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內蒙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持有條件的旗縣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3 點擊: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穩住農牧業基本盤、做好“三農三牧”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于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牧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三農三牧”發展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自治區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
 
  (一)深入實施糧食穩產增產行動。強化黨委和政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分級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開展糧食安全工作情況考核,確保2022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290萬畝、產量穩定在750億斤左右。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管護,推進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啟動實施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在全區建設100個糧油作物千畝優質高效示范區。以產糧大縣、特色糧油生產縣為重點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堅持量水而行,大力推廣選用節水、耐旱、抗逆性強的品種和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旱作節水技術。
 
  (二)提高大豆和油料產能。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發揮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和耕地輪作項目引導作用,在呼倫貝爾、興安等大豆主產區直接擴種大豆,在包頭、興安、巴彥淖爾等重點地區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鹽堿地種植大豆。在中東部主產區積極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在條件適宜地區支持發展油葵、胡麻等油料作物。
 
  (三)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開展“菜籃子”盟市長負責制考核。深入推進奶業振興行動,實施奶業振興“倍增計劃”,加快奶業重大項目建設,改造升級300個左右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支持100個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點設備提檔升級,在奶牛養殖大縣實施擴群增量,力爭全區奶產量突破720萬噸。提高奶牛核心種源自給率,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實施肉牛肉羊發展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建設34個肉牛大縣和27個肉羊大縣,加快草畜一體化發展,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推動基礎母牛擴群增量、肉羊增產增效,確保2022年牛羊肉產量穩定在180萬噸左右。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試點,推動農牧交錯帶建設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發展飼草料專業化生產,健全飼草料加工、流通、配送體系。落實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穩定基礎產能。優化屠宰產能布局,引導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規范增殖放流,確保水產品產量穩定在10.5萬噸以上。穩定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等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擴大蔬菜生產規模,提升均衡供應能力。
 
  (四)加快發展設施農牧業。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探索打造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和全國影響力的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打造呼和浩特、包頭、赤峰設施蔬菜種植區,烏蘭察布東部、錫林郭勒冷涼蔬菜種植區以及巴彥淖爾加工型蔬菜種植區。探索栽培技術集成創新,因地制宜發展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設施,集中建設工廠化育苗設施。推行種養殖全過程標準化生產,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能化等設施裝備技術的研發應用。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非耕地或農村牧區閑置設施農業用地、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發展設施農業。
 
  (五)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及時下達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資金。在40個產糧大縣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繼續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支持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將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服務等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生產,在5個旗縣開展自治區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支持200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整村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新培育500個農業生產托管組織,力爭全區托管服務面積達到8000萬畝次以上。充分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為農戶提供代收購、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儲存等服務,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六)統籌做好重要農畜產品調控。加強糧油、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監測預警,提高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推進儲備糧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提高政策性糧食承儲企業信息化水平,實現儲備收購輪換動態遠程監管、糧情在線監控互通互享。開展糧食產銷協作,組織糧食企業參加第四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暨第六屆內蒙古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促進余糧外銷和口糧購進。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促進保供穩價。深入實施《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推進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強化糧食安全教育,堅決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提升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質效,深化糧食購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改革。
 
  二、強化現代農牧業基礎支撐
 
  (七)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耕地保護和建設行動,確保國家核定我區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不減少。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帶責任分解下達到盟市,由自治區和盟市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新建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或將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的植物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建立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依法嚴厲查處2020年7月3日以后新增的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持續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加強工商資本流轉農村牧區土地的用途監管。
 
  (八)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以盟市為單位制定“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分區分類明確建設標準和建設定額。2022年新建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0萬畝以上。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開展退化耕地治理,穩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級。編制全區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繼續在6個試點旗縣實施鹽堿地改良12.2萬畝,開展水稻、高粱等耐鹽堿農作物適應試驗示范。在東部四盟市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1350萬畝,推進黑土地保護工程50萬畝。配合做好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和鹽堿地專項普查工作。加快東臺子、琥珀溝等在建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推進引綽濟遼工程建設,做好引嫩濟錫(霍)工程前期論證工作。推進河套、鐙口揚水2個大型灌區和三湖河、花木蘭等4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推動田間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探索建立高標準農田和農業節水灌溉多元化投入機制、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后管護機制。
 
  (九)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統籌規劃建設自治區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飼草種質資源庫,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內蒙古分庫,爭取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資源庫升級為國家級區域性種質資源庫。做好白絨山羊、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等地方品種和珍稀、特有及瀕危動植物保種工作,在27個旗縣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性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做好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進品種的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實施自治區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以“5+N”產業為重點,實行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制度,集中開展科技攻關。推進草業、肉牛、馬鈴薯、設施蔬菜、玉米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實施馬鈴薯、玉米優良品種后補助政策,持續提升畜禽育種創新能力。建設60個看禾選種平臺,推介我區優勢主栽作物育種成果。鼓勵各地舉辦區域性畜禽良種評比會、拍賣會,促進優良品種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強制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松山、四子王等7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確保全區良種繁育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加強水產苗種基地建設,提升水產土著品種培育能力。持續推進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擇優對2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0家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給予后補助支持。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十)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推廣應用水平。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支持技術水平先進、填補產業空白、符合產業政策的農機產品認定為自治區首臺套產品,對符合條件的農機首臺套產品按規定給予一定保費補貼,促進農機新產品研發產業化。支持對農機創新產品開展專項鑒定。精準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將糧食、生豬、牛、羊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所需機具納入補貼范圍。推進優機優補,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生產薄弱環節所需重點機具補貼測算比例,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糧食烘干、溫室大棚鋼結構骨架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逐步降低保有量過多、技術相對落后機具品目的補貼額,將部分低價值的機具逐步退出補貼范圍。
 
