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釩鈦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點擊:次
2015年,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總體目標,堅持“創新引領、產業集聚、人才強區、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區域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015年 1-11月,高新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56.25億元,增長3.14%;工業銷售收入335.5億元,同比增長1.84%;固定資產投資35.94億元; 技改投資9.74億元;外貿進出口完成1772萬美元,增長39.42%;實際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3.53億元;完成6家工業企業升規,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家,高新技術產值190.83億元,占總產值53.56%,專利申請量80件,其中發明專利50件;企業研發投入107360萬元,占銷售收入3.2%。
(一)全面深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
制定出臺《關于支持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升促建”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釩鈦高新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體制機制。制定出臺《攀枝花釩鈦高新區鼓勵和扶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補助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用政府對創新創業的“小投入”吸引社會資本的“大投入”,幫助企業茁壯成長。草擬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支持釩鈦高新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堅定不移地推進下屬國有企業改革。
(二)以創建促提升,增強創新能力。
升創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取得全面成功。2015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標志著釩鈦高新開發區科技事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攀枝花釩鈦科技孵化器順利升級擴容。繼續推行“管委會+公司”的經營模式,增強仁江公司作為高新區總運營商的支撐力和影響力;制定了《攀枝花釩鈦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升級擴容實施方案》。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全年,組織企業申報專利80項,其中發明專利50項。制定了《四川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關于申報科技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組織企業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和創新項目17項,爭取190萬元項目資金,成功申報20萬元“四川省專利實施與促進專項資金”用于釩鈦高新區專利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組織秉揚科技、朵實機械、東立化工、德銘再生資源、鴻兵釩鎳五家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和復審工作,其中四家已通過評審和公示。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制定了《釩鈦高新區關于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試行)》。搭建木棉創客、半坡創客等新型孵化器載體。依托已建成的國家級釩鈦科技孵化器,建立健全創業輔導制度,培育一批專業創業輔導師、職業技術經理人。激勵創新創業主體。組織開展釩鈦科技孵化器種子資金評審和公示,對釩鈦科技孵化器6家入孵企業的220萬元種子資金按程序上報釩鈦高新區黨工委審議通過,以股本金注入和無償資助的方式激勵創新創業主體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舉辦創業沙龍、創業大講堂、創業訓練營等創業培訓活動,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與市科知局、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攀枝花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園聯合開展第四屆創新創業大賽(四川賽區)參賽動員會,組織高新區及孵化器企業報名參加初賽。打造系列創新創業活動品牌,為投資機構與創新創業者提供對接平臺。
(四)以招商為抓手,培育創新創業主體。
不斷增強招商基礎。編制完成《園區耐磨材料與鑄件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4)》《金江大型綜合物流園整體規劃(2014-2020)》《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機械制造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全力推動招商項目。主動對接河北遷安、遷西奧帝愛、福建金飛魚等投融資集團的對接合作,推動川宏汽車產業園、藍天特鋼釩鈦鍛件園等項目落地,與北商V谷簽訂在攀枝花成立遷安北商國際泵閥產業園西南分中心的合作協議,引進宏聯萬立100萬立方工礦廢棄物回收利用項目、陜西特谷新能源集中供氣項目、3萬噸合成通用生物柴油項目。引進九州通醫藥集團醫藥物流項目,推進金江1000萬噸鐵路物流、馬店河1000萬噸鐵路物流、偉經物流園區三大物流項目落地。瞄準重大活動招商。在“2015年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中,成功簽約5個投資項目,簽約金額41.1億元;參加“第十五屆西部博覽會”,成功簽約6個投資項目,簽約金額30億元。
