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3 點擊:次
一、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德州高新區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晉升國家高新區為契機和動力,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聚焦產業發展,全力做好以升促建工作。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80億元,同比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0.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7.2%;新增企業42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
(一)圍繞創新創業,強化平臺建設
(1)完善企業研發平臺。2015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5家,其中通裕集團國家博士后工作站正在公示,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升級為示范中心。截至目前,區內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已達57家,其中國家級15家。依托區內企業研發平臺,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14項,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0余項;全年共批復項目14項,其中國家863計劃主課題1項,子課題3項,省級項目10項。
(2)完善公共服務平臺。以國家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禹城分園、山東大學禹城生物工程應用技術研究院為核心,建設了10萬平方米的高新區科技創智園,并配套建設4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全部達到創新團隊即需即用標準。
(3)完善創業孵化平臺。聯合中國生物發酵協會、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加快建設3萬平方米的生物專業孵化器,全部采用德國實驗室控制系統,達到國家生物防護安全P3標準,先后引進美國安得膜、韓國養生株式會社等多個創新項目,并與德國基因橋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有望建成國際化“眾創+眾籌”平臺。區內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禹城分園成功加入山大“2025創新創業聯盟”第一梯隊,正在建設路演大廳,旨在與聯盟成熟的系統進行資源共享,建設聯盟“e+do”空間。
(二)傾斜資源要素,強化招才引智
為進一步樹立創新導向,今年以來,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促進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5331”人才計劃推進人才特區建設的意見》、《關于在招商引資中同步推進招才引智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將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部署、同考核、同推進,持續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在人才團隊上,啟動“5331”人才強市計劃,即:從2015年開始,力爭用5年時間,面向國內外引進培育30名創業類重點人才、30名創新類重點人才、100名博士,以及產業急需的其他人才,大學教授真正走進了企業實驗室,實現了實質意義上的轉化創新,乳糖高效轉化塔格糖、生物處理純化糖醇母液、高溫釜式發酵制備有機肥等一系列產業核心技術得到聯合開發應用,推動了高新區優勢產業的創新發展。在今年全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上,福航環保、暢生源等4個團隊進入山東區決賽,正基宏景醫療器械、北宇航空2個團隊進入全國半決賽,創歷史最好成績。目前,區內已集聚副高級職稱人員1002人,碩士學歷人員328人,博士學歷人員46人,柔性引進兩院院士6人、“千人計劃”專家7人、泰山學者5人、長江學者3人。
在科研機構上,依托重點行業協會、大院大所等機構平臺開展招商活動,實施高端院校對接戰略,讓科研院所走進產業聚集區。先后吸引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院所前來建設研發機構,與國內外31家頂級科研院校建立緊密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研發課題135項。其中,10月24日召開“名企進山大”暨應用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會,簽署3大實體平臺合作協議,達成意向11項,建設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個,科教實訓基地6個,標志著與山大深化合作進入更高階段。
在科技金融上,搶抓被列入“德州市科金產融合創新試驗區”的機遇,在區內規劃建設了金融服務中心,設立了3億元產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科技引導基金、1000萬元科技擔保基金和800萬元科技孵化基金,主要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同時籌措1100萬元,對科金產融合創新暨人才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32家先進單位和130位先進個人給予重點獎勵,進一步激發了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三)突出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
德州高新區嚴格按照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發展要求,聚焦特色產業,突出創新驅動,全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完善產業規劃。在北京長城戰略規劃研究所為園區制定的《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按照頂層設計、高端定位的原則,聘請國內外知名機構正在修訂完善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規劃建設生物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生態環保產業園和高新區科技創智園,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空間布局。
(2)嚴把項目質量。晉升國家高新區后,德州高新區進一步加大了對入區項目的質量把關,先后出臺了招商引資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高污染、高耗能等不符合產城融合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準入園。今年引進的臺灣展威科技、濟南辰庚裝備、浙江躍華電動汽車控制器等新入園項目,均與園區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優勢產業密切融合,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壯大了產業集群。
(3)強化對外合作。今年以來,在牢牢抓住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德州高新區進一步加大了對外合作力度,積極引導區內企業“走出去”。與丹麥丹能、荷蘭皇家菲仕蘭、臺灣久鼎碳素、日本哈利瑪等外資企業合作的項目順利推進;今年截至目前,實際利用外資1381萬美元,列德州第一位,實現出口創匯2.6億美元,同比增長7.6%。
二、2016年及“十三五”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搶抓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山東省“一圈一帶”(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戰略疊加機遇,按照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總體部署,以打造科技產業新城為目標,全力實施“三次創業”,力爭早日建成“一地三區”,即全國有影響力的生物技術產業基地、區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德州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和產城融合綠色發展的示范區,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理順體制機制,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從我們前期調研的情況來看,設在縣級的國家高新區在體制機制上普遍存在著很多弊端,主要表現為職責關系不明、授權放權不夠、運轉效率不高,嚴重制約了高新區的自我創新發展。作為設在縣級的高新區,德州高新區將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下,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探索建立起一套有利于高新區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體制機制。
(二)健全科技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一是健全創新孵化體系。以高新區科技創智園為依托,進一步加大招才引智、招研引學力度,著力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孵化鏈條。二是健全科技服務體系。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大力發展研發服務、技術轉移、技術評估、知識產權、科技培訓等專業服務,積極搭建科技人才、科研儀器設備和科技文獻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將高新區建成區域高端科技服務中心。三是健全科技金融體系。繼續突出政府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創新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同時積極引導和利用民間資本,以小額貸款、科技銀行和科技保險為支撐,構建科技金融體系,實現各類金融資源向高新區的快速聚集。
(三)聚焦產業發展,打造園區特色品牌
實施“121”產業發展計劃,即“一個聚焦、兩個增強、一個加快”,其中“一個聚焦”是聚焦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兩個增強”是增強高端裝備產業實力和增強新興產業發展后勁,“一個加快”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聚焦發展,進一步放大特色產業優勢,提升園區影響力。一是重點打造以功能糖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農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切實把“德州?中國生物谷”這一招牌叫響、做實。二是以產業為紐帶,引導區內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際標準制定等多途徑的國際產業創新合作,鼓勵企業跨境合作、組建跨國公司等方式,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提升園區產業、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三是圍繞區內主導產業,積極參加、承辦或主辦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發展論壇,集中展示園區產業發展成績,提高園區影響力。
(四)完善基礎配套,加快推進產城融合
一方面,以健全城市功能為導向,加快建設城市綜合體、商務樓宇、商業街、商業中心等重大項目,合理布局中小型生活配套、文化休閑等服務設施,構筑便利實惠的居民商貿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園區建設,對區內不符合產城融合要求的企業進行清理,“騰籠換鳥”,切實為企業生產、群眾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