  (十一)有效防范應對農牧業重大災害。加大農牧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快速評估、預警發布、應急處置和風險管控機制,加強救災物資、飼草料等儲備,全面提高農牧業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修復水毀災損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溝渠疏浚和水庫、泵站建設及管護。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屬地責任,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實行定責定崗定人。深化動物疫病防控綜合改革,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完成重點旗縣獸醫實驗室設施裝備升級改造工作。嚴防非洲豬瘟、口蹄疫、禽流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重點做好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和普查工作。加強中長期氣候變化對農牧業影響研究,開展形勢會商研判。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
 
  三、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二)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優化排查和申報機制,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牧戶納入監測范圍,按季度動態調整,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型、發展需求等精準施策,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壓實監測預警和幫扶責任,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配合做好國家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工作,組織開展以第三方評估為主的考核評估。
 
  (十三)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指導脫貧地區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先支持有條件的脫貧旗縣創建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及現代農牧業產業園。2022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原則上不低于55%,重點用于支持幫扶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完善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庫,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在具備條件的脫貧地區特別是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優先規劃建設集中式風電、光伏基地。壓實就業幫扶責任,確保全區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各盟市不低于上年度水平。拓展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因地制宜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持農村牧區勞動力和返鄉農牧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鄉土人才在脫貧地區創新創業,科技服務、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動等項目優先向脫貧人口傾斜。深化京蒙勞務協作,做好區內外轉移就業工作。落實好就業幫扶各類補助政策,延續支持幫扶車間發展的優惠政策。發揮以工代賑作用,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統籌用好村莊保潔、道路養護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實行動態管理,優先吸納低收入勞動力、弱勞動力。穩步擴大生態護林員、草管員隊伍。
 
  (十四)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統籌整合政策資源,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集中力量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發展。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編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對10個國家級和5個自治區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選派科技特派員,實行產業技術顧問制度,有計劃地開展教育、醫療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加強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醫院薄弱專科和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的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發展監測評價機制。加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落實后續扶持項目,做好安置區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會融入、社區治理、戶籍管理等工作,促進搬遷脫貧人口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所在地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就業崗位向易地搬遷群眾傾斜。
 
  (十五)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適時開展政策效果評估。拓展京蒙協作工作領域,深化區縣、村企、學校、醫院等結對幫扶,支持引進北京市企業到脫貧地區投資、共建產業園區。繼續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創新信貸產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符合條件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應貸盡貸。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拓展脫貧地區特色農畜產品銷售渠道。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規范收益分配。
 
  四、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
 
  (十六)實施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行動。發揮內蒙古農牧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優化提升農牧業產業鏈,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調整優化農牧業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高質量建設奶牛、玉米、肉羊、肉牛、向日葵、羊絨、馬鈴薯、雜糧雜豆、小麥、蔬菜、飼草、大豆、馬、粳稻、雙峰駝等農畜產品優勢產業帶。做強做優奶業、玉米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肉牛、肉羊、羊絨、馬鈴薯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扶持奶業、肉牛、肉羊、馬鈴薯、羊絨等5個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產業鏈建設,力爭新創建2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0個產業強鎮,推動農牧業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適時啟動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走進內蒙古行動。大力發展糧油、農畜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產業,積極培育和引進農牧業重點龍頭企業,新認定50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和50家自治區級產業化示范聯合體,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值水平。
 
  (十七)實施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農牧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推動以“蒙”字標為引領的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深入實施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行動,每個盟市鞏固提升2至3個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大力推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認證,力爭2022年新增認證產品產量增長6%,認定“內蒙古好糧油”產品15個以上。完善農牧業品牌目錄制度,加強品牌管理保護。依托農牧業展會、產銷對接會、大型賽事、電商等平臺,持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鼓勵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對接重點城市和周邊地區大型商超,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推動食用農畜產品生產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鄉鎮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逐步構建監管、認證、規范全流程質量監控追溯體系。
 
  (十八)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加快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縣域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牧業農村牧區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協同發展的“一縣一業”鄉村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特色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鼓勵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在蘇木鄉鎮建設加工園區和物流節點,推動重點嘎查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實現加工在縣鄉、基地在嘎查村、增收在農牧戶。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創建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出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專題研學和體驗旅游線路,支持農牧民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民宿、體驗農牧業等業態。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學農資源納入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落實好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保障政策。
 
  (十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綜合示范創建,強化縣城綜合商業服務能力,促進農村牧區消費擴容提質升級。加快建設農村牧區寄遞物流網絡體系,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業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下沉供應鏈,布設農村牧區寄遞物流服務站點1萬個以上,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推動進農村牧區客貨郵融合發展,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村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和“一點多能”的嘎查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基本建立以旗縣物流集散中心為基礎的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改造升級農村牧區綜合服務社。推動冷鏈物流向農村牧區延伸,在重點鄉鎮和中心村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牧區綜合示范創建,加強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和快遞服務現代農牧業示范項目建設,打造“互聯網+流通+服務”新模式。實施“數商興農興牧”,引導農畜產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
 