(五)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積極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與成都盈創動力商定戰略合作協議,在園區共建盈創動力投融資服務平臺攀枝花釩鈦高新區工作站;與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達成意向共建四川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臺。投入財政資金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和引導,構建多層次金融資本融資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新創業。設立1000萬元釩鈦園區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鼓勵企業直接上市融資或引進戰略投資者。2015年,四川東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攀枝花卓越釩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開展科技金融戰略合作。與四川發展、太平洋證券、九鼎基金等企業洽談合作,引進金融戰略伙伴,做好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六)吸納人才,為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強化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和保障。一是成立了園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黨工委會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二是將人才工作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逐步加大投入,為園區人才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探索“政院企”合作平臺,為企業柔性引進人才。圍繞“三角梅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積極探索“政院企”合作方式,由園區管委會牽頭,以地景園藝公司為主體,與中國熱科院相關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引智需求、“院企”合作或以專家身份開展合作的模式,為三角梅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提供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繼續開展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申報了1名國家“千人計劃”和1名省級“千人計劃”項目,申報了8項領軍型創新創業項目。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方式。積極推行仁江公司、金江鎮、管委會干部打破身份限制交叉任職試點,為園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上升通道。近兩年來累計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7名,專業技術人才9名,改善了仁江公司的人才結構。
(七)科學謀劃,全力做好產業布局。
按照高新區總體戰略定位,科學做好“十三五”規劃,按照“產業集聚發展、園區功能分區”的基本原則,打造“一核三區四園”的總體空間格局,形成聯動發展、生態集約的開放式發展空間。釩鈦高新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78平方公里),包括公告面積3.16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和在技術、產業、服務等層面擴散到周邊的拓展區。在高新區實際管轄范圍內構筑“一核三區四園”的空間格局,打造集科研孵化、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釩鈦科技新城。
二、“十三五”時期奮斗目標及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全面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穩中求進為工作總基調,以工業為主導和釩鈦為主業,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轉型發展為主線,進一步放大優勢、突出特色,創新循環延伸釩鈦產業鏈條,著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打造區域物流中心,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做大經濟總量,加快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創的產業之區、創新之區、生活之區、綠色之區。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生產總值1000億元,營業總收入9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的65%以上;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0家以上。依托含釩鈦鋼鐵原料及生產工藝優勢,大力發展含釩鈦耐磨機械鑄造等優勢產業。以釩鈦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釩電池和太陽能應用示范、設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積極培育食品、保健、醫療等生物產業。圍繞打造“中國釩鈦之都”目標,構建“以釩鈦產業為特色支柱,以金屬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為戰略支撐。強化以城市主導產業發展為支撐,最終形成以區縣拓展為補充的 “一核引領、五業集聚、四區輻射”的生產性服務業總體發展格局。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一)穩經濟,做強工業產業。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重大項目領導責任制、重大項目月例會制、重大項目現場辦公制,落實釩鈦高新區經濟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情況,二是爭取政策落地。認真研究國家級高新區獨有的政策支持,充分挖掘相關優惠政策,為企業爭取更多政策性補助,幫助企業恢復生產。三是推進項目落地。四是創新招商引資。利用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國家級開發區的平臺,增強招商競爭力,重點圍繞釩鈦(鈦白粉深加工、鈦金屬、鈦合金及其制品)、釩鈦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及相關配套補鏈產業、循環經濟節能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產業進行專業化招商。
(二)調結構,實現多元發展。
擴展產業鏈條,研究出臺《釩鈦機械深加工發展規劃》等幾個專業規劃和方案,開拓釩鈦新材料、低微合金鑄造零配件及總裝、新能源汽車配件及儲能電池、新能源利用與設備、節能環保及循環經濟利用與設備等新型產業。利用轄區資源、交通優勢,推動生態園區建設。加快城鎮建設,推進產城融合。加快綜合性物流園區打造,建設金江物流新城,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推動園區發展。
(三)求創新,注重驅動引領。
一是繼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力爭全年完成組織指導不少于2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任務。二是強力推進知識產權專利申報工作,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力爭全年完成申報各類專利不少于120件,其中發明專利不少于20件的目標任務。三是繼續組織高新區內企業積極申報省、市各部門科技計劃項目和創新項目,積極爭取各級各類科技資金500萬元以上。四是繼續加強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建設工作,完善科技孵化器體制機制,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干熱河谷農業科技孵化器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