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6-06 點擊: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濱政辦字〔2024〕1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駐濱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國家和省關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大戰略部署,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全面落實制造強市三年攻堅行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經市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立足我市制造業特色和優勢,加快打造一批主導產業明晰、制造能力先進、創新體系健全、優質企業集聚、鏈群深度融合、生態體系完善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品質濱州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目標。統籌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特色產業園區化、未來產業協同化,到2027年,初步形成濱州制造業“1122+N”產業集群發展體系,爭創營收過5500億級高端鋁業產業集群1個,3000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1個,2000億級食品加工、智能紡織產業集群2個,1000億級金屬板材、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2個,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商用廚具、肉牛加工、化纖繩網、醫藥健康等更多百億級產業集群。

  (三)創建形式。建立市級統籌、縣(市、區)為主體、部門協同、分層推進的組織推進體系。市級層面由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全局性工作,負責省級、國家級集群推薦工作。各縣(市、區)是集群培育的主體,要實行“六個一”工作機制,即每個集群由一名縣級領導幫包、一個服務專班靠上、一個招商團隊跟進、一套專項規劃引領、一批鏈主企業協同、一套優惠政策支持,確保集群發展實體化、專業化推動。市級將優選發展前景好、具有先進性和競爭力的集群作為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培育對象,積極組織集群參加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

  二、重點任務

  (一)增強協同創新能力

  1.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創新決策、創新組織、創新人才引育、創新成果轉化的主體,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鼓勵高端鋁、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紡織、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集群內企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承擔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集群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加強集群內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到2027年,集群內省級以上科技創新載體數量達到37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

  2.促進創新技術突破應用。以集群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支持集群龍頭企業聯合配套企業開展協同研發、設計、制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攻關,推動重大科技設施、高校實驗檢測平臺向集群企業開放,實現創新資源共用共享。完善“揭榜掛帥”“聯合攻關”等機制,聚焦制造業重點領域組織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實現“堵點”技術突破。到2027年,累計實施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項目25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3.完善集群創新服務體系。完善集群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堅持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完善支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發展的若干政策,做好推廣應用及產業化,推動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集群首發首用、迭代升級。加大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力度,落實“多投多獎”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到2027年,全市集群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二)提升先進制造水平

  1.推動集群高端化提升。推動集群標準提檔、質量升級、品牌增效,提升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優勢。支持集群企業積極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聚焦高端鋁業、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材料、醫養健康、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健康等方向,推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推動集群智能化發展。優化千兆網絡覆蓋質量,加大5G基站、千兆光網對集群內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的覆蓋。加快集群內企業“智改數轉”,推動1000家以上制造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深入開展“工賦濱州”專項行動,深化與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以工業大數據驅動制造業資源優化配置。實施集群內規上企業工業互聯網全覆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到2027年,全市集群內累計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家以上,培育省、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

  3.推動集群綠色化轉型。深入落實國家、省“雙碳”戰略部署,鼓勵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積極穩妥推動集群綠色低碳發展。實施集群能效提升計劃,加大集群內企業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力度,推動存量用能設備節能改造升級換代。以集群重點用能企業為主體,推動企業對標先進能效標準、碳效水平,實施推廣清潔能源、強化綠色設計、生產綠色產品,加快構建以綠色工廠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引領生產制造方式綠色化轉型。到2027年,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制造體系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三)培育優質企業群體

  1.完善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開展集群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每個集群培育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型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行業龍頭企業,鼓勵爭創省級、國家級制造業領航企業。加快培育集群優質企業,大力培育集群內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培育行動,推動集群企業成長壯大。到2027年,累計培育各類創新型優質中小企業800家左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2.促進集群企業融通發展。完善中小企業政策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集群面向中小企業構建協同采購、制造、營銷等共享平臺。鼓勵大企業通過定向扶持、內部孵化、技術分享、訂單保障等方式,加速中小企業孵化成長。實施質量強鏈工程,推動“鏈主”企業、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納入共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質量一致性管控。鼓勵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鏈上企業資源共享、技術共研、人才共育、合作共贏,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推動鏈群協同發展