  (二十)促進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各類農牧民工穩崗就業政策,對吸納農村牧區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業的中小微企業,按規定給予援企穩崗扶持政策支持。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深化京蒙勞務協作,充分發揮各級就業服務平臺作用,促進農村牧區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發揮駐外勞務服務機構作用,壯大勞務經紀人隊伍。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培育發展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推進家政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加強源頭治理和監督檢查,確保農牧民工資及時足額發放。深入實施“創業內蒙古”行動,加強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通過培訓指導、創業擔保貸款、減免稅費等方式,培育一批農村牧區創新創業帶頭人。支持農村牧區勞動力靈活就業,享受與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同等的就業政策。實施縣域農牧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完善社保服務體系,提高城鎮配套服務保障水平。2022年全區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到240萬人以上。
 
  (二十一)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綠色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大力推廣控肥控藥技術,保持化肥農藥使用強度負增長,繼續實施地膜回收處理利用建設項目,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建設項目和補償制度創新試點,重點在沿黃流域旗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盟市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評價體系。對大型農牧場使用的新生產農機進行排放檢測,重點區域抽檢率不低于20%,其他區域不低于10%。實施內蒙古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內蒙古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育工程和內蒙古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一湖兩海”、察汗淖爾和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和退化草原修復治理,嚴格落實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支持牧區發展和牧民增收,落實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350萬畝、種草490萬畝以上。鼓勵研發應用減碳增匯型農業技術,增強森林草原儲碳固碳能力。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推進農村牧區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及中小河流治理,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五、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二十二)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牧民參與,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防范嘎查村級債務風險。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科學確定村莊分類,加快推進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編制村莊規劃,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注重傳統特色和鄉村風貌保護。探索以旗縣為單位建立鄉村建設項目庫,因地制宜確定鄉村建設重點,逐步改善村莊整體環境、提升村莊設施水平、增強公共服務功能。推動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發揮“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等嘎查村民自治制度作用,引導社會組織、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完善農村牧區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以縣域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在樣本旗縣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工作。
 
  (二十三)接續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穩妥開展農村牧區衛生廁所新建改造,以旗縣為單位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從當地實際條件和農牧民實際需求出發科學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在有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能力的地方推廣水沖式廁所,不具備條件的可建設標準化衛生旱廁;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管網統一處理。切實做好“問題戶廁”整改銷號工作。制定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指南,指導旗縣編制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規劃。以沿黃流域和“一湖兩海”、察汗淖爾周邊農村牧區為重點,在40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牧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積極探索農村牧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模式,持續推進5個全國示范縣、22個自治區試點地區建設,力爭2022年年底前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45%以上。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創建綠化美化示范嘎查村500個。
 
  (二十四)扎實推進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開工建設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里,推進260個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實施農村牧區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0公里,改造危橋200座。在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2個盟市及4個旗縣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建設,重點開展老舊管網對標改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健全運行管護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動態監測機制,規范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提高水質達標率。通過打深水井、建設儲水窖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建設一批牧區分散式水源點工程。推進農村牧區電網改造和動力電進村屯工程,完善生產生活供電網絡。探索建設農村牧區能源革命試驗區,穩妥有序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開展農村牧區房屋安全性評定(鑒定)工作,持續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
 
  (二十五)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牧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加強農牧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民對數字化“新農具”的使用能力。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推廣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金融網點進嘎查村等信息服務,加快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現代農牧業、農畜產品流通、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加快推廣應用農村牧區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平臺,深化“農牧大數據+金融”合創共建。加強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
 
  (二十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服務常住人口為重點,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科學增加農村牧區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加快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試點建設,實施醫保按總額付費,實現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推動農村牧區基層定點醫療機構醫保信息化建設,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落實對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分類資助政策,將大病專項救治模式推廣至所有30種大病患者。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嘎查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施鄉村醫生“鄉管村用”,分類落實鄉村醫生養老、醫保等社會保障待遇。優化縣域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構建以旗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為中心、以蘇木鄉鎮敬老院為輻射、以互助幸福院為補充的三級農村牧區養老服務網絡。大力培育農村牧區為老服務社會組織。實施“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加強蘇木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嘎查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分層分類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困難群眾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健全基層黨員關愛聯系制度,完善嘎查村“兩委”成員聯系群眾機制,關愛幫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完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網絡,健全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定期探訪制度和動態監測機制。
 
  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
 
  (二十七)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旗縣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化蘇木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制定蘇木鄉鎮職責事項指導清單,健全完善蘇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深化鄉村治理體系試點建設示范,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移風易俗“三張圖”治理方式。加強蘇木鄉鎮、嘎查村集中換屆后領導班子建設,采取自治區示范培訓、盟市重點培訓、旗縣全員輪訓的方式,全面開展農村牧區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加強嘎查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持續實施“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定期組織開展“回頭看”。健全常態化駐嘎查村包聯幫扶工作機制,強化駐嘎查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發揮駐嘎查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嘎查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嘎查村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推進嘎查村委會規范化建設,落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備案制度。開展嘎查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推進嘎查村級事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等,強化群眾對嘎查村級權力的有效監督。深入開展市縣巡察,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嘎查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加大對嘎查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力度,實現對嘎查村“兩委”成員監督監察全覆蓋。落實嘎查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推廣嘎查村級組織依法自治事項、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化管理,規范嘎查村級組織機構牌子和證明事項,推行嘎查村級基礎信息統計“一張表”制度,切實減輕嘎查村級組織負擔。
 
