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產業新政: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07 點擊:203次
7月2日,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提出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7月6日,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召開會議提出,將“加長”“拉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產業鏈,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千億級生物產業,形成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智慧健康4大產業集群;超前布局新經濟產業,圍繞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細分領域打造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力爭成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產業主支撐。
與此同時,推動三大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新政齊頭并進:7月5日,中西部首個促進新經濟發展政策《成都高新區關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若干政策》出臺,提出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注入政策“新動能”,為“獨角獸”企業營造發展生態圈。10日,《關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布,提出將設500億元產業基金,加快打造7000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基地。13日,《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及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亮相,提出將設100億元的生物產業專項基金,對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健康等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類企業給予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助推生物類企業發展壯大。
在密集產業新政、政策紅利背后,7月31日,一組飄紅的數據再次為成都高新區加速聚集具有國際競爭力現代產業體系“添柴加薪”: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1.1億元,同比增長9.0%,高于四川、成都同期增速,呈現出市場消費運行平穩、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平穩增長、生物醫藥產業增勢平穩、利用資本維持平穩增長態勢的“四平穩”特點。
“圍繞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趨勢,成都高新區正完善產業生態、加快要素聚集、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等重要引領性和主導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電子信息產業:設500億產業基金打造7000億級IT“航母”
如今的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成都高新區已成為重要一極。
2016年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規模達3250.4億元,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終端、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四大重點領域,聚集了英特爾、格羅方德、戴爾、聯想、德州儀器、富士康、華為、京東方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
特別是今年以來,成都高新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事件”頻頻引發行業聚焦:2月,總投資逾100億美元的格羅方德12英寸晶圓生產線落戶成都高新區,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使成都實現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合璧,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5月,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在成都高新區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
未來,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按照新出臺的《關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區確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目標:到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7000億元以上。
為加快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產業聚集,新政明確,成都高新區將由財政出資50億元建立產業發展母基金,吸納國內外知名專業資本設立聚焦重點領域的專業基金,合計總規模不低于500億元,重點支持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終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四大特色優勢領域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發展。
未來,一批從事電子信息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及單位將得到大力扶持。其中,對引進12英寸及以上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先進封裝測試生產線、集成電路重大裝備項目,高世代TFT-LCD生產線、AM-OLED生產線和其他新型顯示制造項目,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車載以及智能可穿戴終端制造項目,平臺型互聯網項目等,將給予“一企一策”支持。同時,支持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所在成都高新區設立研發機構,開展軟件和互聯網、新型顯示技術、5G通信、集成電路設計等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按照實際投入的20%給予資金支持。
為全力培育產業“獨角獸”,新政提出,針對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且估值超過3億美元、5億美元、8億美元和10億美元的企業,按企業上年度獲得投資總額的10%分別給予最高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和1億元獎勵,連續三年按地方發展貢獻的100%給予獎勵。同時,鼓勵企業入駐成都市政府支持發展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中外合作產業園區和自建產業園區,按照實際投資額10%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為鼓勵公共平臺建設,“加長”“拉粗”電子信息產業鏈。新政明確,鼓勵企業或第三方機構新建電子信息公共技術平臺,按照平臺建設費用的2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對使用平臺的區內企業,按照年度平臺使用費的10%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鼓勵區內企業引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配套項目,按照投資額的5‰給予項目引進方最高100萬元獎勵,按照新引進項目投資額的5%給予投資方最高500萬元獎勵。
生物產業:百億基金撬動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成都高新區,目前已逐步形成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產業特色領域,生物服務、生物環保、生物制造等輔助產業也正在加快聚集。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地奧、奧泰醫療、美敦力等企業1336家,從最初的地奧心血康、黃芪注射液等3個億元品種,到2016年底已經擁有血液制品、化學藥、中藥、器械類共計16個億元品種。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在加快建設,為生物產業項目聚集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在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實施共建的一年多時間里,生物城共簽約項目62個、協議總投資788億元;已簽約項目中含諾獎團隊3個,兩院院士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劃團隊7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18個。
“作為生物產業核心區,成都高新區著力完善產業生態,加快要素聚集,設立百億基金,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主要載體,力爭在2022年,將其打造為千億級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發布的《政策》涵蓋項目引進、品種培育、規模提升、生態完善等領域,有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落實,釋放政策紅利,為生物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按照新出臺的《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及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區將設立100億元規模的生物醫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專項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和服務生物企業成長壯大。其中,對諾獎、海內外院士及其團隊入駐,通過創辦產業院、加速器等方式來實施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可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專項補貼支持;對國家、省、市重點人才計劃或海外留學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到成都高新區實施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可給予最高500萬元的創業支持。對建設重要公共技術平臺、GCP中心、GLP中心等關鍵核心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200萬元、60萬元、30萬元獎勵。