  1.加快集群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集群發展的著力點,加強各級重點項目梯次謀劃儲備,定期梳理項目清單,強化調度、高效推進。構建滾動推進、梯次培育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體系,建立“謀劃儲備一批、建設開工一批、竣工投產一批、招引簽約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全覆蓋行動,每年實施投資過500萬元的重點技改項目400個以上。建立“百項”重點技改項目攻堅機制,持續完善列統“雙調度”機制,推動技改項目盡快投產達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實施制造業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抓緊抓實產業鏈幫包責任制,加快打造市級重點制造業產業鏈。聚焦價值鏈中高端,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等梳理重點領域基礎產品需求目錄,組織開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一攬子”攻關,加快工程化產業化突破。突出產業鏈招商,引進落地一批在產業鏈構建中起關鍵作用的旗艦企業、鏈主企業和重大項目。到2027年,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世界500強項目,每年到位市外資金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3.促進鏈群協同發展。堅持以鏈壯群、以群強鏈,促進鏈內、鏈間、鏈群協同發展。推進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圍繞市級重點制造業產業鏈,引進和培育鏈主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細分領域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產業集群鏈式化發展,梳理編制集群產業鏈圖譜,一群一策暢通集群內部產業鏈微循環。深化產業鏈鏈間協作,建立健全線上線下常態化對接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一批產銷、產用、產融、人才、技術等對接活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五)營造優良產業生態

1.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變革。積極探索“兩業融合”發展新路徑,以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為關鍵,深入推進服務型制造,為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強韌性、增后勁。實施工業設計引領工程,鼓勵引導制造業企業延伸開展工業設計、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等服務,增強定制設計和柔性制造能力。到2027年,培育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60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強化高端人才引育。大力實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聚焦集群發展需求,著力打造產業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到2027年,累計培育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0名以上。開展十萬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動,打造技藝高超、技能精湛的工匠隊伍,到2027年,引進培育累計700名科技領軍人才、8萬名職業技能人才。加強人才引領型企業建設,到2027年,培育人才意識強、人才制度完備、人才聚集度高、創新引領作用顯著的市級企業30家左右。(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提高產融合作質效。發揮政府部門、集群促進組織作用,組織實施產業發展與金融對接行動。創新金融支持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集群優質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規模。鼓勵金融機構在集群單列信貸計劃、下放審批權限、給予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加大對集群的支持力度。實施集群企業上市培育行動,針對集群內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高成長企業,組織開展上市培育專項活動,輔導上市融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人行濱州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州監管分局)

(六)完善集群治理方式

  1.建強集群發展促進組織。探索市場化的集群治理機制,強化集群促進組織建設,為集群發展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鼓勵成立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搭建集群合作交流平臺。每年組織集群重大合作發展活動,支持集群發展促進組織參與各類創新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創新集群培育評價模式。聚焦制造強市建設重點領域,圍繞制造業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等重點任務,持續開展集群培育發展工作。加快構建市級-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為爭創省級集群和國家級集群奠定良好基礎。開展集群綜合競爭力評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推動集群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提升集群開放合作水平。聚焦推動優勢產業協同發展,支持地理相鄰、產業相關的縣(市、區)聯合爭創省級或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鼓勵和支持集群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境外百展”計劃系列活動,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促進集群開放發展,提升集群全球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集群培育發展的重大政策、重點工作、重要問題,協調跨地區、跨行業重要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各成員單位具體指導集群培育發展工作,建立完善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作機制,聚集政策資源協同支持集群發展。集群所在縣(市、區)要發揮區域主體作用,推進落實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發展工作。〔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二)落實要素保障。強化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壯大。提升政府投資基金運營效率,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制造業集群化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集群企業與高校等共建共享現代產業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等,支持集群龍頭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推進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三)統籌政策支持。高效落實各類惠企政策,做好集群重點項目服務保障,為集群發展營造優良環境。各縣(市、區)統籌本行政區域產業集群規劃布局,加大集群發展政策支持力度,推動集群市場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2024-06-06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濱政辦字〔2024〕1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市屬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駐濱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國家和省關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大戰略部署,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全面落實制造強市三年攻堅行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經市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立足我市制造業特色和優勢,加快打造一批主導產業明晰、制造能力先進、創新體系健全、優質企業集聚、鏈群深度融合、生態體系完善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品質濱州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目標。統籌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特色產業園區化、未來產業協同化,到2027年,初步形成濱州制造業“1122+N”產業集群發展體系,爭創營收過5500億級高端鋁業產業集群1個,3000億級精細化工產業集群1個,2000億級食品加工、智能紡織產業集群2個,1000億級金屬板材、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2個,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商用廚具、肉牛加工、化纖繩網、醫藥健康等更多百億級產業集群。