  (二十八)創新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烏蘭牧騎等平臺陣地,在農村牧區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一批文明村鎮、文明家庭,選樹一批北疆楷模、最美人物。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做好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工作。支持農牧民群眾自發舉辦“村晚”、節日民俗、趣味運動會等文化體育活動。舉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加強嘎查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建設,推進農村婚俗改革試點和殯葬習俗改革,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動將移風易俗相關要求載入村規民約。持續開展“守村規、改陋習、重誠信、講互助”活動。
 
  (二十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農村牧區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在各族干部群眾心中深深扎根。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推動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進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進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區和休閑度假區,不斷增強農牧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堅定不移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
 
  (三十)切實維護農村牧區社會平安穩定。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建設,全面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推行“1中心所+N警務室”建設,推動“一村一輔警”全覆蓋,推進鄉村社會面智能安防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持續打擊“村霸”等黑惡勢力,防范黑惡勢力、家族宗族勢力等對農村牧區基層政權的侵蝕和影響。依法嚴厲打擊農村牧區盜搶牲畜、電信詐騙、迷信詐騙、集資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以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侵犯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農村牧區法治宣傳教育,培育農村牧區學法用法示范戶。加強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暢通農牧民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依法妥善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堅決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預農村牧區公共事務。統籌推進應急管理與鄉村治理資源整合,開展農村牧區交通、消防、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加強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建設。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責任,依法對農村牧區醫藥類場所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健全農村牧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體系,嚴防聚集性疫情。創新拓展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機制。
 
  七、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一)擴大鄉村振興投入。繼續把農牧業農村牧區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力度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研究制定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加強分類指導,強化考核監督,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按規定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于現代農牧業設施建設、鄉村建設行動等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公益性項目。發揮好內蒙古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支持各盟市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運作鄉村振興子基金。提高鄉村振興領域項目儲備質量。加大涉農涉牧資金整合力度,強化“三農三牧”預算績效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監督,開展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情況專項督查。
 
  (三十二)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和通報制度,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考核結果與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綜合評價等政策掛鉤。對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提高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牧業農村牧區信貸投放力度。推動活體牲畜質押貸款業務和農村牧區承包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增量擴面。發揮自治區農牧業融資擔保公司作用,強化涉農涉牧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推動農商行組建工作。推進農村牧區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工作,力爭2023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覆蓋。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發展“保險+期貨”產品,積極爭取大連商品交易所保費補貼支持。完善農牧業保險政策體系,開展肉牛、肉羊、特色奶、駱駝保險等地方優勢特色保險試點,穩步推進試點擴面提標。
 
  (三十三)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各類人才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的激勵保障機制,細化落實鼓勵舉措。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提升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實施高素質農牧民培育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農牧民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育行動。實施農村牧區轉移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創天地開展農牧業科技示范推廣、培訓指導。落實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傾斜政策,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補貼標準。對在旗縣以下衛生、中小學教師、農牧林水等基層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實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職稱評聘政策。集中選派一批教育、衛生領域青年人才到旗縣以下基層服務鍛煉,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在晉升高級職稱時,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牧區基層工作服務經歷。組織100個左右自治區級人才工程入選團隊、1000名左右自治區級人才工程入選個人、10000名左右盟市旗縣級優秀人才到基層一線開展服務。支持高等學校優化農牧業相關學科設置,推進涉農牧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加強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健全完善耕讀教育體系,支持建設耕讀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大力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人才。
 
  (三十四)抓好農村牧區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在五原縣繼續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全面開展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和驗收工作,建立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盤活利用集體資產資源,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序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妥開展使用權抵押融資。全面落實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任務,指導阿榮旗、達拉特旗做好改革試點工作。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登記成果共享應用。完善農墾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農墾國有農用地資源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選擇具有一定基礎的旗縣開展規范化農村牧區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試點。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村牧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八、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
 
  (三十五)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責任、傳導壓力,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地見效。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及自治區實施辦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健全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蘇木鄉鎮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探索開展自治區相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完善盟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納入綜合考核評價內容。注重提拔使用鄉村振興成績突出的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力的進行約談。保持旗縣黨政正職任期內相對穩定。完善自治區、盟市、旗縣黨政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召開全區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會,鼓勵盟市、旗縣開展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等務實管用活動。開展《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情況總結評估。加強集中換屆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分管“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干部培訓,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教學計劃。在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中全面開展“比武爭星”活動,在縣域范圍內組織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走村觀摩、互學互促、工作交流,逐級選樹“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監督,推動責任有效落實。
 
  (三十六)建強黨的農村牧區工作機構。強化各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推進議事協調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重點任務分工落實和督查督辦機制,完善密切協作、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加強各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強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責。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建強農牧業農村牧區基層工作體系,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三十七)抓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組織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旗縣、示范蘇木鄉鎮、示范嘎查村創建,鞏固拓展牧區現代化試點成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支持有條件的旗縣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探索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模式、政策體系、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為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安排至少3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展縣域內幫扶,構建村企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按規定對在鄉村振興中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用新的實踐、新的成績書寫好內蒙古“三農三牧”發展新篇章,奮力開創內蒙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主頁 > 專題研究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內蒙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持有條件的旗縣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2022-04-13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穩住農牧業基本盤、做好“三農三牧”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于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牧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三農三牧”發展新篇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自治區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畜產品供給
 