為加大企業研發支持力度,培育億元生物醫藥品種。新政提出,對企業單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3億元、5億元、8億元、10億元的,每上一個臺階給予企業300萬元獎勵;對企業自主研發新品種,或對現有品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改進,將分階段給予支持,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企業經國家食藥監總局確定為參比制劑的品種,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其他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企業,分階段給予合計最高300萬元的補貼;對同一品種國內前三家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次性評價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于進行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失敗的品種,按照投入比例10%給予最高50萬元補貼。同時,鼓勵精準醫療、互聯網+醫療健康、個性診療等業態創新,對優質企業租用載體發展產業,可給予最高比例達100%,最高額度200萬元的房租補貼;對企業獲得專業機構股權投資的業態創新項目,在完成融資1年后,按照企業獲得投資金額1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支持。
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企業做大做強、開拓市場,新政對“四下企業”首次成長為“四上企業”并成功入庫的,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對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萬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已上規入庫的企業,年產值增速超過20%、增幅超過1億元的,按照增長絕對值的1%給予獎勵,最高200萬元。對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500萬元的項目,按照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最高1000萬元;鼓勵企業進行信息化或智能化改造、能源設施改造、清潔生產改造,單個企業補貼總額最高為200萬元。此外,鼓勵企業參加權威認證,對通過GMP國家級認證或通過GMP國際(WHOGMP,美國GMP,歐盟GMP,PIC-SGMP)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鼓勵企業并購重組,最高可給予1000萬元補貼。
新經濟產業:讓“獨角獸”成為創新基石
在全球信息化和經濟一體化影響下,新技術、新經濟模式、新產業形態、新生產組織方式層出不窮,新經濟迅速成為國內外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在創新創業、新產業、新業態等方面持續引領,科技型企業超1.3萬家,創客人數達10萬人,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成長企業,正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創新基石”。
“新經濟產業是成都高新區最具創新產業,對搶抓成都高新區未來發展機遇有重大意義。”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高新區產業基礎雄厚、創新體系完善,具有良好的新經濟產業基礎,這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和窗口期。
為打造新經濟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成都高新區出臺了中西部首個促進新經濟發展政策——《成都高新區關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確,新經濟企業創辦,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新型組織,新經濟企業開展國際成果轉移轉化,新經濟企業拓展市場等將獲得支持。
為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創辦新經濟企業,新政對新設立的新經濟企業,給予100萬元以內一次性創業啟動資金、免費提供3年媒體和品牌推廣服務、免費提供3年100平方米以內的創業公寓,連續3年每年5萬元以內的寬帶流量使用補貼和每年20萬元以內的云資源使用補貼,對使用經認定公共技術平臺的新經濟企業,按照使用費用的20%給予最高30萬元補貼。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及世界500強企業、全球知名高校院所等在成都高新區設立新型組織,將以啟動資金、房租補貼、貼息貸款、股權投資、人才激勵等形式給予新型組織最高1億元支持。
為支持以新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發展,新政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傳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無人機等新技術企業,按照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對上一年度研發投入在100萬元以上的,按2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對于重大攻關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對通過國內、省內首臺(套)產品認定的給予100萬元、50萬元補貼;對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00萬元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補貼,每增加200萬元再給予10萬元補貼,依次遞增后最高300萬元。對建設數字化工廠且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智能制造企業,按照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1億元補貼。
為支持以新模式為支撐的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發展,新政對新建并經認定的資源要素交易平臺、商品交易平臺、網絡社交平臺、電子競技平臺等平臺類企業,按照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每年按照運營費用的20%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對采用分享創新資源、生產能力、生活服務等服務模式企業,以創新信用券形式按照服務總金額的5%—25%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補貼。
為支持以新業態為特征的跨界經濟、融合經濟等發展,新政支持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改造為“互聯網+”企業,對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照銷售收入的5%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貼。對開展區塊鏈、移動支付等業務的金融科技企業,按照研發費用的1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對實現產品銷售或服務收入的精準醫療企業,按照銷售或服務收入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對采購區內精準醫療產品或服務總金額一次性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成都高新區醫療機構,按照采購金額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
政策還明確,支持以新價值為導向的IP經濟、結算經濟等發展。對以研發、創作IP為核心業務的技術研發型企業、文化創意類企業,分別按照IP收入的10%、5%給予最高500萬元、1000萬元補貼。對受讓IP技術轉移的企業,按照技術轉化合同總額的1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按照資金結算總額的5%給予各類結算中心最高1000萬元補貼。
營造共生共榮生態圈: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現代產業體系,不僅要在產業謀劃上“亮肌肉”,更要在提升自身能力上“練內功”。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將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政務服務環境、一流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環境,引導良好的產業發展預期。
按照專業化原則,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導向,成都高新區將重組一批專業機構,促成成立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和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經濟發展的專門機構,最大限度把承接省市的權限向市場主體放權。依托自貿區政策提高產業雙向開放水平,盡快完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市場準入與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定,最大化釋放政策紅利,吸引全球資金、技術、人才等加速聚集。
為突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成都高新區將追蹤分析目標企業和知名企業家、領軍人才和優秀團隊的個性需求,分別制定專業化、特色化、精準化的產業政策,全覆蓋設立專項產業基金,集成“資金+人才+市場+服務”等優勢資源,突出疊加效應,增強政策優勢。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將完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探索外籍人才注冊成立內資公司,建好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服務園,建設國際專家公寓、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建設,開通高層次人才落戶、購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的綠色通道,以高素質人口結構帶動形成新的產業結構。
“企業強,產業才能強,城市才能強。”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高新區聚集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3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830家、上市企業3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9家,各類企業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成都高新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最寶貴的核心資源。今年,成都高新區將力爭為企業減負50億元以上,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用人成本、用能用地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企業獲得感,振興實體經濟。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大力引進行業龍頭、研發機構、公共技術平臺、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關聯配套項目,從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生產生活環境等方面入手,推動建設產業聯盟,強化產業鏈配套協作,爭搶國際行業標準話語權,構建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環境以及政策集成、產業集聚、功能集中的產業生態圈。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成都高新區迎來多重窗口開啟、多元政策疊加的發展新機遇。未來,成都高新區將緊扣“東進、中優”城市空間布局,奮力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現代化產業基地核心區,奮力成為西部經濟中心的主支撐、西部科技中心的主引擎、西部金融中心的主陣地、西部文創中心的主品牌、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主窗口,全力助推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