  (三)創建形式。建立市級統籌、縣(市、區)為主體、部門協同、分層推進的組織推進體系。市級層面由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全局性工作,負責省級、國家級集群推薦工作。各縣(市、區)是集群培育的主體,要實行“六個一”工作機制,即每個集群由一名縣級領導幫包、一個服務專班靠上、一個招商團隊跟進、一套專項規劃引領、一批鏈主企業協同、一套優惠政策支持,確保集群發展實體化、專業化推動。市級將優選發展前景好、具有先進性和競爭力的集群作為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培育對象,積極組織集群參加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

  二、重點任務

  (一)增強協同創新能力

  1.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創新決策、創新組織、創新人才引育、創新成果轉化的主體,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鼓勵高端鋁、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紡織、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集群內企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承擔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集群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加強集群內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到2027年,集群內省級以上科技創新載體數量達到37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

  2.促進創新技術突破應用。以集群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支持集群龍頭企業聯合配套企業開展協同研發、設計、制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攻關,推動重大科技設施、高校實驗檢測平臺向集群企業開放,實現創新資源共用共享。完善“揭榜掛帥”“聯合攻關”等機制,聚焦制造業重點領域組織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實現“堵點”技術突破。到2027年,累計實施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項目25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3.完善集群創新服務體系。完善集群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堅持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完善支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發展的若干政策,做好推廣應用及產業化,推動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集群首發首用、迭代升級。加大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力度,落實“多投多獎”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到2027年,全市集群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二)提升先進制造水平

  1.推動集群高端化提升。推動集群標準提檔、質量升級、品牌增效,提升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優勢。支持集群企業積極參與制定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聚焦高端鋁業、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材料、醫養健康、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健康等方向,推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推動集群智能化發展。優化千兆網絡覆蓋質量,加大5G基站、千兆光網對集群內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的覆蓋。加快集群內企業“智改數轉”,推動1000家以上制造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深入開展“工賦濱州”專項行動,深化與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以工業大數據驅動制造業資源優化配置。實施集群內規上企業工業互聯網全覆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到2027年,全市集群內累計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家以上,培育省、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

  3.推動集群綠色化轉型。深入落實國家、省“雙碳”戰略部署,鼓勵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積極穩妥推動集群綠色低碳發展。實施集群能效提升計劃,加大集群內企業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力度,推動存量用能設備節能改造升級換代。以集群重點用能企業為主體,推動企業對標先進能效標準、碳效水平,實施推廣清潔能源、強化綠色設計、生產綠色產品,加快構建以綠色工廠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引領生產制造方式綠色化轉型。到2027年,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制造體系5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三)培育優質企業群體

  1.完善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開展集群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每個集群培育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型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行業龍頭企業,鼓勵爭創省級、國家級制造業領航企業。加快培育集群優質企業,大力培育集群內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培育行動,推動集群企業成長壯大。到2027年,累計培育各類創新型優質中小企業800家左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2.促進集群企業融通發展。完善中小企業政策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集群面向中小企業構建協同采購、制造、營銷等共享平臺。鼓勵大企業通過定向扶持、內部孵化、技術分享、訂單保障等方式,加速中小企業孵化成長。實施質量強鏈工程,推動“鏈主”企業、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納入共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質量一致性管控。鼓勵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鏈上企業資源共享、技術共研、人才共育、合作共贏,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推動鏈群協同發展