  (一)深入實施糧食穩產增產行動。強化黨委和政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分級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開展糧食安全工作情況考核,確保2022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290萬畝、產量穩定在750億斤左右。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管護,推進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啟動實施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在全區建設100個糧油作物千畝優質高效示范區。以產糧大縣、特色糧油生產縣為重點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堅持量水而行,大力推廣選用節水、耐旱、抗逆性強的品種和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旱作節水技術。
 
  (二)提高大豆和油料產能。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發揮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和耕地輪作項目引導作用,在呼倫貝爾、興安等大豆主產區直接擴種大豆,在包頭、興安、巴彥淖爾等重點地區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鹽堿地種植大豆。在中東部主產區積極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在條件適宜地區支持發展油葵、胡麻等油料作物。
 
  (三)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開展“菜籃子”盟市長負責制考核。深入推進奶業振興行動,實施奶業振興“倍增計劃”,加快奶業重大項目建設,改造升級300個左右中小規模奶牛養殖場,支持100個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點設備提檔升級,在奶牛養殖大縣實施擴群增量,力爭全區奶產量突破720萬噸。提高奶牛核心種源自給率,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實施肉牛肉羊發展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建設34個肉牛大縣和27個肉羊大縣,加快草畜一體化發展,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推動基礎母牛擴群增量、肉羊增產增效,確保2022年牛羊肉產量穩定在180萬噸左右。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試點,推動農牧交錯帶建設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發展飼草料專業化生產,健全飼草料加工、流通、配送體系。落實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穩定基礎產能。優化屠宰產能布局,引導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規范增殖放流,確保水產品產量穩定在10.5萬噸以上。穩定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等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擴大蔬菜生產規模,提升均衡供應能力。
 
  (四)加快發展設施農牧業。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探索打造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和全國影響力的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打造呼和浩特、包頭、赤峰設施蔬菜種植區,烏蘭察布東部、錫林郭勒冷涼蔬菜種植區以及巴彥淖爾加工型蔬菜種植區。探索栽培技術集成創新,因地制宜發展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設施,集中建設工廠化育苗設施。推行種養殖全過程標準化生產,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能化等設施裝備技術的研發應用。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量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非耕地或農村牧區閑置設施農業用地、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發展設施農業。
 
  (五)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及時下達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資金。在40個產糧大縣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繼續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支持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將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服務等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生產,在5個旗縣開展自治區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支持200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整村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新培育500個農業生產托管組織,力爭全區托管服務面積達到8000萬畝次以上。充分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為農戶提供代收購、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儲存等服務,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六)統籌做好重要農畜產品調控。加強糧油、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監測預警,提高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推進儲備糧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提高政策性糧食承儲企業信息化水平,實現儲備收購輪換動態遠程監管、糧情在線監控互通互享。開展糧食產銷協作,組織糧食企業參加第四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暨第六屆內蒙古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促進余糧外銷和口糧購進。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促進保供穩價。深入實施《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推進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強化糧食安全教育,堅決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提升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質效,深化糧食購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改革。
 
  二、強化現代農牧業基礎支撐
 
  (七)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耕地保護和建設行動,確保國家核定我區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不減少。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帶責任分解下達到盟市,由自治區和盟市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新建高標準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或將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的植物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建立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依法嚴厲查處2020年7月3日以后新增的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持續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加強工商資本流轉農村牧區土地的用途監管。
 
  (八)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以盟市為單位制定“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分區分類明確建設標準和建設定額。2022年新建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0萬畝以上。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開展退化耕地治理,穩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級。編制全區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繼續在6個試點旗縣實施鹽堿地改良12.2萬畝,開展水稻、高粱等耐鹽堿農作物適應試驗示范。在東部四盟市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1350萬畝,推進黑土地保護工程50萬畝。配合做好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和鹽堿地專項普查工作。加快東臺子、琥珀溝等在建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推進引綽濟遼工程建設,做好引嫩濟錫(霍)工程前期論證工作。推進河套、鐙口揚水2個大型灌區和三湖河、花木蘭等4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推動田間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探索建立高標準農田和農業節水灌溉多元化投入機制、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后管護機制。
 
  (九)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統籌規劃建設自治區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飼草種質資源庫,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內蒙古分庫,爭取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資源庫升級為國家級區域性種質資源庫。做好白絨山羊、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等地方品種和珍稀、特有及瀕危動植物保種工作,在27個旗縣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性調查和搶救性收集工作。做好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引進品種的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實施自治區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以“5+N”產業為重點,實行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制度,集中開展科技攻關。推進草業、肉牛、馬鈴薯、設施蔬菜、玉米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實施馬鈴薯、玉米優良品種后補助政策,持續提升畜禽育種創新能力。建設60個看禾選種平臺,推介我區優勢主栽作物育種成果。鼓勵各地舉辦區域性畜禽良種評比會、拍賣會,促進優良品種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強制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松山、四子王等7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確保全區良種繁育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加強水產苗種基地建設,提升水產土著品種培育能力。持續推進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擇優對2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0家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給予后補助支持。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十)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推廣應用水平。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支持技術水平先進、填補產業空白、符合產業政策的農機產品認定為自治區首臺套產品,對符合條件的農機首臺套產品按規定給予一定保費補貼,促進農機新產品研發產業化。支持對農機創新產品開展專項鑒定。精準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將糧食、生豬、牛、羊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所需機具納入補貼范圍。推進優機優補,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生產薄弱環節所需重點機具補貼測算比例,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糧食烘干、溫室大棚鋼結構骨架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逐步降低保有量過多、技術相對落后機具品目的補貼額,將部分低價值的機具逐步退出補貼范圍。
 
