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農場、以色列滴灌、德國高科技……農業大國哪家強?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30 點擊:次
日本農業
核心詞:第六產業
日本的現代農業屬于第六產業,是徹底的農業產業化。
“1+2+3”=6,“1x2x3”=6,這就是“第六產業”的來歷。
第六產業模式把農業工業服務業打通,形成第二和第三產業服務于第一產業的創造性模式,此模式下農業生產不再只是種養,還有加工、銷售及配套服務,將第一、二、三產業全數融合,獲得多環節增值價值.
美國農業
核心詞:現代化大農場
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 美國的現代化大農場,使美國農業生產高度發達且極具競爭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不到全國總人口的2%,卻滿足了3億美國人的食物需求。
美國大農場模式具有3大特點:
1、經營規模化。
美國家庭農場以經營規模優勢取勝,根據不同農產品特性采用相應的生產種植模式,既提升了資源利用率,也節約了經營成本,從而實現整體經濟效率的提高。
2、生產區域專業化。
美國規劃出十個“農業生產區域”,各區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生產一到兩種農產品,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多元化。
3、生產合作化。
美國的農業服務機構由此應運而生,農場主通過合作方式,賦予農業服務機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權利,轉嫁風險,提前鎖定利潤,主動規避市場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
德國農業
核心詞:數字化農業
德國1個農民可以養活150人,是“數字農業轉型”的佼佼者。
在數字農業推進中,對從業者素質也有要求。在德國成為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特殊崗位還需要去國外進修。
德國推出“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能在電腦上實時顯示多種生產信息,如某塊土地的種植作物、光照強度、土壤水分和肥料分布,農民可據此優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收。
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在云平臺處理完成后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以色列農業
核心詞:精準農業
以色列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積非常少,水資源非常缺乏。但以色列的農業非常發達,勞動生產率達到日本3倍、中國12倍、美國的60%,耕地生產率是世界最高,達到了美國的近5倍,比以精耕細作著稱的日本和中國還高1/3以上!
以色列的精準農業模式體現出:以小博大、以精產多、整體勝于一切。
灌滴與噴灌是以色列節水灌溉技術的主要形式,廣泛運用于溫室、沙漠地帶、綠化帶等區域,目前,以色列節水灌溉率達到90%以上,水資源利用率達到98%,位居世界首位。
同時,以色列還開發出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溉與施肥同時進行,實現了節水、灌溉與平衡施肥的統一化。
此外,以色列不斷開發高效無公害及抗病蟲害農作物種子,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開發的新品種以降低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
法國農業
核心詞:合作社農業
法國是世界第二大農業食品出口國,有1.3萬個農業合作社,有3800家農業合作企業,90%的農民都參加了合作社。
目前,農業合作社已經融入到法國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個環節,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流通、農業技術與農業機械的推廣、農村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均起著決定性作用。
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我國農村開始實行分田到戶,實行小散戶耕作制度。隨著時代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導致勞動力緊缺。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農業現代化轉型階段,面臨勞動力老齡化、土地集約化和技術落后的層層困難,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青年農場主成為主力軍、創新發展農業現代化技術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農業已經有能力實現農業自動化和智能化,創新發展水平逐步向農業發達國家靠齊。捷佳潤在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農業溯源大數據、精準農業和土壤環境監控的基礎上,積極引領農場主的管理模式進入現代化發展軌道,探索適合每一個農場的智慧農業現代化管理模式。