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區景區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農業園區景區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13 點擊:次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蓬勃發展的農業旅游已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作為農業旅游主載體的農業園區能否順應形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事關農業旅游的成敗。因此,大力推動農業園區向農業旅游景區轉變,對踐行“兩山”理論,深度做好農旅融合工作,促進農業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農業園區景區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營理念問題。目前農業園區經營者大多是跨界而來,與專業經營理念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兩個“沒”。一是沒有規劃設計。導致土法上馬,想到哪做到哪,主題特色不明確,產品單一,重復建設等情況普遍。園區主要旅游項目是采采果、賞賞花、吃吃飯,而科技含量多、附加值高、迎合游客口味的農旅產品嚴重不足,致使園區品味跟不上,給園區打造成為旅游景區增添了困難。二是沒有現代經營理念。普遍采取傳統營銷和土法銷售,經營上墨守成規,等客上門,旅游客源市場投入少,農旅融合、線上線下結合等緊密度不夠,離農業旅游景區差距很大。
(二)建設標準問題。一是建設標準偏低。目前農業園區投資主要以本地為主,真正有實力的外來投資商較少,如淳安縣現有農業園區75個,絕大部分園區投資在1000萬元左右,投入在3000多萬元以上的寥寥無幾。由于農業園區投入不夠,導致建設標準偏低,基礎設施粗糙,內部項目缺少,科技含量低,達不到A級景區標準,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農業旅游景區。二是業態標準缺乏。目前農業景區的評定標準只有《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這個標準是在傳統景區景點基礎上起草的行業標準,比較粗放,針對性不強,對農業旅游這個新興旅游方式起不到應有的指導作用,經營者不知如何才能把農業園區建成農業旅游景區。如農業園區景區化面積沒有標準,鑒于農業園區的特殊性,要建成農業旅游景區,規模值得商榷。
(三)品牌培育問題。受發展理念、園區面積、項目構成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響,農業園區景區化品牌創建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一是品牌意識較為薄弱。除了少數當地較為知名的農業園區品牌外,大部分農業旅游景區沒有自己的形象口號、LOGO標志,沒有形成知名度高、市場認可的響亮園區品牌,給市場推廣帶來很大困難。二是功能不夠完善。目前絕大多數農業旅游景區功能單一,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很少,主要停留在“摘摘果吃吃飯”,甚至連簡單的游客接待設施都不具備,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離A級景區評定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
(四)政策制約問題。一是園區用地難以解決。農業園區景區化需配套建設永久性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游步道等接待設施,上述用地不屬于設施農用地范圍,而要按照商業用地方式取得土地指標,環節多,時間長,短則1-2年,長則數年,甚至遙遙無期,可操作性不強,成為農業園區景區化的“瓶頸”。二是環保政策難以突破。受水源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等政策制約,很多農業園區都在保護區內,手腳被牢牢捆住,迫于經營需要,有些園區出現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違法違規情況,形成事實上的違法建筑,直接影響園區品牌打造,甚至是日常經營,成為當前農業園區景區化難以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推進農業園區向農業旅游景區轉變的對策建議
(一)從科學規劃著手,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注重科學選址。要因地制宜選址,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具體做到“三個依托”,即依托景區景點來建設、依托城郊地理優勢來建設、依托鄉村綠道來建設。沒有景觀資源和地理位置優勢依托的建議發展田園綜合體,以項目“多”和“特”來吸引游客。二是注重突出主題。主題是園區的靈魂,景點式園區建設要做到“三個化”,即產品主題化,要明確自己的核心產品,做到“大而精”,切忌“小而全”;風格特色化,園區建筑要圍繞主題來打造,就地取材,各具風格;園區品質化,嚴格按照A級景區標準來建設園區,增加項目科技含量,避免低水平重復投入,提升園區品質和檔次。三是注重借力借勢。立足旅游特色村發展,整合當地旅游特色村的民居民宿、特色基地、農事體驗等多種旅游元素,既豐富了園區內涵,又提升了旅游村產業發展后勁。立足國有林場發展,充分利用當地國有集體林場原有的生產管理和生活用房發展農業園區,既可解決用地老大難問題,還可以盤活國有閑置資產,促進林場產業轉型。立足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縣市級以上農業示范園區的土地、景觀、產業特色等各種優勢資源來建設園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政策扶持著眼,做好“三個一”。一是完善一套管理制度。主要是明確農業園區向農業旅游景區轉變的準入條件、審批程序、管理職責、規劃布局等,解決當前園區景點化工作中如何審批和日常管理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使農業園區向農業旅游景區轉變工作正規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動農業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快速發展。二是出臺一批政策。首先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臺新的優惠政策,重點要下大力在用地和環保政策上予以實質性突破,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鼓勵發展具備旅游功能的定制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業態,切實增加園區科技含量,打造一批高品質的A級園區式景點。其次是整合部門資源,對現有部門扶持政策進一步進行梳理,集中資金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有選擇性地做強做大2-3個園區,打造農業景區樣板,形成典型示范效應。三是制訂一個標準。針對A級旅游景區標準比較粗放,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建議參照杭州市《民宿業服務等級劃分與評定規范》,在A級旅游景區標準基礎上出臺《農業園區景點評定規范》地方標準,明確園區景點的定義、基本條件、必備功能、建設標準、個性目標等,把行業標準變成業態標準,為經營者建設提供必要的參考,解決什么是農業園區景點,農業園區景點建什么等實際問題,有效破解一個標準管天下的尷尬。
(三)從品牌培育著手,做深三個強化。一是強化品牌意識。“品牌就是生命”,要站在多層次、全產業鏈品牌體系的戰略高度,從項目建設、產品包裝、文化挖掘、服務提升等全方位入手,把農業園區打造成為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傳播廣泛、社會認可度高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時,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專業培訓和人才引進等多種手段,提高營銷、策劃、建設、講解等各類園區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全面提升農業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和認知度。二是強化資源整合。“船大抗風浪”,農業園區景點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就必須實施區域化整合、板塊式發展,通過市場手段,把農業園區周邊的景區景點、風情小鎮、民居民宿、鄉村綠道、特色基地、民俗文化等散、小的旅游產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互補有無,形成一個區域性旅游綜合體,實現整體營銷、區域打造,從而有效地解決園區單打獨斗難成氣候的不利局面,達到將農業旅游景區做大做強的目的。三是強化合力營銷。“好酒也怕巷子深”,針對目前農業園區景區化品牌影響力小、營銷力量薄弱的實際,要著力完善營銷機制,創新營銷方式,整合利用各類宣傳營銷資源和渠道,建立政府、園區、行業、媒體等共同參與的整體營銷機制,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和新手段,實施精準營銷,拓展銷售渠道和客源渠道,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全域營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