  1.加快集群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集群發展的著力點,加強各級重點項目梯次謀劃儲備,定期梳理項目清單,強化調度、高效推進。構建滾動推進、梯次培育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體系,建立“謀劃儲備一批、建設開工一批、竣工投產一批、招引簽約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全覆蓋行動,每年實施投資過500萬元的重點技改項目400個以上。建立“百項”重點技改項目攻堅機制,持續完善列統“雙調度”機制,推動技改項目盡快投產達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實施制造業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抓緊抓實產業鏈幫包責任制,加快打造市級重點制造業產業鏈。聚焦價值鏈中高端,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等梳理重點領域基礎產品需求目錄,組織開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一攬子”攻關,加快工程化產業化突破。突出產業鏈招商,引進落地一批在產業鏈構建中起關鍵作用的旗艦企業、鏈主企業和重大項目。到2027年,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世界500強項目,每年到位市外資金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3.促進鏈群協同發展。堅持以鏈壯群、以群強鏈,促進鏈內、鏈間、鏈群協同發展。推進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圍繞市級重點制造業產業鏈,引進和培育鏈主企業和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細分領域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產業集群鏈式化發展,梳理編制集群產業鏈圖譜,一群一策暢通集群內部產業鏈微循環。深化產業鏈鏈間協作,建立健全線上線下常態化對接機制,每年組織開展一批產銷、產用、產融、人才、技術等對接活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五)營造優良產業生態

1.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變革。積極探索“兩業融合”發展新路徑,以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為關鍵,深入推進服務型制造,為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強韌性、增后勁。實施工業設計引領工程,鼓勵引導制造業企業延伸開展工業設計、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等服務,增強定制設計和柔性制造能力。到2027年,培育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60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強化高端人才引育。大力實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聚焦集群發展需求,著力打造產業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到2027年,累計培育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0名以上。開展十萬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動,打造技藝高超、技能精湛的工匠隊伍,到2027年,引進培育累計700名科技領軍人才、8萬名職業技能人才。加強人才引領型企業建設,到2027年,培育人才意識強、人才制度完備、人才聚集度高、創新引領作用顯著的市級企業30家左右。(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提高產融合作質效。發揮政府部門、集群促進組織作用,組織實施產業發展與金融對接行動。創新金融支持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集群優質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規模。鼓勵金融機構在集群單列信貸計劃、下放審批權限、給予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加大對集群的支持力度。實施集群企業上市培育行動,針對集群內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高成長企業,組織開展上市培育專項活動,輔導上市融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人行濱州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州監管分局)

(六)完善集群治理方式

  1.建強集群發展促進組織。探索市場化的集群治理機制,強化集群促進組織建設,為集群發展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鼓勵成立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搭建集群合作交流平臺。每年組織集群重大合作發展活動,支持集群發展促進組織參與各類創新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創新集群培育評價模式。聚焦制造強市建設重點領域,圍繞制造業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等重點任務,持續開展集群培育發展工作。加快構建市級-省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為爭創省級集群和國家級集群奠定良好基礎。開展集群綜合競爭力評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推動集群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提升集群開放合作水平。聚焦推動優勢產業協同發展,支持地理相鄰、產業相關的縣(市、區)聯合爭創省級或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鼓勵和支持集群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境外百展”計劃系列活動,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促進集群開放發展,提升集群全球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集群培育發展的重大政策、重點工作、重要問題,協調跨地區、跨行業重要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各成員單位具體指導集群培育發展工作,建立完善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作機制,聚集政策資源協同支持集群發展。集群所在縣(市、區)要發揮區域主體作用,推進落實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發展工作。〔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二)落實要素保障。強化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壯大。提升政府投資基金運營效率,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制造業集群化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集群企業與高校等共建共享現代產業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等,支持集群龍頭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推進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三)統籌政策支持。高效落實各類惠企政策,做好集群重點項目服務保障,為集群發展營造優良環境。各縣(市、區)統籌本行政區域產業集群規劃布局,加大集群發展政策支持力度,推動集群市場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各市屬開發區〕

 

  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老熟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全黄激性性视频|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奇米影视色777四色在线首页|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高h乱好爽要尿了喷水了|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 蜜桃网站入口在线进入|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超碰97资源站|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久久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少妇被爽到高潮动态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