  (十一)有效防范應對農牧業重大災害。加大農牧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快速評估、預警發布、應急處置和風險管控機制,加強救災物資、飼草料等儲備,全面提高農牧業抵御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修復水毀災損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溝渠疏浚和水庫、泵站建設及管護。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屬地責任,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實行定責定崗定人。深化動物疫病防控綜合改革,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完成重點旗縣獸醫實驗室設施裝備升級改造工作。嚴防非洲豬瘟、口蹄疫、禽流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重點做好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和普查工作。加強中長期氣候變化對農牧業影響研究,開展形勢會商研判。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
 
  三、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二)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優化排查和申報機制,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牧戶納入監測范圍,按季度動態調整,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型、發展需求等精準施策,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壓實監測預警和幫扶責任,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配合做好國家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工作,組織開展以第三方評估為主的考核評估。
 
  (十三)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指導脫貧地區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先支持有條件的脫貧旗縣創建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及現代農牧業產業園。2022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原則上不低于55%,重點用于支持幫扶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完善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庫,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在具備條件的脫貧地區特別是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優先規劃建設集中式風電、光伏基地。壓實就業幫扶責任,確保全區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各盟市不低于上年度水平。拓展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因地制宜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持農村牧區勞動力和返鄉農牧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鄉土人才在脫貧地區創新創業,科技服務、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動等項目優先向脫貧人口傾斜。深化京蒙勞務協作,做好區內外轉移就業工作。落實好就業幫扶各類補助政策,延續支持幫扶車間發展的優惠政策。發揮以工代賑作用,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統籌用好村莊保潔、道路養護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實行動態管理,優先吸納低收入勞動力、弱勞動力。穩步擴大生態護林員、草管員隊伍。
 
  (十四)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統籌整合政策資源,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集中力量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發展。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編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對10個國家級和5個自治區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選派科技特派員,實行產業技術顧問制度,有計劃地開展教育、醫療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加強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醫院薄弱專科和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的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發展監測評價機制。加強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落實后續扶持項目,做好安置區產業培育、就業幫扶、社會融入、社區治理、戶籍管理等工作,促進搬遷脫貧人口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所在地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就業崗位向易地搬遷群眾傾斜。
 
  (十五)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適時開展政策效果評估。拓展京蒙協作工作領域,深化區縣、村企、學校、醫院等結對幫扶,支持引進北京市企業到脫貧地區投資、共建產業園區。繼續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創新信貸產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符合條件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應貸盡貸。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拓展脫貧地區特色農畜產品銷售渠道。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規范收益分配。
 
  四、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
 
  (十六)實施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行動。發揮內蒙古農牧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優化提升農牧業產業鏈,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調整優化農牧業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高質量建設奶牛、玉米、肉羊、肉牛、向日葵、羊絨、馬鈴薯、雜糧雜豆、小麥、蔬菜、飼草、大豆、馬、粳稻、雙峰駝等農畜產品優勢產業帶。做強做優奶業、玉米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肉牛、肉羊、羊絨、馬鈴薯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扶持奶業、肉牛、肉羊、馬鈴薯、羊絨等5個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產業鏈建設,力爭新創建2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0個產業強鎮,推動農牧業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適時啟動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走進內蒙古行動。大力發展糧油、農畜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產業,積極培育和引進農牧業重點龍頭企業,新認定50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和50家自治區級產業化示范聯合體,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值水平。
 
  (十七)實施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農牧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推動以“蒙”字標為引領的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深入實施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行動,每個盟市鞏固提升2至3個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大力推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認證,力爭2022年新增認證產品產量增長6%,認定“內蒙古好糧油”產品15個以上。完善農牧業品牌目錄制度,加強品牌管理保護。依托農牧業展會、產銷對接會、大型賽事、電商等平臺,持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鼓勵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對接重點城市和周邊地區大型商超,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推動食用農畜產品生產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鄉鎮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逐步構建監管、認證、規范全流程質量監控追溯體系。
 
  (十八)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加快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縣域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牧業農村牧區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協同發展的“一縣一業”鄉村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特色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鼓勵農畜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在蘇木鄉鎮建設加工園區和物流節點,推動重點嘎查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實現加工在縣鄉、基地在嘎查村、增收在農牧戶。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創建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出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專題研學和體驗旅游線路,支持農牧民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民宿、體驗農牧業等業態。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學農資源納入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落實好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保障政策。
 
  (十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綜合示范創建,強化縣城綜合商業服務能力,促進農村牧區消費擴容提質升級。加快建設農村牧區寄遞物流網絡體系,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業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下沉供應鏈,布設農村牧區寄遞物流服務站點1萬個以上,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推動進農村牧區客貨郵融合發展,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村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和“一點多能”的嘎查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基本建立以旗縣物流集散中心為基礎的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改造升級農村牧區綜合服務社。推動冷鏈物流向農村牧區延伸,在重點鄉鎮和中心村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牧區綜合示范創建,加強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和快遞服務現代農牧業示范項目建設,打造“互聯網+流通+服務”新模式。實施“數商興農興牧”,引導農畜產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
 
