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芳 | 全面推進湖南高新區科技自立自強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02 點擊:次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前沿陣地,也是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當前,我省高新區應著力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企業產業培育”全創新鏈條,以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前沿陣地,也是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據《湖南省高新區創新發展績效評價研究報告2022》(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統計結果,2022年我省46家參評高新區已占全省產業園區33.09%的數量,完成了全省園區43.77%的技工貿總收入、40.38%的園區生產總值、46.59%的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41.06%的上繳稅金。
當前,我省各級高新區應進一步圍繞確定的主導特色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補鏈強鏈行動,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企業產業培育”全創新鏈條,以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基礎研究
提升高新區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近年來,我省以科技創新支撐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建設成效顯著,但依然存在基礎研究支撐不牢、工業“五基”(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及裝備、工業基礎軟件、產業技術基礎)短板突出等問題。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顯示,代表我省基礎研究水平的知識創造能力排名全國第12位,落后于我省區域創新能力全國第8位的綜合排名。為此,須強化我省基礎研究,提升高新區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圍繞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可借鑒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光電產業、安徽合肥高新區量子信息產業等發展經驗,圍繞我省“3+3+2”產業集群建設目標,補齊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短板,產生更多“0到1”“1到N”科研成果,以重大原始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迭代發展。
探索建立基礎研究先行示范區或先行示范產業。借鑒上海、西安等地經驗,探索“松綁放權”的基礎研究管理制度。以我省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為試點對象,設立基礎研究先行示范區或先行示范產業,以五年作為一個資助周期,賦予其充分自主權,允許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激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
創新基礎研究“政產學研金”深度合作機制。總結我省科技重大專項攻關運營和管理經驗,在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領域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基礎研究“政產學研金”深度合作機制;借鑒江西組建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模式,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戰略合作,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材料、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組建新型基礎研究機構,突破前沿科學難題和產業共性技術。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破解高新區產業發展“卡脖子”難題
近年來,我省高新區將破解主導特色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部分主導特色產業核心技術仍然“缺芯少魂”,工業“五基”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依然存在,核心芯片、高檔數控機床、密封件和軸承、高端液壓件、關鍵原材料等仍然嚴重依賴進口。
圍繞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推進技術攻關。重點圍繞高新區“兩主一特”或“一主一特”主導特色產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破解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比如工程機械產業應以提升高精密液壓傳動技術和配套產品穩定性、可靠性為目標,持續組織聯合攻關;電子信息產業應以研發高性能通用微處理器及應用技術、深化“兩芯一生態”為核心,大幅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攻堅新型舉國體制的湖南模式。圍繞高新區發展重大科技需求,整合優化科技、發改、工信、教育等部門的科技項目和資源,形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強大合力。參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運營模式,組建園區主導特色產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實現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試點“揭榜掛帥”“經費包干”等技術攻關新做法。張榜公布我省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吸引有研究基礎、組織能力的科技領軍人才“揭榜掛帥”,匯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的科技創新人才。對科研經費實行包干制,實現技術目標之后,經費自由支配,并輔以“軍令狀”“里程碑式考核”等項目管理新方法。
加快院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提升高新區產業競爭力
高新區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首選地,同樣是創新的孵化器。根據《研究報告》統計,2021年湖南高新區技術合同交易額376.96億元,同比增長49.85%;當年全省新增6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均落戶于高新區。但我省院校科技成果就近落地園區的轉化率仍然較低,部分我省急需的科技成果被深圳、上海、重慶等地引進轉化,出現“墻內開花墻外香”情況。為此,需要從以下方面謀求改革突破。
試點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制度改革。把握國家開展改革試點契機,參考深圳立法模式,出臺政策明確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70%以上歸屬成果完成人(團隊),可先在特定園區、大學和科研院所開展試點;推廣湖南大學模式,推動我省大學、科研機構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與職稱評定直接掛鉤。
加強科技成果轉移服務機構建設。借鑒上海徐匯區科技成果轉化發展中心模式,聯合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科技數據中心、科研評價機構和產業園運營方,建設一批民營非企業“區域型TTO”(技術轉移辦公室)平臺,通過強化成果入駐、轉化評價、運營策劃、產業落地等工作環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試驗區。借鑒西安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廣州“五山—石牌”高校群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等經驗,將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打造為全省科技成果“第一轉化地”、創新企業“最佳孵化器”;整合行業資源,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平臺,探索建設應用性基礎研究成果的長周期轉化機制。
推動科技型企業增量提質
引領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
根據《研究報告》統計,2021年湖南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3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424家,同比分別增長20.32%、47.12%;全省75%的科創板上市企業落戶高新區。但我省依然存在科技型企業規模偏小、科技領軍企業不多等問題。為此,應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科技型企業增量提質。
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借鑒浙江科技型企業培育經驗,構建并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建設由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等組成的科技型企業梯隊。
打造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支持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中車株機等科技領軍企業圍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創新聯合體,共建聯合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參與重大科技項目,以高水平科技成果搶占全球創新價值鏈高端,賦能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科技領軍企業引領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科技領軍企業引進培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斷壯大主導特色產業,培育新興未來產業,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創新型集群建設,培育高新區創新發展新動能。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科技與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