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區域經濟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03 點擊:次
“新常態”下,2015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依然處于下行調整的通道里,經濟增長速度繼續放慢到6.9%,許多行業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困擾,金融 體系動蕩幅度加大,風險加劇。但我國區域經濟卻顯示出一大亮點,令人感到一些欣慰。統計表明,2015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 7.6%和7.8%,分別快于東部地區0.9和1.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5.7%,快于東部地區3.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 比城鎮居民的收入實際增長速度要高0.9個百分點,城鄉差距縮小。我國城鄉區域經濟協調、協同發展程度不斷提高(也帶動著世界區域經濟發展協調發展水平不 斷提高),已經形成了速度與發展水平“負相關”的協調發展格局(即鄉村和落后地區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城市和發達地區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這為2020年 “十三五”時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未來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還將繼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在提升發展理念、轉變 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完成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提升發展理念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理念都涉及城鄉區域的協調、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創新理念要求拓展區域發展空間,要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 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協調理念要求堅持區域協同和城鄉一體,構建空間市場一體化 條件下的我國區域經濟分工合作新體系。綠色理念要求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 態文明試驗區;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開放理念要求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加強內陸沿邊地區口岸和基礎設施建設,開辟跨境多式聯運交通 走廊,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提高邊境經 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共享理念要求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 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行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粗放到集約、從外向到內需等三大轉變都有賴各城鄉區域經濟的廣泛參與,并都指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 區。無論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還是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和從外向到內需的轉變都表明,東部地區轉變明顯快于中西部地區,城市地區快于農村地區,今 后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將成為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地區,以實現轉變發展方式上的城鄉區域均衡發展。
在優化經濟結構上,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等三大結構都需要城鄉區域經濟的有力配合。從需求結構看,在擴大消費領域里,主力軍是廣大 的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從供給結構看,在向服務業為主的經濟轉型中,各城鎮地區無疑將承擔主要的責任,同時還要承擔起吸納更多農村剩余人口的作用。從要 素投入結構看,在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投入領域里,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具有巨大的空間。
在完成2016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等“五大”經濟任務中,都需要落實到各城鄉區域經濟中去。在去產能方面,我國主要的老 工業基地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在去庫存中,資源開采和加工型企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這里的壓力和任務將十分艱巨。在去杠桿中,東部地區面臨著更大的 壓力。在降成本中,東部外向型經濟和中西部中小企業應該成為重點。在補短板中,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是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