字化技術、數字化工具全面融入現代產業體系,為浙江現代化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伴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加速演進,數字技術迭代創新并推動產業形態向更高級演進是搶占全球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新發展格局下,必須前瞻布局技術創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全球數字技術創新高地。
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科學研究。緊扣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引導骨干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開展重大前沿基礎技術和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世界一流的數字技術基礎學科群。開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數據、區塊鏈等基礎技術研究,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等戰略性技術,打造自主創新、安全可控的數字技術創新系統。
主攻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勇闖數字技術“無人區”,找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斷鏈點”,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部件、核心基礎材料、核心基礎工藝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突破“卡脖子”風險,填補國內空白和盲區。實施重點領域“強核”行動,強化顛覆性數字技術創新,打造自主創新、安全可控的數字技術體系。
推進數字技術產業化。產業鏈數字化將改變價值鏈的分配機制,應抓住數字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路徑,聚焦技術水平較高、產業鏈較長的戰略性產業,推動數字技術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重點突破前沿技術的產業化瓶頸。積極發展“新智造”,促進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把產業體系優勢轉化為數字體系優勢。
融合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數字產業融合必須堅持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數據鏈、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同頻共振,通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助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突出“智造”高質量。抓住數字化變革機遇,利用先進數字技術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發展智能工廠和無人工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轉變。基于工業互聯網打通需求側和供給側,以數據為主線貫通產業鏈上下游,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整體智能化水平。
推動企業“上云用數”。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推動三大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支持企業開展生產線裝備智能化改造,推動龍頭骨干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上下游企業實現深度融合。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小微企業園、工業園、農業“兩區”、自貿區,聯動推進龍頭骨干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培育全球產業鏈數字化集群。
做強數字企業方陣。培育數字經濟領軍企業,支持領軍企業進行“無人區”拓荒,與世界一流企業同臺競技。實施數字企業上市“鳳凰行動”,培育超級獨角獸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促進準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實施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賦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高成長性的“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
高水平發展數字貿易。抓住“一帶一路”推進契機,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建設電子世界貿易平臺試驗區。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作用,打造全球電子商務核心功能區,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拓展跨境電子商務集約高效發展的邊界,提升跨境電子商務能級。
數據資源作為數字化變革的產品,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要素,具有拉伸產業價值鏈、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乘數效應。構建以數據驅動為關鍵特征的新經濟形態,通過數據流引領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資源配置方式。
聚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高標準建設大數據交易中心,探索開展大數據交易市場試點,健全大數據交易產品體系,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數據交易市場。健全數據要素高效配置規則體系,完善數據要素交易功能,通過數據要素的流動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堵點、高效共享全球市場要素資源,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深度開發公共數據資源。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目錄清單,制定公共數據通用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依托大數據管理機構,探索設立公共數據資源交易機構,創新公共數據資源配置模式,逐步形成數據產品價格的市場化調節機制。
安全前提下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建立數據開放共享體系架構,建立政務數據開放負面清單制度,開放具有公共屬性的數據,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評估。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集成、高效耦合”的數據共享平臺,為數據需求方提供精準服務,最大限度釋放政府數據資源紅利。
充分發揮數字生態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催化作用,打造富有磁場引力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推動數字經濟競爭范式從企業間競爭、產業間競爭、供應鏈間競爭轉向生態間競爭,是贏得產業未來的根本之舉。
推進數字政務。聚焦整體智治,以“152”體系架構為基礎,通過數字化改革改進政務服務模式,系統性重塑政府治理機制、業務模式、技術架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多跨場景應用為關鍵,以數字驅動制度重塑為目的,推動數字化改革走深走實。建立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容錯機制,完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體系,構建數字化營商環境。
升級數字設施。建設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促進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創新。布局新一代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互聯網等未來網絡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保障,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防范和數據流動監管水平。
營造數字生態。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杠桿撬動作用,開發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產品,支持數字經濟優質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吸引海內外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應用型、技能型“數字工匠”。落實首臺(套)產品應用推廣相關政策,優化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項目的用地、用能、用水、授信等要素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