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推進新型城鎮化須以人為核心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日期:2016-02-04 點擊: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會議提出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等四項具體措施。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是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新型城鎮化,既有利于穩定我國經濟的增長,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新型城鎮化帶來新內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歷了世界經濟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過程,從而也實現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推進新型城鎮化,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重點工作。李克強曾明確表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那么,這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新型城鎮化是供給側改革大框架下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鎮化以后能夠釋放和創造出巨大的需求和供給潛力。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既有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穩定我國經濟的增長,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是市民化,是要建設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滿足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周宏春說,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遠超過農村人口,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對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提高城鎮公共服務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戶籍制度改革是重點
此次會議確定,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
周宏春說,這是推進新型城鎮化、落實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解決落戶問題能夠使外來務工人員和當地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包含義務教育、就業、醫療、法律援助等多項基本公共服務。對吸納外來人才就業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創造就業機會助力城鎮化發展
與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處于劣勢,周宏春認為,人才向大城市集聚是因為大城市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更多。他強調,避免人才到中小城市沒有就業機會,幫助人才找到合適的崗位,發揮其最大作用也是城鎮化過程中的最主要問題。
在周宏春看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要為農村人口創造就業機會,滿足他們對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以及其他方面更深層次的需求。經濟發展有活力、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低的城市,是外來務工人員最想要居住和生活的城市,因此中小城市地方政府應該通過提升自身吸納就業的能力,改善就業環境來吸引人才。
周宏春認為,發展和推動綠色城鎮化的目的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能源消費讓人們享受到最好的福利水平。“推進新型城鎮化不能一蹴而就,要通過不斷的改革和政策調整來實現。與此同時,也要重視投資的作用,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發揮好投資的帶動作用。”周宏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