  (二十)促進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各類農牧民工穩崗就業政策,對吸納農村牧區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業的中小微企業,按規定給予援企穩崗扶持政策支持。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深化京蒙勞務協作,充分發揮各級就業服務平臺作用,促進農村牧區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發揮駐外勞務服務機構作用,壯大勞務經紀人隊伍。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培育發展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推進家政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加強源頭治理和監督檢查,確保農牧民工資及時足額發放。深入實施“創業內蒙古”行動,加強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通過培訓指導、創業擔保貸款、減免稅費等方式,培育一批農村牧區創新創業帶頭人。支持農村牧區勞動力靈活就業,享受與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同等的就業政策。實施縣域農牧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完善社保服務體系,提高城鎮配套服務保障水平。2022年全區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到240萬人以上。
 
  (二十一)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綠色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大力推廣控肥控藥技術,保持化肥農藥使用強度負增長,繼續實施地膜回收處理利用建設項目,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建設項目和補償制度創新試點,重點在沿黃流域旗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盟市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評價體系。對大型農牧場使用的新生產農機進行排放檢測,重點區域抽檢率不低于20%,其他區域不低于10%。實施內蒙古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內蒙古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育工程和內蒙古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一湖兩海”、察汗淖爾和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和退化草原修復治理,嚴格落實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支持牧區發展和牧民增收,落實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350萬畝、種草490萬畝以上。鼓勵研發應用減碳增匯型農業技術,增強森林草原儲碳固碳能力。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推進農村牧區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及中小河流治理,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五、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二十二)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牧民參與,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防范嘎查村級債務風險。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科學確定村莊分類,加快推進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編制村莊規劃,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注重傳統特色和鄉村風貌保護。探索以旗縣為單位建立鄉村建設項目庫,因地制宜確定鄉村建設重點,逐步改善村莊整體環境、提升村莊設施水平、增強公共服務功能。推動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發揮“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等嘎查村民自治制度作用,引導社會組織、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完善農村牧區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以縣域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在樣本旗縣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工作。
 
  (二十三)接續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穩妥開展農村牧區衛生廁所新建改造,以旗縣為單位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從當地實際條件和農牧民實際需求出發科學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在有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能力的地方推廣水沖式廁所,不具備條件的可建設標準化衛生旱廁;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管網統一處理。切實做好“問題戶廁”整改銷號工作。制定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指南,指導旗縣編制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規劃。以沿黃流域和“一湖兩海”、察汗淖爾周邊農村牧區為重點,在40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牧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積極探索農村牧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模式,持續推進5個全國示范縣、22個自治區試點地區建設,力爭2022年年底前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45%以上。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創建綠化美化示范嘎查村500個。
 
  (二十四)扎實推進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開工建設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里,推進260個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實施農村牧區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0公里,改造危橋200座。在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2個盟市及4個旗縣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建設,重點開展老舊管網對標改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健全運行管護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動態監測機制,規范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提高水質達標率。通過打深水井、建設儲水窖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建設一批牧區分散式水源點工程。推進農村牧區電網改造和動力電進村屯工程,完善生產生活供電網絡。探索建設農村牧區能源革命試驗區,穩妥有序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開展農村牧區房屋安全性評定(鑒定)工作,持續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
 
  (二十五)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牧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加強農牧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民對數字化“新農具”的使用能力。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推廣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金融網點進嘎查村等信息服務,加快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現代農牧業、農畜產品流通、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加快推廣應用農村牧區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平臺,深化“農牧大數據+金融”合創共建。加強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
 
  (二十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以服務常住人口為重點,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科學增加農村牧區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加快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試點建設,實施醫保按總額付費,實現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推動農村牧區基層定點醫療機構醫保信息化建設,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落實對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分類資助政策,將大病專項救治模式推廣至所有30種大病患者。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嘎查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施鄉村醫生“鄉管村用”,分類落實鄉村醫生養老、醫保等社會保障待遇。優化縣域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構建以旗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為中心、以蘇木鄉鎮敬老院為輻射、以互助幸福院為補充的三級農村牧區養老服務網絡。大力培育農村牧區為老服務社會組織。實施“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加強蘇木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嘎查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分層分類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困難群眾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健全基層黨員關愛聯系制度,完善嘎查村“兩委”成員聯系群眾機制,關愛幫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完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網絡,健全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定期探訪制度和動態監測機制。
 
  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
 
  (二十七)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旗縣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化蘇木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制定蘇木鄉鎮職責事項指導清單,健全完善蘇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深化鄉村治理體系試點建設示范,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移風易俗“三張圖”治理方式。加強蘇木鄉鎮、嘎查村集中換屆后領導班子建設,采取自治區示范培訓、盟市重點培訓、旗縣全員輪訓的方式,全面開展農村牧區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加強嘎查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持續實施“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定期組織開展“回頭看”。健全常態化駐嘎查村包聯幫扶工作機制,強化駐嘎查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發揮駐嘎查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嘎查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嘎查村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推進嘎查村委會規范化建設,落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備案制度。開展嘎查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推進嘎查村級事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等,強化群眾對嘎查村級權力的有效監督。深入開展市縣巡察,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嘎查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加大對嘎查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力度,實現對嘎查村“兩委”成員監督監察全覆蓋。落實嘎查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推廣嘎查村級組織依法自治事項、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化管理,規范嘎查村級組織機構牌子和證明事項,推行嘎查村級基礎信息統計“一張表”制度,切實減輕嘎查村級組織負擔。
 
