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
產業規劃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26 點擊:次
近年來,特色小鎮快速發展,成為一些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定位不準、盲目發展、房地產化等苗頭時有冒出,特色小鎮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
住建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特色小鎮試點共有403個,加上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在這幾年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特色小鎮發展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需要進一步規范并統一認識。從一些比較成功的特色小鎮看來,在培育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企業的參與不可或缺,關鍵是培育“特而強”的產業,也就是產業不僅有特色還有水平。
培育特色產業是關鍵
發展特色小鎮,產業是根基。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此前發布《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將逐年淘汰產業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的問題小鎮。
“現在很多小鎮都以旅游、養老為主題,缺乏創意,未能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也沒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延伸。”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特色小鎮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的新抓手,具有較高的發展門檻,而簡單效仿成功經驗會導致特色小鎮低端化、同質化。
專家們一致認為,只有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產業生態,才能防止特色小鎮“千鎮一面”。
作為先行者,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是各地學習借鑒的范本。浙江省特色小鎮把“產業特而強”放在了第一位。“‘特’是指浙江的每個小鎮既聚焦數字經濟、環保、健康等萬億產業,也涵蓋茶葉、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中的一個產業。‘強’是指小鎮全力瞄準產業高端,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為了防止特色小鎮低端化、同質化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明確,建設特色小鎮要以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嚴格遵循發展規律、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防政府債務風險為底線。特別是將各地創建名單中不符合要求的三類“特色小鎮”,列入了逐年淘汰的目標。這三類“特色小鎮”是:
1、住宅用地占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的不實小鎮。對這些不實小鎮進行淘汰,主要是防止“只見新鎮不見人”,打著特色小鎮名義,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
2、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市縣,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變相舉債建設的風險小鎮。主要是防止政府大包大攬、盲目上馬,為了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加劇債務風險。
3、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小鎮。主要是防止千鎮一面,沒有產業和特色作為支撐,就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此外,通知還明確,特色小鎮建設要嚴格節約集約用地,避免另起爐灶、大拆大建。規劃用地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體育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同時,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禁挖山填湖、破壞山水田園。嚴把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產業準入關,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加強環境治理設施建設。
特色產業如何培育
“集中突破”是關鍵。小鎮特色產業選定之后,就要遵循培育要求,將主導產業做精做強。將戰略的注意力集中于產業鏈思維上,挖掘深加工潛力,延伸產業鏈條,把特色產業逐步做精做強,發展產業的核心優勢。
“規模優勢”是保障。發揮規模效益,提高“低成本生產優勢”和“低成本運作優勢”,在產業研究、產業應用、產業服務、產業營銷方面形成集群發展,在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一)“集中突破”
特色產業的產業鏈核心在于產業主體項目的培育,要做到“選得準”,重點突擊,保障“立得住”、“長得大”。
產業核心產業鏈的完善發展,就要梳理產業鏈思維,強化產業鏈配套,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二)“規模優勢”
特色小鎮是要形成一個在核心產業支撐下的融研發創新、文化創意、成果轉換、體驗應用于一體的特色產業規劃。
1、橫縱聯合
特色產業除自身“縱向”的壯大完善外,還要在“橫向”完成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挖掘人文歷史要素,體現特色小鎮的創新導向,推動經濟要素與人文歷史的契合,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圈,保證特色小鎮的特色化、創新化和可持續性發展。
2、內外合力
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具有開放性和系統性。一方面通過對外的連接,將最新的產業創新信息、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甚至創新人才引進到特色小鎮;另一方面,通過對內協同機制推進特色產業創新戰略平臺的建設,不斷完善特色小鎮企業主體的創新合作交流機制,促進信息和成果的互通共享。
通過“橫縱聯合”、“內外合力”推動特色產業集聚生態圈的形成,進而將實現特色小鎮產業功能、創新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現代社區功能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