  (二十八)創新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烏蘭牧騎等平臺陣地,在農村牧區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一批文明村鎮、文明家庭,選樹一批北疆楷模、最美人物。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做好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工作。支持農牧民群眾自發舉辦“村晚”、節日民俗、趣味運動會等文化體育活動。舉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加強嘎查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建設,推進農村婚俗改革試點和殯葬習俗改革,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動將移風易俗相關要求載入村規民約。持續開展“守村規、改陋習、重誠信、講互助”活動。
 
  (二十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農村牧區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在各族干部群眾心中深深扎根。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推動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進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進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區和休閑度假區,不斷增強農牧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堅定不移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
 
  (三十)切實維護農村牧區社會平安穩定。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建設,全面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推行“1中心所+N警務室”建設,推動“一村一輔警”全覆蓋,推進鄉村社會面智能安防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持續打擊“村霸”等黑惡勢力,防范黑惡勢力、家族宗族勢力等對農村牧區基層政權的侵蝕和影響。依法嚴厲打擊農村牧區盜搶牲畜、電信詐騙、迷信詐騙、集資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以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侵犯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農村牧區法治宣傳教育,培育農村牧區學法用法示范戶。加強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暢通農牧民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依法妥善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堅決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預農村牧區公共事務。統籌推進應急管理與鄉村治理資源整合,開展農村牧區交通、消防、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加強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建設。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責任,依法對農村牧區醫藥類場所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健全農村牧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體系,嚴防聚集性疫情。創新拓展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機制。
 
  七、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一)擴大鄉村振興投入。繼續把農牧業農村牧區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力度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研究制定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加強分類指導,強化考核監督,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按規定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于現代農牧業設施建設、鄉村建設行動等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公益性項目。發揮好內蒙古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支持各盟市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運作鄉村振興子基金。提高鄉村振興領域項目儲備質量。加大涉農涉牧資金整合力度,強化“三農三牧”預算績效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監督,開展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情況專項督查。
 
  (三十二)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和通報制度,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考核結果與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綜合評價等政策掛鉤。對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提高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牧業農村牧區信貸投放力度。推動活體牲畜質押貸款業務和農村牧區承包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增量擴面。發揮自治區農牧業融資擔保公司作用,強化涉農涉牧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推動農商行組建工作。推進農村牧區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工作,力爭2023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覆蓋。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發展“保險+期貨”產品,積極爭取大連商品交易所保費補貼支持。完善農牧業保險政策體系,開展肉牛、肉羊、特色奶、駱駝保險等地方優勢特色保險試點,穩步推進試點擴面提標。
 
  (三十三)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各類人才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的激勵保障機制,細化落實鼓勵舉措。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提升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實施高素質農牧民培育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農牧民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育行動。實施農村牧區轉移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創天地開展農牧業科技示范推廣、培訓指導。落實艱苦邊遠地區基層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傾斜政策,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補貼標準。對在旗縣以下衛生、中小學教師、農牧林水等基層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實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職稱評聘政策。集中選派一批教育、衛生領域青年人才到旗縣以下基層服務鍛煉,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在晉升高級職稱時,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牧區基層工作服務經歷。組織100個左右自治區級人才工程入選團隊、1000名左右自治區級人才工程入選個人、10000名左右盟市旗縣級優秀人才到基層一線開展服務。支持高等學校優化農牧業相關學科設置,推進涉農牧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加強鄉村振興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健全完善耕讀教育體系,支持建設耕讀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大力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人才。
 
  (三十四)抓好農村牧區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在五原縣繼續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全面開展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和驗收工作,建立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盤活利用集體資產資源,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序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妥開展使用權抵押融資。全面落實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任務,指導阿榮旗、達拉特旗做好改革試點工作。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登記成果共享應用。完善農墾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制度,推進農墾國有農用地資源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選擇具有一定基礎的旗縣開展規范化農村牧區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試點。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村牧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八、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
 
  (三十五)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責任、傳導壓力,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地見效。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及自治區實施辦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健全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蘇木鄉鎮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探索開展自治區相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完善盟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納入綜合考核評價內容。注重提拔使用鄉村振興成績突出的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力的進行約談。保持旗縣黨政正職任期內相對穩定。完善自治區、盟市、旗縣黨政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召開全區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會,鼓勵盟市、旗縣開展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等務實管用活動。開展《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情況總結評估。加強集中換屆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分管“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干部培訓,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教學計劃。在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中全面開展“比武爭星”活動,在縣域范圍內組織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走村觀摩、互學互促、工作交流,逐級選樹“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監督,推動責任有效落實。
 
  (三十六)建強黨的農村牧區工作機構。強化各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推進議事協調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重點任務分工落實和督查督辦機制,完善密切協作、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加強各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強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責。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建強農牧業農村牧區基層工作體系,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三十七)抓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組織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旗縣、示范蘇木鄉鎮、示范嘎查村創建,鞏固拓展牧區現代化試點成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支持有條件的旗縣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探索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模式、政策體系、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為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安排至少3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展縣域內幫扶,構建村企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按規定對在鄉村振興中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用新的實踐、新的成績書寫好內蒙古“三農三牧”發展新篇章,奮力開創內蒙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美女啪啪网站又黄又免费|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无码专区亚洲av|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和岳每晚弄的高潮嗷嗷叫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 别揉我奶头~嗯~啊~视频免费网站|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伴郎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欧洲熟妇乱xxxxx大屁股7|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人妻阿敏被老外玩弄系列|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 亚洲五月天综合|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中国少妇内射xxxxⅹhd|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